孟子解读31、周朝的等级制度


孟子解读31、周朝的等级制度


北宫錡问曰:「周室班爵禄也,如之何?」

孟子曰:「其详不可得闻也,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然而轲也尝闻其略也。

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

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不能五十里,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天子之卿受地视侯,大夫受地视伯,元士受地视子、男。

大国地方百里,君十卿禄,卿禄,四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

次国地方七十里,君十卿禄,卿禄三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

小国地方五十里,君十卿禄,卿禄二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部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

耕者之所获,一夫百亩;百亩之粪,上农夫食九人,上次食八人,中食七人,中次食六人,下食五人。庶人在官者,其禄以是为差。」

解释:

北宫錡问道:“周朝规定的官爵和俸禄的等级制度,是怎么样的呢?”

孟子答道:“详细情况已经不能知道了,诸侯因为厌恶那种制度不利于自己,便都把有关文献毁掉了,但我也曾经听说过它的大概情况。

天子为一级,公为一级,侯为一级,伯为一级,子男同为一级,共五个等级。君为一级,卿为一级,大夫为一级,上士为一级,中士为一级,下士为一级,共六个等级。

天子直接管辖的土地纵横一千里,公侯各一百里,伯七十里,子男各五十里,共四个等级。

纵横如果不足五十里的国家,不能直接同天子来往,只能附属于诸侯,叫做‘附庸’。天子的卿所受的封地同于侯,大夫所受的封地同于伯,元士所受的封地同于子男。

大国土地纵横一百里,国君的俸禄十倍于卿,卿的俸禄四倍于大夫,大夫的俸禄一倍于上士,上士的俸禄一倍于中士,中士的俸禄一倍于下士,下士的俸禄等同于在官府当差的庶民,这些俸禄足以抵偿他们耕种的收入了。

中等的国家土地纵横七十里,国君的俸禄十倍于卿,卿的俸禄三倍于大夫,大夫的俸禄一倍于上士,上士的俸禄一倍于中士,中士的俸禄一倍于下士,下士的俸禄等同于在官府当差的庶民,这些俸禄足以抵偿他们耕种的收入了。

小国土地纵横五十里,国君的俸禄十倍于卿,卿的俸禄二倍于大夫,大夫的俸禄一倍于上士,上士的俸禄一倍于中士,中士的俸禄一倍于下士,下士的俸禄等同于在官府当差的庶民,这些俸禄足以抵偿他们耕种的收入了。耕种人的收入靠一个农夫分的百亩土地。一百亩的土地,上等的农夫可以养活九个人,次一点的农夫可以养活八个人;中等的农夫可以养活七个人,次一点的农夫可以养活六个人;下等农夫可以养活五个人。庶民在官府当差的,他们的俸禄也参照这个定等级。”

解读:

周王朝的爵位待遇分封制定,其实对后来的各个王朝的官僚待遇制定有一定的影响,就像我们国家的行政级别一样,在这个封闭的体制内,不同级别享受的权利、义务、待遇相差很大,其实这种级别待遇的制定,与周王室制定爵位待遇非常类似,只不过名称不一样,所以,许多人终其一生都在奋斗某一个层级。

任何的爵禄制度都是有局限的,都是短期的,随着时代变迁,都会发生改变.就像周王朝后期,礼崩乐坏之后,人们完全无视原来的爵禄待遇,人们对原来的划分的利益格局与标准表示强烈不满,有人要改变这种状态,于是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进行大规模土地兼并,谁都想称霸诸侯,于是周朝这一套爵禄被新的时代潮流给冲淡甚至取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