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見不到我10分鐘就開始哭,怎麼辦?

差一點遇見你和他


寶寶從小開始就對父母有非常大的依賴感,父親還是好一些,尤其是母親,很多寶寶離開媽媽一小會兒就開始大哭大鬧。特別是一兩歲的寶寶。但是媽媽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尤其是那些上班族的媽媽。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講一講。寶寶太粘人怎麼辦?

1、減少和寶寶的相處時間。媽媽與寶寶相處的時間過長,寶寶自然就依賴性,那麼媽媽就相對的減少一些與寶寶相處的時間,增加其他人與寶寶相處的時間。製造寶寶單獨相處的空間,給寶寶一個他愛玩的玩具,告訴寶寶你有事情要做,讓寶寶一個人玩,寶寶的吸引力會被其他的物體所代替。


2、安慰寶寶的心理。平時要不斷的告訴寶寶你不會離開他,即使你現在和他分開,但你一定會來繼續和他在一起。就這樣,可以消除寶寶被拋棄的心理。離開之前給寶寶準備他所需要的必需品。比如孩子要玩的玩具,還有要吃的東西,當孩子的面兒準備讓孩子安心,你即使離開也愛著他。


3、不能玩消失。小寶寶都會有不安全感,有時候媽媽有事外出,又怕寶寶粘著自己,就趁寶寶不注意偷偷的溜掉,寶寶一旦發現媽媽不見了,就會有恐懼不安感,然後哭著喊著找媽媽,很多家長因為寶寶不聽話就常常威脅寶寶,說要把它丟掉或者送給別人的,這無形中就給寶寶造成了心理陰影。

4、給寶寶講清楚離開的原因。當寶寶黏你的時候,要想離開真的會特別難,每一次都像生離死別,這個時候你千萬不應為有事偷偷溜走,這樣被孩子發現會喪失信任,加重他的內心不安感,也許下一次離開就會更難了,跟孩子解釋清楚什麼原因離開,儘管孩子不能理解,你一遍一遍的強調,他就會明白,媽媽真的有事情才會離開,幾次之後就能明白了。



5、讓寶寶獨立做事或者玩耍。對於有過度依賴感的寶寶,爸爸媽媽應該培養寶寶獨立完成事情的良好習慣。在這中間應該要注意小的技巧,比如讓寶寶先易後難的做事情,不要走來就讓寶寶做一件難度較大的事情,給他做要足夠有耐心,習慣是逐步養成的,絕不可能拔苗助長。


6、轉移寶寶的注意力。寶寶撒嬌時,第一種做法就是不要理睬,這是對寶寶胡攪蠻纏採取的措施,像這種粗暴的方法一般不建議使用。另一種方法就是跟寶寶講有趣的事情,或者給他一些玩具轉移他的注意力,從而讓寶寶減少粘住媽媽。

寶寶還小,長到一定的年齡,就開始不粘媽媽了。我們在平時和寶寶相處的時候不要嚇唬寶寶。越嚇唬寶寶,就讓寶寶越膽兒小,越喜歡粘人。以上是小編的看法。如果想讓你的孩子越來越優秀,就給小編點個“關注”。每天分享育兒經驗。


煜媽媽


寶寶8個月了,每天去上班他就開始哭一會,下班回到家看都我也哭,寶寶從小就是我陪著他,晚上也是陪他睡,所以依賴性很大。用我自己的方法,每天起床都和寶寶多去交流,上班去前和他交流,雖然他才八個月,但他能聽感受到媽媽表達的意思,只要每天和他交流,慢慢地,他就變得很乖乖的,



橙子0712


你好寶媽,不用擔心,寶寶基本上都會有這階段的。

寶寶隨著月齡的增長都會經歷一些不同的階段。寶媽其實不必焦慮這點,就當是一種享受,因為寶寶需要你,寶寶對媽媽會有一種心理上的依賴情感,我覺得基本上每個寶寶都會有這麼一個階段。我家娃也經歷過,有一段時間誰都不要,就只要我,那個時候我覺得很幸福,我感覺到了寶寶跟我之間那種特殊的感情,我知道這個階段很快就會過去,所以我很珍惜也很享受。我以一種很泰然的狀態去面對這件事,真的很快就過去了,不到一個月,寶寶就進入下一個不一樣的階段了。

多帶寶寶出去玩,在家有其他家人的話多與他們培養感情。如果你是自己一個人帶寶寶,那平時有空就多帶寶寶出去玩,一般公園或是廣場都有很多家長帶著寶寶出去的,你可以去那些地方,讓寶寶多與其他人接觸。在家如果有其他家人,也多讓寶寶跟他們玩,多與寶寶互動,這樣寶寶就不會覺得整個世界只有媽媽,慢慢的就會願意跟其他人接觸,不會那麼依賴媽媽。

其實我始終我覺得這是寶寶成長的經歷,我們不必過於去擔心,他每一個階段都會不一樣,我們要做的就是讀懂寶寶的需求,而不是想辦法推開他。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你。

我是賽賽麻麻,歡迎你關注我,與我一起探討養娃的經驗哦!


漫步小池邊


我來說說我個人的經驗吧!

我不知道你家寶貝現在多大,我當時生大寶後,5個多月產假休完,然後正常上班。把我婆婆帶去上班的附近租了一套房子。工作比較忙,有時候加班到9晚上10點多。

從她出生,每次我出門,如果她睡著了,我就直接出去,如果她沒睡,是被家人抱著,我走了會跟她打招呼,告訴她,媽媽去幹什麼,過一會就回來。

後來慢慢她大了,會自己說話了,我出門前告訴她,我去哪裡,如果她哭,不讓我走,我會輕輕的抱她,如果很快就回來,我就會說,我下去丟個垃圾,馬上回來。

如果是上班,會告訴她:媽媽是去上班,這是我的一份工作,也是我喜歡做的事情,你看,你喜歡做的事情媽媽會讓你去,那我喜歡的事情你是不是也可以讓我去。

有幾次偷偷跑掉。她發現了哭,等我回來,她會說我是騙子,所以從那以後,每次我外出,都會跟她打招呼,後來養成習慣,聽說我要出去,會說:媽媽,那你早點回來,路上慢點,我會想你的!我說:嗯嗯,媽媽下班就回來,我也想你,愛你!

這個就是我的個人經驗,要不你也可以嘗試幾次,在你外出前,好好跟他說說,他理解你了,慢慢習慣就不會哭了!加油,[強][強][強]


婧24295052


對於寶寶見不到媽媽10分鐘就開始哭的問題,我的意見是讓寶寶多接觸人群。

剛剛開始的時候可以讓爺爺奶奶帶著抱一抱,但是這個時候的話,媽媽必須要在旁邊。然後慢慢的媽媽可以離開一小會兒,期間的話要偶爾叫一下他的名字,讓他知道媽媽在。

剛剛開始的時候不要去觸他的底線,如果說他10分鐘會找媽媽,那麼我們就在8分鐘的時候,9分鐘的時候就要回來了。慢慢慢慢的拉長一個時間,讓他習慣媽媽偶爾的離開,也習慣媽媽離開的時候是爺爺奶奶帶的。

平時也要帶著他出去外面逛一逛。多接觸點人。一些比較熟的話,也可以讓他抱抱。這樣帶出來的小朋友會比較活潑。也比較自信。

如果有你的朋友要抱寶寶,而寶寶又是第1次見你這個朋友。那麼這個時候一定要跟寶寶說,而且不能離開他的視線,要鼓勵他,給他信心直到他適應為止。

這其實就是一個給寶寶建立社交圈的過程。


舒心媽媽


因為題主並沒有說寶寶多大,那我就大致說說寶寶哭的原因吧。

寶寶見不到媽媽,10分鐘就開始哭?

寶寶在成長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分離焦慮。父母的暫時離開,或者父母嘗試讓他和其他人在一起時,寶寶會感到沮喪。

關於分離焦慮

0~6個月的寶寶,只要滿足他的需求,大多數6個月以下的寶寶,都可以輕鬆適應其他照顧者,反而是父母可能比寶寶更不適應分離。

7個月以上的寶寶,正在向更獨立的幼兒階段邁進,這是分離焦慮症發展的過程,通常在寶寶18個月時達到頂峰。當父母嘗試離開時,孩子可能會變得煩躁不安,大聲哭泣。

如何緩解?

孩子不願離開父母,父母也不必過於焦慮,可以嘗試一下幾個小方法,幫助孩子度過分離焦慮期。

★練習彼此分開,嘗試讓家人照顧孩子,慢慢地讓孩子能夠習慣你的暫時離開。

★創建一個離開儀式,當你準備要離開時,不要偷偷的溜走,而是親親抱抱孩子,然後充滿愛意,堅定地和孩子揮手告別,並告訴孩子你會回來的。這裡說一下,要使用孩子能理解的時間概念,如晚飯前媽媽就回來。

★遵守諾言,你要按時回家,這點很重要,讓孩子明白你離開後會回來的,這會讓孩子在你離開期間也能感到舒服 。這也能讓孩子慢慢發展他的應對能力和獨立性。

★多帶孩子到戶外活動,讓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待在一起玩,並鼓勵孩子認識新朋友。

對待分離焦慮的注意事項

▲寶寶不聽話時,不說威脅,如會被怪獸抓走之類的話,以免加深寶寶內心的恐懼。

▲不要突然離開,以免讓寶寶焦慮不安,缺乏安全感。

▲避免趁寶寶睡著時溜走,因為這會給孩子傳遞一個信息:閉上眼睛,媽媽會消失不見的,反而會增加寶寶的焦慮感。

如果孩子強烈的分離焦慮持續到學齡前,小學或以後,並且影響了日常活動,就需要到醫院檢查。

除了分離焦慮,還有什麼原因?

寶寶哭泣的原因有很多,他的哭聲是他唯一可以表達的方式,這是他吸引你的注意力,並表達他的需求的方式。

肚子餓了

如果離上次餵食已經過了三四個小時,如果寶寶剛剛醒來,則可能是餓了,餵奶很可能會停止哭泣。

疲倦

如果寶寶有減少活動、對人和玩具失去興趣、揉眼睛、打哈欠等表現,他可能只需要睡覺。

不舒服

如果寶寶不舒服,太溼,太熱,太冷等,通常哭泣時向後扭動或拱起背,好像要設法擺脫不適的根源。

這個時候你就需要找出困擾他的根源,如是否尿不溼該換了,是否衣服過多等,來解決問題。

生病

當寶寶生病時,如發燒、肚子疼、腸絞痛等,他就會以哭泣的方式,表達自己感覺很糟糕。如果你的寶寶看起來病了,建議及時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挫折

當寶寶在學習如何控制手,臂和腳時,他的身體卻不配合,於是他會沮喪而哭泣。

這時他所需要的只是你的一點幫助。

孤獨感

如果寶寶在餵奶時睡著了,你將他放在床上,但沒過多久,寶寶哭著醒來,這可能是他想念你溫暖的懷抱,不喜歡一個人待著。

這時他需要你把他抱起來。

擔心或恐懼

當寶寶突然發現自己在一個陌生人的懷抱中,看不到父母時,他會突然大哭。寶寶其實是想告訴你,他很害怕,他不認識這個陌生人,他想要媽媽或爸爸。

這時你只需要抱回孩子就好了。

總之,寶寶每次都不會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哭泣,當父母瞭解寶寶後,通過寶寶哭聲的音調和強度、肢體語言和麵部表情,你能分別出特定的哭聲,就好像寶寶會說話一樣,這時你就能明白寶寶的需求,給予最有效的解決方法來安慰孩子。

溫馨提示

父母別忘了安撫自己,因為照顧哭泣的寶寶,特別是那些哭泣時間持續很長的寶寶,你可能會很累,甚至會崩潰。

所以,記得安撫自己,使自己平靜的同時,也可以幫助寶寶平靜下來。如果你發現自己真的感到沮喪,可以先把寶寶放在床上(注意安全),讓自己深呼吸,冷靜幾分鐘。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幫助,最後祝寶寶健康快樂成長。

我是麥子媽咪,二寶媽,喜歡分享育兒知識和經驗,期待和大家一起成長。


麥子媽咪


首先,題主並沒有說清楚寶寶多大,也沒法具體針對性的去分析,我就根據自身經驗說一下吧。

俗話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寶寶從一出生護士就會把他(她)放在你身邊開始撫觸, 雖然不會說話,不能用語言表達,但他們可以感知,母親從寶寶出生到哺乳餵養,到換屎尿片,成天成夜的時間都是和母親在一起,對你最母親產生了一種深深的依戀和信任,看不到母親,便沒有安全感和著落感,只能通過哭引起你的注意和關心。

寶媽或許可以嘗試如下方法進行緩解:

一、“串回抱”-多讓人抱

寶媽平時不要總是自己一個人抱寶寶,除了餵奶時間之外,多讓寶爸,爺爺奶奶一起幫忙抱抱寶寶,或者如果寶寶不哭鬧的話,放下寶寶,在旁邊乾乾家務活,偶爾離開孩子的視線。

二、分散注意力

你離開之前給寶寶一些玩具玩,或者讓,個人給其講故事,聽童謠等,讓其將注意力集中在有興趣的地方,可以暫時忘卻媽媽的離開。

三、增加視覺社交,培養膽識

寶媽可平時多帶寶寶外出,在廣場等一些人多熱鬧的地方(當然要確保安全),讓寶寶多見識一些,增加視野,激發寶寶的適應力,對外界的信任度,慢慢培養寶寶的膽識,在寶寶的眼裡不再是隻有媽媽一個人開來回轉悠。

總之,最好的方法大抵就是從最開始家庭成員多分擔帶孩子的任務,讓寶媽能有自己的時間,多鍛鍊鍛鍊寶寶也就適應了。


栩栩沛昕


您好,寶寶看不見媽媽哭前期屬於正常的,寶寶獨立性的發展需要一個過程,7、8個月後是寶寶最依戀母親的時期,如果沒有形成很好的母子依戀,寶寶缺乏安全感,反而變得缺乏獨立性。寶寶醒著時可以多抱一抱寶寶,沒有關係,1歲的寶寶要求他完全自己玩的可能性不太大,大人要與他多做做遊戲、玩玩玩具,鍛鍊動手能力,以及讓寶寶練習爬、站,鍛鍊大運動能力,隨和大運動能力的增強,寶寶自身探索外界環境的能力增強,獨立性也會隨之增強。寶寶一旦自己玩時家長可以慢慢調整與他的距離,比如站到門口看著,寶寶沒有什麼反應的話,可以短暫離開寶寶的視線範圍但同時對他說話,讓他聽到你的聲音,如果寶寶不幹,你就馬上回來,之後還是如此,慢慢離開他的時間可以越來越長。



動畫影劇院


隨著寶寶的性格而定。就像我們家的寶寶。在我走的時候我就提前半個小時。我就去跟他商量。說媽媽今天要幹什麼去呀?你在家乖乖的等媽媽好不好?如果你需要什麼?那你給媽媽發微信可以嗎?作為母親應該去慢慢引導自己的孩子。



西天幾樓


你的寶寶是一種分離焦慮的情緒,這是每個孩子都有的,只是程度不同。一般在9-10個月出現,1歲左右最強烈,1歲半以後逐漸減弱,以後慢慢消失。在這個階段,家長還是要多給予感情支持,幫他建立安全的依戀情感,即在家長的看護支持下鼓勵她在其他的環境下進行探索活動,鼓勵她與陌生人接觸,在她有了一點行動後要及時鼓勵,使她建立自信心。在家長離開時,可以與寶寶講,並承諾什麼時間回來,回來以後馬上與寶寶親熱,讓他體會到你的愛,這樣慢慢他就可以接受和適應你的離開。從你寶寶的表現特點看,她屬於膽怯、適應性弱的氣質特徵,這就需要通過有意識的鍛鍊,逐步改造。一定多與外界接觸,不斷變換環境,逐步提高她的適應能力。

這是寶寶對媽媽的依戀,這很正常的,一般寶寶都會認人的,可以讓多一點人來跟寶寶接觸,幫忙帶下寶寶,這樣寶寶就不會只認一個人,也不會一看不到媽媽就哭了.我們經常帶寶寶出去玩的,他現在就不怎麼認人,我們上班他也不會哭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