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個民族之外,我國那些尚未識別的民族或族群

國家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彙總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總人口為13.7054億人,大陸人口為13.3972億人,其中包含

"其他未識別的民族"人口為64.0101萬人。我們知道,中華民族是由漢族和55個少數民族組成,可為何還有如此多的未識別民族人口呢?


56個民族之外,我國那些尚未識別的民族或族群

我國六次人口普查


我國的未識別民族指的是未被官方認定為獨立民族的特定群體,也可能是指民族辨析尚且不明晰而未獲官方承認的民族。一個民族往往是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在中國歷史上,由於民族政策和文化科學水平的限制,對民族情況一直缺乏科學的調查研究,直到新中國成立,我們國家究竟有多少個民族,沒人能夠說得清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的統一國家,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族稱極為混亂,在國慶一週年時,僅到北京參加觀禮的少數民族代表中,就出現60多種民族稱謂。新中國的成立,消滅了民族壓迫和不平等制度,而民族識別成了貫徹民族平等政策的自覺行動和基本前提。在1953年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時,調查統計出來的少數民族稱謂有400多個,僅雲南就上報了260多個,其中有的是一個民族的不同稱謂,有的是一個民族內部的不同支系。


56個民族之外,我國那些尚未識別的民族或族群

生活在雲南瀘沽湖畔的尚未識別的摩梭人


我國的民族識別工作主要是依據斯大林的民族定義"四要素"來開展的,即"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共同文化",在實際操作中,又結合了我國的一些實際情況。我國民族識別工作可分為三個主要階段:


第一階段是1950年至1954年,經識別,確認了38個少數民族。其中,除了早就確認的蒙古、回、藏、維吾爾、苗、彝、朝鮮、滿、瑤、黎、高山等民族外,又新確認了壯、布依、侗、白、哈薩克、哈尼、傣、傈僳、東鄉、納西、拉祜、水、景頗、柯爾克孜、土、塔吉克、烏孜別克、塔塔爾、鄂溫克、保安、羌、撒拉、俄羅斯、錫伯、裕固、鄂倫春等民族。


56個民族之外,我國那些尚未識別的民族或族群

我國部分少數民族分佈情況


第二階段是1954年至1965年,又確認了16個少數民族,包括土家、畲、達斡爾、仫佬、布朗、仡佬、阿昌、普米、怒、崩龍(後改為德昂)、京、獨龍、赫哲、門巴、毛難(後改為毛南)、哈巴等民族。


第三階段是1978年至1987年,主要進行復查和再核實工作。工作重點是在一些地區對一批人的民族成分進行恢復、更改;對一些自稱為少數民族的族群進行辨別歸併,其間於1983年起對貴州"六山六水"開展民族調查。以我國少數民族最多、民族成分最複雜的貴州為例,六甲人、辰州人、南京人認定為漢族;喇嘛、西家人認定為苗族;莫家人認定為布依族;七姓民人認定為白族;長袍瑤、油邁人認定為瑤族;盧人認定為滿族;羿人認定為仡佬族;刁人和下路司人認定為侗族;三撬人認定為苗族或者侗族;里民人認定為彝族

貴州“六山六水”民族調查始於1983年,所謂“六山”,指的是貴州省境內的雷公山、月亮山、麻山(大麻山、小麻山)、武陵山、烏蒙山、雲霧山;“六水”,指的是貴州省境內的都柳江、清水江、烏江、㵲陽河、北盤江、南盤江。“六山六水”地理環境複雜,民族成分更加複雜。


56個民族之外,我國那些尚未識別的民族或族群

生活在雲南省西雙版納的尚未識別的克木人


此外,1986年開始,貴州省對穿青、蔡家、龍家、亻革家、東家、木佬、繞家、佯猿人等8個待識別族群逐一調查研究,到1996年,尚有穿青、蔡家、亻革家沒有認定,而是"本著語言相近、地域相連、歷史上與相近民族有密切關係的,儘量合為一體,並未同一民族。"除了1979年確認了雲南基諾族為單一的少數民族外,我國再也沒有增加新的民族。至此,我國的民族識別工作基本完成,共確認了55個少數民族成分,56個民族基本格局已經形成,但是民族識別工作並未因此而宣告結束。


1987年之前的民族識別工作,雖然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受到了當時歷史條件和技術的限制特別是受到識別對象居住環境、語言文化相互滲透、交通狀況、物力財力、工作者們的整體文化水平等條件的制約以及政治色彩、"大躍進"的影響

,不可避免地還存在著一些侷限性,一些劃分存在缺乏統一標準、同一族群因地域不同被歸併為不同民族、部分民族劃分未能充分體現少數民族意願、科學依據不充分等問題,如分佈在廣西臨桂縣茶洞鄉的茶洞人大部分歸為漢族,有一部分歸為壯族;東家人被歸為畲族,但是仍然積極請求政府承認其為獨立民族;貴州里民人被識別成黎族,但實際上和海南黎族並無實際關係;古代定期中國的一支猶太人被稱為"藍帽回回",被劃為回族的一部分,但實際上其民族組成與回族無關。


56個民族之外,我國那些尚未識別的民族或族群

第七次人口普查啟動時間


目前,我國未識別族群還為數眾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尚有未識別人口640101人,如生活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勐阿鎮的八甲人、克木人、亻革家和勐龍鎮的阿克人、雲南麗江市瀘沽湖畔的摩梭人、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縣的莽人、雲南邊陲哀牢山的苦聰人、貴州西南地區的蔡家人、貴州省畢節地區的穿青人、西藏喜馬拉雅山上的夏爾巴人、西藏自治區南部的位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茂族人等等。另外,少數民族的優待政策,也讓一些識別存在偏差和尚未識別的民族積極想要成為單獨的民族,甚至還有一些民族成分比較明確的也希望成為單一民族


1. 秦和平,《"56個民族的來歷"並非源於民族識別——關於族別調查的認識與思考》;

2. 農應忠,《民族識別問題再探討》;

3. 戴小明、盛義龍、劉木球,《民族識別與法律認定——以亻革家人認定個案為研究樣本》;

4. 王文光,尤偉瓊,《新中國成立以來雲南民族識別的認識與反思》

(圖片選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