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到近代重男轻女有多么严重?

陌生人134697298


在家庭内部:处于被领导地位,不参与家庭管理,儿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引申开,如自主权等几乎很小或者缺,可以抵债、被出卖等等;套在女性身上的精神枷锁,直至近代发展到最高峰。在家庭之外,没有社会地位,没有基本的从业权、经济权、姓名权,没有社会管理权。


野径峡


我有个同学,她爸爸妈妈为了生儿子,就一直往下生。我这同学是家里四姑娘,她出生时父母一看又是丫头,觉得空欢喜一场,失落感达到了极点。

于是她父母把她送人了。她的养父母没生孩子,就视她为己出。别人都说她是有福之人。

可是我这同学,自从知道了父母不是亲生的以后,就开始有一种感挥之不去的被抛弃感。

自卑、孤独感时刻包围着自己。她说想不通为什么生身父母不要自己了?是由于自己不好,还是不配得到他们的爱?

她这样的心理状态,影响到了对工作和生活中。致使她一直生活在压抑和自卑中。

我认为我同学是不幸中的万幸,毕竟她遇到了那么好的养父母,让她生活无忧。但是她还是没有避免来自心理上的伤害。

通过这件事,让我们看到重男轻女观念的危害性。它给人身体上、心理上的伤害都是不可预估的。


心理学工作者张淑娟


古往今来重男轻女,是属于封建思想造成的,其中大部份是由贫穷造成的,如果生在富贵人家,或官宦之家的女孩,还是受父母疼爱,出嫁有丰厚的嫁妆。穷人的女儿,由于贫穷没吃没衣穿,只好把女儿卖给别人,或者丢弃。又怕女孩长大了,还要办嫁妆,又叫赔钱货。另外还有个封建思想,传种接代,有钱人家希望儿子多,后继有人,钱财有人继承,儿子多兴旺发达,儿子又可护大产业,女儿嫁人是别人家的人。

我曾经听我母亲讲老辈人的故事,我有个姨外祖母,她年轻时生了一个儿子,后来希望多生儿子,可是偏偏生了女孩,她生下女孩就放在脚盆里淹死了,一连淹死两个女儿,最后就没生了,还是一个儿子。她家不是很穷,但为什么这么狠心,将自己的女儿淹死。太封建,太愚昧了。

现在不会这样,女孩子是爸妈的小棉袄。当下很多女孩在抗疫情中,巾帼不让须眉,还有女科学家,女院士,专家,女医生等。所以啊!不能轻视女孩子!


冬去春来tew


当今社会倡导男女平等,但是女性歧视的现象依然存在,而在中国古代,重男轻女的思想深入人心,出生在那个时代的女人命运十分悲惨!

在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男子身强力壮,在体力和生理方面都优于女性,承担了绝大部分的体力劳动,是家庭生产力中的主导,能为家庭带来更多的粮食与利益。男子作为家庭传宗接代的工具,承担着延续家庭香火的作用,因此,男子的地位自然而然比女子高。 民以食为天,土地对百姓来说非常重要,但是在隋朝,政府采用"按丁分田"制度,只有男人才能被称作丁,可以分到田土。

女子无才便是德,那个时候大部分的女性只要在家里整理好内务,做手工活,不能随便去外面抛头露面,在寻常百姓家,很多女孩子小小年纪会被卖到有钱人家里去当丫鬟,失去自由的同时,她们也失去了决定自己婚姻大事的权利。 古代女子必须要三从四德,他们一旦结婚,事事都要听从夫家的,丈夫可以三妻四妾,可以休妻,而女子却不能休夫。 在古代,因为生活条件太困难,很多女婴生下来就会被父母偷偷捂死或者溺死,晚清时,还修建了弃婴塔,里面都是被父母抛弃的女婴,任其在塔里自生自灭。

由此可见,古代重男轻女的思想太严重了,那个时候绝大多数女子就只是生育工具,没有任何人权和地位可言!

直至今日中国男女失衡还是那么严重,据数据显示中国还是会有2400万男性娶不到老婆,重男轻女是因为什么?传宗接代?香火延续?都是活生生的生命,干嘛要显得高人一等,最搞笑的是生孩子的不是女人吗?为什么自己生出来的孩子是女的,自己还扔掉掐死?最近安家这部电视剧也是很火,不正是讲重男轻女的事情吗?不讲了,越讲越生气,不管儿子女儿都是宝,赶紧纠正自己思想,做个人行吗。



细看古今


中国古代到近代重男轻女有多么严重?

肯定比现在的冠状病毒严重!

首先从国家层面上,历朝历代规定了——女子不得读书做官。

女状元什么的都是假故事,除了“太平天国时期”女秀才从来也没有过,不要说啥状元了。

所以说“太平天国”再不好,也有好的某一点,闲话打住!

不得读书做官倒还罢了,不做就不做呗,全国的官能有几个?不做也罢,再说了,读书也非常辛苦,不读也罢。

有钱还怕过不了好日子吗?

对不起!

历朝历代的律法也都规定了——女人没有财产权。

无论你有多少钱,也等于你没有钱!

在《金瓶梅》中,李瓶儿和孟月楼都是“家资丰饶”的寡妇,那又能怎么样,还不是需要寻找西门庆那样的靠山做个丈夫,以充作财产保护人。

因为古代的寡妇们如果没有儿子可以依附,她们的财产一定会被夫家的亲人们吃干抹净的,恶劣的还要把人卖掉,还不如找个有势力的丈夫“变相”保护自己的财产呢!

但是,两个人一嫁过去,以大宋朝的法律来说,两个人的财产包括她们两个人的人身就全部是西门庆的合法财产了。

没办法,对于古代的无子寡妇来说,这是最好的选择 了。

自古以来,娶富豪大家妻子而起家的人有很多,比如陈平 ,比如诸葛亮,比如蒋介石。

现在印度娶老婆拿到财产后杀死妻子的报端也时有报道。

在我们这里,妇女无论从法律上还是民间风俗上,拿到财产权也没有40年,反正在我的老家苏北农村,几十年前出嫁的独生女儿是没有权力继承宅基地和土地的。

过去的人为什么离婚的基本没有?

不要信什么包办婚姻反而稳定有感情,切!

只是因为缺少财产权的女人们离婚之后无法生活罢了,不得不忍。

夫家不能呆,娘家不能回,就算有几个私房钱,你连买房子置地的资格也 没有!你能去哪里呢?

好,没有政治权利,没有财产权!那好好的依附于人,严格遵守三从四德,有没有人身安全保障呢?

对不起,还是没有!

既然没有人身权,哪会有什么人身安全呢?

因为,女子们随时可以被父亲,丈夫,哥哥,弟弟,大伯哥,小叔子,大侄子,亲外甥,还有人贩子卖而为奴为婢的。

《金瓶梅》中据实描写过了,李瓶儿在大名府梁中书府上做妾的时候,亲眼看见梁夫人打死梁中书的娇妾和婢女,在后花园挖个坑也就埋了。

西门庆一死,有儿子在手的“老好人”吴月娘也就“替儿子做主”把潘金莲、庞春梅,孟月楼等一众女人全部卖了。

孟月楼的“丰厚嫁妆”可没有带走。

生个女儿,不能当官,不能撑家,你有亿万的家产留给她,她也注定的看护不住,拱手去送给别人家!

所以很多穷家小院生存艰难的当家人就在哪里想:

养女儿作甚?

葭明通看见有答案说“富贵人家的女儿”有好命!

呔!那些和亲的公主够富贵了呗!

又如何?

中国两个半圣人之半个圣人曾国藩够富贵了吧!请去查一下他如何对待他的几个亲生女儿的,一个比一个的悲苦!


葭明通半瓶历史


现在说到“重男轻女”,大家都会马上联想起很多关键词——扶弟魔、彩礼、超生游击队……那么在古代社会“重男轻女”又是如何体现的呢?可能超乎你的想象。


由来已久的重男轻女是如何产生的

在中国古代,由于劳作方式和社会制度的限制,一个家庭的支柱多为男性,务农、经商、入仕等主要创收方式,都是男性才能胜任的,再扩展到保家卫国,由于体力上的优胜,也基本是男人在主导,女性往往只能成为男人的附庸。同时男人又被赋予于延续血统(传递香火)意义,更是得到了重视。

而女性除了在生产力上处于劣势之外,在婚姻形式里还被认为是“出”,女儿一旦“出嫁”,就不能再为父母的家庭做贡献了,这与男人的“娶妻”为家族添丁进口,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而且女儿的孩子还因为继承了外族的姓氏,被视为外人(外孙),因此,很多父母便认为养女儿是个亏本生意,于是就有了这“重男轻女”。


普通家庭,性别往往是“天壤之别”

由于普通的平民家庭资源匮乏,“重男轻女”的现象更为严重。
在很多地方,男孩出生,会被放在床上,女孩出生,只能放在地下,以示尊卑有别。

如果女孩生在穷人家,还可能被直接扔水里淹死,这是为了节约一点口粮把男孩养大,有的地方直接在野地里建起一座高塔,好让村民把女婴扔在一起集中处理,这就是一直延续的晚清的“弃婴塔”。


普通家庭的男孩子生下来之后,家里会尽其所能的让他吃好穿好,年纪稍大就会被送进学堂,以求将来有个光明的前程。

而女孩生下来后,往往只能在兄弟们饱暖之后才能获得基本的生活物资,年纪稍大一些,便会被父母卖给别人做童养媳或奴仆,一方面能省粮食,另一方面还能向买家索取一点生活补助。


穷人家的女孩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只能根据姓氏被唤作“张丫头”之类,出嫁之后就直接跟丈夫姓了,变成了“王张氏”之类。而男孩却乳名、学名、表字、雅号一大堆。


富裕家庭,差距也不小

即便是生在富裕家庭,女孩最多是锦衣玉食,权利和地位完全无法同家中的男孩相比。
首先她没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女子无才便是德,富人家的小姐也文盲一堆,就算是“知书达理”,也往往是学一些“三从四德”的“女诫”,跟男性治国安邦的培养方向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其次是她完全没有继承权,就算她是没有兄弟的独生女,继承权往往还小于堂兄弟,本着财不旁落的考量,古代没有男孩的家庭往往会采用领养、过继、入赘等方式来引入男性继承人保护自已的财产。


男女有别,社会的集体双标

在婚姻方面,古代是只有“休妻”,而没有“离婚”,也就是说,婚姻存续的自主权完全在男性手里,女性只能是“弃妇”或是“私奔”。
如果丧偶,男性再娶叫“续弦”,女性再嫁就是“失节”,富裕家庭的男性还可以“纳妾”,女性连想也不要想。

古代女孩们的“思想品德”读本都是教导女人如何的“卑弱”、“顺服”,也就是面对男人,你要“卑服的”,否则就不是个好女人。


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男性依靠更强的生产能力,制定出利己社会规则,女性也无奈的接受了。现今社会,体力劳动不再占据社会的主导地位,女性也可以与男性创造同等的价值、胜任相同的职业,完全可以不再依附于男性,加之社会体系的完善,男女具备了同等竞争的环境,因此“重男轻女”这一社会现象正在渐行渐远。

学霸历史了解一下


“重男轻女”的思想这个是时代的产物,几千年的战争和文化沉淀,没有说是谁对谁错。现在社会更加注重人格独立,我们需要平等,这个正是我们缺失的。

我个人的观点,简单阐述下:

01 时代的产物,物质贫乏,没有人能改变

在蛮荒时期,从我们现在社会的经济学角度来看,生产力是第一要素。男人可以创造更多的部落社会价值,女子可以随意被欺辱霸凌,沦落为“生育机器”。这时的氏族社会正在向奴隶社会过渡,开始了狩猎时代逐步转为农耕时代,需要开垦荒地,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输出,男人凸显出来,战争和掠夺是那个时代用不变更的话题。

在封建王朝,战争是为了什么?说到底就是:争夺资源,繁衍后代。

在国家的统治下,男子出外从军,女人在家精耕细织。

但是,男人和女人的下场却是不同的。

男人:战场上兵戎相见,非死即伤。不管战争结果如何,男人都是可以作为劳动输出。

女人:战争失败了,只有一个下场,作为女奴,沦为别人的玩物,被赏赐给官兵或者士兵。

在古代,我们知道各种各样的赋税,男丁可减免赋税,所以很多人都愿意生男孩,这就是时代慢慢积累的产物。“重男轻女”逐渐成为我国的一种社会现象,成为百姓的一种心态,男尊女卑成为一种常态文化。

在中国古代,纵观各大王朝,哪一个不在温饱的贫困线上挣扎着,直到近几年我国才解决温饱问题,吃穿不愁,虽然很多人生活不是那么富足,但是个人吃穿都是没什么问题。

02女为“千金”,男为“犬子”

千金小姐的传说,与伍子胥有关。

公元前528年左右,楚平王听信谗言,处决了大将伍奢和伍尚,伍员(伍子胥)幸免于难。伍子胥逃入吴国地界,被追兵追到了溧水河边,饥肠辘辘的伍子胥看见一女子在河边浆纱,便上前讨饭。浣纱女看出此求食男子, 虽一脸疲惫,眉宇间却透出一股英气,知他不是一般人,便将剩饭及浆纱米汤为其充饥,并为伍子胥指明通往吴国的道路。

伍子胥行走片刻回头一望,见浣纱女立在原地,心中起疑,便又折回身来。浣纱女知其心意,便说:“我是一个未婚女子,跟陌生男子说话,又给你饭食,已经是不合礼仪了,我本没脸活在世上,死后,你的行踪也不会被泄露。”说完,就跳到溧水里。

伍子胥见状,伤感不已。他咬破手指,在一石头上血书:“尔浣纱,我行乞;我腹饱,尔身溺。十年之后,千金报德!”

后来,伍子胥在吴国当了国相,吴王调遣劲旅攻入楚国,公元前506年,伍子胥“掘楚平王墓,其尸鞭之三百”。伍子胥报了大仇之后,又想到要报恩,但苦于不知姑娘家地址,于是就把千金投入她当时跳水的地方,因此就有了千金小姐之说。

而“犬子”一词则与司马相如有关,因为这两个字便是他的小名。而司马相如的父母之所以为他取了这样的小名,是由于当时民间流传着一种说法,小名就要取得贱一点,孩子好养活。因此,虽然“犬子”二字不好听,但是却蕴含着父母对子女满满的爱意。

虽然称呼不同,我们无从考究,但是却也反映了一种病态文化!

03精英文化造就的产物,从思想开始毒害

古代社会,很多妇女可以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深受封建文化思想的迫害,很多所谓的文化代表提出的“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是现在很多女人都理解错误。

在《易经》里讲:“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个“坤”就代表女性,把女性比喻成大地。女人就像大地一样,无欲无求,朴实无华,默默无闻的滋养着自然万物,这是怎样的一种厚德呀?

其实,另外这句话还有上半句:“男子有德便是才”,和“女子无才便是德”是形影不离的,古代思想从来都是尊重的,但是会被我们曲解,底层百姓是为了谋生,已经过了野蛮时代的我们,互相尊重才是我们华夏五千年的核心思想。

不管重男轻女如何,我们都应该互相理解,尊重文化,尊重彼此!


七叔说历史那些事


中国人自古以来重男轻女。可值得注意的是,重男轻女的主要鼓吹者和实践者都是女性。从我们的生活中可以观察到,家庭里压制姐姐,偏爱弟弟的更多是妈妈,而爸爸在这当中却表现得不是那么突出。

中国的礼法虽然号召“三从四德”,并以此来限制女性的权利。但中国人还有一个核心的道德观,就是“孝”。汉文帝给病重的母亲试药,于是他的以孝治国传为佳话。苦难的媳妇一旦熬成了婆,家庭地位就能得到逆转,她将成为一家之主(男人)的奉养者,拥有很高的家庭地位。然后婆婆就会变本加厉地鼓吹和实践重男轻女的理念。

被害者转变为加害者的逻辑我至今不明白,但女性真的没有必要这样做了,我希望女性能多一些女性的全体观念。


史学发烧友


从母系社会被父系社会取代开始,重男轻女思想在中国就存在上万年之久,可以说根深蒂固,到了近代和现代尽管社会进步了,世界各国都在提倡男女平等,但是重男轻女思想仍旧存在,特别是在偏远地区较为严重,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体力因素。由于古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地下,耕田狩猎打仗都需要身体更强壮的男人充当主角,女人地位逐渐被边缘化。

二,文化传统因素。中国古代文化讲就“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女人无才便是德”的思想,从文化和传统层面就将女人束缚在一个很小的空间。

三,传宗接代因素。中国人自古就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文化思想,把传宗接代和孝敬父母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于女孩要出嫁要改姓,比作“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只有男孩才能继承家业传宗接代。

那么中国重男轻女有多严重呢?

先说古代。古代女人是不能参加科考不能做官,更不能做帝王(武则天只是特例)女人绝大多数只是男权社会的附属品甚至物品相赠,就连帝王的女儿也不例外,比如历史上著名的“和亲”政策公主也只能作为政治牺牲品送给敌国。为了限制女人的行动和所谓的养德,从宋代开始对女人实行了残忍的“裹脚缠足”并冠以三寸金莲称谓,实则是对女人身体和精神的摧残。

男人有“三妻四妾”而女人只能“从一而终”,男人可以休妻而女人只能终身守寡。很多女人一生连一个名字都没有,或者即使有名字出嫁以后都被冠以“家里的”、“孩子他娘”“内人”等等称谓取代,男尊女卑思想贯穿中国五千年历史。

即使到了近代、现代重男轻女思想仍然大行其道。我姑姑经常给我讲起小时候爷爷奶奶如何重男轻女,她说在五六十年代家里缺衣少粮,我奶奶每次吃饭都是先让我叔叔我爸爸先吃,剩一点点才轮到我两个姑姑吃,几乎每次都是残羹剩饭 ,每次说到小时候生活都会悄悄流泪,并不是我爷爷奶奶残忍而是绝大多数家庭的重男轻女思想的真实写照。

在农村老家很多人为了生个男孩不惜一切,我同学就有五个姐姐直到他的出生家里才算罢休,男孩在家里吃的穿的都比姐姐要好父母视作心头肉掌中宝。

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的重视,男女平等思想已经成为社会主流,生男生女都一样,女人能顶半边天已经变成现实,平等观念已深入人心,女孩子再也不用担心自己不受重视了,因为这个社会女人才是宝!


飞侠小哥


不请自来,题主这个问题很有现实意义。

重男轻女,在中国的古代可以说得上是很普遍的一件事,甚至到了近代,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还总是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行为,渐渐地,这种行为逐渐演变成了社会的阴暗面。那么咱们来溯源求根,认真的来看一下从古至今,中国的重男轻女有多么的严重。

首先呢,我们来看一看是什么时候开始重男轻女的。自原始时期的母系社会之后,进入农耕文明,生产力成为了最重要的东西。而生产力明显比较高的男性也就随着社会的发展,地位得到不断的提高。从这一时期开始,女性似乎就成为了男性的从属。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军事活动,男性往往都起着更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因为如此,男性开始掌权。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权力的分配也就更加完善,地位比较高的王侯将相基本上全都是男性。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下,似乎在潜移默化的告诉人们只有男性才能掌权。在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人们逐渐开始重男轻女,也就为中国传统的男尊女卑打下了基础。

其次我们从家庭和社会层面来看,随着历史的发展,男性逐渐成为了一个家庭中的中流砥柱。

男性在外抛头露面,建功立业,而女性似乎只能在家相夫教子。也正是因为这种似乎已经固定的社会格局,让女性的地位进一步下降。男性可以三妻四妾,女性就连再嫁都会遭到风言风语。

封建社会中三纲五常的确定,更是将女性限制在一方小小的天地之中。女子不得参加科举,女子不得参政等等都成为了套在女性身上的枷锁。女子无才便是德,好像女性追求自由,学习知识就成了什么不合乎情理的事。在社会之中,人们似乎像防贼一样防着女性,甚至觉得如果让女性获得成功就是什么天理难容的事。而男性作为一家之主,夫唱妇随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主旋律。封建礼教管理下的许多女性,变得越来越愚昧,越来越麻木。

在中国传统的思想之中,男性作为家庭中最主要的劳动力,男性能否成功往往能够决定这个家族的命运。而且男性天生被赋予了传宗接代的使命,而女性似乎就是个生育的工具,于是男性便自幼获得了比女性更高的家庭地位。而女性在父母长辈的眼中,到了成年之后注定会成为“外人”,中国有句老话叫“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生是婆家人,死是婆家鬼。而且结婚的女性没有权利提离婚,只能被男性休。也就是因为如此,女性往往在家庭中得不到优待,且不说姐姐要让着弟弟,“长兄为父”的思想更让年纪较大的男性获得更高的话语权,甚至可以决定姐姐或者妹妹的命运。在家从父,父逝从兄,结婚从夫,夫死从儿,总的来说,女性在家庭中往往没有地位。重男轻女这一思想,无疑就是一个从传统社会传下来的思想毒瘤。

最后,尽管到了现代,社会上重男轻女的思想仍然存在于民众之中,而女性在家庭中受到不公平待遇而引发的事件也是屡见不鲜。

想要从根本上去除这个思想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我们能做的只是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总有一天,我相信会通过我们的努力让这个社会完成真正的男女平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