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人生》路,復看局中人

“18歲時,我是蹬三輪的零工,是《人生》改變了我的人生!” ——馬雲

高三時,抱著積累作文素材的目的,我翻開了這本書,僅用兩節課的時間便匆匆忙忙的看完了這部小說。那時覺得:高加林真是個渣男,為了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生活,竟殘忍的將對自己一往情深的劉巧珍給拋棄了,轉而為了權勢奔向了那個任性專橫的幹部子弟黃亞萍。

一邊痛恨著高加林,一邊又心疼著劉巧珍為這場無果的愛情所做出的容忍與退讓。而今,重新拿起這本書,重走那一段黃土地上的人生路,不覺竟發現了那劇中事,局中人的不曾留意的一面。


豆瓣評分8.4|重走《人生》路,復看局中人

圖片源於網絡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高加林的人生始於那片黃土地,也終於那片黃土地。高中畢業的他沒能考上大學,只得回村當民辦教師,本想著將來轉正,也能有一個很好的發展,卻沒料到自己的職位被村裡書記的兒子頂替了,只得回家當農民。


豆瓣評分8.4|重走《人生》路,復看局中人

圖片源於網絡


在縣城讀過幾年書的他,內心早已有了更高層面的追求,怎會甘心在這黃土地上當一輩子的農民。然而,在高加林失意時,劉巧珍出現在了他的世界裡。

這個沒文化的姑娘起初他是不願搭理的,但是接觸過後,高加林發現這個暗戀他許久的姑娘不僅生得漂亮,而且見識也有別於一般的鄉下女子。

儘管劉巧珍無法和高加林談人生、談理想,無法滿足他對外面更廣大世界的精神追求,但是,她的出現已經讓他乾涸的內心感受到了一絲甘露流過。她貼心、善解人意,讓高加林枯燥無味的農民生活多了一絲動力。


豆瓣評分8.4|重走《人生》路,復看局中人

圖片源於網絡


但是,有時候,人的腦子和人的心並不會邁著一致的步伐向前走。

高加林的腦子裡設想著倘若自己真的和劉巧珍在一起了,便一輩子只能困在這片黃土地上,他那遠大的抱負也將無法再去實現,這是他及其不願看到的。而他的內心卻總是想著劉巧珍那俊美的臉龐,貼心的話語。這時的他陷入了理想與現實矛盾之中。

走心走心,跟著心走,每當生活中遇到難以抉擇的時候,我們總是這麼跟自己說。

高加林也確實跟著自己的心走了,他和劉巧珍不顧村裡人的眼光,在一起了。

時間長了,高加林對外面世界的渴望也逐漸恢復了,劉巧珍的貼心陪伴只是他在失意時的心靈慰藉罷了。

機會終於又來了,憑藉著自己叔父的關係,高加林告別了那片黃土地,告別了巧珍,重新回到了縣城,當起了通訊幹事。

在縣城裡的生活,使他的精神世界感受到了極大的滿足,事業發展的順風順水,生活也越來越富足,此時此刻的他嚮往著縣城以外更大的世界。而昔日高中同學黃亞萍的出現,讓他不得不拋棄那無法滿足他精神需求的巧珍。


豆瓣評分8.4|重走《人生》路,復看局中人

圖片源於網絡


黃亞萍是幹部子弟,同時又是個有見識,有追求的女子,她在精神上能給予高加林的,巧珍給不了。而巧珍則是保持著她一貫的貼心與善解人意,只要她的加林哥好,她什麼都願意。

和黃亞萍在一起的日子裡,高加林的生活過得更加豐富多彩了。正當他規劃著自己美好的未來時,當頭一棒,一封舉報信讓他一下回到了現實世界。“走後門”的他最終只得返回農村。

有人說,因果輪迴,這是他拋棄巧珍的報應,但仔細想來,倘若我們就是當時的高加林,想必也不知該如何選擇。

一個年輕的後生,心中有理想,有抱負,嚮往著詩和遠方,又有什麼錯呢?

但是,理想與現實終究存在差距,正如書中所說:“一個人應該有理想,甚至應該有幻想,但他千萬不能拋開現實生活,去盲目追求他還不能得到的東西。”

高加林只是那個時代的悲劇產物罷了。兜兜轉轉,最初想要拼命掙脫的那片黃土地,最終卻成了傷痕累累唯一可以停留的地方。

豆瓣評分8.4|重走《人生》路,復看局中人

圖片源於網絡


“不要抱怨生活!生活永遠是公正的!你應該怨你自己!”

這是小說中黃亞萍的父親教育女兒時說的話。反覆讀了幾遍,覺得這簡短幹練的三句話,不僅僅是一位老父親對女兒的批評教育,更是一位過來人給這個陷入愛情失去理智的後輩的忠告。

起初,在所有人看來,黃亞萍和張克南的結合是門當戶對、令人豔羨的,而當高加林重新回到縣城當起了通訊幹事的時候,黃亞萍的心便如那大海一般洶湧澎湃,久久不能平靜下來。曾經的她以為高加林回到了農村,他們之間便再無可能,如今高加林重新回到縣城,這無疑給她帶去了希望的火苗。

儘管張克南待她很好,儘管兩家人的關係相處得十分融洽,但是,黃亞萍毅然決然的和張克南分了手。當她如願以償的和高加林在一起後,生活的確甜蜜富足了許多,他們可以談人生,談理想,從天南聊到海北。

但是,好景不長,因為張克南的母親看不慣這個鄉下來的年輕人搶走了自己兒子的女朋友,便抓住了高加林“走後門”得來這份工作的把柄。一紙舉報信,將高加林原原本本的打回了農村。

黃亞萍祈求父親替她想辦法,央求高加林去找他的叔父幫忙,一切無果。迫於現實的無奈,兩人分手了。

黃亞萍抱怨生活給她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命運讓她和高加林再次重逢,最終又硬生生的將高加林從她的身邊帶回了那片黃土地。倘若當時的她沒有被愛情衝昏了頭腦,那麼和張克南的結合將會是縣城的一段佳話。

柏拉圖說過:人生最遺憾的,莫過於,輕易地放棄了不該放棄的,固執地堅持了不該堅持的。

儘管黃亞萍和高加林在精神上產生了共鳴,但在現實面前,他們終究只是陌路人。


豆瓣評分8.4|重走《人生》路,復看局中人

圖片源於網絡


“你現在是個豆芽菜!根上一點土也沒有了,輕飄飄的,不知你上天呀還是入地呀!”

德順老漢是整篇小說中把事情看得最通透的一個角色。高加林和劉巧珍的相知、相識、相戀,德順老漢都是看在眼裡的,拋開身份與地位不說,他是這所有人中打心眼兒裡覺得兩人十分般配的人。

而後,高加林在城裡的日子過得順風順水便把巧珍拋棄了的時候,德順老漢更是和高加林的父親一同前往縣城教育批評了他一番。

其實,德順老漢是在為高加林失去了這麼好的一個姑娘而惋惜,同時也是在告誡高加林做人不能忘了本。

德順老漢一輩子生活在這片黃土地上,對他而言,幸福就是將他樹上的果子分給村裡的孩子吃。雖然一輩子沒娶媳婦,卻憑著一雙勞動的雙手,過著充實的生活。

正如德順老漢所說的那樣,做人萬不能做像豆芽菜一般的人,心高氣傲,飄飄然的,因為浮得高,跌得重,你不知道自己哪一天就會掉下來。


豆瓣評分8.4|重走《人生》路,復看局中人

圖片源於網絡


讀罷《人生》,方知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我們終究不過是這人生道場中等待茶涼言盡,月上柳梢的匆匆過客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