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王熙风,放在现代社会的一个公司里,何种岗位会人尽其才?

萦旭


序言

金陵城内,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之一的王家大小姐王熙凤,自幼娇生惯养,专扬跋扈,目空一切。可能是因为重男轻女的缘故吧,所以老王家一直把熙凤姑娘当成男孩子来养活。人送外号假小子。


其实一个女孩子,如果性格过于外向,人又霸气,无论说话还是办事,整天风风火火的,那就是她成长过程中的一大硬伤啦。同时也为她今后立足于社会,落下了有别于其它女孩子的痕迹,这就是现实生活中的王熙凤。

大观园上上下下共有五百多人,一个堂堂有名的总管大人王熙凤,倘若她还活在当下,依她的心智和管理水平,您觉得她在当今职场上给她一个什么职务比较合适呢?这个问题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不管她从事哪一个行业,也无论她担任什么职务,一句话三个字,没问题。


【一】从王熙凤的脾气和秉性来看,压力越大,她的挑战欲望就越高。委曲求全,就是为了蓄势待发。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这是她的个性使然。同时,也是她在职场上的终极标靶。 熙凤姑娘,是一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她无利不起早。我们首先抛开她的背景和身份,就以她大字不识几个,貌似疯疯癫癫假小子的形象去求职,我想充其量也就是混个文员吧。而且她应该感到万幸的是,没有让她去前台负责接待,就已经是她老王家的祖坟,冒了青烟啦 。

在王熙凤的眼里,文员就文员。这算个毛线。她本人做事的原则就是"瑕不掩瑜",是金子在哪里都可以发光。老娘我有条件可以上位,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位。看来,她是把文员这份工作当成了对她能力的一次挑战。认清了形势,端正心态,摆正了自己的位置,接下来的就是如何创造条件,突出表现自己,尽快得到大家的认可,就是我王熙凤出人头地的序曲和前奏。


于是,从第一天上班开始,她就用心去观察,谁是领导,谁在领导的心目中占有一定门位置,同事都喜欢什么,又最讨厌什么,然后都一一的记在了心里。所谓知己知彼,这就为她以后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应该跟谁在一起,不应该跟谁在一起;怎样才能与大家和平共处,都一目了然的摆在了她的面前。

在王熙凤的内心世界里,她从来就没把自己当做一个文员。而且她也绝对不会屈尊于一个文员。这叫志向,还是野心?对于熙凤姑娘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知道,每一个将军的成长都是从士兵开始的。虽然两者之间相差十万八千里,但是刘邦用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了我们,王候将相宁有种乎?我一定能取而代之。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任何一个人,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只要你想在职场上,顺风顺水。就必须以王熙凤为楷模,要有心,要用心,时刻记住你是一个什么人,你的位置在哪里,来到这里干什么。

总而言之,这一切都是为你自己今后提薪晋职而应该做的必修课。事实上,只要你做到了,又何愁在职场上一展身手呢?



【二】 从王熙凤的为人处事和作止做派上来看,如果她是一名中层管理人员,恭喜你终于知道"坏"字该怎么写了。

中层干部承上启下,最难的就是要经常做歹人,甚至是坏人。你说我就是不想得罪人,那就麻烦了。从此弊病就来了,它会给企业的正常运营带来一定的隐患和难以遏制的恶性循环。 可这些对王熙凤而言连个屁都算不上。依她的伶牙俐齿,心狠手辣,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她会让你从中真正品尝到"女人不狠地位不稳″是什么滋味。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你又可以在她身上学到怎样去和领导讲话,怎样和同事们去交淡,以及如何为自己设置底线。 王熙凤是一个大家闺秀,要人脉有人脉,要背景有背景。由于从小就受环境的影响,耳熏目染,巧舌如簧。平衡上下左右关系,对于她来说,就是小菜一碟。王大小姐想要在职场上玩玩,于情于理谁都要给个彩头。

说实话,职场上的规则就是一个人的职务高低,不仅仅取决于他的资历、能力、文凭,甚至还包括人格、品行。当然这里可能还有其它的隐性条件和不为人知的规定。但是在王熙凤看来,这些又能算得了什么呢?作为一个职场上的中层管理人员,如何把自己的本领发挥到极致,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才是道理。

以往欺上瞒下,投其所好,搬弄是非的小伎俩,随着时代的变迁,环境的改变,特别是在网络和传媒广泛应用的今天,这些偷鸡摸狗的小动作,早就成为小儿科了。 熙凤姑娘,如果做为一个部门的经理,她要想犹鱼得水,其中的秘笈又是什么呢?

(一)要充分利用亲密无间的人际关系。 这是她疏通上级和下级之间落差的杀手锏。是她协调科室与科室之间的敲门砖。是她平衡同事和同事之间,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安眠药。

其实,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你可以没有能力去调节,但是你千万不能推波助澜,火上浇油。该你说的,可以说。不该你说的,千万不能说。甚至在特定的环境下,该你说的都不要说。这就是熙凤姑娘的为人之道。


(二)坏就要有坏得有胆识,要有深度、有浓度。 纠正别人的错误,杀一儆百,处罚肯定是免不了得。这就是我们俗话说得罪人。可是你想过没有?如果你不处罚他,他又怎么可能把你放在心里呢?

这就是非常现实和显然的道理。可遗撼的是在企业管理中敢于、善于当坏人的人太少了,滥竽充数的烂好人又太多了。这就是我们管理层次上所面临的最大困境。在这一点上,应该向熙凤姑娘学习。因为她从来就没把你放在眼里,所以她也从来就不怕得罪你。


(三)笑在脸上,恨在心里,说穿了就是要给口蜜腹剑找块能遮羞的布而己。 好马在腿上,好人在嘴上。如果你让我说王熙凤她好在哪里,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她好就好在这张嘴上了。见人能说人话,见鬼能说鬼话,多么娴熟的应变能力。多么醇厚的脸皮,上知下派,左右逢源,既不能得罪领导,又不能伤害同事,靠得就是这张嘴。你说她想在职场上打拼又岂有不行之理。

记得有一年春节晚会,郭冬临和牛丽曾经演过一部小品《一句话的事儿》当时我还在想,没有请我们王熙凤同志去客串,实在是太可惜了。难道说还有人比她体会的更深吗,难道说还有人的演技比她更更娴熟吗?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可想而知一个把人生演义的如此惟妙惟肖,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她会多么犀利多么恐怖呀,更何况一个小小职场,绝对不在话下。


【三】从王熙凤的心智和魄力上来看, 如果她做了公司的老板又会怎么样呢?

王熙凤,她能把一个四五百人的大观园管理的井井有条,有声有色,那么作为一个公司的经理或者法人以她的手段,绝对绰绰有余。因此,凡是和她打过交道的人,没有一个不被她的魄力所折服。

还记得在《增广贤文》中有句至理名言吗:

……慈不带兵、义不养财、善不为官、情不立事、仁不从政。

我的高中语文老师在讲析这几句话时曾经说过:

……这几句话,它只能适用于封建时代,客观的反映了我们的祖先为人处世都透着智慧,在当今看来,只能说有借鉴意义,而没有现实意义。

可是在王熙凤的眼里, 好孩子都是管出来的,坏孩子都是惯出来的。孩子小时候就像一根弹簧,你软他就强。你让一步,他就会进一步,你以为这是“爱”的表现,在他眼里就是理所应当的。这是他的绝对权利。假如说你起义了,他就会认为这是在刁难他,故意和他过不去。置它于死地而后快。

由此可见,多少做父母的是被自己的孩子所拖累,又有多少父母是因为自己的孩子而栽了跟头,至今抬不起头来。怪谁呢?

一个企业就如同是自己的孩子。在孩子的心里可能会有父母,他也可能会考虑到父母的感受,但是一个企业的从业人员,他们的心里是不是都装着自己的老板,他会不会推己由人去换位思考一下,做领导的难处和感受呢?即使做不到这一点也没有关系,但是,如果你不仅如此,还要想方设法人为的制造矛盾,针锋相对,寸土必争。处处做对,你又该如何呢?

此时此刻,你是不是又想起杀伐果断,笑里藏刀的王熙凤呢? 熙凤姐的形象深刻的告诉了我们,当领导的人,你可以没有“铁石心肠”,也可以没有强硬的手段,但是你不能没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你想过没有,这黄泥掉到了裤裆里,不是屎来也看成了屎。在某些人眼里你己经早就是个坏人啦。

现实的问题是,既使你是非明确,但却不能代表你旗帜鲜明。如果说员工为了一己之利,过分强调自己的利益和权利,难道说迁就、退让,好言相劝,委屈求全乃至答应了人家的所有要求就合理合法了吗?特别是有些员工,明明知道自己经违犯了制度,却依然强词夺理的为自己去开脱。这就说明了大家缺乏一种敬畏感,敬畏的是什么呢?是制度。制度是人来定的,敬畏就要向王熙凤一样敢做敢为,敢于管理,敢于做歹人的人。王熙凤你就是我们可以敬畏的人 。


【四】王熙凤的个性,决定了她一生都要去争强好胜。她存在我们周围的最大价值就在于谆谆的教导了我们什么叫出人头地。

熙凤姐是一个绝对不能甘于寂寞的人。如果说她活在当下,我觉得无论你给她什么工作,或者是什么职务,对于她来说都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最重要的是她需要一个环境、一种氛围、一个令他充分表演的舞台。这才是他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方寸之间,也许她就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不用掩饰,熙凤姑娘就是一个嘴甜心苦,两面三刀,明里是一盆火,暗里一把刀的人。依她的贪婪、狠毒和管理手段,再加上不计后果的严刑唆法,做为一个家族企业或者民营企业的领军人你说有问题吗?


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当 一个企业的转型和变革来临的时候,就象改朝换代一样,它要求每一个掌门人必须做到挽狂澜于既倒。勇于担当,冲陷在前。你说此时此刻的王熙凤又该做如何打算呢?

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其实曹雪芹早已经将答案交给了我们。当贾府日落西山之时,我们的熙凤同志,她早己料到孤帆远影,人去楼空的这一天。大难当头,与其大义凛然,不如宁可视而不见,甚至贪赃枉法,以权谋私。一句话能捞一点儿算一点儿吧。也许这总比打着识时务者为俊杰的旗号落井下石,趁火打劫,更隐晦一些吧。

我也不否认,还有一种可能,即使王熙凤她活在当下,由于自身的学识,见识、人品修养决定了她注定是一个时代的怪人。不要说找工作,她自己在现实生活中,能不能生存下去都是一个问题。还谈这么风生水起。真是敢冒天下之大不为了。


我也常想,如果我们把凤姐置身于考场之中,那你很快就会发现熙凤姑娘在完成这份人生答卷之际,总是顾此失彼,由于她过分的关注了附加题,却在基础分数上却摔了一个嘴啃泥。 当她从地上爬起来的时候,终于明白了,我堂堂一个贾府的大儿媳妇,最重要的不是才干,也不是掌握生杀大权,很简单就是生儿子。唉,多么痛的领悟,可遗憾的明白的太晚了。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