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更好的進行財務管理?

華為近些年來的發展態勢可以用如火如荼來形容。作為完全競爭市場中的民營高新技術企業,華為成功打入了國際市場,成了國際同行敬畏的對手,也成了民族企業的驕傲。很多人對華為的瞭解還停留在狼性文化階段,殊不知華為的管理是獨樹一幟。下面作者給你聊聊在華為工作時對

財務管理的記憶片段吧!

全球統一的會計核算和審計監控是長江的兩道堤壩,只有這兩道堤壩足夠堅固,財經管理職能才能從容有效的開展。這是任正非對華為公司會計核算、財務管理與審計監控三者關係的描述,準確而形象。我認為這一論斷對所有集團公司的財經體系設置都適用,甚至可以作為衡量一個公司財務管理是否規範的準則之一。

一流的企業家都有超強的個人能力。無疑,這種能力可保證初創企業凝聚人氣、快速決斷、高效運營。創業者的雄才足以讓企業快速成功,卻未必能把企業做成百年老店。任正非鑄造了華為的輝煌,更高明之處在於,他不把企業的長治久安建立在個人威望上。華為推崇制度,強調集體負責,在流程建設上可謂苦心孤詣。

如何才能更好的進行財務管理?

到過華為的人都會為其嚴苛的規章制度驚歎不已,華為員工和業界對此不無“狼性”之譏。這種譏諷顯然是基於制度約束了自身前提下表達的,殊不知正是這種嚴格而又死板的規程減少了無數的內部摩擦和無數在其他公司需要權變的智慧。時時、事事律己律人的內控模式減少了員工的無效作業,降低了華為的內部成本。

華為推行IFS變革時,阻力不小,一些業務領導覺得財經體系給他們添麻煩了,對流程再造有牴觸情緒。任正非出來說話了,財經變革是公司層級的變革,不是財經體系的變革,華為要有削足適履的決心接受變革帶來的不適。我對任先生一直敬佩有加,因為他的境界超出了商人的身份,堪稱披著企業家外衣的思想家。

為了強化財務管控,許多集團實行了資金集中管理和賬務集中管理。華為做得更絕,將子公司虛殼化,財務人員與賬務處理實現了跨區域、跨國度的集中。賬務集中處理至少有以下優越性:第一,有利於總部的監管,第二,有利於節省成本,第三,有利於細化財務分工、標準化作業,第四,有利於實現績效考核公平。

集團公司要提高財務工作效率,統一要求、統一標準是必須的,力求讓所有分子公司的工作交付用一樣的模板輸出。別小看這點,這會極大節省總部財務與分子公司財務的溝通成本,也容易讓集團財務管控的要求落地。在推進財務工作標準化時,華為曾提出了四統一標準:科目統一、編碼統一、制度統一、流程統一。

財務服務業務,好說難做。財務人員如何與業務人員溝通,怎麼做好工作對接,對此疑難,華為財經管理部總裁方惟一提出的“四化”標準,我記憶猶新。財務理論大眾化、財務語言通俗化、財務制度統一化、財務輸出模板化,這“四化”有語言的藝術,有工作的技巧。財務人員不妨借鑑一下,搞好自己的四化建設。

當年我應聘華為財務預算崗位,參加面試時,主考官問了個刁鑽的問題:預算會帶來決策上的低效,為什麼還要做預算呢?顯然主考官受了韋爾奇思想的影響。我回答時沒有講理論,只是打了個比方。當我們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最好先買一份地圖,這份地圖不見得能最快速地指引我們到目的地,但至少方向不會差。

怎麼看財務報表?到目前為止,我聽到過的最通俗、最深刻的答案是華為銷服體系總裁胡厚崑給出的。他提出“四看”:橫著看、豎著看、倒著看、翻過來看。前三看是用比較分析、因果分析找數據的異常,第四看是跳出財務看背後的業務。複雜的專業問題,一經這麼形象的語言作答,瞬間感覺真理有了親民的味道。

早些年,筆記本電腦算奢侈品。因為攜帶方便,辦公電腦被私用或播放影音的不少。過度使用使得本子易壞,公司維修費用不菲。怎麼降低維修費用,華為當年的辦法很高明。筆記本電腦配發四年後贈送給員工。員工因為知道電腦四年後是自己的,使用時很愛惜。有的員工為了保護電池,接上電源後會把電池拆下來。

華為財務管理的哲學:現金為王,現金是企業的血液;收入是利潤的發動機,可持續的收入增長是關鍵;一個合格的CFO隨時可接替CEO;不深入業務,財務人員提供的服務只能是淺層次的;預測是管理之魂,預測的準確性是檢驗財務工作的標尺;企業管理以財務管理為核心,財務管理核心是資金管理。

在這裡相信有許多想要學習會計的同學,大家可以關注小編頭條號,私信【學習】即可領取一整套系統的會計學習資料!還可以免費試學課程15天!

如何才能更好的進行財務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