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样看待:不给孩子报补习班,特长班,兴趣班的利与弊呢?

罗袜生尘步微月


1.这个要看具体情况,总的来说在孩子上小学之前,其实任何的兴趣班都比不上家长的陪伴,很多家长在这个时期选择给孩子报兴趣班,主要是补偿心理,自己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就用兴趣班给孩子做补偿。

2.至于利弊,有利的是,0到6岁是孩子大脑发展的黄金时期,此时通过和其他人的接触,对于其大脑神经突触连接的增长,语言,社交能力方面的发展都有很好的作用。

3.还有有些体验感比较好的课程,能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比如美术,音乐等艺术课程,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对孩子的大脑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弊端的话,就是目前我国的儿童心理教育普及度还很不够,老师大都也是不太专业,更不要说家长了,如果遇到不懂儿童心理发展的老师,错误不当的引导,强制性的命令或者让孩子做超过能力范围的任务,久而久之都有可能会让孩子在群体活动中产生习得性无助,或者其他问题,但是目前兴趣班的老师一般注重技能,而不太会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而且家长也只会关心孩子的学会了多少技术,而不关注他们平时的身心发展,等孩子慢慢表现出问题,往往已经过了纠正的黄金时间。

所以建议有条件的家庭,在孩子没上小学之前尽量自己陪伴,条件不允许可以找兴趣班,但是尽量找满心欢喜的喜欢你家孩子的老师,心理学有研究,权威的正面期待对孩子有极其积极的作用,可以帮助孩子获得自我实现的力量,长大获得成功的几率更高,权威就是家长老师等等,而最好的正面期待就是满心欢喜。



郭老西儿童心理


很荣幸看到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我是一名数学老师,以前在某学校教书,目前自己做数学辅导班,有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对于学生报辅导班的利与弊,我认为这要看孩子的实际情况。

我们的先贤孔子曾提出过因材施教,看似简单的四个字,却包含着教育的一个基本理念。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别之处,生而不同,他们的兴趣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喜欢文学,有的喜欢数学,有的喜欢地理历史,所以我们不能一概而论。

如果孩子平时学习各科成绩还可以,没有偏科的情况,就不要再报补习班了,补习班会成为他的一种负担,还是多培养一下孩子的兴趣爱好,有自己的特长长大后一定会有用的。相反的,有的孩子有偏科的情况,那就需要把较差的科目加强一下,报个补习班是不错的选择。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只要成绩有个八九十分就已经很好了。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多让孩子出去长长见识,锻炼锻炼,社会才是最好的学校。学习不是成功的唯一途径,但是学习可以让你的人生多一些选项。所以我们要在这两者之间做好取舍。


数学帮小雨老师


首先我觉得有必要给孩子报些兴趣班,比如绘画,舞蹈,我指的都是课外项目,不一定刚开始非得让孩子学到什么,盲目跟从,主要目的是去发现哪个可以激发孩子兴趣,孩子有哪些天赋,然后对其培养,艺术方面会对孩子影响很大,对审美能力,专注力及自信心建立很有帮助,对其以后人生影响很大。如果是仅仅学科课程补习班,比如奥数,语文等等,我觉得非常非常没有必要,家长心情可以理解,但是目前孩子小小年纪,压力都很大,现行教育让孩子一般对学习都比较反感,家长报补习班无非就图个心里安慰,即使孩子成绩有所提高,孩子内心只是单方面带来的虚荣感而非自豪感。反而这种成绩带来的优越感并不是一种积极阳光的影响,一旦在学科方面有所失败或者不如意,很容易破坏孩子心理健康,长期的灌输学习考试会让孩子思维视野十分单一,还是那句话教育是长期的事业,因材施教。仅仅是专注考试学习,我觉得教育无从谈起。



雅思口语P3情报站


很高兴能受邀,个人觉得首先要搞明白教育的组成与意义,正常教育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组成,这里面牵扯到一个“社会教育”,社会教育广义指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并行的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的社会教育活动;狭义指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青少年和人民群众开展的各种文化和生活知识的教育活动。

关于“利”:

由社会教育的定义可以看出校外培训类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社会教育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有得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有得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青少年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这些兴趣和爱好若能及早得到培养,就能形成特长,表现出某一方面的才能。这无疑会加速学生的和谐发展。学校的教育,很难适应同一班级中不同兴趣爱好和发展水平学生的个别需要,社会教育可以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

虽然现在的学校教育有所改良与发展,因为学校教育的特殊性无法做到社会教育的独特性,所有兴趣班也好,补习班也好,这是有必要,也是有利的一面。

关于“弊”

现在社会发展迅速,各种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这样就会产生良莠不齐的现象,这就要求家长在选择时能做到擦亮眼睛,既考虑到孩子的短板或兴趣方面,又要考察好所报机构的质量。

再一点就是家长要合理安排学生的课余时间,如果所报机构过多,可能会适得其反,家长要科学的安排时间,不要安排过满。

希望以上回答能够帮到您。



琅琊巡城


看到这个问题,我相信很多人心里都会默默的回答上一句,自己小时候也没上过补习班,不一样考上大学,现在努力工作吗?又有的人说了,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允许上补习班,现在时代变了,社会进步了,上补习班也成为了一个趋势。但是是否报补习班兴趣班,并不能说明家长不关注孩子,是由很多因素影响的,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是否报补习班,还需要根据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以及孩子本身和家长的具体情况来定。

第一有的家庭条件不好,父母没有能力去支付大笔的补习金额,而孩子学习能力没有问题,这种情况就可以不用报补习班。第二:父母的工作之余有时间去辅导孩子,而且家长的陪伴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节,那么就不必要跟风去上什么补习班,只要在孩子学习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指导就可以了。不仅有亲子时间,也会让家庭更和睦。也有例外的时候,下面的情况是不得不上补习班的。有的家长工作非常忙,忙得没时间去管孩子,就会出现两种情况,如果孩子学习能力很强,又能够自我管理,自觉学习,完全可以自己在家里不用报补习班。另一种情况家里没有家长,孩子就会忍不住去玩,没有自控能力,对学习失去兴趣,家长又担心孩子的学习,安全等等,这种情况就需要让孩子去一下补习班,打好基础,不至于落下学习。\r

是否报兴趣班,重要的因素在于孩子自己的意愿。如果孩子对兴趣班感兴趣,喜欢画画,主持,唱歌跳舞等,并且有时间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乐意去学习,而你家的经济条件又允许就可以给孩子报这样的兴趣班。\r

对于孩子的成绩,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的学习保持在好的状态下,成绩优异。但是成绩不是唯一衡量孩子好坏的标准。家长也不想用拿着好成绩的口号让孩子备受压力,当然孩子考好了,父母开心,孩子考差了,家长应该跟孩子一起找寻原因,并从中确定目标实施努力方案,让孩子在鼓励中,找到自我。





小程老师A


我一个开培训机构的同学,有一次,喝多了酒,跟我说:

“特长班绝对是世界上性价比最低的产品。”

事实上,每一种特长,无论是钢琴,绘画,书法,奥数,围棋都有其庞大而惊人的魅力。

但是,无论任何特长,在学习的基础阶段,也就是基本功的练习,是非常枯燥乏味的。

目前,世面上的特长培训大概流程如下:

一堂公开课:老师在公开课上,会把毕生所学最精彩的部分,深入浅出地展示在家长和孩子的眼前,激发“瞬间兴趣”。

同时给家长画出一张巨大的“饼”,“只要学习,孩子受益无穷,未来出类拔萃,就算是学习累了,弹弹琴,还能陶冶情操。”

两口子掏钱:家长两眼放光,看着其他家长和混在家长中的“托”,踊跃报科,抢着交钱,扭头问问孩子,“想不想学?”

孩子犹犹豫豫,还是点点头。于是,家长借着“冲动消费”的劲头,立马刷卡掏钱。

收据一拿,眼前的孩子,仿佛已经站上了最高的领奖台,正拿着奖杯,说着获奖感言,“首先,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培养……”

三分钟热度:从此,孩子几乎牺牲了所有的课余时间,就像奴隶一样,开始一遍一遍练习,一张一张写字,一道一道做题。

无聊的重复,马上就会摧毁孩子“脆弱”的兴趣,同时,孩子也根本不会在乎,从家长兜里掏出的巨额学费。

热度褪去,骂也骂了,打也打了。家长的心劲都过去的时候,钢琴就成了摆放杂物的桌子,小提琴就成了摆在书柜的装饰。

总结起来,就是孩子痛苦——家长后悔——老师受益,的三角循环。

而,就像每个女人控制不住逛淘宝,家长会长点心吗?绝不会。

下个特长,换了一身衣服,正在和家长们招手呢!

也许在以后的某个日子,某次家长带着孩子的聚会之中。

王阿姨:“小X,你不是学过跳舞吗?快给阿姨们来一段,哈哈哈哈哈哈……”

孩子尴尬的表演,再加上别人虚伪的夸赞,马上又会蒙蔽家长的理智……

所以,奉劝各位家长,如果非要给孩子报个特长班的话,有个乐器值得学学:

退堂鼓!


书荒者也


在我看来,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还可以,不需要给孩子报任何补习班。

至少在小学阶段,我认为孩子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已经足够了,教育部门甚至要求学校要少布置作业,减轻小学生的心理和课业负担。这其实已经说明在小学阶段,孩子的学习任务并没有那么重。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是大多数人的共识。

另外,提高孩子学习成绩最重要的是学习的效率,而不是学习的时间。让孩子从早到晚学习、参加各种补习班,就我目前的经验看,绝大多数并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反而会让孩子对学习感到厌倦,甚至会有厌学情绪,结果是南辕北辙,得不偿失!

而孩子有没有必要报特长班、兴趣班,这需要从几方面来考虑。

首先,报班不要以功利为目的,很多家长报特长班的目的,不是因为孩子喜欢,而是考虑到以后中、高考会不会加分!这和孩子报补习班补课有什么区别吗?都是以提高成绩为目的,根本没有考虑到孩子的需要,在我看来,这种班不报也罢!

让孩子报兴趣班、特长班,应该实实在在的以孩子的兴趣爱好、或者孩子的真正特长来报班,这样孩子才会学得进去,家长的钱也没有白掏。而且孩子也会找到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小于老师儿童画


所有的事情没有绝对,利弊个半,但对于孩子报补课班,特长班与兴趣班利弊的体现在学习的不同阶段是各不相同的。例如在幼儿时期孩子的特长、个性都不明显,这个时候报班,总体来看是利大于弊,因为,家长可以通过对各种班的尝试发现孩子的兴趣点,也可以在某些专长上培养起孩子的兴趣,可开阔孩子的视野,通过孩子的学习与坚持培养孩子的韧性与荣誉感,但是,在孩子进入初高中以后,这些班就要有选择性的学习,要看孩子自身的状态,不一定学了或者学的越多就对孩子越有利。如果孩子学习的自觉性比较强,她报补课班,特长班以及兴趣班是对自己所学知识的补缺,并且可以很自律的安排好学校作业也补课时间的情况下,孩子整体处于主动状态,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孩子的学习是有推动作用的,但是当孩子自律性不是很强的时候,她会对这些学习有抵触心理,会觉得反正我也补课了,上课就不会认真听,反而会影响听课质量,影响学习效果,这样的孩子就要对学习计划进行调整,告诉她不补课,并且告诉她,原因是她只有通过课堂去学习知识,同时,还要要求她其中和期末时候的成绩,断了她所有惰性和上课不好好听课的机会,很多孩子,挺聪明,但成绩就是不好,跟是否补课其实没有太大的关系,主要是因为课堂听课质量差,回家以后课堂讲的不会的多,导致作业拖拉,没有时间复习与预习,恶性循环,所以,补不补不呢一概而论.....


花漾811


我是一个美术工作室的负责人,并且会经常在文化补习班“混”,我尝试说下我的感受和体会,它不能代表大多数,但希望给读者带来一丝“波动”。

首先我经常给自己的朋友说的一句话是,校外培训没什么高尚的,和其它生意区别不大,有了孩子能自己教就自己教,有些老师就是“渣渣”,除非你有能力识别一个真正的老师。

当然我说的可能偏激,但在这温柔的骗局中,我喜欢用偏激的方式刺醒我们的麻木。

文化类的,能自己教就自己教,并且现在是网络时代,如果你搜集信息的能力比较强,完全可以给自己的孩子找到学习的资源。弊端就是大人得付出一些精力和时间,好处就是孩子的学习效率高。除非自己专业上不能教的,比如英语,我口语不好,不会自己教。但我会给孩子找好的资源,自己陪他一起学习。当然是我时间充裕允许的情况下。现在很多都是大学生父母,相信很多科目,只要自己多用点心,完全可以有方法地教。

还有,补课,对于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来说是没用的。只有对于有主动学习能力的孩子来讲,才真正地有用。但我们喜安慰自己——“不补会更差”。如果真要补课,那一定要自己陪伴。补课的弊端就是花钱多,很多时候白花,还会让孩子对学习有厌倦心理。好处呢?那要看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孩子,父母是什么样的父母。

兴趣类的呢,比如美术、舞蹈、钢琴、篮球等,我主张都要让孩子去尝试一下,一方面现在很多孩子都在学,可以让娃儿有个谈资,然后就是利用这个机会,成人去观察自己的孩子到底适合什么,真正的擅长什么。引导其学自己擅长的。我在一线,发现家长就是纯粹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根本不顾自己孩子是否擅长某一项。

当然,不喜欢并不代表不擅长,因为有个阶段的学习,很辛苦,孩子有时候因为害怕辛苦就放弃,而会导致成人判断失误,以为自己孩子不擅长。最好,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这样才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最后,关于利与弊,不再细说。这个问题适合根据具体的孩子情况去具体谈论。


小面加馒头


我们先说利的方面:1.孩子不输在起走线,无论孩子将来怎么样,都不会后悔;2.孩子从中会读懂父母的期望,便会主动性学习;3.从学习本身来说,补齐短板,孩子成绩会有所提高。

我们再说弊的方面:1.孩子失掉自由的空间,丢掉童年的时光;2.孩子产生反感的情绪,厌恶学习;3.孩子在成长期,性格上会产生不良后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