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凡事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呢?

是把責任推卸給環境和別人,還是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原因?

佛在《四十二章經》中告誡到:“人有眾過,而不自悔,頓息其心,罪來赴身,如水歸海,漸成深廣。”

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難,或者人際關係處得不好,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反躬自省,一切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做人最忌諱的,是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01CY故事

遇事多反省自己,少指責他人

與人相處最忌諱的是,以挑剔之心待人,卻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之前,看過這樣一則笑話故事。

一個男人近期發現,妻子的耳朵越來越聾,經常是問了好幾遍都沒有回應。於是,他就去問醫生:“我該怎麼辦?”

凡事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醫生告訴他:“你可以試著多喊幾次,比如先站遠點提問,然後站近點提問,最後站在她身後提問。”

男人回到家,進門的時候問了一句:“親愛的,今晚吃什麼?”沒有聽到回應。

男人就往前邁了幾大步,接著問:“親愛的,今晚吃什麼?”依然沒有聽到回應。

男人失望地走到妻子身後,又一次問道:“親愛的,今晚吃什麼?”

這時候,他聽到妻子說:“吃魚啊!我都回答你三遍了!”

讀到這兒,大家肯定會忍不住笑那個男人。

但是在日常生活裡,我們不也做到同樣的傻事麼——

當跟別人產生矛盾時,第一反應不是反躬自省、靜思己過,而是一昧地遮掩、逃避、推脫。

殊不知這隻能讓事情越來越糟糕。

比如夫妻間吵架,雙方誰也不讓誰。甚至明知道雙方都有不對,出於自我保護,還是會不自覺地口出惡言。

當上司指出你工作中的失誤時,有人總能輕易找到許多理由為自己辯解,什麼“同事不配合啦”、“自己運氣不好,遇到了堵車”等等。

其實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遇到問題不要抱怨指責。

凡事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凡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多一些將心比心,少一些敷衍塞責,如此才能熨平生活之間的褶皺,將日子過得熱氣騰騰。

要知道以挑剔之心待人,人人可恨;以友善之心處事,事事可愛。

02CY故事

懂得自省,才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人的一生什麼最難?

認識自己最難。

就像我們的眼睛能洞察四方,卻偏看不見自己的睫毛。

而自省就像是“攬鏡自照”,它讓我們能清清楚楚看到身上的缺點,並準確改正,從而變得越來越好。

傳奇人物喬布斯就是個非常善於自省的人。

凡事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他有一個廣為人知的習慣,就是每天早上都要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今天是末日,我會去做我今天計劃做的事情嗎?”

如果連著好幾天答案都是“否”,他就會立馬改變,絕不荒度每一天。

不過年輕時,他也遭遇過很多挫折。

那時候的他,性格古怪、專橫、自負,在公司很不得人心。不僅合夥人跟他鬧掰,紛紛離去,連公司的員工遇到他都避之不及。

很多人甚至不敢與他乘一部電梯。

再加上對自己的技術判斷過於自信,做了很多錯誤決策。

最終,因為不善合作的性格、剛愎自用的態度,在一次董事會表決中,他被全票“逐出”了自己一手創辦的蘋果公司。

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沉淪,經歷了這次危機,他開始反觀自身、尋找原因。

就恰如他後來在斯坦福大學演講時曾說的:“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我總是以此自省。”

也正是因為自省,十多年之後他以更成熟的姿態,重回蘋果,拯救公司於危難,並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令人喟嘆的時代奇蹟。

自省,讓他將眼下困境轉換成了鳳凰涅槃的歷程。

人的一生會遇到各種失敗與磨難,有些會怨天尤人、有些人會大聲斥責,但你有沒有想過,問題可能出在我們自己身上呢?

所以啊,凡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反躬自省,靜思己過。

凡事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如果是你的問題,那坦然面對,並把不足一點點地轉化為優勢;如果不是你的問題,不妨引以為戒,作為自勉。

相信唯有日日自省,不斷成長,我們才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03CY故事

成功的人離不開自省

《孟子》有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意思是說,當遭遇失敗、與人產生矛盾了,不要總想著是別人的錯、環境的問題,而要懂得反過來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其實不僅要在逆境中自省,日常生活中更要如此。

自省,是自我完善的必經之路。

一個人唯有懂得反觀自身、躬身自省,才能主宰自己的心靈和命運。

著名的京劇大師梅蘭芳。有一次,他在戲院演出《殺惜》,觀眾連連鼓掌,喝彩聲不斷。

凡事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在一片叫好聲中,唯獨有一位衣著樸素的老人,在臺下批評道:“這是什麼名角,連舞劍都走了樣,還敢登臺!”說完,便起身離開了。

演出結束後,梅蘭芳說起此事,眾人都勸慰道:“一個老頭胡言亂語,您又何必在意!”

可梅蘭芳卻四處打聽老者的住處,想要刨根問底,自己問題出在哪裡。

這天,梅蘭芳來到老者的住處,一見面便鞠躬說:“先生言我不好,必有高見,定請賜教,學生決心亡羊補牢。”

老者見梅蘭芳既有敬意,又有誠意,便指出:“惜姣上樓與下樓之臺步,按梨園規定,應是上七下八,你為何八上八下?”

梅蘭芳一聽,恍然大悟,連聲道謝。

那之後,梅蘭芳用老者所說的方法去走臺步,果然收穫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朋友們知道此事,都誇梅蘭芳謙遜好學時,可他卻說:“自己的臺步不佳,有人批評指正,那是我的福分、是我的貴人,當然要虛心學習。”

一個人,只有放低自己的姿態,才能拔高自己的人生。

自以為是,不是本事;常思己過,才能少錯。

海涅曾說:“反省是一面鏡子,它能將我們的錯誤清清楚楚地照出來,使我們有改正的機會。”

人生路漫漫,這一路少不了崎嶇與波折。

凡事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願我們都能有“審視自己”的自覺,凡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努力成為更好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