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斤八两》曾经是香港电影的救市良药 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贺岁片

许冠文是20世纪70年代香港电影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同时《半斤八两》是许氏兄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电影,使当时还是新人的赵雅芝凭此片一度走红。也使许冠杰在歌坛影坛都成为了最炙手可热的天皇巨星。在影片中许冠文尖酸刻薄,赵雅芝的冷静可雅。许冠杰老实英勇和许冠英傻里傻气,都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把一个侦探社发生的故事演绎得让人捧腹不已,被誉为20世纪香港最具讽刺的电影。


《半斤八两》曾经是香港电影的救市良药 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贺岁片

许冠文在《半斤八两》一片中,不但表现出高超的喜剧技巧,而且他在安排丰富视觉笑料时,在表演上懂得节制,因此不会陷于胡闹搅笑。在剧情发展中,他也赋予电影一些深沉、反省的内涵。如,王社长与李国杰在别墅的水床上有这样的一段对话:

李:“我觉得这世界欠我许多。”王:“你出生时连尿布也不带一条来,你欠这个世界什么?”

许冠文说: “这好笑吗?不。”但这正是他想说的东西。许冠文总爱安排他影片里那些好大喜功、自私贪婪又洋洋自得的人物最后变成残废或倒霉,并令他们反省。如《半斤八两》中的王社长,脚受伤后,住院数月。平日被他刻薄的两个雇员,不但不来探视,且辞职另开侦探社,令他反省自己:“是不是做人太刻薄?”


《半斤八两》曾经是香港电影的救市良药 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贺岁片

许氏喜剧开创了“逻辑笑料”的叙事手法,这与时下所流行的周星驰的“无厘头”不同,他属于“层层推进式”。例如“在社长做鸡”的一节中,原本社长打开电视机是为了边听节目边学做的,没想到许冠英和许冠杰二人起床之后便调了台,变成做健身运动的节目,此时的社长还尚不知情,一本正经的跟着电视里的声音给鸡做着健身,最后才发现自己上当……极尽搞笑之能事。这种递进式的笑料,在片中比比皆是。它本身不荒诞,但当一连串的动作连起来的时候,它就变得荒诞了。

同样,颇具创意的零星点子,在影片中俯拾即是,特以“厨房打斗”一节尤为精彩。拿香肠当双截棍、拿炒菜锅和炒勺当防御武器,直至最后拿鱼骨进攻的环节都引人入胜:此节所用工具,全部是信手拈来,所有笑料罗列起来都是如此的恰如其分且创意十足。

《半斤八两》喜剧技巧的高超,还在于把平常的东西,表现得不平常。如戏院集体打劫的片段,在别的影片中也有,但本片的特殊之处,是被打劫的观众在相当长时间内,不知道是真打劫,还以为是真人上台表演特别节目。这种反常的反应,产生出意外的幽默感。又如追车撞车,许多影片也有,但本片却在追车过程中,把一辆车的外壳,一层层撞下来。


《半斤八两》曾经是香港电影的救市良药 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贺岁片

在当年,这不但是别开生面,在技术上,也算先进的了。尤其令观众开心的是,这辆车恰恰属于刻薄吝啬的王社长。

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香港社会状态趋于平稳,而对于香港电影界却经历着无尽暗涌:李小龙之死、电视冲击电影等一系列的问题,像一枚枚炸弹一般,朝电影界抛来,无时无刻不再向意气风发的影人们提出新的挑战!而“许氏三兄弟”的“平民讥讽笑料”故事,似乎是这一切最好的宣泄口。一旦决堤,就连绵不尽,连新生的电视行业都无法招架,只能低头致敬。

1976年6月18日,香港发生重大雨灾,无线电视台率先采用电子仪器进行现场直播,这标志着电视节目开始全方位对电影的冲击”。而就在这一年,《半斤八两》如同救市良药一般横空出世,取得了票房853万的惊人成绩,远赴日本亦掀起一阵观影热潮。因为当时上映的时间是1976年的12月16日临近圣诞节,所以,这因如此,此后的香港电影也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贺岁片。从那以后,由黄百鸣、高志森等人不断发展成熟,更是引入内地,成为每年岁末不可缺少的饭后甜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