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床氣”的病根兒找到了,原來是它

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歷:被鬧鐘或別人喊醒,雙眼無神,不在狀態,甚至心裡憋著一股火,稍有不慎就會大發雷霆,這就是俗稱的“起床氣”。


“起床氣”的病根兒找到了,原來是它


起床時的負面情緒是如何“啟動”的?怎樣避免“起床氣”傷身?


睡醒脾氣暴,“根兒”在睡眠


近日,一項針對2000名美國成年人的調查發現,受訪者平均每年有300天帶著糟糕的情緒醒過來,相當於每週約6天有“起床氣”。


“起床氣”的病根兒找到了,原來是它


導致“起床氣”的主要原因,是睡眠受到了干擾:


  • 大約每週有3次因溫度過冷、過熱而半夜醒過來;

  • 每週至少1次被外界噪音吵醒,或做噩夢被驚醒;

  • 每年只有1/4的日子能安安靜靜睡到自然醒。


心理學認為“起床氣”是一種負面情緒,包括焦慮、恐懼、不安、悲傷等,生活工作壓力、作息是否規律等都會對它有一定影響。


起床時的負面情緒是如何被喚起的?

實驗表明,人睡覺時,大腦進行著“睡眠週期”循環,也就是“非快速眼動睡眠期”和“快速眼動睡眠期”循環交替,交替1次為1個睡眠週期,每夜通常有4~5個睡眠週期,每個週期為90~110分鐘。


在睡眠週期循環中,如果剛好趕上快速眼動階段被喚醒、打斷,會產生特別的生理反應,人也更為疲憊,導致更強烈且更負面的“起床氣”。


“起床氣”的病根兒找到了,原來是它


從生理學上看,“起床氣”也有其存在的依據。


  • 起床時,人體的體溫和血壓開始上升,心率、呼吸頻率也在加快,同時身體處於缺水、飢餓的狀態,這些與憤怒、焦慮等情緒的生理信號接近,暴脾氣很容易說來就來。


  • “起床氣”有時也和“晚睡強迫症”有關,睡得晚的人早上也要按時起床上班上學,睡眠不足為起床氣添了把火。


值得注意的是,“起床氣”現象在女性身上更為嚴重。


  • 英國一項問卷調查顯示,24%的男性表示“從來沒有起床氣”,但在女性中這個數字不到14%。


  • 另外,13%的女性表示,她們需要2~4小時才能讓自己從剛睡醒的壞脾氣中平穩下來,而在男性中這一比例不到10%。


  • 每晚都能擁有優質睡眠的男性占人口總數的15%,而女性只有9%。


5件事趕跑“起床氣”


如何消除和避免“起床氣”,心理學專家推薦了5個方法:


1

戒掉“晚睡強迫症”

睡眠時間不足7小時,容易使身體處於應激狀態,人也會變得易怒。


睡前強制自己關上手機、電腦,讓大腦處於空白狀態。如果很難做到,可以用特定的行為取代強迫性晚睡行為。建議的行為方式包括洗漱、做面膜、泡腳、洗熱水澡等。

“起床氣”的病根兒找到了,原來是它

2

做個小計劃

睡覺前躺在床上,可以回憶幾件美好的事情,比如陽光照在葉片上、河水泛起層層波瀾。


也可以在睡前制訂一個起床後的小計劃,如吃什麼早餐、飯後做什麼運動,第二天醒來有所期待,有助心情變好。


3

消除負面想法

起床時的壞脾氣通常可追溯,找出讓你沮喪的負面情緒,如將無關的錯誤歸咎於自己、將普通的失誤歸為做人失敗、將極小的問題無限放大等。


換個角度思考,如覺得電腦需要修理很麻煩,但這一過程可以學到新技能,或對電腦有新發現。


4

起床後拉開窗簾

要想從睡眠狀態中完全清醒過來,最好先拉開窗簾,讓陽光照射進來,給生物鐘一個信號。


還可以順手打開窗戶,在窗邊站立片刻,吸幾口清新空氣,給大腦提供充足的氧氣,加速清醒。


5

尋求外援

如果起床後常覺得被負面情緒壓得喘不過氣,沮喪持久不散,就需要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了。


“起床氣”並非壞脾氣人的矯情病,它是複雜的生理、心理交互反應。生命君提醒,請不要在早上招惹有起床氣的人,不然你很有可能要捱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