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给学生、老师、家长的3句话!

新学期,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给学生、老师、家长的3句话!| 名家

新学期,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给学生、老师、家长的3句话!| 名家

精彩导读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每到新学期都会写3句话送给老师、同学和家长。今年她又给大家讲了哪3句话呢,快随播报君一起来看看!

每到新学期伊始,围绕年度主题句,我都会写三句话送给同学、老师甚至家长。用那些句子结合学校美好故事,抒发感情、阐发思考、表达期望。

2019年,我们的年度主题是“让研究成为一种工作方式”;这一年,也是清华附小纪念伟大的成志榜样孔子诞辰2570周年的主题课程群研究年,而这一主题的选择依然是同学们的建议。这是我们美好的期待:研究是一种工作方式,更是一种自我的修炼和修行。诗经里有句话叫“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就是对研究最好的注释。此刻,我想借助《论语》中的三句话做支架,变成校本理解分享给亲爱的你。

新学期,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给学生、老师、家长的3句话!| 名家

第一句:博学于文,以学习者的姿态站立他人面前

我曾说,阅读是教师必须的生活。今天也深感自己积累不够不深。不阅读,无以言。当然,并不意味着读书就是语文教师的事情,也并不意味着是我们生活的全部。然而,阅读那些经过岁月印证与淘洗的经典书籍文章,仍然是我们师生一起进步求索的普遍规律,而且应当成为我们终身的兴趣。

先不说,我们的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领下走上勇猛精进的学习之路,这里重点说说咱老师自己。教师是生活中鲜活的人,应该投身于创造生活的洪流中,把读书与实践放在一起进行印证与升华。们将用一年的时间吸纳,精读《论语》,兼读《诗经》,读诸子百家精选等。同时,我们要倾吐,用课堂展示、实践研学、小古文和诗词大会、小课题研究等方式展示同学们的学习成果。

新学期,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给学生、老师、家长的3句话!| 名家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颜渊》)。“博学于文”的字面意思大家都懂,即作为君子,要在古代的文化典籍中广泛学习。在我看来,关键在于一个“学”字。学是前提,怎么学,这里有个交代,我想,不仅从经典中广泛学习,还要在“博”中赋予新解,博学于文,师生要带着主动的热情,让有关《论语》带出的一系列古代经典照耀自己,更要倾听窗外声音,走出书斋,带着这些积累,到课堂中去发生学习。

说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把“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作为人生修炼的信条。在他看来,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践行为学为人,关键知道自己还有不足,为此更要在经典“博学”中的“于学”。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他提倡读书与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因为正是在这样鲜活的体验中,我们才能无论何时何地都永远保有学习的兴趣。

当前我感到,我们在自己日常工作中接触社会面较窄,容易让自己的视野局限于校园里,有时候因为教室里个别学生打闹、不听话,甚至家长挑剔,学校要求高等当作巨大的压力而失去内生动力。当教育教学效果达不到我们的预期时,恰恰是我们进一步学习的机会,切不可拿出你是老师的姿态“教训”他们。这个时候,不妨想到孔子的“因材施教”,从冲突矛盾中跳出来,结合这一现象,从阅读专业千年经典中想象孔子教育宰我,指导子路等策略,甚至结合今天儿童特点,哪怕用现代信息工具与他们互动。在今天这样一个人工智能时代,学生是信息时代的原住民。他们从小就有过甚至比我们这些老师还要丰富的学习、生活的体验。

如果我们把学生当做“书籍”潜心阅读,这个时候,你就怀着探求的学习之心,也许就会去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寻找适应今天儿童成长的教育策略。这种“于学”,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在博学中琢磨,用研究的方式去思索自己教育教学和职业生涯中的真问题,思考一下你所面对的是现象还是现实,从而跳脱出个人的情绪,用研究的方式去面对和解决。而在这个过程中,就会让我们收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兴奋。

1998年,当班主任的我,写下“和学生一起成长”(曾1998年发表《人民教育》)的心得时的喜悦一直激励着我。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郑重地说,请记住,把学生当做你的“学习资源”,这本身就是一种“于文”获得的“博学”终于你会觉得,所谓“博学于文”,就是在这样广博而丰富的“阅读”中,无论你是学生还是教师,以学习者姿态站立他人面前,永远保持学习的乐趣,并能以一种饱满的状态,去接纳自己与他人成长中的不圆满中,乐此不疲地寻找那个“大圆满”。

第二句:温故知新,承载着不灭的光源迈步向前

看着校园里的玉兰花已长出毛绒绒的花苞。今早,寂静的校园一下子沸腾了起来。在百年老校厚重的底蕴滋润下,校园一派勃勃生机。

说实话,自从学校语文主题教学和成志教育实践分获首届和第二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后,我们反而变得更有压力了。一直以来,无论什么方式,清华附小一直不忘百年前成志学校的“发心”,百年立人的成志教育初心如磐。所获得的影响力以及我们自觉的担当与引领力确实有,甚至承担了很多社会责任。尤其2019年,将有合作办学中的附设幼儿园开园。这意味着什么?幼小衔接和成志如何一贯培养对我们的挑战更大了。但不管压力多大,责任多大,还是那句话,选择了清华就选择了一生的责任。成志教育如何继续在学生和老师身上“看得见”,我们还在深度和广度研究实践。无论社会如何关注我们,我们都居安思危。

把经验交给前方。“变则通,通则久”,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这样才不至于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措手不及。但变化的方式不是心血来潮,不是一味求“新”,而是要在“温故”的基础上,越未来,越本来——回到成志教育本身,用更为严谨的、研究的方式去探索学校发展过程中的真问题,解决这些真问题,在温习中获得新路径!好比这个崭新的领域——幼儿园的诞生……

新学期,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给学生、老师、家长的3句话!| 名家

学校的发展是这样,个人亦然。成志少年在小学六年的成志教育中,照耀一生。教师呢,无论是入职不久的老师,还是教龄很长的教师,可能都有各自的茫然和困惑,或是感觉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的不公,或是处在适应期的焦虑,或是深受职业瓶颈期的倦怠所困,不一而足……我想说的是,你们的茫然、困惑、痛苦,我也有过,也许每个过来人都经历过。但对教育这本厚重的大书而言,我们每一个教师都不敢称自己有多么全面和称职。谁也不敢说“智者不惑”的话,要常怀着困惑,怀着探求的心,方可为学,方可为师啊。

现在,从社会到学校再到每一个个人,大家都处于一个变动不拘的现实环境之中。怎样避免变革的动力被稳态运转的舒适区消解,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我们的第一曲线尚未下行之际,开始启动我们的第二曲线,从而让学校和个人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可持续性的周期变化。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篇)。我们要从历史、文化、过去的成长与发展中,寻找原点,和古今中外的智者共同探索自己的心灵,通过温故来使自己的心灵获得重新起航的力量。今年清华附小已经104岁了,怎样从校史中寻找力量,为未来系统总结学校成立110年以及130年成志教育的育人经验建立持久坐标轴?每位教师不妨想想,如何保持自己从事教育职业的那份初心,如何让自己曾经热爱与热衷研究的方向不曾转弯;每一位同学不妨想一想,自己博学于文了吗,温故知新了吗?怎样全面发展,并把曾经的优势和特长如何继续发扬?要知道,那个“温故”的原点既承载着我们的过去,也召唤我们走向未来,并成为我们师生内心里不灭的光源……

第三句:修己以敬,从“小梦想”里走出挺拔昂扬的自己

春节期间,北京终于下雪了,这个时候,就是清华园最静寂的时候。平日里热气腾腾的西大操场,却有一个小身影,迈着大步,在跑道上奔跑——四年5班任桉成最帅的姿势,我呈在手机的封面上。还有第27届李成智杯获得丁组冠军的周奕宸。这个被誉为“国象高考”的国际象棋界的最高级比赛,竟然是才学过三年国际象棋的成志少年,并成为了今天开学典礼的升旗手。寒假代表中国参加世界体操比赛获得一等奖的女子体操队。当在200多支队伍脱颖而出,当观众报以热烈掌声、欢呼尖叫的时候,当她们发出“成志教育,照耀一生”的呼喊的时候——我们知道,这是传承“宁可输在球上,绝不输在精神上”的清华附小体育精神,这是“周期性、挑战性”的成志课程中,让意志与品质“看得见”。

新学期,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给学生、老师、家长的3句话!| 名家

这三个少年的故事,令人肃然起敬。也让我想起孔子和学生的对话。子路问孔子,什么叫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周围的人们安乐。”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就算是尧舜还怕难于做到呢!(更何况一般人?)”在这则对话中,孔子用“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强调的是通过修身来实现“安人”“安百姓”等目的。这需要以志向为灯,才能不断对自己砥砺打磨。儒家的修身需要恒心和毅力,因为儒家并不离群索居,他们要进入广陌的红尘,在各种各样的诱惑中守住自己的城池,这需要更为强大的坚毅品格。

儒者的修身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现代的我们虽然强调“成志”,但不是要求每个人被背负这样宏伟的理想,你可以做出正确的,更为个性的选择,我们可以叫追求“小梦想”,而这仍然是不过时的命题。即便做到这一点,也并非容易。今天开学典礼又开始了“我和21天有个约定”,就一个习惯,一件事情完成,21天里能坚持下来,也是考验,也是一种小小的“任重道远”。

修己以敬,在这过程的修炼中,时时拥有反思甚至反省,就会有对生活、对学习,以及对事业保持敬重和敬畏之心。不管你是教师还是学生,你都有你的本分。好比教师如何反躬自省,本色做人、角色做事来固本培元?好比学生如何对自己的成长报以深深的敬畏,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与剖析,通过对于自我的改变与优化,去适应未来的社会。只有这样,师生在一起的日子,才能成为彼此的生命歌唱与绽放。把自己的每一节课堂学习、每一个教育活动、每一个服务行为,都因了对于彼此的欣赏与尊重,沁入你生命的印记,形成长期的“小趋势”,并打出你的品牌。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往昔的日子已经过去,新学期就这样来了。借助2019清华附小年度主题,无论老师和同学,让我们一起向这位万世师表学习知识与做人,成就属于你的志业,让生命的意义,在这样博学于文的姿态里、温故知新的方式里、修己以敬的行走中澎湃、激荡,释放出不被辜负的能量。

来源 |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转载 | 校长派(ID:xiaozhangpai)

图片 | 摄图网、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发现京城校园之美”图文征集开始啦!一大波礼品等你来拿

鼓励一下点“好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