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響下,中國白酒有哪些差異點和機會點?

2020年初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了中國酒業最大的“黑天鵝”事件,因其阻斷了人際交往和人員流動,對酒類消費市場產生了巨大沖擊。特別是在白酒行業,疫情使得白酒主流消費情境受到嚴重影響。

疫情影響下,中國白酒有哪些差異點和機會點?

具體來說,此次疫情對白酒行業影響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隨著疫情被逐漸控制,各類產業相繼復甦,酒類產業又將迎來哪些機會點和改革點?與此同時,當下白酒企業應該具體做些什麼?

1、疫情對中國酒類產業鏈成員的影響

一是疫情對酒企層面影響有限。目前來看,這次“黑天鵝”事件還沒有深度傳導到酒企層面,相對來說酒企並沒有感受到較大壓力。因為不論是一線名酒企業還是區域龍頭企業,都提出了目標不減和任務不減的年度任務。但是疫情對廠家傳導作用正在顯現,建議廠家可以考慮適度調整年度任務,不應該無視這場疫情對產業鏈成員帶來的深遠影響。

二是疫情對傳統渠道商產生了更多心理層面的影響,其實質性影響也在逐步顯現。

在春節之前,大部分經銷商已經將貨物鋪到了渠道終端,此階段更多經銷商在積極想辦法,幫助終端消化庫存。如果這個階段經銷商對終端不管不顧,那麼其後續發展將受到影響。近一個月來,江蘇許氏酒業和重慶渝郎商貿已經對超千家終端進行拜訪,幫助終端解決實際困難。

三是疫情對終端渠道影響巨大,庫存凸顯,特別是餐飲終端,可謂損失慘重。受疫情影響,人員被阻斷交往,眾多終端零售店閉門歇業,導致庫存增多;同時,餐飲店幾乎全線停止營業,使得這個端口的酒類消費被終止,造成重大損失。

四是疫情嚴重影響酒類消費端,主流社交情境消失,自飲消費等新興消費並未形成“氣候”。從消費者角度看,春節期間是中國白酒消費的重要時間段,因為疫情的阻斷,白酒的禮品消費、社交消費等受到了巨大影響。因此,未來酒類廠商更應該看到消費者的作用,重視消費端。

五是疫情對電商渠道和新型社交電商渠道發展是一個機會。從目前來看,標準化消費產品比如服裝、電子產品等互聯網化已經相對成熟。受此次疫情影響,酒類廠商應該抓住機會主動去接受和佈局酒類電商渠道和其他新型渠道。

2、酒業信息化加速

疫情可能帶來酒業系統性變革!

在消費變化的趨勢下,疫情可能對未來酒類產業,特別是白酒產業在形態上帶來什麼樣的變革?或許我們更應該看到和重視後疫情時代酒業變革趨勢。在白酒的黃金十年和深度調整的五年期間,消費形態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那麼受此次疫情影響,白酒又將會在哪些方面進行變革?

一是疫情發生後,中國白酒消費更多的表現為性格消費,個性化需要更加明顯,因此性格消費未來可能會成為重要突破口。性格消費指的是在消費者高度碎片化情況下,個體飲用等新興消費情境會成為白酒的重要消費端口,白酒行業需要適應這種變化趨勢。因此,建議白酒企業要更加關注性格消費市場開發,更加註重引導性格消費,再造白酒消費新高潮。

二是互聯終端加速,終端APP將大面積流行,會成為一個重要的變革趨勢。受此次疫情的影響,酒水領域的B2B商業模式較之以往將會得到快速發展。因此,建議白酒廠商要加速佈局終端的APP化和互聯網化。

三是傳統渠道將產生重要變革,渠道的線上化比重會增加。以往白酒企業對渠道的線上化基本上都是被動接受,在白酒領域所佔比重較小。但是受此次疫情影響,渠道線上化將被得到重視,所佔比重也將得到提升。同時,中國白酒廠商同樣無法迴避互聯網渠道端所帶來的銷售衝擊,應該積極擁抱電商化所產生的變化。基於此,由華糖雲商上線的321線上春糖垂直APP平臺正當時,迎合了時代的趨勢。

四是企業品牌塑造方式可能向多元化社交方向變革。如今,以微信等社交媒體為特徵的碎片化傳播方式和以抖音等為特徵的社交平臺在媒體傳播的多元化功能上日漸凸顯。因此,未來白酒企業在做品牌傳播和塑造上應更多地看到多元化社交媒體的功能,更多地選擇複合模式來打造品牌。同時,以流量媒體為特徵的品牌塑造或將成為主流模式。

五是酒類產業鏈環節將迎來全面智能化變革。隨著2020年中國真正的進入5G時代,人工智能加速發展,中國白酒產業鏈的所有環節都會面臨智能化的考驗。而受此次疫情的影響,中國白酒產業鏈智能化或將得到加速發展。

近兩年,包括貴州茅臺、五糧液等頭部酒企在內,近九成白酒上市公司正在出臺和實施智能化技改項目,在佈局現代化智能園區。

六是營銷組織將會產生重要變革。傳統意義上的營銷組織更多地依賴“地面運動與推廣”,而受此次疫情影響,未來中國白酒營銷組織將從“重資產化”模式轉向“輕資產化”模式。營銷組織輕便化將成為趨勢,營銷人員工具化(基於互聯網與人工智能)以及一崗多責特徵將更加明顯,傳統業務代表性營銷組織將被智能化工具化效能化業務人員所替代,營銷組織與業務流程再造在所難免。

因此,雖然此次疫情對中國白酒市場銷售產生了階段性影響,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它對未來中國白酒變革方向產生了某種程度加速度。未來中國白酒將加速進入信息化時代,此次疫情更多的只是提供一種動力,這可能是疫情帶給行業的意外收穫。

3、應對“黑天鵝”事件

酒企應採取哪些戰術性手段?

一是廠家應該加強“應急管理部”與“新媒體傳播部”建設。中國市場幅員遼闊,自然災害頻發,最近十年時間,地震、洪水、泥石流、雪災、非典、疫情等等時有發生,廠家加強“應急管理部”建設,可以指定預案,減少各種非正常狀況下企業應對市場能力。我們發現,有預案的企業與沒有預案的企業在面對緊急情況時完全不一樣的,企業應該將緊急狀態設計在企業管理體系之內,而不是手忙腳亂。

同時,隨著新媒體在品牌塑造中角色地位越來越重要,建議白酒企業進一步加強新媒體傳播部建設,強化自身創意能力與對接能力,提升媒體傳播效率。

二是營銷人員一定要高度工具化。隨著近年來信息技術與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白酒行業正在從工業化階段邁向信息化階段。白酒從農耕文明走向工業文明可能用了一個世紀,但從工業文明邁向信息文明可能就是一瞬間,這就要求營銷人員高度“工具化”,不斷地替換攜帶的營銷工具。

3-5年前,我們可能還在為所謂“盤中盤”工具而津津樂道,但隨著大數據時代來臨,我們可能需要通過定位、數據收集以及互聯網分析,從精細化終端走向精準化終端,從盲測消費者到精確描繪消費者,未來營銷人員本身就是一個重要“數據載體”,疫情無疑加速了業務人員“智能化”速度。

三是2020年第二季度可能會成為白酒消費旺季,如何將第二季度每一個節點操作成白酒消費新場景?對白酒企業降低疫情帶來市場影響至關重要。

受疫情的影響,2020年春節消費已經喪失。通常情況下,春節佔白酒行業銷售規模可能高達30%左右,如何彌補春節市場損失?白酒企業必須牢牢抓住第二季度每一個消費時間點,特別是節日與創造新情境。目前,有些企業已經在積極準備4月份市場動銷方案,有些企業已經圍繞著7、8月傳統白酒淡季市場新操作制定精準方案,白酒行業決戰二季度成為能否完成年度任務十分重要的標誌。

此外,白酒企業同時更需要圍繞產品打磨、渠道升級、終端再造、消費重置和產業鏈完善等要素維度精心做好準備,努力將疫情帶來的損失降低到最低水平,從而為完成全面任務打下堅實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