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調與財務分析


最近,筆者梳理了盡調與財務分析的內容,同時也分享給大家。

筆者相信關注本公眾號的小夥伴們或多或少都是和金融有一些接觸或者感興趣的朋友,不妨藉著本文提升一下自己的知識體系吧。

為什麼要說說“盡調”與“財務分析”呢?

那是因為金融行業最核心、最能體現個人實力的就是投融資業務,而從事投融資工作最不可或缺的就是盡調與財務分析。

做好盡調與財務分析最基礎的就是要掌握“底層理論框架”,熟練掌握理論知識才能在實踐中找對方向,更快地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

本篇文章就從底層理論框架的角度梳理盡調與財務分析的整個過程。

廢話不多說,直接上“硬菜”。

一、盡職調查

1.方法

(1)

審查(查閱):工商註冊、財務報告、業務文件、法律合同等;

(2)參外:網絡、行業雜誌、業內人士瞭解公司及其所處行業的情況;

(3)訪談:與企業內部各層級、各職能人員及中介機構的充分溝通;

(4)實地調查:廠房、土地、設備、產品和存貨;

(5)內部溝通(列席會議):調查小組成員相互溝通。

2.目的

(1)價值發現:驗證過去財務業績的真實性,預測企業未來的業務和財務數據,並由此對企業進行估值。

(2)風險發現:識別投資風險、評估風險大小,並提出風險應對方案。

(3)投資可行性分析:瞭解投資的可操作性及確定交易的時間表。

3.流程

(1)制定工作計劃。內容包括調查目標、調查範圍、工作方式、工作分工、工作時間、工作流程。

(2)編制和提交盡職調查清單。調查方應根據具體的交易情況編制盡職調查清單,提交給被調查方,並要求被調查方嚴格按照客觀、真實、全面、完整的原則提供清單所列明的文件資料。清單資料的收集和審查直接關係到盡職調查結果的真實和全面,也就是說盡調清單的編制是調查流程中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3)收集盡職調查文件。調查方應督促被調查方嚴格按照盡職調查清單提供資料,包括原件、複印件、傳真件等。同時,對於無對應原件的複印件資料應於雙方核對無誤後由被調查方加蓋印章或簽字。

(4)訪談。在對文字性資料進行書面審查後,應在其初步分析的基礎上,結合調查過程中存在的疑點可通過溝通進行更深入瞭解的問題編制訪談綱要,並針對各相關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問答。

(5)起草盡調報告並形成結論。調查方在整理全部工作底稿的基礎上,根據調查過程中發現的風險製作調查報告並形成調查結論。

4.內容

(1)企業概況:工商登記情況、歷史沿革、主要股東、管理層介紹、關聯企業情況介紹。

(2)行業分析:行業市場容量、行業競爭情況、行業監管政策。

(3)生產經營分析:公司產品介紹、產品產銷量分析、生產經營上下游分析、資產狀況。

(4)

公司財務分析:財務報表分析、報表科目餘額分析、財務指標分析。

(5)公司資信分析:企業徵信情況、訴訟及被執行信息、獲得榮譽或行政處罰、輿情分析。

二、財務分析

財務分析主要還是通過財務報表進行定量分析,所以本文側重從財務指標分析的角度闡述。

財務指標分析主要分為四大塊:償債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營運能力分析及發展能力分析。

1.償債能力分析

(1)短期償債能力分析指標

營運資本=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100%

速動資產=速動資產/流動負債*100%

現金比率=現金資產/流動負債*100%

(現金資產=貨幣資金+交易性金融資產)

(2)長期償債能力分析指標

資產負債表=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

產權比率=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總額*100%

利息保障倍數=息稅前利潤/利息費用*100%

(息稅前利潤=淨銷售額-營業費用=銷售收入總額-變動成本總額-固定經營成本)

2.盈利能力分析

(1)淨資產收益率=淨利潤/平均所有者權益總額*100%

(2)銷售毛利率

=毛利/銷售收入*100%

(3)銷售淨利率=淨利潤/營業收入*100%

(4)總資產報酬率=息稅前利潤/資產平均總額

3.營運能力分析

(1)總資產週轉率=總收入淨額/平均總資產

(2)存貨週轉率

評估存貨管理業績:成本基礎的存貨週轉率=營業成本/平均存貨餘額

分析短期償債能力:收入基礎的存貨週轉率=營業收入/存貨平均餘額

(3)應該賬款週轉率=賒銷收入淨額/應收賬款平均餘額

4.發展能力分析

(1)營業收入增長率=本期營業收入增長額/上期營業收入總額*100%

(2)營業利潤增長率=本期營業利潤增長額/期初營業利潤總額*100%

(3)淨利潤增長率=本期淨利潤增長額/期初淨利潤總額*100%

上述就是筆者最近梳理的“盡調與財務分析”相關內容,是通用版本,各位讀者朋友參考時請注意要結合行業特點、企業特徵靈活運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