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中带柔 直爽干脆:德国JR Transrotor Phono II Equalizer唱放

朋友问我,是不是对LP情有独锺,看我每次写LP唱盘和相关产品,总是热力十足,彷彿听完LP之后,犹如酒酣耳热,文字也跟著手舞足蹈起来。像是最近试听的Transrotor Phono II- Equilizer唱头放大器(以下称Phono II),就让我听得不亦乐乎。

直觉的产品命名

这部Phono II唱头放大器的名称取得简单,「Phono」就是唱头放大器,「II」代表第二代,直接用产品的「通称」当作型号,颇有「天下即朕、朕即天下」之大气。虽然知道Phono II是第二代产品,但从外观看不出差异,询问此间代理商,他也说长相一模一样,但原厂告知,内部线路有重大修改,所以变成第二代。本想商借第一代的Phono,但却早已售罄,没有机器,也无从比较。

刚中带柔 直爽干脆:德国JR Transrotor Phono II Equalizer唱放

Phono II的全名后面有着「Equilizer」的字样,意思就是等化器。许多人听到等化器,或许会以为应该像是音响上面可以调整频率曲线的EQ,但实际上Phono加上EQ,才是唱头放大的全部功能。LP唱头拾取的类比讯号相当微小,通常以mV来计算,相对于CD的2V输出,Phono必须要放大到相近的电平,才能让扩大机正常工作。所以,唱头放大必须具备高倍率的放大。此外,LP的讯号都经过RIAA曲线「压缩」,否则低频讯号会让沟槽变得很宽,也无法把长时间的音乐刻在LP胶盘上,要让正确的音乐讯号还原,就需要再一次经过RIAA等化曲线,回复音乐本来面貌,所以唱头放大必须包含RIAA曲线。JR Transrotor在为器材命名时,可还真直接,Phono II-Equalizer的名称,简单挑明这部器材的功能,而不是想个响亮的名字让玩家想像。Phono II的功能就和名称一样,简单明了。

刚中带柔 直爽干脆:德国JR Transrotor Phono II Equalizer唱放

接上电源就开机

遍寻Phono II四周,找不到电源开关,原来外接电源直接插上去,机器就上电开机了。机箱正面厚重的铝板,打磨得光洁亮丽,中央有个指示蓝灯,显示机器是否有开机。输入与输出端子各一组,加上一个必备的地线连接,Phono II的使用可说再简单也不过,把输入和输出的讯号线接好,通上电,Phono II就已经进入工作状态了。省略电源开关还有一个用意:希望你通了电就别再管他了,随时让Phono II保持在最佳工作状态。

一般我使用唱头放大器,大概都不关机,但这是指晶体机,像是EAR 834P这类真空管唱头放大,最好还是记得关机,真空管寿命可以维持比较久。晶体唱头放大没有这样的困扰,利用OP放大的Phono,元件寿命通常都超过数万小时,连续开机几年都不用担心出问题,而且耗电极小,在使用Phono II时我也如法炮製。

拆机才能调整阻抗匹配

刚中带柔 直爽干脆:德国JR Transrotor Phono II Equalizer唱放

Phono II使用虽简单,调整阻抗匹配时就不简单了,档位切换需要拆机,从内部调整,是唯一感到不方便之处。原厂倒可以学习Lehmann的设计,早先Black Cube也要拆机才能调整Jumper,后来把Jumper的安装位置翻面,机箱底部挖出相等大小的开口,就可以从外面切换Jumper了。

原厂预设值是MC唱头47kohm,我所使用的Clearaudio Stradivari唱头刚好是这个规格,直接可对应,不需要调整。若唱头的输入阻抗不是此一数值,请从Phono II的正面卸下两颗螺丝,而非从背板著手。把前障板卸下来以后要特别小心,因为电源指示灯直接固定在面板背后,如果用力拉扯,电源指示LED就会脱落。小心把面板移开,ㄇ字型的铝合金顶板就可以像拉开抽屉一般「滑」出来,Phono II的内部就可一览无遗。找到Jumper的位置,左右声道分离,设定时记得两边都要切换,至于正确的阻抗对应,请参照原厂提供的说明书,按图索骥,一定不会出错。

拆机之后,本来我以为Phono II可以学Black Cube,把机壳开个口从外面切换Jumper,但拆机之后,这才发现难度颇高,因为Phono II的机箱使用6mm厚的铝板,要切开颇费功夫,而且这麽厚的铝板,要让Jumper露出头来,还得想办法架高,工程浩大。还好,选定唱头和唱头放大的对应,设定一次即可,至于坐拥唱头无数者,就得辛苦些,每次换唱头都要拆机切换。

刚中带柔 直爽干脆:德国JR Transrotor Phono II Equalizer唱放

Phono II的线路板干淨清爽,善用优质OP,让增益充足,背景噪讯极低

注意讯噪比和RIAA正确性

搭配著Clearaudio Master Solution唱盘/Unify 12吋唱臂/Stradivari唱头,参考对照的则有Clearaudio Smart Phono与Lehmann Black Cube,还有真空管的EAR 834P。论价位,Phono II比这前两部都贵,另一部还是真空管机,但参照聆听不是要让器材比个高下,硬是要龙虎斗,而是要藉此找出音乐诠释的个性差异。

对我而言,唱头放大最重要的两个功能,就是放大和RIAA等化还原。在放大的部分,要有足够的放大倍率,而且讯噪比要很高,这样才会有充沛的音乐能量,同时维持安静的音乐背景。另外,RIAA曲线的还原要正确,不要掺入其他元素,譬如把低频弄得更肥更厚,或是修出苗条细瘦的的线条,这些都不是追求原汁原味的办法。Phono II无疑地在这两个方面有著杰出的表现:它的增益够大(最大60db),还有安静的背景,而RIAA的误差则在0.5dB之内。这并不是目前唱头放大器当中最伟大的数字,但在这个价位带,Phono II已然表现不俗。

不刻意膨胀 质地缜密细緻

Phono II不太需要热机,长时间不关机,机身依然冷冰冰,本来唱头放大耗电量小,发热也低,再加上原厂用6mm厚机壳与8mm金属面板,连续开个一个月也不会发热。设定好阻抗匹配,讯号线接好,Phono II就可以快乐地工作了。一开机,Phono II就有令人惊喜的声音演出。它似乎不需要任何准备动作,直接上电开机,马上进入状况。

Phono II的声音个性,某种程度保留了德国器材的特质,背景很安静,音乐没有刻意膨胀的渲染,密度很高,每个音符之间都显得缜密细緻。和出名的EAR 834P对照,两者的差异相当鲜明,EAR 834P像是丰腴的女高音,而Phono II则像是身材匀称的次女高音,唱起各种音乐类型,Phono II总是能保持中立,不去帮音乐加油添醋,浓妆豔抹,忠实地反应音乐本有面貌。由于搭配一起聆听参考的两部唱头放大,不约而同都是德国产品,声音个性颇为相似,仔细比较,Smart Phono质地较为高亢明快,Black Cube长于低频厚度与量感,Phono II则在「均衡」取胜,而这样的优点,显然更能合乎「忠于原味」的想像。

完全投入音乐的聆听当中

刚中带柔 直爽干脆:德国JR Transrotor Phono II Equalizer唱放

德国老虎鱼的「直刻盘」,採限量发行,随附SACD版本,让你数位与类比兼得。优秀的录音传神而有亲暱感,轻鬆营造出彷彿就在小酒馆一般的摇摆风情。

个性均衡的Phono II,唱起各种音乐都能入木三分。像是德国老虎鱼的「The Bassface Swing Trio Plays Gershwin」(SFR 357.8045.1),由于是直刻片,採限量发行。第一轨

「Oh, Lady Be Good」一开始,从演奏前的准备动作,便已开始录音,颇有「当铺爵士」的味道,从低音贝斯的调音、演奏者移动时的细微声响,到进入演奏前的打拍子,都让音乐显得传神而具亲暱感,营造出彷彿聆听者就在小酒馆一般的风情。

老虎鱼的录音水准极佳,演奏者的声音定位感清晰可辨,Phono II称职地把音乐当中的活生感引导出来,不禁跟著Swing的节奏,身体跟著微微摇摆起来。我常觉得,好的音响器材,不该让人总是想著它有多好,而是让人投入音乐的聆听中,忘记器材的存在,Phono II颇合此意。

质纯又层次分明

刚中带柔 直爽干脆:德国JR Transrotor Phono II Equalizer唱放

干淨声底、高密度的音符颗粒与不渲染膨胀的均衡感,让Phono II唱起任何音乐都颇为称职。我想举Louis Armstrong和Ella Fitzgerald著名的「Ella and Louis」(MG-V4003)重刻片,当中Louis Armstrong沙哑的独特嗓音,显得粗犷有劲,却又带著一分精緻,彷彿中高频都经过精心打磨一般,而Ella的嗓音甜润活生,歌声中泛起适度的光泽,是很迷人的声音,却不会显得滥情。这在「Can't We Be Friends」的俏皮曲目中,对白式的演唱更显妙趣,清晰的定位感,让两大巨星的对唱精彩地在音场左右往返跳跃。

Phono II诠释的爵士乐,并不像EAR 834P那麽煽情、那麽厚重,Phono II有著高度的均衡结构,音乐神韵内敛而有节制,音乐场景却更显活生。如果用威士忌来比拟,EAR 834P像是浓郁的调和式(Blend)陈年纯麦,口味浓烈而多重,但Phono II却像是质纯的Single Malt,没有多馀的杂味,却更能清楚分辨威士忌的浓郁纯粹,层次分明,却在层层叠叠的诸多风味中,品嚐出分明的真滋味。

播放古典乐活力十足

刚中带柔 直爽干脆:德国JR Transrotor Phono II Equalizer唱放

阿卡多的帕格尼尼,可说是发烧友人手一张的重量级唱片,LP版由Clearaudio负责刻盘,同样是LP玩家不可错过的好片。

换上古典音乐,Phono II的表现更值得大声喝采!古典音乐讲究结构、讲究和声、讲究精緻、讲究细节,这在Phono II全部都不缺。像是阿卡多的「魔鬼的颤音」(DG 477 6492),是发烧友几乎人手一张的CD,去年千呼万唤终于推出LP版,由Clearaudio负责后置、刻片与压片,虽然一套两张180克重盘,让价格比一般重刻片贵,但依然是值得收藏的优秀版本。

在表现La Campanella的钟声,小提琴拔间而不紧绷,高频泛音带著亮丽却不刺激的华丽感,音乐彷彿在光线充沛的大厅中演出,阿卡多的琴声光芒四射,帕格尼尼曲子高难度的技巧,时如蜿蜒小溪、时如激流澎湃,时而婉约、时而咆哮,强烈的音乐情感对比,在Phono II上面演出时,音乐彷彿都活了起来,那擦弦运弓的细微处,把小提琴炫技的转折传神地演绎,高昂处不紧绷,低迴时不黯淡,音乐始终保持著十足的活力。坦白说,我几乎忘了Phono II的评论工作,而把全副精神都专注在音乐上。

值得每一分钱的进阶产品

在唱头放大的世界裡,Phono II算是价位适中的进阶产品,初入门者可能会觉得这个价位带比预想来得高些,但相较于更高价的唱头放大,Phono II缺少的可能是複杂的功能,而非声音表现造成价格差异。使用Phono II,你只有一组输入与输出,适合「一夫一妻」制的用家,设定一次阻抗匹配,就轻鬆简单地听音乐。更昂贵的唱头放大器,通常拥有两组以上的输入、更方便的阻抗匹配调整,对于「坐拥后宫佳丽三千」的LP老玩家,每次听唱片还要选唱头,Phono II就有些不方便需要这些「多功能」的唱头放大器。至于声音表现,Phono II有著清楚可辨的德国气质,不渲染、不夸张、不滥情,音乐的表现有节有制,很容易听见音符的密度和重量感更好,展现匀称而玲珑有致的曼妙身材,正是Phono II引人入胜、著迷不已的音乐个性。

器材规格

型号:JR Transrotor Phono II

放大倍率:40~60dB

讯噪比:80dBA

输入阻抗:MM唱头 47k欧姆

MC唱头 100, 220, 470, 1000欧姆可调

RIAA误差率:0.5dB

总体谐波失真:0.035%

尺寸:176x75x170 mm


乐燊贸易有限公司

Roksan Trading C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