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了那么多年,也许你还没了解这些事

谈及旅行,很少有人会把它和艺术联系在一起。但在《旅行的艺术》中,

阿兰.德波顿却将旅行、艺术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幅美好隽永的旅行画卷。

在他的书中,还涉及到波德莱尔、诗人华兹华斯和画家梵高的旅行经历,得以让读者跟着这些名人一起游览各个国家,体验别样的旅途。

该书在英国一经上市,便好评如潮,受到万千读者青睐。

阿兰.德波顿是英国才子型作家,生于1969年,毕业于剑桥大学。他曾是大学的哲学讲师,知识渊博,有着深厚的哲学素养。

《旅行的艺术》|旅行了那么多年,也许你还没了解这些事

从苏格拉底、洪堡,到爱默生、尼采,他都有过系统的阅读。此外,对西方文学和艺术作品,他也有广泛的涉猎。

阿兰.德波顿对旅行的感悟和大众在旅行途中的感悟不谋而合,因而能够引起读者的广泛共鸣,对我们的旅行或多或少会带来一些启示。

他在《旅行的艺术》里向我们揭示了旅行的深层意义。他认为,旅行以及对旅行的研究可以加深人们对幸福的体验,而这种幸福,就是古希腊哲学家所说的“由理性支配的积极生活所带来的幸福”。

01旅行是感性的、浪漫的和随性的,不必提前做好计划

一天下午,临近黄昏。作者阿兰.德波顿偶然收到一大本色彩艳丽,名为“冬日艳阳”的画册。画册的封面是一大片的沙滩,沙滩另一边,是一排棕榈树,多数斜立着,再往后,是画面中作为背景的群山。

这些亮丽的图片,攫取了作者的眼球,让他不由得想起描绘塔西提岛的油画中的场景。

他这样描述当时的感受:“那些设计和制作这份画册的人,也许还不知道画册的读者是多么容易为那些摄影图片所俘虏,因为这些亮丽的图片,如棕榈树、蓝天和银色沙滩等,有一种力量,使读者意识受挫,并完全丧失其自由意志。

《旅行的艺术》|旅行了那么多年,也许你还没了解这些事

就这样,阿兰德波顿动身前往巴巴多斯岛旅行。

也许,旅行就是如此。兴之所至,心随心动,根本用不着太多的计划和安排的。

青年作者无戒也是这样,曾说:“其实我从未做过攻略,每一次的旅程都是早晨起来想好地点,买票就出发了。”于是,她的每一次旅行,都是自己和风景的邂逅,自己和自己的邂逅。

因为没有攻略,也不担心会误了点。她会去到陌生的街道、菜市场、商场、古玩市场和地摊边溜达。

“一个城市的人文都隐藏在市井里,而不只是景区里。”她这样说。

人生本没有预设,这样才使得人生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滋味,如果提前知晓要经历怎样的生活,那么就没有任何乐趣可言了,也少了惊心动魄的感觉。

旅行也是如此,正因为前路未卜,才使得旅途扑朔迷离,充满神秘和未知的色彩。旅途是一种猎奇,一种探寻自己和世界之间的关联、探寻他人的特殊体验,具有个性化和私人化,因为它丰富了每个旅行的人的社会体验和人生阅历。

02旅行依赖于我们头脑中对它的美好想象

旅行如同恋爱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期待中爱情的样子,而大多数时候,我们爱上的,不过是我们头脑中想象出来的那个人的形象气质,那个地方的样貌风情。

法国作家于斯曼的小说主人公德埃桑迪斯曾经去荷兰旅行,在动身前,他把荷兰想象成他欣赏的画作所描绘的地方,他期待那里有肆意的狂欢,有宁静的小庭院,地上铺着的是砖石,还可以看见脸色苍白的女仆倒牛奶。

因此,他怀着满腔期待,到荷兰阿姆斯特丹旅行了一趟,结果大失所望。

荷兰人的生活的确有简单和狂欢的一面,也有铺着砖石的漂亮庭院,能看到一些女佣在倒牛奶。然而,这些珍宝都混杂在一大堆乏味的餐馆、办公楼和毫无特色的房屋中间,因为看起来显得奇怪而平淡,失去了画作中的美感。

旅行结束后,德埃桑迪斯发现,在博物馆里欣赏荷兰画作更能让他体验到他所热爱的荷兰文化的方方方面面,因为这些画作里展示了荷兰人生活中最美好的方面。

从此,德埃桑迪斯便再也没有踏出国门半步,他就待在他的小别墅里。在他的墙上,挂着各种彩色图片,上面标示着外国的城市、博物馆、酒店和班轮,在他卧室的墙上,贴满了各大船运公司的班轮时刻表。

德埃桑迪斯说:“想象能使我们平凡的现实生活变得远比其本身丰富多彩。”

的确如此,很多时候,想象和现实之间隔着距离。素昧蒙面会带来期待和悸动,新鲜和好奇会让我们为之神往,古代文学诗词绘画又为我们喜欢的地方平添了一份神秘美丽。于是,这些地方便在我们心里扎下了根。

我是北方人,一直想去南方看看,大学便填报了云南那边的大学。一想到就要奔赴梦寐以求的彩云之南,我对那片土地充满了难以名状的情绪。去之前的一个晚上,我做了一个很奇特的梦,梦里有高高的棕榈树,树木都高耸入云,笔直挺拔。

《旅行的艺术》|旅行了那么多年,也许你还没了解这些事

当我背着行囊,踏上云南丽江的那片土地,我才发现,它跟我想象中的样子简直大相径庭。

云南的树木、植被跟陕西并无二致,也没有看到一排排的高大的棕榈树。都说云南小桥流水人家,可我在这座小城市却看到了商铺林立,喧嚣和市井。这是我对云南最初的印象。不过后来,当我在这里呆了很久之后,我才看到它喧嚣下的静美。但都跟我当初想象的不同。

可见,旅行时,我们对一个地方的想象,在很大程度上先入为主地影响着我们对其的最初印象。

有次,跟大学同学聊天,偶然聊到家乡的话题,我同学就问我:“你是黄土高原上的,是不是一出门就是黄沙遍地,你们还住在窑洞里吗,是不是很暖和?”

而事实是,我家是陕西南部的,我们不住窑洞,也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我的家乡是陕西的小江南,四季分明,并且气候湿润,植被丰富,绿意盎然。

03旅行,帮我们在陌生的地方找到自己

阿兰德波顿在《旅行的艺术里》说道:“生活中很少有什么时刻能像飞机起飞升空时那样让人释然。”

“飞机的起飞为我们的心灵带来愉悦,因为飞机迅疾的上升是实现人生转机的极佳象征。”

有好几次,在我感觉到生活的无聊和日复一日的冗杂之时,我便会在心心念念的假期到来之时,拖着行李箱,踏上飞机。在轰隆声中,飞机直冲云天,看到地面上慢慢模糊的人儿,一点点变小。最后消失不见,眼前是层层白云,阳光普照。

《旅行的艺术》|旅行了那么多年,也许你还没了解这些事

这时候,尘世都在脚下,在看不见的地面。而我们在云层之上,俯瞰一切万物生灵,有着无可比拟的宏观感和超脱感,再回头看那些尘世的烦恼和人群,好像他们都变得不再重要了。

在青海的一个夜晚,我呼吸着凛冽的空气,却闻到了那股叫做“自由”的空气。

往往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我们更能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我们可以全然做自己,释放平日里那个真实的自己。每个人都有很多面,在陌生的地方,才是真实的自己。

生活中,我们要扮演各种角色,我们可能是某个人的爸爸妈妈,某个人的儿子女儿,某个人的妻子丈夫,某个单位职务上的人。而出来以后,我们摆脱了身份、职业标签,我们不再是那个谁谁谁,从出生到死亡,我们都只是我们自己。那么原始、那么简单。

我们才开始,记起自己真正的角色。那就是,自己。我们想起自己的模样,置身人群里,却有无尽的快意与自由。

周围不再有一双双熟悉的眼睛凝视着你,你不再受到条条框框的约束,突然置身于陌生的地方, 会让你有一种新鲜的体验,往日里那些解不开的麻烦在此刻好像突然有了解决的办法。

头脑清醒,灵感乍现,有了在日常生活的城市里所没有的体验。仿佛有了另一段人生,人生得以延展,仿佛生命得到延长,有什么比这更让人雀跃的了呢?

04旅行,为我们提供了找到精神家园的可能

阿兰德波顿说:“我们,所有的人,都是因为风而四散各地,然后在一个国家出生,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之地。但是,和福楼拜一样,我们长大成人之后,都有根据内心的忠诚来想象性地塑造我们的国家身份的自由。”

这也许就是某些人不断出走,不断背起行囊,穿行在各个城市与乡村、湖泊与山川的宿命的由来吧。

看《月亮和六便士》时,我一直都不明白是什么样的动力,使得斯特里克兰逃离舒适的家,远离妻子儿女,只身一人到国外,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

直到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里说:“我总觉得有些人没有出生在正确的地方。偶然的命运将他们丢到特定的环境里,但他们总是对某个不知在何处的家乡念念不忘。他们是生身之地的过客,从孩提时代就熟悉的林荫小径,或者曾在其中玩耍过的热闹街道,都无非是人生路上的驿站。”

“他们始终把亲友视如陌路,对生平仅见的环境毫无感情。也许正是这种疏离感推动他们远走高飞,去寻找某种永恒的东西,某片能让他们眷恋的土地。”

“也许正是某种藏得很深的寻根意识,敦促这些天涯游子重返他们的祖先在湮远的太初便已离开的故地。有时候,人会偶然造访某个地方,却神秘地感到这里就是他的归宿。”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印记,不断出去寻寻觅觅,是为了寻找自己真正的精神家园,寻找一种让自己有归属感的地方。

《旅行的艺术》|旅行了那么多年,也许你还没了解这些事

斯特里克兰在人迹罕至的小岛上度过自己的余生,三毛在撒哈拉沙漠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还有的人,终其一生都在游荡,也许是精神家园还没有着落,只好四处流浪。

05旅行时,自然的力量对人类有一种救赎作用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说:“时常走访大自然,是解除城市生活中罪恶的必要良方。”

他谴责城市造成一系列窒息生命的情感,包括对我们所处社会地位的焦虑、对他人成就的羡慕,以及在陌生人面前炫耀的欲望。

我们忙着钞票,忙着攀比,忙着大房子、豪车,孩子的教育,比谁的生活更加优渥,每天周旋语这些事情,却常常忘了自己来人世走一遭的真正目的:不过就是体验这里所有的一切,好的坏的,去感受。

当我们在旅行时,看到广袤无垠的沙漠,看到波澜壮阔的惊涛拍岸,看到群山耸立,那些纯粹原始的景色,无比瑰丽震撼,大自然的壮丽神奇,让我们顿觉宇宙浩瀚,而你我不过渺小如天地的一粒尘埃,倏忽而逝。

我们突然明白,我们追逐的这一切,原来都跟真正的幸福无关。

当我们被城市的气息环绕,被城市的空气污染了灵魂,置身大自然,我们就会重新恢复生机和活力,在纯朴、原始的自然的凝视下,我们看到了美好和善良的东西,她又从我们内心滋长出来,净化和升华着我们的心灵,一次又一次。

人之初,性本善。大自然具有治愈的功能,总是矫正我们的心灵,医治我们在城市生活中日益麻木、冷漠的心灵。我们内心深处的温柔和善良被召唤了出来。

06旅行中的美景,会长久地留存在我们的记忆中

也许,很多人会忘记自己去过的每一个地方,但很少有人会忘记让自己内心感动的那个场景。

此后,在自己的繁复的日常生活中,每当陷入困顿,这些美好的场景就会浮现在脑海中,提醒着你生命中还有这么多感动,带给你心灵上的慰藉。

《旅行的艺术》|旅行了那么多年,也许你还没了解这些事

华兹华斯说:“在我们的生命中有若干个凝固的时间点,卓越超群,瑰伟壮丽。让我们在困顿之时为之一振,并且弥漫于我们全身,让我们不断爬升。当我们身居高处时,激发我们爬得更高。当我们摔倒时,又鼓舞我们重新站起。”

这些不起眼的画面在别人看来,可能无足轻重,可她对于你而言,却是意义非凡。它经由你的眼呈现,也洗涤了你的心灵,成为了专属于你的宝贵财富。

有一次,汽车蜿蜒爬行在丽江到攀枝花的旅途中,我看到路边,每拐一个弯,眼前的景致就越发的灵秀,群山蓊郁,阳光一点点地照耀在山坡上,而背面却是一片阴凉。那一座座青山,植被茂盛,显示出无限的生命力,那是我见过的最美的乡村公路。

几年后,车子途经秦岭,我趴在窗子弦上,注视着两旁的群山。同样茂盛、同样高大,可这里的山比不得我往日里见到的那片云南的群山。云南的山灵秀,秦岭的山巍峨。

此后,我又寻访了很多名山大川,可再也没见到像那天在云南的公路边见到的那样有精气神的山。

旅行中那些带给你震撼的美景,会留存在你的心灵深处,带给你源源不断的感动和美好。

07旅行的美,经由艺术展现出来能诱发更深刻的感受

英国作家罗斯金说:“世界之大,远超过我们的眼界可以容纳的范围,不管人们走得多慢,走得多快,他们也不会看到更多。真正珍贵的东西是所思和所见,不是速度。”

周末在家看到一个樊登的视频专访,有一个西安交大的大学生提问:“我感觉书海浩瀚,要读的太多,根本就无从下手,这个时候要怎么办呢?”

樊登用一个典故说:“鼹鼠喝河里的水,河那么大,喝来喝去也不用焦虑,因为唯饱腹尔。你喝不完河里的水,但你把自己的肚子喝饱就行了。”

“当你每读一本书心生欢喜,对这本书的作者、印刷的人传播这本书给你的人都报以感谢和感激,对自己从这本书所得到的东西产生欢喜。这时候,你发现你每天读书都是快乐的。你每天都比昨天更好,会对你读过的经典产生力量。”

旅行也是一样,世界那么大,我们的足迹不可能遍布每一寸土地,如果我们走不完怎么办?

真正的旅行,不是要走遍每一寸土地,而是在你有生之年去到的那些地方,进行深刻的观察、感悟与思考。当你不再走马观花,打卡般地浮光掠影地游览,你才能看到这些地方真正的内涵。

《旅行的艺术》|旅行了那么多年,也许你还没了解这些事

用心观察你到过的那个地方,记录下那些不经意的小细节、小片段。你可以用手中的画笔画下那些美最细微的部分,观察这里的树叶、雨滴,也许你会注视到这里的苔藓和别的地方不一样。

你还可以写下你游览这个城市时的心情,又遇到了什么样的人,有怎样的故事。这里的石板路,交通指示牌和不知名的小吃,和别的地方有什么不同。在这个异地他乡,它们勾起了你怎样的思绪。

看到很美的风景时,我们不应当只是停留在它很美的感官层面,当我们在头脑中对它进行加工,在我们的心灵中纯炼,它就变成属于我们的独一无二的结晶了。文学、艺术都有对现实进行加工的作用,它们让这些未经加工的美显得那么深刻隽永。

我们虽然是普通人,不具有写作和绘画的才华,但我们每一个人的感受却都是独特的,摄像机只是记录了光影,而绘画和写作却可以让一刻变得更有意义。

无论是绘画、写作或是摄影,都是记录旅行、记录美的时刻。美,是激荡人心的。

艺术展现真实,诱发更深刻的感受。真正的旅行是体验,艺术的加工让我们的旅行不因匆忙变得千篇一律。

个人简介:英语教师,爱写书评影评,用悲悯之心体察世界,积极向上青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