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太宗”們

太宗,是中國古代帝王常見廟號,中國古代封建王朝開國皇帝的廟號通常為“太祖”或“高祖”,第二代帝王的廟號多為“太宗”,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廟號為“太宗”的帝王包括漢太宗、唐太宗、明太宗(後改明成祖)等,然而我們細細分析,這些“太宗”們的繼位之路都不是特別平坦,說白了繼位有些不正,這過程不是刀光劍影就是血雨腥風,亦或是出現宮廷政變等,那麼今天小編就來和您細細說說中國古代“太宗”那些事兒

一、商太宗太甲

太甲在位期間出現了政變,自己居然被轟下臺了,話說太甲繼位之初,由四朝元老伊尹輔政,太甲在繼位後前兩年,其作為還過得去,但從第三年起就不行了,他任意地發號施令,一味享樂,暴虐百姓,朝政昏亂,又破壞湯制定的法規。伊尹雖百般規勸,他都聽不進去,伊尹只好將他放逐到商湯墓地附近的桐宮(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湯陵社區) ,讓他自己反省,自己攝政當國,史稱“伊尹放太甲”。太甲在桐宮三年,悔過自責,伊尹又將他迎回亳都(今亳州市譙城區),還政於他。重新當政的太甲能修德,諸侯都歸順商王,百姓得以安寧。

二、漢太宗劉恆

劉恆是以宗藩身份繼承大統,劉邦的舊臣通過逼宮方式逼迫漢少帝下臺,迎劉恆繼位。漢高帝十二年(前195年),劉恆被封為代王。劉邦去世後,呂后監國專權,漢惠帝英年早逝,諸呂掌握朝中大權。呂后去世後,太尉周勃聯合丞相陳平等人粉碎諸呂勢力,迎立代王劉恆進京稱帝,史稱漢文帝,廟號太宗。

古代的“太宗”們

漢太宗劉恆


三、吳太宗孫休

孫休也是以宗藩身份繼承大統,後發動政變消滅權臣。話說公元258年,孫綝發動政變,罷黜孫亮為會稽王,迎立孫休為帝,孫休三讓而受,改元永安。孫休登基,封孫綝為丞相,孫綝權傾朝野,孫休與張布丁奉合謀,遂除孫綝。

四、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大家都應該很熟悉,李世民繼位的過程可以說是刀光劍影。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隱太子李建成和巢剌王李元吉,逼著李淵退位。繼位的合法性一直是個問題。

古代的“太宗”們

唐太宗李世民


五、宋太宗趙光義

趙光義的繼位是個歷史之謎,話說太祖趙匡胤大病,招晉王趙光義議事,左右不得聞。席間有人看見宮內燭影搖動,彷彿趙光義離座退避,又過片刻,聽到斧子戳地擊物的聲音。當夜,太祖駕崩。這就是著名的“燭影斧聲”的典故。宋太宗也因為此事被後人認為繼位不正。

古代的“太宗”們

宋太宗趙光義

六、明太宗朱棣

朱棣實際上是“篡位”登上皇位的,他爸爸朱元璋駕崩後傳位給孫子朱允炆。結果朱允炆一上臺就削藩,把朱棣給惹惱了。朱棣以皇明祖訓中的“清君側”為由,起兵靖難,最終打敗朱允炆,自己當皇帝。

七、清太宗皇太極

皇太極並不是他爸爸努爾哈赤指定的接班人,努爾哈赤死後,女真上層貴族開會協商新大汗,這也是遊牧民族早期軍事民主的體現。後來眾人推舉皇太極,剛開始皇太極假裝客氣,還和那三大貝勒一起南面而坐。不過隨著漢文化的滲透,皇太極廢黜了四個人同時南面做的尷尬局面,改為皇太極本人南面做,突出汗位獨尊地位。

除了上述幾位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太宗皇帝外,其他的太宗皇帝也多半不是靠正常得位而來。比如晉太宗司馬昱是被權臣桓溫擁立的傀儡,遼太宗耶律德光是在皇太后支持下從他的大哥、皇太子耶律倍手中搶得的皇位……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那麼多太宗皇帝身上都有得位不正的奇怪規律呢?其實也很容易理解,因為多數太宗都是一個政權的第二代帝王,此時國家還沒進入穩定期,自然存在很多變數。而作為開國皇帝的兒子,他們早年往往跟隨父親南征北戰,建立了很強的個人影響力。所以對這些皇子而言,只要有野心,一切皆有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