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农卖菜亏本,城里人买菜嫌贵,菜商含泪叫屈,运输司机运费不够油钱,到底谁在挣钱?

快乐在农村


这个真的,我给酒店采购时青椒四块一公斤批发,到菜市场一公斤十块了,批发老板说他们一箱十公斤才挣两三块钱


风迹6196


呵呵!我这一周把两块地里的芹菜共计10吨左右全部拨了扔化粪池里了。卖的话其给我们的收购价是每千克0.3元,而我的拨工洗工运输费用一加起来是0.5元,也就是我每卖一公斤芹菜,还得往里面再贴0.2元。我全扔化粪池里,也就再贴0.1元而也,所以我们都扔了。前面连系了下村里说,我们出工拨了捐给武汉什么地方也行,得到回复说,我们再出钱请车运过去,还有连系接收方等等,我一农民,哪干的了这些,还是让它进化粪池吧!


威廉城堡


这个问题说的非常好👍!

今年的菜价都是非常的贵!

包括下乡农村的小菜贩,价格都卖得很高!

究竟谁赚了钱了?

这个问题,我个人给你们来分析一下!

第一,赚钱,基本上应该是都赚了钱,只是多少的问题,因为贩菜都是比较辛苦的活儿,每天起早贪黑!要说不赚肯定是不可能的!

第二,究竟谁赚的比较多了,因为菜价变化比较快,主要与供货紧张和天气有关!无论每年菜价如何在高,有两种人肯定是必定赚钱了,一个是菜农工人,因为无论菜价怎样亏或赚,工人每天的工资不会少一分,甚至天气不好,工人少,还要涨价!

在一种就是运输司机,无论贩菜老板亏或赚,司机开车开多远的路程,运费会一分不少给司机,因为这个是改变不了的,因为这两种情况如果降低了他们的收入,以后会很难找到工人和司机了!

今年无论菜还是这么贵,一直没降下来,也有几点原因,一个是天气原因,雨水较多,自然难免供货紧张,加上本地蔬菜目前出来的少,所以市场菜价目前一直偏高!等过一段时间,大量本地菜出来,相信市场价格会有所下降的!到时候大家也能吃到更实惠的菜!

以上是个人一些意见和想法,欢迎各位大v关注评论转发留言,谢谢!


洞庭湖牛牛君


我是种菜的,对这一现象从我的角度分析一下。菜农可细分一下,象我们这些自种自销,没有补贴没有人指导,种出来的菜没激素没各种科学配方,顺应自然季节气候,可种出来的菜产量低,而且生长期长,看相比不上那些专业基地的菜,虽然城里有很多人喜欢乡里菜,但我们也进不了城,到处受管制,可以说我们这一种农民种菜辛苦,卖菜也困难。另外一种菜的农民,在基地种菜,有高新技术支持,有补贴(当然这个补贴做事的农民基本上领不到),种出来的菜产量很高,周期很短,应该比散户挣的多。


谢和清963


说菜农,蔬菜收购商,运菜司机,终端菜贩没赚到钱,这完全是市场决定的,某种菜如果种多了,菜商来收,出的价自然就很低,但菜农们都怕自己的菜卖不掉,你不卖别人卖,最后大家都卖,收菜商见这个低价好收菜,他们就会再压低一些,直压到不好收但收得到为止,这样价格自然就低了,相反,如果某种菜大家种的都很少,菜商来收,出的价就高,因为菜商们都怕自己收不到这个菜,他们给出的价可能会比别人高一点,这样你高我也高,菜价就高了,种这种菜的人就赚钱了;运输过程中也是类似的原因,因为车多货少,司机为了比别人先抢到货,不让自己的车闲在那里,会把运输费压得比别人低一点,这样你压我也压,最后利润就很小,相反如果车少货多,菜农就怕自己的菜运不出去菜坏掉了,就会接受比较高一点的运输费,这样司机也就赚得到更多的钱了,最后终端菜贩基本也是如此,因竞争激烈,而导至菜价到了现在这个价位;再说摊位费,如果摊位少,租摊的人多,就会贵一些,真到贵到不容易租出去,但又租得出去为止。

至于说菜价贵了,那是消费者拿现在的价格和最便宜的时候比较,那当然是贵了,大家没有算一算,主食和蔬菜占了你工资的多大点个比例?同样道理,你嫌贵了可以少买或不买。大家都这样菜价自然也就下来了。

所以说:存在的即是合理的,没毛病。

如果硬是要问谁赚了钱,那就是卖运输油的和出租摊位的赚到钱了,但两桶油也说他们“亏了”。


逐石而工


经济结构问题,我举个例子,一个国家100人。

在农业时代,自给自足,农产品是最根本商品,长期作为货币支撑物使用。

此时,100个人,80个农民,20个士、工、商。而农产品作为最根本商品,构成了80%的GDP,什么意思?也就是衡量财富的多寡取决于农产品的多寡,无论它是涨价还是跌价,对应的80个农民收入/主要支出是固定的,因为自给自足!!!因为他们生产的是农产品,支出的也是农产品。涨价了,他们的收入也涨/支出也涨;跌了,收入跌/主要支出也跌。

但在工业时代不一样了,工业产品取代农产品成为主流商品。构成80%以上的GDP由工业品取代,此时衡量财富的标准由农产品的多寡转化为工业品的多寡。

那么,按照此比例,农产品供养的人口就不能超过20%!!!原因很简单啊,如果1%的GDP供养1个人,那么农业人口超过20%,则农业人口每1人/GDP%<1%,那么他必然亏损!!!因为此时他的产出是农产品/主要支出是工业品。

比如,用0.5%的产出,去购买1%的支出,他要不亏本,简直见鬼!

2018年,我国农业人口占比40.42%,而农作物总产值只有6万亿人民币,而2018年GDP总量90万亿人民币。农作物产值占GDP总量6.66%。用6.66%的GDP去供养40.42%的人口,所以……


神怼友


其实批发商挣的钱可以说是合情合理,因为量大,一斤就挣几毛钱,那零售商进货的话,要的少的话大货车不卖,只能去二道贩子手里拿货,无形中又加价几毛钱,这过程当中由收购价的1块钱到零售商手中就变成2块钱了,在零售定价时就直接翻一倍,不翻倍的话,很难挣到钱,因为一两天卖不完的话,一是损耗相当大,二是水分的消耗。

有些特殊不易保存的货在从源头装的时候会往泡沫箱里装冰瓶,至少两个,比如豆王、西蓝花箱子里会装两个大雪碧瓶子,铺上几层湿报纸,进货的时候,会整箱称重,无形中会用进价买了两瓶水,实际货物重量缩水,这样就提高了货物的进价,零售价的话是进价的1.5倍左右。

我家是种苹果、桃子、杏的,前天把家里的杏卖了,2.4一斤,一共下了1万多斤,杏从地里出发到市场最少需要3天时间,刚摘的是硬的,基本上到市场就稍微有点软了,就可以卖了,到零售商手里只能卖两三天时间,过了这个时间就得倒了,因为已经软到不能卖的地步了。所以零售商在定价的时候会定5-6块钱之间,最起码卖30%左右不会赔本。剩下的货物卖的就是挣的钱。有时候我也在想我家苹果从地里收也就1块多,超市卖8块9块,品相还不好,零售商心真黑,现在想如果不这样定价的话,肯定赔死了!

还有现在的一些零售连锁生鲜超市,大多是加盟的,我也在想卖个水果加盟个毛线啊,总公司供货肯定比自己拿货要贵的多,各方面成本都比较高,倒不如自己进货再雇一个人看店,加盟的无非就是用下品牌,提高了进价,同样零售价也提高了很多,但顾客买过一两次后就不会去了,因为同样的质量我在路边摊买的要比你店里便宜很多。


我比佩奇多个ang


答案是都赚钱了。为什么都赚钱了,还都在喊亏呢?因为喊亏的只是某一次,或者某一季是亏的,其他时间赚的能补回来,不然早就不干了。

基本上菜农一年种3-4批菜是很正常的,其中一次亏了,对整体的影响不是很大。赚钱的时候你没看见,亏钱的时候你看见了,就会有这种错觉。做其他生意或者买卖也有亏的时候,就好像每年过年遇到熟人了,问一下今年过得怎么样啊!?得到的答案大部分都是偏惨的。但是那些说生意不好做,事情难办的人,往往都是开着小车,穿着名牌,提着礼包到处走亲戚的。总之嘴巴上都说不好过,但是行为上一点不好过的意思都没有。反过来看如果一个事情只赚不亏,那这个事情就不正常了。

所以菜农卖菜亏本,运输的说不够油钱,说的都是一时的事情,可能明天换了一个品种,或者过几天蔬菜集中上市的时间过了,就又都赚钱了。

但是城里人吃菜贵,却是一个平均数据,而且有时候是城里人自己造成的。现在的蔬菜都是反季节的贵,头期和后期贵,新品种贵,而那些应季的蔬菜还是相当便宜的,但是现在城里人就喜欢吃新上市的菜,要赶这个时间,那就怪不得蔬菜贵了。而且国人也喜欢炫耀,吃的好,吃的贵就当广告到处说。吃便宜菜的时候就自己关起门来吃。所以给人感觉蔬菜非常贵。



爱折腾的老程


每个环节都有存在的意义,虽然利润都不高还存在风险,可是解决很多人的就业问题。大家想一下,如果没有中间环节你能去几千里之外买二斤蔬菜吗?农民几万斤蔬菜能在几天之内一斤一斤的卖完吗?中间环节就业的人他们赚到的钱都消费到哪了?没有这些人的消费你自己的行业还能存在吗?整个社会的钱和物都需要流通起来才能真常,如果都像疫情期间各行业都停止运行整个国家就崩溃了。每个行业都是社会机器的零件,哪个零件出问题都会影响机器的运转。大家都做好自己的工作,养家糊口的同时也是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安全稳定的国家就是家庭幸福和个人幸福的前提,虽然社会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如意,但是人们的生活水平还是越来越好这就是对的。看看伊拉克、叙利亚,再看看这次疫情全世界的国家应对情况就能够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有多幸福了。希望大家珍惜吧!



微笑微微笑


运输费,这里包括油费,高速费。批发商,这里包含市场费用,各种税。零售商,这里包含房租费,运输费,各种税。还有就是损耗,蔬菜水果损耗都比较大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城市周边建种植大棚,以现在的技术完全可以实现种植所需要的各种菜。然后建立菜农批发市场直接面对零售商。以北京为例,大兴,通州,房山,顺义,在加上北京周边河北都有大面积的土地。何苦要大老远的从山东寿光运到北京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