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美國戰列艦(二)——與違章建築爭鋒的鳥籠:內華達級戰列艦

這是美國戰列艦系列的第二篇作品,主講標準戰列艦的開端:內華達級戰列艦,希望大家喜歡。

本來呢,我是想按順序接著往下寫北卡了。但是仔細一想,標準戰列艦在美國戰列艦中還是很重要的。因此北卡會被放到標準戰列艦後面發出來。

  • 內華達級戰列艦共2艘,內華達號,俄克拉荷馬號

建造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美軍發現現有的戰列艦很難抵禦遠距離打來的大口徑炮彈。為了在保障火力的同時,使戰艦獲得更為強大的防護水平,美軍決定讓自己的新式戰列艦採用一種全新的造艦理論:重點防護(All or Nothing Armor Scheme)。

淺談美國戰列艦(二)——與違章建築爭鋒的鳥籠:內華達級戰列艦

在無畏艦出現之後,戰列艦飛速發展。各國新式戰艦的火炮口徑越來越大,防護能力也顯得更加重要了

重點防護理論的主要特點是:戰艦的非重要部位減少或沒有裝甲防護,而重要部位則得到最大限度的裝甲防護。重裝甲防護區域集中在主炮塔、輪機艙以及指揮塔等要害部位上,還加強裝甲甲板和彈藥庫的防禦裝甲。

正因如此,內華達級戰列艦可以在有限的噸位內擁有比多數同時代戰艦都強的防護能力,同時還裝備10門14英寸火炮的強大火力。在1912年1月22日,美軍訂購了2艘內華達級戰列艦,內華達號和俄克拉荷馬號。

淺談美國戰列艦(二)——與違章建築爭鋒的鳥籠:內華達級戰列艦

最初建成狀態的俄克拉荷馬號戰列艦

設計特點

內華達級戰列艦採用長首樓型,在整體上較先前的紐約級有著非常大的區別。儘管他的標準排水量只了近500噸,而艦體也僅僅長了3米,但是通過採用了先進的重點防護理念使內華達級的防護能力可是增強了不少。

由於火炮性能和火控系統的發展,之後的交戰距離會越來越遠,而水平防護的作用也就會越來越明顯。內華達級戰列艦便裝備了雙重裝甲甲板,總厚度達到了114毫米到127毫米,甲板裝甲重量比先前的紐約級戰列艦多出來了近2000噸。

淺談美國戰列艦(二)——與違章建築爭鋒的鳥籠:內華達級戰列艦

紐約級戰列艦,該級艦甚至還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而正是因為重點防護理念節省了不必要的裝甲,才讓內華達級在噸位基本不變的情況下獲得瞭如此強大的防護。主裝甲帶厚343毫米,寬度大致水線上2.9米,水線下也可以覆蓋2.6米。這種設計可以較為有效的抵禦水中彈造成的傷害。

水下防護方面,水線下的艦體內側設置38了毫米厚的防雷隔壁,他們一直從水平防護裝甲向下延伸到雙重底的內側,這層縱隔壁與外舷之間還有一層隔壁,這之間便便成了雙重重油艙。(雙 chóng zhòng 油艙,不是我打錯了)

淺談美國戰列艦(二)——與違章建築爭鋒的鳥籠:內華達級戰列艦

內華達級戰列艦兩視圖

防禦隔壁和外舷之間的距離為2.7米,外側還有1.5米的防雷艙,一旦遭到魚雷襲擊,可以對爆炸的衝擊進行一定的吸收。不過,防禦隔壁的內側沒有設置防水區域,而直接就是艦內的要害艙位,這是內華達級防禦系統設計中的不足。

在其他部分的防護上,對彈藥庫,機艙等要害區域實行重點防護,而艦首尾,甚至副炮的炮廓則幾乎不設裝甲。非裝甲防護區域採用細化水密艙的方法進行彌補。其中主炮塔裝甲厚457毫米,司令塔裝甲406厚毫米。

淺談美國戰列艦(二)——與違章建築爭鋒的鳥籠:內華達級戰列艦

內華達級戰列艦油畫,他首次採用了重點防護設計,在戰艦設計史上有著重大意義

在武器系統方面,內華達級首次採用了三聯裝炮塔。不過並不是所有炮塔都是三聯裝,而是兩座三聯裝和兩座雙聯裝炮塔。在前後都採用了揹負式佈局,位於下方的炮塔是三聯裝,上部是三聯裝。這種設計使他擁有和紐約級相等的火力,但節約了一座炮塔。

三聯裝炮塔的使用不但減輕了炮塔的裝甲重量,也同樣縮短了核心區域的長度,也起到了降低裝甲總重量的作用。因此內華達級戰列艦與紐約級相比可以將更多的噸位被分配到裝甲防護方面上。

淺談美國戰列艦(二)——與違章建築爭鋒的鳥籠:內華達級戰列艦

內華達級擁有2座雙聯裝,2座三聯裝炮塔

內華達級戰列艦不僅擁有10門14英寸45倍徑主炮,還在舷側裝備有21座127毫米副炮。不過為了節省噸位,這些副炮的防護能力極其薄弱。這也是內華達級在設計中暴露出的一個嚴重缺陷。

在動力系統方面,內華達級採用完全燃油鍋爐。其中內華達號使用的是12臺亞羅型,俄克拉荷馬號則為12臺B&W型。由於鍋爐數量沒那麼多了,內華達級也只有一個煙囪。純燃油鍋爐不僅提升了鍋爐效率,還節省了大約500噸的重量。

淺談美國戰列艦(二)——與違章建築爭鋒的鳥籠:內華達級戰列艦

航行中的內華達級戰列艦

內華達級還在煙囪下加裝了了圓錐型的305毫米的煙路防護裝甲,以增強該部位的防護水平。內華達級是美軍最後一型採用了雙軸推進的戰列艦,主機功率26500馬力,最大航速20.5節,續航能力29000千米/10節。

總體來說,內華達級戰列艦在設計上領先於整個時代。他的這些設計理念在日德蘭海戰後才被英國等老牌海軍強國所認可,改變了設計思路建造了後日德蘭型戰列艦。而到了那時,美軍早已遙遙領先,開始研製更先進的戰列艦了。

淺談美國戰列艦(二)——與違章建築爭鋒的鳥籠:內華達級戰列艦

美國在後日德蘭型戰列艦的設計上也遙遙領先,建造了田納西級戰列艦

性能數據(初建成)

艦長:177.7米

艦寬:29.6米

吃水:9.9米

標準排水量:27500噸

滿載排水量:28400噸

武器系統:2座三聯裝14英寸45倍徑主炮,2座雙聯裝14英寸45倍徑主炮,21座單裝127毫米副炮

裝甲防護:主裝甲帶343-203毫米,水平防護114毫米,主炮塔457毫米,司令塔406毫米

動力系統:內華達號12臺亞羅型鍋爐,俄克拉荷馬號12臺B&W型鍋爐,雙軸推進,內華達號柯蒂斯型汽輪機,俄克拉荷馬號往復型蒸汽機

航速:20.5節

續航能力:29000千米/10節

艦員:設計864人;實際編制1374人

服役歷程

內華達號於1912年12月開工,1914年7月下水,1916年3月服役。俄克拉荷馬號於1912年10月開工,1914年3月下水,1916年5月服役。最初,他們都在大西洋艦隊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他們參與護送美國軍隊去歐洲參戰,而後護送總統赴巴黎和會。

淺談美國戰列艦(二)——與違章建築爭鋒的鳥籠:內華達級戰列艦

內華達號戰列艦線圖,有著早起美軍的標誌性籠式桅杆

接著,內華達級二艦繼續服役,執行了一些訓練任務。到了1927年,內華達級已經有了十幾年的艦齡,他們也分別在1927年8月和9月進行了大規模的改裝。長期以來成為美國海軍戰列艦標誌的籠式桅被粗大的三角桅取代,桅頂上加裝了新的火控裝置。

在防禦方面,內華達級戰列艦強化了側舷以及水平裝甲防護,加寬了艦體增加,防魚雷凸出隔艙,增設了防水區劃,這樣其艦寬也增加到了32.9米。內華達級優秀的防護能力被進一步加強了。

淺談美國戰列艦(二)——與違章建築爭鋒的鳥籠:內華達級戰列艦

改造後的內華達級戰列艦,標誌性的籠式桅杆被巨大的三角桅取代

由於舷側的127毫米副炮在航行時會受到波浪的影響,因此在改造時這些副炮被拆除了9座,其他的被移到了上層建築上。同時為了增強戰艦的防空火力,內華達級戰列艦上還加裝了8門127毫米25倍徑單裝高炮。

內華達級在艦尾和3號炮塔的頂端加裝了兩部彈射器,可以搭載3架沃特公司的O2U-3海盜水上飛機。除此之外,此外,內華達號更換了新式鍋爐,俄克拉荷馬號的老式主機也被更換成了新的。

淺談美國戰列艦(二)——與違章建築爭鋒的鳥籠:內華達級戰列艦

第一次改造後的內華達級戰列艦

在改裝完成後,內華達級戰列艦都加入了太平洋艦隊。之後,他們參加了很多訓練任務,還在西班牙內戰期間撤離了難民。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時,俄克拉荷馬號停泊在位於最前端的外側,而內華達號則獨立停在最末尾。

內華達號上的士兵迅速做好的戰鬥準備,他們用高炮開始向日軍戰機發起了反擊,擊落了4架日軍戰機。而俄克拉荷馬號就沒這麼好運了,他遭到了日軍魚雷機編隊的猛攻。瞬間3枚魚雷擊中了俄克拉荷馬號,造成大量進水,8:08分就翻沉在水中。

淺談美國戰列艦(二)——與違章建築爭鋒的鳥籠:內華達級戰列艦

上層建築被拆除,正在扶正中的俄克拉荷馬號戰列艦

眼看珍珠港內大量戰艦被重創,內華達號開動了戰艦,試圖逃出珍珠港。而日軍看到港內竟然還有戰艦開動了,立刻對他發起了猛烈的進攻。很快,內華達號被1枚魚雷6枚炸彈命中,失去了航行能力,只得於10時30分在韋波角自行擱淺。

俄克拉荷馬號因為受傷過重而報廢,在被拖行到大西洋上時遇到了風暴沉沒。內華達號於1942年2月12日進入船塢進行維修。之後,內華達號自行駛向西海岸的布雷默頓普吉特灣海軍船廠進行現代化改裝。

淺談美國戰列艦(二)——與違章建築爭鋒的鳥籠:內華達級戰列艦

奮勇作戰的內華達號戰列艦

在改造中,內華達號拆除了兩個巨大的三角桅杆以及裝甲司令塔,加裝了新式電子設備。原先的副炮被全部拆除,換上了標配的雙聯裝127毫米38倍徑高平兩用炮。在船上其他地方還加裝了大量防空炮。

性能數據(第二次改造後)

艦長:177.7米

艦寬:32.9米

吃水:9.9米

標準排水量:29000噸

滿載排水量:34000噸

武器配置:2座三聯裝14英寸45倍徑主炮,2座雙聯裝14英寸45倍徑主炮,8座雙聯裝127毫米38倍徑高平兩用炮,40毫米高射炮40門,20毫米高射炮45門

裝甲防護:主裝甲帶343-203毫米,水平防護127毫米,主炮塔457毫米,司令塔406毫米

動力系統:雙軸推進,31500馬力

航速:20.5節

續航能力:29000千米/10節

參戰經歷

內華達號先於1943年5月參加了阿圖島登陸戰,接著參加的大西洋艦隊執行護航任務。1944年6月,內華達號參加了諾曼底登陸。在此戰中,他精準有效的炮擊為盟軍的登陸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淺談美國戰列艦(二)——與違章建築爭鋒的鳥籠:內華達級戰列艦

第二次改裝完成後的內華達號戰列艦

8月23日,內華達號又炮擊了土倫港,摧毀了一直阻擋盟軍腳步的炮臺。隨著大西洋上戰爭的結束,內華達號返回了太平洋繼續參加對日作戰。他在硫磺島戰役中表現出色,摧毀了多個島上的日軍據點。

1945年3月,內華達號參加了沖繩島戰役,在此戰中號,他炮擊了日本沿岸的多個地區。不過先被一架神風撞中,又被岸炮擊傷,不過都不是很嚴重。9月2日,內華達號駛入東京灣,接受了日本的投降。

淺談美國戰列艦(二)——與違章建築爭鋒的鳥籠:內華達級戰列艦

改裝後的內華達號戰列艦

小結

內華達級戰列艦是第一型採用了重點防護理唸的戰艦。他非常重視戰艦的防護(尤其是水平防護),這一點領先了其他國家數年時間。不過這一級戰列艦還是有一些缺點:他的水下防護不足,這在偷襲珍珠港中暴露的非常明顯。

總體來說,內華達級是一級非常優秀的戰列艦,他引領了世界戰艦設計的潮流,為美國接下來戰列艦的設計指明瞭一條道路。接下來一直到科羅拉多級,都可以說屬於從他這裡開始的標準戰列艦系列。

本期關於內華達級戰列艦的介紹到這裡就要告一段落了,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我一下,謝謝大家的支持!!!在下一期中,我將會為大家帶來賓夕法尼亞級戰列艦,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