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跌破底价也不能买的房子


疫情过后,跌破底价也不能买的房子


1


什么时候感觉复工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当置业顾问又开始频繁打电话的时候。


进入三月,置业顾问的活跃度明显高了起来,每天微信短信电话三连,时刻提醒你疫情快结束了,是时候该买房了。


最近,就有一个远郊楼盘的置业顾问频繁联系我,说今年买房,只看远郊就对了,原因是通过这次疫情,所有人都知道买房的重要性,手头紧的刚需会来远郊买首套,二次置换的会来远郊买改善,所以今年远郊必火,价格一定会涨。


能把房价阴跌几年的远郊吹的这么高大上,怕是梁静茹的勇气听了不少。


但实际上,给了这些远郊楼盘勇气的不止是梁静茹,我们统计了2月17-3月1日大郑州各楼盘销售情况,发现排名前5的全部是4环外的项目,且除了高新区,其余都是距市中心近1小时车程的远郊项目——


疫情过后,跌破底价也不能买的房子


这个结果,情理之外意料之中:


第一、这个时间段内主城无集中开盘的项目;


第二、大多数人宅家里时间长了,每天看着憋屈的户型面积,小气的社区公共空间,很轻易就对低密宜居的远郊洋房、别墅生出无限幻想。


但同样的价格,舍弃市内去买四环甚至四环外,这种置换,真的值吗?


2


对于刚需来说,不值。


最近,我有一位朋友相当烦躁。


朋友家是三年前买的房,位置四环外,当时他手头资金只有30万,只能买市里的小两房,但是图便宜和大面积,他最终选择买在距市中心20公里外的远郊。


平常住起来除了需要早起开车上班,购物逛街麻烦点,其他毛病也都在能接受的范围内。


直到这次疫情出现。


疫情还没结束,朋友就已经恨不得把自己的房子甩掉,原因是房子位置实在是太偏了,附近没有药店,想要买口罩、消毒液只能网购,但疫情后骑手紧缺,四环外几乎没人送货,他网购的东西根本送不到,没有防护物品,他和家人一个口罩撑两周,每天都战战兢兢的度过。


除了买东西,吃饭也成问题,周边2公里范围内仅有一家大型商超,且进货少、上货慢,每次去买菜都只有人家抢剩的了,无可奈何,只能继续回家啃方便面。


最终朋友感叹道:


“远郊的房子中看不中用,不管是配套还是物业服务,根本经不起这种天灾人祸的考验”。


3


对于改善来说,也不值。


2017年,养老地产的火吹的正旺,我前项目组长跨过黄河以北,在某养老大盘买了一套150平的三房。


组长看中的是养老盘的环境,山清水秀,配套齐全,有球场有会所,每月过去住几天,享受一下宁静生活,退休以后还能搬去常住,每周约上三五好友小聚,理想生活触手可及。


但交房一年后,他就有点后悔了,养老盘周边荒的不行,配套只能仰仗小区内部,刚开始还有点新鲜感,但来来回回在一个球场打球,没完没了去一家会所,配套一整年毫无变化,越住越腻。


腻是一方面,小区的入住率也极低,据邻居说,他们小区100户,晚上亮灯的不超过10户,住的人少物业就容易怠慢,公共区域的游泳池水都两个月没换过了,草坪也不怎么修剪,他已经从每月去一次,到几个月都不去一次。


去年底,组长把这套远郊的养老盘卖了,我问涨了多少,组长无语:


“涨的那是挂牌价,真想卖掉先打个折,我赔上50万的装修按当年的一手原价卖了,周围亏本还卖不掉的一大把”。


4


不管是刚需的问题还是改善的问题,远郊最本质的都是人的问题。


在这次疫情期间,我专门记录了2月初全城封禁与3月复工后两个时间段,郑州各区人口热力图的对比——


疫情过后,跌破底价也不能买的房子

疫情过后,跌破底价也不能买的房子


通过热力图的直观展示,我们可以看出,主城的常住人口一直很坚挺,而远郊人气却呈现出两类:


第一类是绿博、洞林湖、以及中牟西等地,不管是年前还是年后,不管是封城还是复工,都始终呈现青蓝色,缺乏人气。


人气的不足,导致这些地方的商业、生活配套无法生存,关键时期,没有商超没有药店,就会出现像我朋友一样的人间惨剧,另一方面,开发商因为远郊的土地好拿、便宜,不断扎进来拿地盖房,所以一边是人气萎靡,一边是供应超量,一旦行情不好房价会立刻大幅跳水。


从2016-2020的新房房价来看,买在这些区域的人几乎没有不赔钱的。


疫情过后,跌破底价也不能买的房子


第二类是港区、南龙湖,这两个区域有地铁连接主城,平日人口热力呈现红色,看起来人气还不错,但过年和封城期间,南龙湖没有了数十万高校学生的支撑,港区没有了每天近10万的旅客支撑,热度一下就从红色降回青蓝色。


这两个区域的问题是缺乏有效人流,能够转换为居住或者投资者的需求太少,这也是为什么港区的二手房挂牌价和实际成交价差距很大,想要卖出去必须折价的原因。


从2020年港区、南龙湖的二手房价来看,热点项目的二手房挂牌价相较2019年都出现了下调。


疫情过后,跌破底价也不能买的房子


5


这次疫情,对房地产的冲击不可谓不大。


整个2月,大郑州新房销售数为894套,仅为去年月均的十五分之一。


购房者的需求被压制,压力全部来到了开发商这边,谁能在疫情结束后给出真正的优惠,谁就能抓住疫情后的第一波需求红利,届时各种降价、特价手段,我们应该都能见个遍。


但不管何时,我们都不能背离买房的逻辑。


如果你是刚需,我们仍然首先建议主城,尤其是靠近地铁的地方,

这里有成熟的配套,便利的交通,哪怕面积小一点也无所谓,只要不是房龄过长,房价都比较稳定且出手周期短,未来还长,我们有的是机会再一步步置换。


如果你是改善,疫情让我们更加认识到一个好物业的重要性,和老房子保安+保洁的极简物业相比,高端物业不管是整体性还是细致性都强得多,代购口罩、平价蔬菜、小区消毒、进出管理等,极大降低业主的恐惧感,有需求的改善客户可以趁着今年这波机会,将老破小置换成四环内物业更好、品质更高的楼盘。


至于远郊,买了住不了,买了卖不掉,不管是跌破底价还是成本价,都跟我们没什么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