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期間,不要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來,大家對生理(身體)健康教育越來越重視。然而,除了生理健康,孩子們的心理健康同樣不能被忽視。這次新冠病毒引起的疫情,讓全國人民都度過了一個特別的“假期”。在家的這段期間,不少孩子可能出現了或輕或重的心理問題,例如感到焦慮、恐慌、失落、憤怒、孤獨……,具體表現可能有長時間玩手機、看電視,不願意學習,沒有食慾,頻繁和家裡人發脾氣等。這是由於外界環境和生活狀態改變所造成的常見的心理變化。心理健康狀態不僅會影響孩子們的學習、生活,也會對孩子們的身體健康產生影響。合適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可以幫助孩子們及時發現自己的問題、調節情緒、尋求幫助,重新擁有積極良好的心理狀態,對以後的學習、生活都大有幫助。

宅家太久,孩子可能會出現以下問題

在新冠肺炎防疫這一特殊時期,孩子們的正常生活被打亂,精心策劃的家庭旅行沒有了,春節的各種聚會取消了,不能約上三五小夥伴一起玩樂,並且還要經常被逼著洗手、戴口罩,學校推遲了開學……這種長時間在疫情陰影下、沒有任何心理準備、與外人隔絕的居家生活,確實會給人們帶來緊張、恐慌的心理。而中小學生正處於認知能力發展過程中,對社會化的需求在增加,情緒有較多體驗但控制能力不足的階段,對於疫情的關注加之生活空間的縮小會讓學生在認知、情緒、行為、人際交往和軀體方面產生一些不良反應。

這些不良反應包括:在認知上,可能因為過多攝入疫情相關新聞和真假難辯的消息而無法對疫情作出科學的判斷,甚至會出現災難化的想法;在情緒上,會出現無聊、煩躁、憋屈、消沉、抑鬱、易怒、恐懼等各種不同的困擾;在行為上,會無所事事,懶於學習、不思讀書或沉迷手機遊戲網絡電視;在人際交往上,會產生人際交往範圍極窄(缺少同伴交往)、交往能力和慾望都下降、易與家人爭吵等問題;在軀體化反應方面,可能會出現無明顯原因的疼痛問題、消化系統問題、飲食問題和睡眠問題,也可能因為對疫情的擔憂出現過度關心自己的身體症狀或出現反覆洗手、消毒等行為。

家長要如何幫助孩子

作為父母,要保持足夠的冷靜,時刻體察和疏解孩子的情緒。情緒像病毒一樣也具有傳染性,父母也需要調適好自己的心理狀態,在孩子面前更多表現出積極情緒,多一些積極暗示、積極行為。家長要讓孩子有規律的生活、充足的睡眠、合理的膳食和均衡的營養,找回正常的生活節奏。其次,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堅持體育鍛煉,適當的運動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再其次,家長要給孩子安排豐富多彩的生活,學習、娛樂、健身、勞動、休息各種活動穿插交替進行,特別要利用這次特別長的假期,讓孩子做一些原來沒有可能做的孩子又感興趣的事情,如烹飪、做手工、繪畫、閱讀、養植物、學樂器等這些可以在家裡做的事,不但讓孩子的生活充滿樂趣、緩解孩子的心理壓力,同時也讓家庭更溫馨,增進親子感情。最後,家長可以跟孩子討論在抗疫過程中的感人故事,讓孩子瞭解目前這種雖不自由但相對安全的生活是眾多抗疫勇士負重前行得來的,當孩子理解了目前居家生活的意義,就能更好地安定自己的內心和情緒,同時也能更好地珍惜生命。

目前來看,孩子的焦慮恐慌是不少的,建議父母可以每天通過15到20分鐘親子游戲的方式讓孩子將情緒“說”出來,另外可以適當暴露自己的情緒以及告訴孩子自己是如何處理的,做一個情緒表達和疏解的榜樣,儘量用平靜、理性的語氣表達。父母還可以通過孩子的睡眠、飲食來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態,如發現嚴重的心理問題,要及時求助專業幫助。

學校應該如何保護學生心理健康

由於學生都在家裡,一些常規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如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團體輔導、面對面的心理諮詢都不能使用,這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許多挑戰,但這不等於學校和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不可為。

目前,學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可採用“科普工作和專業輔導相結合、個人輔導和家庭輔導相結合、各種服務平臺和網絡通信手段相結合”的思路和方式,通過電話、QQ、微信等網絡手段提供在線心理輔導服務。學校可以為學生和家長編寫疫情期間心理調適的在線讀本,可以通過網絡建立班級群或更小的學生群開展在線心理課堂。當然,還要為學生建立心理危機服務熱線和平臺,各地和學校可以整合並充分利用各級教育部門、高校、研究機構的熱線。在提供心理服務的過程中,要遵守倫理,流程專業規範,避免對受助者的二次傷害。

個體如何調整情緒和心態

幫孩子們調節情緒的前提是成人們自身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疫情帶來的許多消息是負面的,在無形中改變了我們的情緒、生理、思維和行為。我們應該學會處理消極的情緒,不能任由它們影響到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抑制消極情緒,反而會降低免疫系統功能,使人變得更虛弱。

在家隔離時,我們可以嘗試以下方法調整情緒:

①做一些室內運動;

②在一張紙上寫下自己的煩惱和焦慮,然後把這張紙撕掉;

③嘗試著每天給自己安排一個“用來焦慮的時間”,比如定晚上20:00-20:30,這個時間什麼都不幹,就是用來焦慮各種各樣的煩惱的。當離開這個時間時,也要及時進行狀態的切換;

④找一個安全、私密的環境,對著枕頭將自己的心事和情緒大吼出來。

照顧好自己的情緒,並不是一種自私的行為。只有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可以去照顧更多的人。如果發現自己也有恐懼、焦慮的情緒,可以向親人朋友傾訴交流,或求助於專業的心理諮詢。最後奉上一份北京地區可以提供心理諮詢的電話列表,如果察覺到孩子或者本身產生極度悲傷、消極的情緒和想法,請一定要尋求專業幫助!身體生病了需要求醫問藥,心理健康出現問題也需要及時干預。

宅家期間,不要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北京地區心理諮詢列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