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煙癮”,但聽說過“糖癮”嗎?

大家聽說過煙癮,不知道有沒有人聽說過“糖癮”。

一、我們生活在21世紀,任何東西都製作的那麼精細和精美,比如說精細的麵粉和精美的甜食。不過我們可不要被它們美麗的外表所欺騙了。

首先,精細麵粉對營養素的損失是巨大的,更重要的是精細麵粉比直接食用糖,升高血糖的效應還要快。因為極細麵粉顆粒中的葡萄糖很容易被飢餓狀態下的身體所吸收,導致血糖升高的過快。

大家都知道“煙癮”,但聽說過“糖癮”嗎?

其次,我們仔細想想現在的生活,你會發現孩子從小就被各種精美的蛋糕、小甜點、糖果、小甜點等甜食圍繞著。

大家都知道“煙癮”,但聽說過“糖癮”嗎?

你有沒有發現,甚至有些孩子在一段時間內沒有糖的攝入,就會主動要求吃糖或著吃甜食,並且會出現煩躁、哭鬧、沮喪等一些列不正常的反應。出現這樣的情況,你可以認為這是“糖癮”惹的禍。


大家都知道“煙癮”,但聽說過“糖癮”嗎?

二、你想過沒有,在我們享受這些甜蜜的食物的時候,體內會有一種激素在無時無刻的經歷著考驗,那就是我們體內的“胰島素”。

大家都知道“煙癮”,但聽說過“糖癮”嗎?

我們體內的胰島素,每天就像“過山車”一樣的忽上忽下。血糖也會像過山車那樣,在短時間內急速升高,也會在短時間內急速下降。

大家都知道“煙癮”,但聽說過“糖癮”嗎?

因為,當我們進食血糖指數高的食物後,為了控制體內血糖升高,體內會大量分泌胰島素。但是糖會隨著大腦屏障很快“遊走”一部分,再加上身體也會很快的釋放“皮質醇”、“腎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等來調節身體的血糖,所以血糖會很快就會趨於平穩,在這種情況下,其實胰島素對血糖的控制是十分有限的。

三、但是我們身體已經分泌的大量胰島素怎麼辦?

這就會導致一個很嚴重的後果,那就是胰島素分泌過多的話又會讓我們體內的出現低血糖。出現低血糖後,用不了多久我們又會產生飢餓感,如果戰勝不了這種飢餓,那我們只能通過飲食來得到內心的滿足和釋放。

我們體內的胰島素像“過山車”似的高低不穩,就會導致血糖也像“過山車”似的升降不平衡,如果不加以干涉,這種循環可以無限進行下去。

大家都知道“煙癮”,但聽說過“糖癮”嗎?

所以,在生活中就出現了很有意思的幾種現象:

1、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那些愛吃甜食的孩子比那些不愛吃甜食的孩子,在一天內無論是進餐次數還是食量都要大很多,而且這些孩子大多數都體重超標。

2、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那些愛吃甜食的肥胖的人,好像總是在飢餓的到處找尋食物。

3、仔細觀察你會發現,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在這種無限循環的模式下,體重在不斷上漲。而這種情況也在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和給成年人帶來一些慢性疾病。

這就是所謂的“糖癮”,就像“煙癮”一樣。不過與煙癮不同的是,“糖癮”在不斷提醒著大腦應該去攝取更多食物,而不是尼古丁。它們也都會給身體帶來很大的健康隱患,而“糖癮”給身體帶來的第一個傷害便是肥胖。

大家都知道“煙癮”,但聽說過“糖癮”嗎?

四、文章讀到現在有些人一定很是好奇,我一直在闡述一個關鍵詞語“糖癮”,那麼究竟什麼才算是糖?

我向大家解釋一下,我所說的“糖類”在本文中指的是“碳水化合物”。比如麵包、麵粉、大米、土豆等一些包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大家都知道“煙癮”,但聽說過“糖癮”嗎?

那麼就有人會說:“照你這麼說,以後饅頭、大米等主食是不是都不能吃了?那人不就得餓死了”。

所以,我進一步的向大家闡明,造成“糖癮”這一結果的,不是因為攝入了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而是因為不良的飲食習慣。

大家都知道“煙癮”,但聽說過“糖癮”嗎?

我們糟糕的生活方式會導致可怕的結果,也就是上癮。而我所談論的是“糖癮”和它對身體所造成的毀滅性影響。當我們對糖類有所依賴,當我們總感覺進食的食物無法滿足身體所需的時候,身體會渴求更過,惡性循壞由此開始,惡性循環給身體帶來的第一個傷害便是

肥胖

大家都知道“煙癮”,但聽說過“糖癮”嗎?

但是,我們現在已經形成了非常精緻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比如我們平時吃的麵粉大多數都是精緻麵粉,而平時吃的大米也是精緻大米,還有很多精緻的食物。

雖然這些含有碳水化合物的精緻食物的升糖指數非常高。但是我們沒有辦法再去做更多的選擇。

可是,我們可以選擇我們能夠選擇的。我們可以選擇少吃糖食、少吃奶油、少吃油炸食物、不喝碳酸飲料等等;可以選擇拒絕那些脂肪和糖類含量高的食物;也可以選擇放下手機,用玩遊戲的時間,去跑步、去打球,做一些有益於健康的體育活動。

想象一下,當你擁有足夠的體力、能量和活力去實現人生的目標;想像一下,你以你的身材為傲,以穿衣得體為榮,時刻感覺周身舒適。你將向世人展示一個充滿自信的自己,強壯苗條、充滿活力、精力充沛和健康。

大家都知道“煙癮”,但聽說過“糖癮”嗎?

總結:在現如今的社會,鋪天蓋地的垃圾食品,將孩子們的飲食結構造成了很大的破壞,也成為了父母的一大挑戰。孩子們應該擁有一個更好的機會,去健康飲食和去健康成長。沒有一個孩子願意讓自己生活在一個肥胖的軀體之中,揹負著心理陰影和生理負擔踏上人生的道路。希望我的這篇文章能夠引起家長們的重視,讓我們攜起手來築造健康飲食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