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後退,戰必贏!新聞戰士向“疫”而行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詹春華

  3月14日是個令人振奮的日子。當日14時許,長沙市最後1名在院治療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出院。至此,長沙市在院確診病例已全部清零。

  疫情發生以來,長沙市作為距離武漢最近的省會城市,人員密度高、流動大,收治患者重症多、體量大,疫情防控任務十分艱鉅。自1月2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確認長沙市第一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以來,長沙市累計收治確診病例 242 例,其中重型和危重型45人。經過54天的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實現了在院確診病例全部清零、全體醫務人員零感染的目標。

  此時的長沙,處處春意盎然。站在這個來之不易的春天裡回望,眾多逆行英雄與疫魔殊死較量的身影仍歷歷在目:衝鋒在前的黨員幹部,日夜奮戰的醫護人員,聞令而動的人民子弟兵,日夜值守的公安民警、疾控工作人員、社區工作人員,深入一線的新聞工作者,不辭辛勞的志願者……在這張逆行英雄榜單上,新聞工作者佔據了重要席位。

  疫情嚴峻時期,長沙新聞工作者“召必回、回必戰、戰必贏”,向“疫”而行、不言後退,用手中的筆、話筒和鏡頭,枕戈待旦地記錄這段特殊歷史,為“緊緊依靠人民群眾 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今天,就讓我們走近這群特殊的逆行英雄,覆盤他們的戰“疫”作為。

不後退,戰必贏!新聞戰士向“疫”而行

大年三十起,長沙晚報取消原定的春節休刊5天計劃,改為“零休刊”,全媒體全天候全方位投入戰“疫”報道,彰顯黨報擔當。圖為3月6日長沙晚報重啟封面推出的重磅報道——報告文學《中國青年》,鼓舞人心,廣受好評。

一夜成軍,新聞戰士衝鋒“疫”線

  1月23日深夜,湖南啟動湖南省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疫情就是命令,春節假期,長沙新聞工作者迅速返崗、一夜成軍,義無反顧地衝上了沒有硝煙的戰場。

  隨著長沙出現首例輸入性新冠肺炎病例,17名醫護人員迅速組建長沙首支救治新冠肺炎病人的醫療團隊,奔赴有著“長沙小湯山”之稱的長沙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打響了一場史無前例的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戰役。長沙晚報記者彭放不懼風險,在長達半個多月的時間裡,多次深入採訪,挖掘出“十七勇士率先撲向最危險的地方,築起一道抗擊疫魔的生命之牆”的感人故事。3月9日,長沙晚報在頭版頭條推出重頭報道《十七勇士》,樹起了十七勇士有勇有謀有大愛有溫情有力量的立體形象,全網訪問量突破10萬+。

  長沙晚報衝鋒在“疫”線的記者還有很多。52歲的醫衛新聞部記者楊蔚然臨近退休,每天仍像小年輕一樣在發熱門診、隔離病房等外採一線摸爬滾打,她說:“幹了30多年,不在乎再苦再累這一下。把最後一班崗站好,是我的職責,也是本能,不然良心會過不去。”攝影新聞部記者黃啟晴是80後,正月初五率先深入長沙市120急救中心特勤值守隊,跟拍隊員轉運確診病人的全過程,拍攝時汗水溼透了衣服,導致第二天突然發燒,所幸只是普通感冒。黃啟晴事後說:“說不害怕肯定是假的,但只有貼近貼近再貼近,才能讓鏡頭、文字更加鮮活,冒險也值得,況且現場採訪時得到了和醫護人員同等級別的保護。”

  “如果你覺得鏡頭不夠震撼,那就是你離現場不夠近。”這是長沙廣電攝像人員李招進信奉的一句話。疫情襲來,長沙廣電第一時間啟動紀錄片《守護我的城》的攝製,李招進與編導胡宇科主動請纓,進入隔離病房採訪,零距離貼近醫護人員和確診病人。1個多月後,他倆更是逆行到武漢協和醫院重症病房,拍攝湘雅團隊在疫情最中心的戰“疫”故事,彰顯出湖南人“同江同湖”的大愛情懷。

  定點救治醫院、定點隔離酒店等是高風險之地,外人唯恐避之不及,遠遠看見都會繞著路走開,但越來越多的長沙新聞工作者選擇了“走進去,面對面”,如長沙廣電新聞中心記者林馥蕾、芙蓉區融媒體中心記者沈夢豔、天心區融媒體中心記者張立兵、嶽麓區融媒體中心記者楊剛、開福區融媒體中心記者彭永禮、長沙縣融媒體中心記者蔣越揚、寧鄉市融媒體中心採訪室記者周杰……他們多為80後、90後的年輕人,卻在非常時期顯示出非凡擔當。他們坦言,接到採訪任務時,既激動也忐忑,但時間不允許猶豫,“當真正來到一線現場時就會發現,作為一名記者,更應該記錄好這一切,向社會傳遞正能量”。

不後退,戰必贏!新聞戰士向“疫”而行

1月29日起,長沙廣電連續半個月推出全媒體大直播《抗擊疫情 長沙在行動》,所屬新聞頻道、政法頻道、新聞廣播、交通廣播、移動電視、智慧長沙APP、我的長沙APP七大媒體平臺同步直播,形成強大的立體宣傳聲勢。圖為全媒體直播報道宣傳片頭。

權威發聲,評論文章舉旗凝心

  新聞戰士衝鋒在前記錄特殊歷史,各新聞媒體的評論言論文章也持續權威發聲,針對性強、說理透徹、表達鮮活,強力營造主流輿論陣地,似高高飄揚的鮮豔旗幟,在非常時期發揮了凝心聚力的靈魂作用。

  2月4日立春,長沙晚報在報紙頭版和掌上長沙首屏首頁刊發推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產發展》評論員文章,在省內主流媒體中最快詮釋“兩手抓兩不誤”重要部署;緊接著,在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的重要節點,長沙晚報均以評論員文章“開路”,大規模跟進復工復產報道,與聯防聯控報道並駕齊驅,形成報道主題和版面特色,關鍵時刻發揮了黨報有力的輿論導向作用。2月8日元宵節,長沙晚報刊發《元宵節,我們把心燈調更亮》評論員文章,理性言說中充滿詩意深情,讓新聞評論更好地“入耳、入腦、入心”,黨報在疫情防控中的牽引者作用也得到了更好的彰顯。

  星辰在線的新聞評論也表現優異。該媒體湘江理論工作室的張妙波,克服鄉下老家辦公條件不佳、頻道人力不足等狀況,第一時間響應落實宣傳、網信部門的指令,以湘江評論欄目為陣地,從1月22日至今,每天刊發一條評論,激發鬥志、鼓舞民心。對“最美逆行者”,湘江評論發表《“不計報酬,無論生死”,致敬最勇敢的逆行者》的評論文章;對長沙妥善安置在長湖北人的舉措,湘江評論用《守望相助,妥善安置彰顯長沙溫度》等文章及時點贊……

  旗幟飄,戰鼓擂,全市各新聞媒體均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做好戰“疫”報道,全景呈現上下同心抗擊疫情和復工復產的戰“疫”作為。

  長沙晚報相繼推出“眾志成城 防控疫情”“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高質量發展雙勝利”專版;長沙廣電也不遑多讓,推出系列綜述報道《戰“疫”:初心如磐》;星辰在線抓準關鍵詞,圍繞“疫情防控”“城市復甦”“復工復產”等中心工作做策劃,全力唱響主旋律;各區縣融媒體中心也迅速啟動宣傳引導應急響應機制,回應社會關切,向公眾傳遞權威準確的信息,解讀中央、省市的政策措施,凝心聚力。

不後退,戰必贏!新聞戰士向“疫”而行

抗疫以來,星辰在線推出大量傳播廣的新媒體作品。2月1日,根據長沙縣融媒體中心記者所拍照片製作的短視頻和公益海報分享圖《回家——長沙,4 歲女童痊癒》,進行快速而精準的新媒體推廣,主題溫情,為疫情陰霾下的廣大人民群眾傳遞了溫暖和信心。

媒體融合,智慧語境直抵人心

  在海量的戰“疫”報道中,全市各主流新聞媒體旗下的網絡媒體和移動新媒體,成為戰鬥力強大的生力軍,圖解、短視頻、H5、海報、智能主播等新媒體產品爆款不斷,把硬核抗疫融入到柔性報道中,智慧語境直抵人心。

  疫情防控,與疫魔賽跑;移動優先,與時間賽跑。每一場賽跑的背後,都意味著新聞工作者成倍的艱辛付出。

  早在1月26日,長沙晚報所屬的微信公眾號“長沙道”,原創首發《危情140小時:最硬扎的長沙人,交出最硬核的作業》,全面還原自疫情襲來後,140小時內長沙緊張有序的防疫行動。為了完成這篇報道,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全體出動,組成多個特別行動隊,放棄春節休假,深入到醫院、車站、高鐵、社區、園區、鄉村等地,抓取到全民戰“疫”中一個又一個令人動容的細節,爭分奪秒,終於趕在大年初二深夜發出推文。這篇令無數網友讀之淚目的文章被廣泛轉發,迅速突破10萬+的訪問量,人民網、中新網、澎湃新聞、新湖南、紅網、今日頭條、百度、新浪、騰訊、搜狐等競相轉發,綜合全網閱讀量突破千萬。隨後,長沙晚報的戰“疫”新媒體產品乘勢挺進,僅長沙晚報官微就已生產23條10萬+推文。

  從1月29日起,長沙廣電聯動所屬七大平臺,開啟全媒體大直播《抗擊疫情長沙在行動》,並通過央視網、微博、快手、今日頭條等平臺同步推出,每場直播都入選了央視新聞精選和直播頁面推薦,每場平均全網點擊瀏覽量超過100 萬,形成了強大的傳播聲勢。

  長沙廣電出品的《這是感染科22歲女護士脫下手套後的雙手》《徒步逆行30多公里抵達武漢後,我的同事李玲芝在朋友圈裡留下這段“遺言”》《情人節前夜,長沙小夥鄭能量暖心服務武漢夫妻》等融媒體產品,惹人灑淚,刷屏朋友圈,而它們都出自政法頻道融媒體責編鄒函帶領的小編團隊之手。這群年輕人每天連線武漢,以逆行至此的湖南醫護人員、志願者等人的第一視角,寫下系列催淚戰“疫”日記。“疫情不息,戰鬥不止!”鄒函的聲音鏗鏘有力。如今,她和她的團隊依舊不分晝夜地奮戰在一線。

  星辰在線新媒體傳播中心的首席記者嶽珊被同事稱為“女漢子”:醫護人員集結現場,有她;疫情新聞發佈會現場,有她;社區防護一線,有她;首批病人治癒出院現場,有她;病毒防控專家會診會現場,有她;重大項目復工復產現場,依然有她。正月初三,嶽珊提前從老家趕回長沙,第一時間來到長沙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長沙市第一醫院北院),用VLOG探訪的形式,播送長沙市第一醫院北院修繕改造工程的全過程:72小時內,三棟總面積1.4萬平方米的無自來水、無網絡、無天然氣的舊樓,被修繕改建成一座現代化醫院,成為長沙抗擊疫情的主戰場。通過她的VLOG,更多網民一同見證了堪稱奇蹟的長沙速度。

  區縣融媒體中心的一線編輯記者是全市新聞戰隊中的“先遣軍”,常年活躍在9個區縣(市)的村組社區、田間地頭,是融媒體報道的行家裡手。疫情當前,他們一邊衝鋒“疫”線採寫新聞,一邊投身基層防控疫情,卻不叫苦、不言後退。

  熊其雨和盛月嬌分別為雨花區融媒體中心、望城區融媒體中心的記者,從無交集的他們,不約而同地做出了一個相同的舉動:都是在新婚之時迅速返崗,毫不猶豫衝上“疫”線。臘月二十四,熊其雨回岳陽市華容縣老家結婚後,隨即返回雨花,面對疫情,聞“令”而動,從區疫情防控指揮部到街道(鎮),再到村(社區)等場所,處處可見他的身影。盛月嬌正月初二便從益陽老家趕回望城,從此便一頭扎進“疫”線採訪,就連登記結婚當天也是上午登記,下午回到崗位。

  2020年春節,位於瀏陽市永安鎮的芙蓉口罩廠成為“網紅”,企業取消休假,大年初一便開足馬力生產,全力支持湖南抗擊疫情的先進事蹟令人感佩。而最早發掘、報道芙蓉口罩廠的正是瀏陽市融媒體中心記者歐陽穩江。她第一時間聯繫到芙蓉口罩廠法人代表、女企業家伍海灣,並驅車趕往工廠實地採訪,交流、拍照、錄視頻……兩人敞開心扉,又各顯擔當。隨即,《芙蓉口罩廠8條生產線齊開工,日產20萬個口罩》《一個口罩廠廠長的春節》一系列文字、視頻新聞推出,被新華社、湖南衛視等採用轉發,網上網下贏得一片讚譽,也充分展示了湖南全力抗擊疫情的決心。

  經過艱苦卓絕的戰鬥,現在,我們終於看到了勝利的曙光。這片曙光,足以溫暖人心,讓我們對過去的逆行戰鬥感到值得,對未來的山河無恙充滿期待。透過這片曙光,還可以看見的是,全市廣大新聞工作者將繼續踐行初心和使命,用忠誠照亮星城大地,用擔當講好長沙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