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養老院養老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與兒女孝順與否無關,對嗎?

農在天涯


不容置疑,進養老院養老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並且與兒女孝順有很重要的關係。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人口數據:截止到2018年末,我國最新的老年人口數據為:60週歲及以上人口24949萬人,佔總人口的17.9%; 65週歲及以上人口16658萬人,佔總人口11.9%。

由此可見,隨著我國老齡化步伐的加快,養老問題也已經成為整個國家、整個社會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問題。

對如此眾多的老年社會的國度,如何正確看待和解決老年人的養老問題是我們必須應對解決的一個重要大事。

大家都知道,自從我國上個世紀實行“一對夫妻只生一個子女”的政策以來,廣大民眾的家庭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而80、90後的這幾代已經成家立業的成年人,他們所處的家庭幾乎都是上有老、下有小,人人面臨升學、就業、婚姻、購房、生育、事業等謀生一系列的人生大事,下還有小要養均家務所碎事繁多沉重,如上還有老要陪伴和照顧,這是完全不可能的。

當然,如果上有老已是垂暮之年,父母親因尚有照顧自我的能力,居家養老這是上佳的最好選擇,這樣一來家有老人能照看門庭,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也是對在外忙碌工作的子女一個極大的的支持,這可是天大的好事,何樂而不為呢?!但是如果老人一旦喪失照顧自我能力的話,唯一最好的選擇便是讓父母去養老院養老。

也許有人會說,送父母去養老院養老,不如請一個上門保姆

幫助照料父母。如果有能力支付保姆較高的工資無疑且好,但是現在大多數的人都是打工階層,請問,又有幾人能支付得起這筆數目不小的開支的?何況現在上班打工族夫妻上有雙方父母一共有四個老人的佔絕對多數,請一個上門保姆照顧老人會忙得過夾嗎?顯然不能。所以,既然此路走不通,那麼養老院卻是一個比較不錯的選擇。

同時,在養老院都是老年人,興趣愛好相近的,可以在一起看看書、聊聊天,還可開展一些吹拉彈唱等有益身心健康的娛樂活動。真正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老有不所為;這種善哉美哉的好事,不是何樂而不為之呢?!

所以,進養老院養老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做子女的應該在做通父母思想顧慮並且十分高興樂意的基礎上送其父母去養老院養老。作為子女後代,要敢於打破封建社會遺留下來的一切舊的陳規戒律,徹底拋棄送老人去養老院養老是所謂的“不盡孝道”、“不善待老人”等這些極端錯誤的思想觀念和說法。事情而是恰恰相反,送父母去養老院養老,這才是真正的關愛父母,這才是真正值得稱讚的對父母的盡孝順之道。做子女後代的人,完全可以利用週末休息和節假日的時間帶著兒女一家人要麼登門上養老院看望父母,要麼可以去養老院專門將父母接回家裡陪伴老人玩樂幾天。因此,為父母所做的這一切,都是十分有益更有意義的事情。

現在的養老工作,是一個充滿陽光方興未艾的事業,是一個事關全局,也能夠對經濟發展帶來巨大帶動力的行業,是能夠有效拉動經濟增長的朝陽產業。應該肯定,讓全國廣大老年朋友進養老院養老,是社會文明發展進步的體現,是歷史發展的客觀要求,更是時代前進的美好標誌!





老劉


我是老年人,講講心裡話。我認為進養老院是社會的進步,傳統觀念應漸漸地退出歷史舞臺,要與時俱進。

我是獨生子女戶,我女兒成家後,生了兩個孩子,又有房貸,她怎麼承受四個老年人養老問題。老年朋友們,醒醒啦,早作打算,早安心。


劉承澤3


老金父親96歲,春節後就97歲了。

老金媽媽媽去世15年了。

父親在90歲以前,與我們一起生活從無異議,他還自己四處訪親問友。

90歲以後視力下降,不能外出,子孫都去工作學習了,感到一人在家寂寞,又怕子孫負擔麻煩,聽說養老院老人在一起,活動多,熱鬧愉快,

就經常提出要去養老院,開始我們不讓,後來朋友說,你帶他去一家一家養老院參觀考察一下,看他怎麼說!

結果,這個與養老院常有打交道的朋友帶路,

跑了一天,參觀了三家市裡有名氣的養老院,

回來後,他再也不提去養老院了。

現在,我們請個保姆陪他,他就很滿意了!

養老院其他不說,

光三天兩頭聽說看到昨天走了誰,今天走了誰,誰又不太久了一一

就絕對考驗您的心理承受能力!

所以,老金的結論:

說一千,道一萬,

只要家庭條件許可,子孫孝順,

居家養老是不二選擇,

進養老院養老是無奈的選擇!!!!


金鵬144964690


進養老院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是社會文明的體現,也是所有老人所需要。由於中國老年化人口不斷增長,國家對養老問題更加重視,出臺不少政策。養老院(以前叫福利院)從人民公社起就成立,只不過那時只收五保戶,有兒有女的老人即使可以住進去,由於思想封閉,也不願去住,即使兒女有這種想法也不敢說,更不敢送。隨著時代進步,思想逐步解放,想住養老院的老人越來越多。老人住養老院,不能說是兒女不孝,正是兒女孝敬老人的一種方式。老人想住養老院,道理很簡單,為減輕兒女幾頭跑的辛苦,尤其現在多數是獨生子女,負擔更重,忙了工作,忙家裡,忙了家裡跑父母或岳父母家,累得夠嗆;養老院老年多,是延年益壽,心靈交流的好去處,再者吃住方便,有點小毛病,不要出去買藥看病。只不過現在公立養老院太少,而私立的收費貴,設備不足,服務不到位。尤其個別打著辦養老院的招牌進行行騙,辛苦積攢的養老錢被騙光。一是盼望國家加大公立養老院的建設,二是加大對私立養老院的整頓和管理,實行資格認證,堅決取締不合格養老院,讓老住得安心和放心,沒煩腦。


雙猴機杼


我認為與兒女孝順有直接的關係。有人是嫌棄老人,才把老人送養老院的,而且很久都不去養老院看老人一眼。有的人把老人送進養老院,是從老人實際出發,讓老人再過集體生活,快樂過好每一天,而且每週都要拿著老人喜歡吃的東西去探望。其實兒女孝順父母,不能用是否送老人去養老院來衡量。楊女士的父母都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一個82歲,一個80歲,在家裡她一個人無法應對,於是把父母一起送到了養老院,她每週要去兩次看父母,買精油給父母按摩。隨然父母已經不認識她了,可是她堅持下來了。她沒時間打理自己,心裡就是父母,牙齒都掉了好幾顆,也沒有時間去維修鑲嵌。



墨航


進養老院養老,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與兒女孝順與否無關,對嗎?

這話說的很對,我表示支持和贊成,為什麼我要這麼說呢?因為很多時候,養老院養老的很多優勢,是子女所達不到的。

1.養老院的生活環境好

大部分的時候,養老院所建立的場所都是特別僻靜的地方,環境也好,空氣好,庭院當中也會種植於一些花草樹木,這些都特別適合老年人的居住和養生的條件,老年人居住在這樣的生活環境當中,心情會非常愉悅。

2.養老院有一定的醫療保障

很多時候,現在的養老院都有獨立的醫務室,也配備有一定的醫務人員,平時可以方便為老人做一些身體體檢和預防,針對有些老人身體患病的情況,也可以做出指導性的意見。

3.養老院的飲食符合老年人的口味

大部分的情況下,養老院住的都是一些老年人,自然在飲食上面,就會做一些適合老年人口味的飯菜,而且也會制定合理的健康食譜,有利於保障老年人所缺失的一些營養成分。

4.在養老院大家不會很孤獨

人都害怕的是孤獨和寂寞,那麼老年人同樣也是如此,但是養老院更多的就是,很多老年人在一起生活和居住,大家互相都有個伴兒,同時老年人在一起也會聊到一塊,有共同的語言,自然就不會特別的孤獨和寂寞。

其實,上面這4個條件在很多時候,是普通家庭所不具備的東西,而恰恰養老院就可以滿足我們很多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同時有的時候,子女每天都有自己所要做的事情,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給自己的父母養老,因此,有些老人在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就覺得自己的子女是不孝順的,這樣的認識是非常錯誤的。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家也越來越關心老年人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就會在養老建設上面投入很多,所以說,作為我們老年人來說,以後的養老理念和趨勢更多的還是要向前看,正是因為養老院有這麼多的優勢,而子女養老卻有很多的不足,那麼以後越來越養老就會是一種社會發展的必然,更多的也是和子女的孝順無關。


小微情感世界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先來普及一下父母到底是什麼。

父母是福田,是分給我們的責任田。我們的一切吃穿用度都是從這個責任田裡來的,有的人父母雙亡,就是說他的責任田沒有了,人家都有,他沒有,只能吃以前的老本了,你說可憐不可憐。

把父母送到養老院,就是把自己的責任田送出去了,你不種責任田,將來沒有飯吃了,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沒飯吃了,怎麼人家都有吃有喝,就我沒有,老天對我太不公平了。其實老天最公平了,好好的田你不種,光想不勞而獲,不捱餓都不好辦。

你可能說,我天天上班,沒時間陪老人,不送養老院怎麼辦,其實你要是不上班了,請假在家裡陪老人,你不上班少掙的錢將來會百倍的返回來。

如果你貪圖掙錢,不管父母,那你掙的這個錢也不會長久,很快就稀裡糊塗的虛耗了。日子會越過越艱難,尤其是年老的時候。

錢不是完全靠掙來的,它有個來處。


駢邑山人a


讓爹孃進養老院距離死不遠,這句話雖然說不恭又不敬。這完全是句有良心的人話,大家也許耳聞目睹養老院的殘酷報道,特別是私人建立的無人管理的野店,只要每月交幾百就可以收留,這樣的養老院資金困難沒有設施,有的沒有自來水吃井水,服務員都是無薪借居幫忙,所以對老人及其惡劣,對臥床不起者大聲訓斥,甚至打罵都是家常便飯。就是有點條件的養老院,服務員再好也不可能像兒女似的善待爹孃,天地良心,爹孃含辛茹苦養我們小,我們必須養她們老。沒有條件創造條件必須養她們老!🙏🙏


翰林藝客


凡是需要進養老院的父母大多是八十多歲或喪失自理能力了,那他們的兒女也已經六十多了,也都是當爺爺奶奶的人了,正是發揮餘熱的大好時光,身體基本健康,精力還比較旺盛,幫忙照看孫子同時還要買菜做飯,整理家務,說實在的,比上班還累,哪裡還有精力去照看年邁的父母?

也許有人會說子女多可以輪流贍養,這個提議有一定道理,暫且不說上段所說原因,單說輪流贍養。我以為,輪流贍養老人的前提是老人有自己的住房,然後子女輪流住到老人家裡,料理吃喝拉撒睡。不可以拿老人當物品挪來挪去,讓老人這家住幾天,那家住幾天。老人適應能力本身就差,換個新地方睡眠不好,剛剛適應了,又要換到下一家了,如此下去老人是苦不堪言啊!

如今八十歲老人子女雖多,但有自己住房的並不多,他們“昨日”的儲蓄都已貢獻給子女的婚事,購房了。

綜上所述,個人認為養老院將是社會發展方向。


雲臺山風光


進養老院養老不一定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但他肯定是這個社會一部分人的必須。只能說是不得已而為之,誰不願意老了享天倫之樂,也可能是我思想才封建,但我認為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這麼做的。究原因一是由於中國老齡化人口迅速的到來,年輕人無法承擔工作和家庭的雙重壓力,只能選擇其一,或工作或選擇老人。二是現在五六十年代的人已進入老齡化,由於受當時政策的影響,獨生子女家庭居多,那種政府來養老的泡沫已經破滅,子女根本無法照顧四位甚至更多老人,只能進養老院。三是有一部分老人不願更多拖累兒女,選擇入養老院。四也有一部分兒女親情淡漠,不願意付出更多精力,但會出一部分財力叫父母去養老院,這一部分較少見,請大家不要對號入座。

我不是說去養老院不好,是探究的原因,敬請社會尊老,希望大家孝敬老人,我也有一個近90歲的老人,不過我們贍養容易多了,姊妹四個。就讓我們齊心協力讓老人開心度過晚年吧,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