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他們是最耀眼的“80後”“90後”

中國工程院
院士黃旭華和中國科學院院士曾慶存。

今天,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揭曉。

其中最受矚目的大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由兩位老院士獲得。

他們是94歲高齡的原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研究員黃旭華,85歲高齡的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曾慶存

今天,他们是最耀眼的“80后”“90后”

他們是今天最耀眼的“80後”“90後”!

今天,他们是最耀眼的“80后”“90后”
今天,他们是最耀眼的“80后”“90后”

據瞭解,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每年評審一次,根據《關於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的方案》,三大獎每年授獎總數不超過300項。

經學科專業評審組、評審委員會和獎勵委員會三級評審,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96個

項目和12名科技專家。

其中:

國家自然科學獎46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45項;

國家技術發明獎65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62項;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85項:特等獎3項,一等獎22項(含創新團隊1項),二等獎160項。

10名外籍科學家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分量最重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分別頒給了中國工程院黃旭華院士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曾慶存

院士

他們才是最該追的星!

一起致敬

歷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

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永坦:科技可以興國

今天,他们是最耀眼的“80后”“90后”

近平向獲得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永坦院士頒發獎章。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堅持自主研發新體制雷達,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我國海域監控面積的

全覆蓋提供技術手段;

40年堅守

帶出一支“雷達鐵軍”……

他就是劉永坦!

劉永坦堅信

科技可以興國,

他一定要實現這個最樸素的願望。

今天,他们是最耀眼的“80后”“90后”

錢七虎:我的使命就是為國鑄造最強盾牌

今天,他们是最耀眼的“80后”“90后”

近平向獲得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錢七虎院士頒發獎章。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他用畢生精力成就一項事業,

立起我國現代防護工程理論體系,

創立了防護工程學科,

引領著防護工程科技創新,

我國鑄就固若金湯的“地下鋼鐵長城”,

他就是戰略科學家錢七虎。

今天,他们是最耀眼的“80后”“90后”

錢七虎說:

國家間的軍事競爭就像兩個武士格鬥,

一人拿矛、一人持盾,

拼的是矛利盾堅。

我的使命就是為國鑄造最強盾牌。

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王澤山:一條自己的路

今天,他们是最耀眼的“80后”“90后”

近平向獲得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南京理工大學王澤山院士頒發獎勵證書。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他在火炸藥研究方面的貢獻

堪稱“中國諾貝爾

60多年,他走一條自己的路,

他就是我國著名火炸藥學家,

發射裝藥理論體系的奠基人王澤山。

今天,他们是最耀眼的“80后”“90后”

王澤山說,

“用科學研究科學”

一條自己的路,

侯雲德:認識實踐再認識,直到無窮

今天,他们是最耀眼的“80后”“90后”

近平

向獲得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侯雲德院士頒發獎勵證書。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他與病毒“鬥”了一輩子

他痛恨曾奪去長兄生命的傳染病,

從小立志學醫,不讓“猛虎”傷人。道固遠,篤行可至;

事雖巨,堅為必成。

他就是我國生物醫學領域

傑出的戰略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

我國分子病毒學、現代

醫藥生物技術產業

現代傳染病防控技術體系的

主要奠基人侯雲德

今天,他们是最耀眼的“80后”“90后”

跟病毒搏擊了一輩子,

侯雲德從不懈怠。

“如果讓我對年輕人說點什麼,

就是要學點哲學。

哲學是規律的規律,在更高層次指導科研。

認識實踐再認識,直到無窮。

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趙忠賢:力爭提出新的概念、新的理論

今天,他们是最耀眼的“80后”“90后”

近平向獲得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趙忠賢院士頒獎。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有沒有一項工作

能讓一個人專注不移38年,

並始終保持著強烈的興趣和活躍的思考?

對於趙忠賢來說,

回答是:當然有!

50多年來,除參加國防任務的幾年外,

趙忠賢一直從事超導研究,

我國高溫超導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今天,他们是最耀眼的“80后”“90后”

趙忠賢說,

力爭提出新的概念、新的理論

並且讓外國人接受,

真正去引領世界超導研究的發展。

屠呦呦:榮譽越多,責任越大

今天,他们是最耀眼的“80后”“90后”

近平向獲得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中國中醫科學院屠呦呦研究員頒獎。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帶領團隊發現了抗瘧藥物青蒿素,

中國

醫藥拯救了全世界數百萬人的生命。

她曾獲美國拉斯克臨床醫學獎、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她也是獲得國家最高科技獎的

首位女性科學家。

她就是中國中醫科學院

終身研究員、首席研究員,

中國中醫科學院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屠呦呦。

今天,他们是最耀眼的“80后”“90后”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

以青蒿素類為主的復合療

作為抗瘧首選方案。

正是傳統中醫藥的寶貴价值

和屠呦呦對於國家使命的忠誠之心,

讓世界瘧疾感染者免於病痛,

重獲新生。

“榮譽越多,責任越大,

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014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于敏:把微薄的力量融進祖國的強盛之中

今天,他们是最耀眼的“80后”“90后”

近平向獲得2014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中國

科學院院士于敏頒獎。

他的名字絕密了28年

他和許許多多有名、無名的“核衛士”一道,

實現了“氫彈突破和武器化”,

挺立起新中國不屈的脊樑。

他是我國著名的核物理學家,

我國武器研究和國防高技術

發展的傑出領軍人物之一,

19

99年“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獲得者于敏。

今天,他们是最耀眼的“80后”“90后”

“一個人的名字,

早晚是要沒有的,

能把微薄的力量融進祖國的強盛之中,

便足以自慰了。

于敏說。

201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張存浩: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研究方向

今天,他们是最耀眼的“80后”“90后”

近平向獲得201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存浩頒獎。

張存浩,著名物理化學家,

我國高能化學激光的奠基人、

分子反應動力學的奠基人之一。

他是一位留美高材生,

國家最需要的時候,

毅然回到當時條件還十分艱苦的祖國

今天,他们是最耀眼的“80后”“90后”

“回國後,

做了這麼多任務性科研,

有沒有關注過自己的科學興趣?”

曾有記者這樣問他。

張存浩堅定而從容:

“從青年時代起,

為自己樹立的最大科研人生理想,

就是報國。

國家的需要,

就是我的研究方向。

程開甲:刻苦學習、頑強攻關、勇攀高峰

今天,他们是最耀眼的“80后”“90后”

近平向獲得201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程開甲頒獎。

50多年前,

中國西部的戈壁上空騰起巨大蘑菇雲,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這聲東方巨響的背後

有一個傳奇的名字——程開甲。

程開甲,我國著名物理學家,

我國核試驗科學技術的創建者和領路人,

1999年“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獲得者。

今天,他们是最耀眼的“80后”“90后”

程開甲曾在一篇文章回憶道:

我們艱苦奮鬥的傳統

不僅僅是生活上、工作中的

喝苦水、戰風沙、吃苦耐勞,

更重要的

刻苦學習、頑強攻關、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

是新觀點、新思想的提出和實現,

是不斷開拓創新的進取精神。

……

今天,他们是最耀眼的“80后”“90后”

科技星空

群星閃耀

我們銘記他們的名字

感恩他們的奉獻

傳承他們的精神

他們,才是最該追的星!

致敬!

今天,他们是最耀眼的“80后”“90后”

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

黃旭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和戰略導彈核潛艇總設計師,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正是他帶領我國一批科研人員隱姓埋名,刻苦攻堅,讓中國人有了一柄不再受人威脅的“利劍”。

2019年9月17日,國家主席近平簽署主席令,授予黃旭華“共和國

勳章”。

今天,他们是最耀眼的“80后”“90后”

黃旭華 資料圖

1926年,黃旭華生於廣東海豐縣。1958年,我國核潛艇工程正式立項, 黃旭華秘密赴京,被任命為核潛艇研製總工程師。

此後30年,他始終沒有告訴家人工作內容,外界親友更是完全不

知道他在哪,在做些什麼。唯一的聯繫方法就是一個編號為145的內部信箱。直到2013年,他的事蹟逐漸“曝光”,親友們才得知原委。

1988年南海深潛試驗,黃旭華曾順道探視老母,95歲的母親兒子對視卻無語凝噎。此時距離他們母子分別已有30年,62歲的黃旭華也已雙鬢染上白髮。黃旭華的父親到去世都不知道自己的兒子在做什麼。

今天,他们是最耀眼的“80后”“90后”

黃旭華在葫蘆島試驗基地(1988年3月4日攝)。

為了不受外國列強的欺凌,中國人必須研製出自己的核潛艇,但研製難度極大:沒有人見過真正的核潛艇,他們僅有的實物材料是兩隻從國外帶回來的兒童核潛艇玩具模型。

即便如此,科研人員也一絲不苟開始了研究。通過計算、對比,他們發現玩具模型與蒐集到的媒體資料數據吻合,這讓所有人都信心大增。研製的每一個環節,幾乎都是一次挑戰。當時沒有電腦,所有數據只能靠算盤和計算尺。常常為了一個數據, 他們會日夜不停地計算,爭分奪秒。

終於,在黃旭華和所有工程師的共同努力下,1970年,中國第一艘魚雷攻擊型核潛艇下水。1974年8月1日,中國第一艘核潛艇被命名為“長征一號”,正式列入海軍戰鬥序列。至此

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在科研試驗過程中,黃旭華經常身先士卒。1988年,某新型號的潛艇在研製最後階段必須進行極限深度的深潛試驗。深潛試驗,風險很大,任何一條焊縫,一條管道,一個閥門, 若承受不起海水壓力,都會造成艇廢人亡。黃旭華不顧勸阻,執意要求一起進艇下潛。

核潛艇開始是以50米、10米下潛,後來陸續5米、1米慢慢越潛越深, 快到300米時, 潛艇頂殼承受著巨大的水壓,多個位置咔咔作響。這樣的聲音在水下300米深處令人毛骨悚然。黃旭華鎮定自若, 指揮試驗人員記錄各項有關數據, 直至最後勝利。

今天,他们是最耀眼的“80后”“90后”

成功後, 黃旭華興奮地拿起筆寫了幾個字:花甲痴翁,志探龍宮。驚濤駭浪,樂在其中!黃旭華親自下潛300米,成為世界上核潛艇總設計師親自下水做深潛試驗的第一人。

如今,中國核潛艇已經劈波斬浪,遨遊在深藍的大洋之中,為保衛祖國和世界和平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中國氣象預報事業“泰斗”曾慶存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曾慶存是我國氣象預報事業的泰斗,他在國際上首創了半隱式差分法,成功用於短期數值天氣預報,開啟了數值天氣預報應用的先河。

今天,他们是最耀眼的“80后”“90后”

曾慶存 供圖:中科院大氣物理所

如今在數值天氣預報模式的支持下,我國的天氣預報整體準確率已經位居世界前列,大大降低了氣象災害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的損失。因為傑出的成就和貢獻,2016年,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授予他該組織的最高獎—國際氣象組織獎。

去年曾慶存接受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專訪,講述自己成長和從事科研的心路歷程。此次獲獎前夕,他告訴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心情平靜如常,又激動不已。平靜的是“喜見國家強盛日,青燈伏案夜安心”,激動的是心血勤研對國家人民和大氣科學的發展有些作用。他說:感謝黨和

國家人民的栽培,感謝同志們對自己工作的大力支持和關心幫助。

1935年,曾慶存出生在廣東陽江的一個貧困農民家庭。1952年,他順利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之後又響應號召,改學氣象學科。大學畢業之後,曾慶存被選派進入蘇聯科學院應用地球物理研究所學習,師從著名氣象學專家基別爾。也是在這裡,他取得了在氣象領域開展數值預報的巨大突破。

今天,他们是最耀眼的“80后”“90后”

曾慶存在錦屏水電站現場指導 供圖:中科院大氣物理所

當時,國外科學家們已經嘗試開展數值預報,即根據大氣動力學原理建立描述天氣演變過程的方程組,輸入觀測資料作為初值,用計算機數值求解來預測未來天氣。但預報效果並不理想,因為原始方程組包含需要計算的大氣要素變量很多,例如溫度、氣壓、溼度、風向、風速等等,又包含有渦旋和各種波動的運動過程,計算非常複雜。

曾慶存幾經失敗,苦讀冥思,終於悟通關鍵所在,首創出“半隱式差分法”數值預報。這項成果立即在莫斯科世界氣象中心應用,預報準確率前所未有地提升到了61%。自此,數值預報才成為氣象預報的主要方法。

回國後,曾慶存又在氣象衛星領域作出了巨大貢獻。1974年他發表了長達30萬字的專著《大氣紅外遙測原理》,為利用衛星進行氣象監測打下了理論基礎。直到今天,這一理論都沒有過時,確保

我國的氣象遙感技術處於全球領先的國家行列。

今天,他们是最耀眼的“80后”“90后”

曾慶存正在作報告 供圖:中科院大氣物理所

如今,85歲高齡的曾慶存還堅守在科研一線。只要身體允許、沒有出差,他幾乎天天會去大氣物理所的辦公室,看看青年科研人的研究進度,聽聽他們的想法。他一直在關注青年科研人的成長,為他們取得的每一步成就而喜。

來源中國青年報(ID:zqbcyol 整理:張小松 中國青年報·中青網 記者 邱晨輝 張茜 )綜合新華社央視新聞。長安街知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