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江南煙雨的背後,是無盡的思念與哀傷

2017年元旦,一部片長9分45秒的國產動畫片強勢刷屏,片名叫做《相思》,豆瓣評分高達 8.3分。該片上映後,經各大門戶視頻網站的轉發播放,點擊量迅速破億,得到網友們的一致好評。

該片以王維的同名詩為創作背景,以寄寓相思情的“紅豆”為線索,講述了出生名門貴族的六娘和寒門學子王初桐從小情投意合,卻又無法廝守一生的故事。

作為一部以古典文學作品為基礎的純手繪動畫,該片故事背景取材於清嘉定寶山文人毛大瀛所著《戲鷗居詞話》之《王竹所寄懷六娘詞》篇。短片在畫面意境上別具中國特色,用色清淡雅緻,與故事背景相得益彰。

影片以古樸細膩的畫風展現出了上海嘉定方泰的舊時樣貌,煙雨濛濛的江南好似是在訴說著王初桐與六孃的愛情。雖然片中沒有跌宕起伏的生死相隨,卻道盡了愛情的無奈與哀傷。影片中細膩的人物刻畫和貼合劇情的音樂,更是為兩人美好卻註定悲劇的愛情增添了一份溫婉和淒涼。

《相思》:江南煙雨的背後,是無盡的思念與哀傷

01、採用三段式情節模式,令故事形成突轉和波盪,把觀眾快速引入故事

在悉德·菲爾德的《電影劇本寫作基礎》中曾把兩個情節點劃分的三段分別稱為:建置、對抗和結局。建置意在指開端部分對人物和規定情境的建置,中間的對抗部分寫人物如何與阻力作鬥爭,結局講述矛盾的化解。

影片從中年王初桐偶遇一枚廣東紅豆簪子 , 望著它出神從而引出一段回憶展開。在開篇推出兩位主人公的同時,影片利用了觀眾對主人公的移情作用和對主人公的擔憂,令故事在“相思、對抗和迴歸相思”的三段故事走向中形成突轉和波盪,進而把觀眾引入故事。

①第一段是相思,即對男女主人公相思之苦的建置:少年時純真無邪,情愫卻已暗藏於心

影片開篇,畫面即轉到王初桐年幼時的樣子,拿著一顆紅豆目不轉睛地看著,然後捧著紅豆冒雨去找六娘。

——桐兒,你去哪?外面正下雨。

——娘,我去看六娘!

此時的王初桐還是個天真爛漫的少年。當他看見灶臺上的紅豆,心有所思,便迫不及待地跑向六孃家,碩大的紅傘,小小的身影,一片煙雨迷濛。

六娘說“這只是紅豆,沒什麼稀奇的”,王初桐卻說,“這不是一般的紅豆,這是王維詩裡的紅豆,你沒有聽過王維的《相思》嗎?”少年王初桐會呆呆地站在門前看著六娘,會在六娘靠近時耳朵"攸"地一紅,會在即將點破"相思"之時,落荒而逃。一碗紅豆,一聲"伸出手來",盡顯少女姿態。此時的六娘,尚不懂得羞澀,只是一味嬌痴。

六娘讓他背出這首詩,王初桐背不出“最相思” 三個字。後來王初桐放學路過六孃家的門口,六娘端出一碗紅豆湯作為回禮。少年時純真無邪,情愫卻已暗藏於心,純真莫過於此吧。

《相思》:江南煙雨的背後,是無盡的思念與哀傷

②第二段是對抗,即男女主人公與阻力作鬥爭:愛慕之情油然而生,無奈上演擦肩而過

兩人逐漸長大,紅豆熟落,蝴蝶破繭,六娘已是貌美如花,長成了傾國傾城的美人。江南總是多雨,街上又響起了賣梨的吆喝聲,依舊持著那把紅紙傘,王初桐抱著書,信步走來。而在另一頭,備受注目的六娘正看著街市的繁華。

集市上的兩人相遇了,雙目對視,驚喜,轉而偷笑,又裝作毫不在意地走過,繼而回頭輕望。因女僕在旁,縱使兩人的愛慕之情油然而生,也只好默契但卻無奈地擦肩而過。

接著,王初桐路過六孃家門口,六娘在門口張望,日復一日,卻終未能相見。王初桐發奮讀書,六娘繡花,兩人就在這樣的互相思念中渡過。“近來瞥見都無語,但覺雙眉聚”,這小橋流水的江南,刻下了這一筆蝴蝶,此處滿紙梨傘,便寓意著隨之而來的離散。此時,兩人的相思之苦逐漸變得濃厚起來。

《相思》:江南煙雨的背後,是無盡的思念與哀傷

③第三段是迴歸相思,即男女主人公矛盾的化解:兩隻蝴蝶繞著紅豆飛舞,敵不過父母之命與媒妁之言,一顆先熟,卻是無果

“巧借花容添月色,欲逢良夜度春宵”,新換的對聯,高掛的大紅燈籠,六孃家門庭若市,聘禮接連不斷地送進門去。“轟”的一陣驚雷後,王初桐此刻才意識到,六娘訂親了!王初桐一路狂奔,又是一川煙雨,又是滿街紙傘,路上意外撞倒了梨,慌忙向六孃家後門跑去。

幾欲敲門,高懸的手臂停在半空終是放下,只是蹲在門外歇斯底里地哭泣。聽到裡面傳出“唉”的嘆息聲,無奈一步一回頭走開,王初桐不知,在這扇門的裡面,六娘也在抽泣。

君不見,多少個日夜,六娘繡滿一錦帕的相思,妝樓眺望;君不見,多少個春秋,六娘期盼著他出現在門前,倚門惆悵。可是這次,一個不敢敲門,一個不敢開門,兩個始終沒能見上一面。

最痛苦莫過於千般不願,終還是造化弄人,無能為力。王初桐知道,這是一樁門當戶對的親事,已經無力挽回。這些年自己想著考取功名,再風風光光地迎娶心上人,可豈料敵不過父母之命與媒妁之言。門裡門外,相隔的卻是一生。

萬般無奈終還是到了六娘出嫁的日子,轎外滿是鞭炮與歡笑,轎內卻是六娘輕輕擦拭眼淚。人生如夢,彼此相愛,卻無法相守,往事一幕幕湧上心頭:前日,六娘終於繡完了錦帕,恍惚間,針扎破了手指,殷紅的鮮血化作了相思紅豆。而在六娘結婚當日,王初桐再次撞倒了賣梨的攤位,梨即為“離”。

短片收尾,經歷春夏秋冬,王初桐收到捷報,乘舟而去。一把紅傘,一葉小舟,手上握著的是六娘出嫁前贈予的錦帕,漸行漸遠。“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船隻隨著遠去變得渺小,相思卻在慢慢變大。

至此,影片完成了故事三段情節的發展,進而將男女主人公的命運突轉強勢拉進觀眾的心中,令情緒的波盪於傾刻間到達了頂峰。兩隻蝴蝶繞著紅豆纏綿飛舞,僅一顆先熟,卻是無果,道盡了愛情的無奈與哀傷。

《相思》:江南煙雨的背後,是無盡的思念與哀傷

02、獨特的人物角色設定及物像隱喻,在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同時,加入移情作用的焦點,自然而然地將觀眾置身於戲中

人物角色設計的目的是給劇情發展加入移情作用的焦點,令觀眾在劇情的發展中由第三人稱視角不自覺地轉變為第一人稱視角,增強影片的代入感。該片通過兩個人物的成功塑造,順利地將觀眾置身於戲中。

第一,六娘角色的設定

六娘是名門閨秀,貌美如花,詩書琴畫,樣樣精通。六娘和王初桐同住一個集鎮,自幼青梅竹馬。但因為六娘出身富貴,所以其父母嫌貧愛富,不願將六娘嫁給王初桐,而把她許配給一個門當戶對的富貴人家。

影片中呈現了六孃的兩個階段,也就是幼年時期和成年時期。

幼年時期的六娘第一次在畫面中出現時,只見王初桐敲門,六娘開門露出可愛的半張臉。第二次出現時,是王初桐被先生打了,路過六孃的門口時,六娘給了他一碗紅豆粥,還親自喂他。

成年時期的六娘第一次出現是在家門口,身為名門閨秀,一出現即引來人們愛慕的眼光,這從側面襯托出了六孃的美貌及身份。有一次,六娘在街上看到對面的王初桐,欣喜萬分,手拿團扇的她,眉眼之間充滿了驚喜。當兩人擦肩而過時,只見六娘小心翼翼地回頭,表情由欣喜到不情願。影片通過對六娘這些表情的刻畫,體現出了古代女子的壓抑和無奈。

此後,六娘天天在門口翹首期盼,反覆開門關門以盼他的出現,卻總是與王初桐錯過。六娘每次手拿團扇遮臉,而團扇上面繡的蝶戀花圖案,也隱喻出六娘對王初桐的愛意。

之後,鏡頭轉到受父母之命將要出嫁的六娘,只見她在繡手絹的時候,不小心將手刺傷,血正好滴在繡花裡的紅豆上,不禁失聲大哭。後來手絹繡好,六娘剪斷了紅豆上的那根紅線。此處表面上是剪斷紅線,實際上是六娘對現實的妥協,剪斷紅線不僅寓意剪斷“相思”,也寓意被現實拆散了的有情人及被門戶之見禁錮的愛情。

六娘最後一次出現,是身穿嫁衣、頭戴蓋頭的她坐在花轎裡面,用手去擦拭眼淚,而後又陷入回憶,回憶的畫面是她和王初桐之間的點點滴滴,隱喻出六娘“剪不斷、理還亂”的心意。

《相思》:江南煙雨的背後,是無盡的思念與哀傷

第二,女僕角色設定

除男女主人公外,跟在六娘身邊約束她的女僕,是影片中不容忽視的一個角色。女僕第一次出場時,鏡頭中從門裡邁出一隻精緻的小腳。只見女僕撐開傘,手挽著一隻竹籃,衣著樸素。

當她看到王初桐和六娘倆人雙目對視,驚喜,轉而偷笑的時候,她先是用手拽了拽六孃的袖子,然後咳嗽兩聲示意,最後是對著六娘搖搖頭。當六娘與王初桐裝作毫不在意地走過,六娘回頭輕望之時,她又對著六娘咳嗽兩聲。當六娘出嫁前在房間繡手絹,抱著女僕失聲痛哭的時候,她摟著六孃的肩膀。

從導演設置的女僕角色及其身上的細節來看,對男女主人公的暗生情愫,其實女僕是瞭解的,但一路起來,她卻並沒有幫助過他們。由此可見,在王初桐和六娘兩人的愛情悲劇中,女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至此,影片順利將觀眾置身戲中,使得觀眾在感嘆兩人無奈愛情的同時,也不免對女僕暗暗地生出抱怨。

《相思》:江南煙雨的背後,是無盡的思念與哀傷

03、直擊人心的情感表達,在凸顯中國風格的動漫表達中,將最真摯的情感完美打磨並推向頂峰

整部影片對情感本身也進行了極其細緻的打磨,雖然沒有撕心裂肺、海誓山盟,只是淡淡的歡喜與難過的情感糾葛,卻如綿裡藏針般直擊人心。

首先,《相思》這部純手繪的作品,是國產動畫對中國繪畫的嫻熟運用

通過動漫傳遞中國情感,除了題材選取,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是作品的藝術風格要中國化。眾所周知,中國傳統藝術的各種形式都是主情的,由情而生情意,由情意而生意境。沒有意境,作品就會失去靈魂。在這一方面,《相思》這部作品進行了成功的展現。

比如:江南煙雨濛濛的小鎮,六娘團扇上的“蝶戀花”,紅豆粥,紅色的油紙傘,青磚瓦房,落在綠葉上的紅色蝴蝶,包括小攤上的簪子手鐲之類的女兒家飾品等,整個畫面就是一幅江南寫意畫,都是民族特色的展現,無不洋溢著濃郁的中國風特色。

此外,影片不僅在服裝、場景、音樂方面別具風格,對意象的使用也非常用心。片中的音樂是由古箏、琵琶等傳統樂器演奏的,主題曲採用了易鳳林創作的民族風同名歌曲《相思》。意象的使用,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梨。這一意象在片中出現兩次,一次是兩人街上偶遇,街邊小販叫喊賣梨;另外一次是六娘出嫁當天,王初桐撞倒了賣梨的小攤,這都暗含二人分離的命運。
  • 眼淚。片中兩次出現 “滴淚”,第一次是六娘在為王初桐繡手帕時恰逢有人上門提親,第二次是六娘在花轎上落在嫁衣上的眼淚,這些都寓意著兩人終將迎來不幸福的結局。
  • 對聯。這一意象在片中出現三次,從六孃家門口三個時間段對聯的不同內容,喻示著六孃的出嫁帶給兩人不能相守的愛情悲劇。

影片正是通過對王維的詩歌與民間音樂的高度融合,才達到了良好的情感渲染效果,而中國風意象的使用也成就了這部感人的動畫短片。

《相思》:江南煙雨的背後,是無盡的思念與哀傷

其次,通過對細節的嚴謹處理,將影片真摯的情感打磨得直擊人心

影片講述富家小姐和窮書生受制於 “門當戶對”的觀念被迫分離的愛情,故事聽起來毫無新意,甚至是老得掉牙的情節。片中雖沒有撕心裂肺、海誓山盟的場景,只是淡淡的歡喜與難過的情感糾葛,但是卻講出了最真摯的情感,並以綿裡藏針的狀態直達觀眾的心房,可謂是“江南梅雨未有休,淅淅瀝瀝上心頭。”

影片中幼時王初桐面對六娘背詩,背到“此物最相思”時,他結結巴巴,害羞不已,始終說不出“相思”二字;成年的六娘與王初桐在街上遇見,原本內心歡喜卻又壓抑著不能表達;得知六娘出嫁,王初桐一路狂奔到後門去相見,幾欲敲門的手終是放下。而門外的痛哭與門內的啜泣,從細節中渲染出兩人的相思之苦,進而向觀眾展現出了那個時代男女之間的愛情。

《相思》:江南煙雨的背後,是無盡的思念與哀傷

04、由《相思》的成功分析其對國產動畫創作的借鑑意義

這部不到 10 分鐘的動畫短片,伴隨著2017新年的鐘聲進入觀眾的視野,許多微博大 V紛紛轉發評論,稱“看到了國漫的正確打開方式”。

《相思》是以動畫的形式傳遞中國情感的典型範例,它的大眾認可度給國產動畫的創作提供了借鑑。

①承載中國傳統文化和內在精神的動漫作品,才能引起良好反響

以往的動畫創作中往往鮮有中華文化的影子,例如此前受到兒童追捧的《喜羊羊與灰太狼》,被追捧只是因為它歡快的節奏和搞笑的情節,但其並未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支撐,導致其最終如過眼煙雲般淡出了觀眾視線。

而像《大鬧天宮》、《寶蓮燈》這兩部國產動畫,它們並沒有高深的道理,但上映即受到觀眾的喜愛,原因在於它們呈現了獨一無二的中國元素。

此外,美國利用中國傳統文化對《花木蘭》和《功夫熊貓》進行製作,同樣大獲成功,其實並非美國的大製作成就了這兩部動漫,而是這兩部動漫承載了中國傳統文化和內在精神,使這兩部動畫片有了靈魂。

同樣的,《相思》這部上映即獲得一眾好評的中國風動畫,雖然只是純手繪動畫,但其卻因為與王維的詩歌《相思》同題,整部動畫更是以“紅豆”這個意象和王維的詩貫穿全片,加之對中國傳統文化“對聯”的巧妙使用,使得該片更具中國精神。正是因為中國傳統的文化元素在片中的使用與應時應景的調整,讓這部動畫有了靈魂,並深深地抓住了觀眾的心。

因此,國產的動漫創作唯有將中華文化融入其中,創作出具有中華民族文化特色和中國內在精神的作品,才能俘獲觀眾的心,從而引起市場的良好反響。

《相思》:江南煙雨的背後,是無盡的思念與哀傷

②在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支撐的基礎上,增強中國情感的表達和傳遞,令作品直抵人心

電影藝術始終貫穿著抒情寫意的基本精神,成功的電影更是傳遞情感的高手,無論親情、友情、愛情都能從中體現出來,進而以情感覓得知己。《相思》是根據清朝時期嘉定名士王初桐與六孃的真實愛情故事改編,但其老掉牙的套路卻覓得無數觀眾知己,無非就是它在濃縮古樸中國風的同時,成功地向觀眾傳遞了真摯的中國情感。

短片以動漫的方式呈現中國傳統故事,抒發了淡淡的哀愁,這種中國情感的傳遞如江南煙雨般悠遠綿長。影片正是伴隨著童謠和音樂營造出古典意境,通過對情感本身的一次次打磨,一次次波盪著觀眾的情緒,最終以綿裡藏針的狀態直抵觀眾的心間。

在我看來,《相思》上映後的良好反響對國產動畫創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鑑。也就是說,國產動漫製作除了技術支持以及腦洞大開的想象力,還需要充分利用中華文化為創作服務,融入更多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元素,並在潤物細無聲的情感輸入過程中,才能影響到人們的審美,價值觀和思維方式,最終成為一部廣受大眾認可的成功作品。

05、結語

《相思》以純手繪的中國繪畫形成淡雅的畫面,片中江南煙雨,濃厚的中國風,淡淡的哀愁,都讓整個短片變得尤為亮眼。簡單的劇情,配上唱詩班的朗誦,使得無盡的相思之意與中國風格的元素都瀰漫在短片裡。

在國家營造有利於文化產業發展的大背景下,國產動漫創作應如何將中華文化融入其中以更好地形成自身的特色,應如何創作出具有中國精神和中國情感的動畫電影,相信這部廣受好評的作品已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示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