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悟——講《忽略》有感

昨日,直播課,我講記事文章閱讀,例文使用的是《忽略》,被這篇文章深深地打動。

文章講述了一個孩子發現了在紫羅蘭花盆中長出了幾株小瓜苗,憧憬著它結出習慣,母親認為小瓜苗無關緊要,將其拔除,孩子很傷心,於是畫了一幅畫寄託想法,老師給了滿分,母親看到滿分很高興,並沒有關注孩子的畫。

如今的時代,節奏加快,工作的壓力死死粘住了父母的身;

現今的社會,各種誘惑,手機的遊戲牢牢抓住了父母的心;

現在的孩子,渴望關注,撒嬌和哭鬧絲毫分不了父母的神。

聰明的孩子,會撒嬌,可以獲得父母的些許陪伴,然而父母放不下手頭的工作,忘不了手機裡的遊戲,敷衍一下,又各自忙去了。再撒嬌就會變得黏膩,令人反感了,可能換不來好臉色。哭鬧的孩子,渴望被關注,渴望被理解,可是換來的是什麼,惡語相向,拳腳相加。在我們大人的世界裡,無理取鬧是讓人很煩的一件事情。煩躁不安,情緒失控,一聲呵斥,一頓拳腳,就變得理所當然。

孩子從期望,渴望最後到失望,不再期頤父母會給到陪伴和關注。

我很感謝我講的是《忽略》,直播一開始,兒子就來粘我,可是他知道我在直播,就在我的桌子旁邊上竄下跳,一會兒站在凳子上,一會兒站在桌子上,一會兒站在我身後。一會兒拿拿我的書,一會兒掰掰我的電腦,一會兒憋不住叫一聲爸爸。那一刻,其實我的心是崩潰的,我想他的老毛病又犯了,分不清輕重緩急,我正在直播呢,又來給我搗亂。有那麼一刻,甚至我沒能做好表情管理,漏出了一絲猙獰。

隨著講課的進行,對於《忽略》的理解深入,不正符合我現在的處境嗎?這樣想著,心境就變得不同。

說到媽媽和老師對待孩子的畫有什麼不同的時候,兒子從凳子上蹦下來,舉著手說:“我知道!我知道!”

我溫柔地扭過頭去,看著他笑著說:“那好,你說。”

“因為老師覺得他說,雖然小瓜苗很小,但是他也是有生命的,不能不能拔掉。老師覺得他的想法很好,所以老師就給了他滿分。”

我像老師一樣,驚訝於兒子的想法,也想給兒子滿分。他沒有看過這篇文章,只是在我講課的過程中,聽到了我讀的其中的隻言片語,就理解的如此到位,如此準確,真是讓我瞠目結舌。我迫不及待地要表揚他!

“很好……”

“我還沒說完呢,還有媽媽怎麼看!”

我一時語塞,似乎發現了自己的不禮貌,不自然地等他說完。

“媽媽卻沒有看出來。”

我緊張的情緒放鬆下來,對他說:“很棒!”轉過頭對著屏幕,“對,老師……”

表現結束的兒子,滿意地回屋玩遊戲去了。

很快,我的直播也結束了。

我表揚了兒子,誇讚他回答的問題準確,誇讚他聽得認真,不惜溢美之詞。兒子也樂開了花,放下手裡的遊戲,躺在床上張牙舞爪起來……

我慶幸講得是《忽略》,在平時,我一定能理解兒子的搗蛋,但那一刻,我卻忘卻了,是《忽略》提醒我忽略了兒子的感受,恢復理智,讓事情良性發展,讓親子關係更加和睦。這不正是我們家長期盼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