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悟——讲《忽略》有感

昨日,直播课,我讲记事文章阅读,例文使用的是《忽略》,被这篇文章深深地打动。

文章讲述了一个孩子发现了在紫罗兰花盆中长出了几株小瓜苗,憧憬着它结出习惯,母亲认为小瓜苗无关紧要,将其拔除,孩子很伤心,于是画了一幅画寄托想法,老师给了满分,母亲看到满分很高兴,并没有关注孩子的画。

如今的时代,节奏加快,工作的压力死死粘住了父母的身;

现今的社会,各种诱惑,手机的游戏牢牢抓住了父母的心;

现在的孩子,渴望关注,撒娇和哭闹丝毫分不了父母的神。

聪明的孩子,会撒娇,可以获得父母的些许陪伴,然而父母放不下手头的工作,忘不了手机里的游戏,敷衍一下,又各自忙去了。再撒娇就会变得黏腻,令人反感了,可能换不来好脸色。哭闹的孩子,渴望被关注,渴望被理解,可是换来的是什么,恶语相向,拳脚相加。在我们大人的世界里,无理取闹是让人很烦的一件事情。烦躁不安,情绪失控,一声呵斥,一顿拳脚,就变得理所当然。

孩子从期望,渴望最后到失望,不再期颐父母会给到陪伴和关注。

我很感谢我讲的是《忽略》,直播一开始,儿子就来粘我,可是他知道我在直播,就在我的桌子旁边上窜下跳,一会儿站在凳子上,一会儿站在桌子上,一会儿站在我身后。一会儿拿拿我的书,一会儿掰掰我的电脑,一会儿憋不住叫一声爸爸。那一刻,其实我的心是崩溃的,我想他的老毛病又犯了,分不清轻重缓急,我正在直播呢,又来给我捣乱。有那么一刻,甚至我没能做好表情管理,漏出了一丝狰狞。

随着讲课的进行,对于《忽略》的理解深入,不正符合我现在的处境吗?这样想着,心境就变得不同。

说到妈妈和老师对待孩子的画有什么不同的时候,儿子从凳子上蹦下来,举着手说:“我知道!我知道!”

我温柔地扭过头去,看着他笑着说:“那好,你说。”

“因为老师觉得他说,虽然小瓜苗很小,但是他也是有生命的,不能不能拔掉。老师觉得他的想法很好,所以老师就给了他满分。”

我像老师一样,惊讶于儿子的想法,也想给儿子满分。他没有看过这篇文章,只是在我讲课的过程中,听到了我读的其中的只言片语,就理解的如此到位,如此准确,真是让我瞠目结舌。我迫不及待地要表扬他!

“很好……”

“我还没说完呢,还有妈妈怎么看!”

我一时语塞,似乎发现了自己的不礼貌,不自然地等他说完。

“妈妈却没有看出来。”

我紧张的情绪放松下来,对他说:“很棒!”转过头对着屏幕,“对,老师……”

表现结束的儿子,满意地回屋玩游戏去了。

很快,我的直播也结束了。

我表扬了儿子,夸赞他回答的问题准确,夸赞他听得认真,不惜溢美之词。儿子也乐开了花,放下手里的游戏,躺在床上张牙舞爪起来……

我庆幸讲得是《忽略》,在平时,我一定能理解儿子的捣蛋,但那一刻,我却忘却了,是《忽略》提醒我忽略了儿子的感受,恢复理智,让事情良性发展,让亲子关系更加和睦。这不正是我们家长期盼的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