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文化」華山,中國道教的發祥地之一

華山,中國道教的發祥地之一


華山,為我國著名的五嶽之西嶽,位於陝西省華陰市南,廣十里,屬秦嶺東段。《水經注》謂:“遠而望之若花狀”,“西方為華山,少陰用事,萬物生華,故曰華”,故名“華山”。又因其西有少華山,亦稱太華山。

「華山文化」華山,中國道教的發祥地之一

華山主要有南峰(落雁)、東峰(朝陽)、西峰(蓮花)、中峰(玉女)、北峰(雲臺)五峰組成,其中主峰落雁、朝陽、蓮花三峰崢嶸聳峙,鬼斧神工,有壁立千仞之勢。南峰不僅為華山群峰中最高峰,也是五嶽中最高的山峰,千山環之,若羽林執戟,登臨絕頂俯瞰群山,層巒疊嶂,氣勢磅礴,宋寇準贊曰:“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峰頂有池水一泓,名曰仰天池,常年清澈不涸。玉女、雲臺二峰,高雖不及東、西、南三峰,卻也各具資色。

「華山文化」華山,中國道教的發祥地之一

風景秀麗的華山,不僅是我國著名的遊覽勝地,更是中國道教最早的發祥地之一,道教文化也是華山文化的魂魄。華山道教以全真教為主,以劍法見長,華山派是道流之大宗,劍法宗承呂洞賓、陳摶一系,僅論擊技工夫,就屬博大精深,在武術界影響深遠。華山是久負盛名的道教聖地,是中國道教萌生地之一,有名列道教十大洞天的第四洞天“太極總仙洞天”。華山玉泉院、鎮嶽宮、東道院被列為全國重點道觀。華山怪石林立,巖洞遍佈,據《雲笈七籤—洞天福地記》雲,華山西玄洞,又名三元極真洞天,為十大洞天中之第四洞天。《華嶽志》稱它”天地高大,日月星辰,風雲草木與外無異,官闕樓臺盡是七寶所成,旁生紫林芳花,五髓金精,乃洞天之境。”華山洞,又名太極總仙洞天,為三十六小洞天之第四洞天。另外還有蓮花洞、玉皇洞、太上洞、賀老洞、迎陽洞,希夷洞等等。下面為大家介紹幾處具有代表性的石洞景觀。

「華山文化」華山,中國道教的發祥地之一

「華山文化」華山,中國道教的發祥地之一

紫薇洞:在北斗坪,是一孔依崖鑿刻的人工石洞。洞坐西向東,高10餘米,面積約40平方米,為華山第一大洞。洞內供奉道教神四御中的中天紫薇北極大帝,兩側文擁武護,造型生動形象。今洞內塑像已經毀之大半。從洞外崖壁上明清題刻分析,該洞開鑿的年代至少在元代以前。洞的周圍還有三元洞、鬥姥洞、老君洞等十餘處人工開鑿的石洞。

「華山文化」華山,中國道教的發祥地之一

朝元洞:在華山有兩處,一處在華山玉泉院西稱全真觀,一處在華山南天門內叫大朝元洞。道侶解釋:“朝元,即朝拜元始天尊,元即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一即元,故在乾而物資始,在坤而物資生,天所以天,地所以地,人所以人,物所以物,莫非元也,莫非一也。”

「華山文化」華山,中國道教的發祥地之一

希夷洞:即陳摶老祖的睡洞,位於玉泉院山蓀亭下,為一孔在岩石上雕鑿的石洞。洞面積約四平方米,洞外依崖構築小殿,造型別致。洞內供奉雕工精細的陳希夷臥像,濃睡正酣,神態安詳。當地人傳說患病的只要焚香祈禱,手痛撫摸石像之手,腰痛撫摸石像之腰,就可消痛苦,並能得到沉痾痊癒的神效。洞前香火甚盛,每逢三元八節,尤其是每年三月華山古會時,洞內外香菸繚繞,祈禱聲、鞭炮聲不絕於耳,洞的周圍掛滿善男信女“有求必應”之類匾額。石像由於長期被撫摸,周身油黑光亮,狀如墨玉。古代文人墨客頌詠希夷祠、希夷洞的詩文很多。康有為在詩中這樣寫道:谷口清泉引曲流,長廊回匼樹無憂;泉聲嶽色可忘世,讓與希夷睡萬秋。

「華山文化」華山,中國道教的發祥地之一


藥王洞:共三處,分別位於莎蘿坪、北斗坪、蓮花峰。藥王孫思邈,生於唐代(581-682),漢族,唐朝京兆華原(現陝西耀縣)人,是著名的醫師與道士,是中國乃至世界史上偉大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被後人譽為“藥王”,許多華人奉之為“醫神”。能治百病,發現了很多藥材,著有《千金方》一書,後人稱他為藥王。他曾常來華山採藥,故此藥王洞供奉的就是他。


「華山文化」華山,中國道教的發祥地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