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十年看婆?後十年看媳?想多了,前一句可行,後一句難期!


筆者從來不否認好婆媳的存在,婆婆愛媳婦,媳婦敬婆婆,婆媳和諧相處,家庭和和美美,那多讓人羨慕!可以說,這樣的婆媳家庭就是中國當代家庭的典範,絕對是人人期待、家家憧憬的境況。

可是,也正因為如此而可遇不可求,並表明這種典範家庭的稀缺。或者說,大部分家庭的婆媳關係就是一地雞毛。

農村有句老話:前十年看婆,後十年看媳。就是說,如果前十年婆婆對兒媳婦做的好,後十年兒媳婦也會給予同等回報。真的嗎?

老話畢竟是老話,世事變遷人心不古,前一句尚還可行,後一句則難期待;前一句很多婆婆能夠踐行,後一句大多媳婦則難以為繼啊!

前十年看婆?後十年看媳?想多了,前一句可行,後一句難期!


在過去,家庭倫理多以道德進行規範,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特徵。比如與人為善,百善孝先,敬老以禮等。無疑,這些傳統道德是優秀的,但也是理想化了的。為什麼說是理想化而不是現實化的?那是因為實踐效果並不是很好。在過去,婦女須守三從四德,長幼有序,媳婦哪能不尊重婆婆?善待婆婆、孝敬婆婆、對婆婆以禮相待也就很常見。

但是,時代不同了,人的三觀變遷實在太大,而道德規範又缺乏力度,前十年婆婆即便對兒媳仁至義盡,後十年也難保媳婦不仁不義。即便這種情況不是全部,但也非常普遍。

前十年看婆?後十年看媳?想多了,前一句可行,後一句難期!


先從婆婆的角度來看

雖然不排除把兒媳當外人、對兒孫不管不問且還道德綁架養老的低素質婆婆,但絕大多數婆婆對兒媳都能夠做到身體力行。為什麼?

一方面,時下娶個兒媳不易啊,尤其是農村的娶妻荒,城裡的高房價,都讓娶兒媳成為家庭的一大難題。如果娶到了,當婆婆的高興還來不及,自然會善待兒媳。

另一方面,愛屋及烏。婆婆疼兒子,自然愛媳婦;婆婆喜孫子,自然對媳婦好。再說,婆婆也希望將來媳婦善待自己呢,怎敢有絲毫的懈怠呢!

前十年看婆?後十年看媳?想多了,前一句可行,後一句難期!


現實就是:很多婆婆自己過得很節儉,也要把大多積蓄給兒子買房買車,然後再出力操心,帶孫子做家務。因擔心兒子一家過不好,就是自己到六七老十,還是會照顧他們。甚至還有的讓兒媳在家帶孩子,老兩口外出打工掙錢,以盡養家職責,一直做到做不動為止。

因此可以說,大多數婆婆的前十年是合格的。儘管婆婆和媳婦之間也會存在代溝差異,但與婆婆對媳婦好不好並不相關。

總結:公婆作為兒子的父母,他們一生的願望追求就是家庭美滿人丁興旺,他們全部的心血和精力都會用在兒女身上,毫不摻假,甚至不顧及自己的晚年將如何收場!由於他們還停留於“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所以必定會把疼愛都留給兒女———自然包括兒媳在內。

前十年看婆?後十年看媳?想多了,前一句可行,後一句難期!


再從媳婦的角度分析

首先還是那句話:在這個追求和諧社會的時代,好兒媳永遠是客觀存在的;一個好兒媳的作用甚至還會超過好兒子。

但是,任何優秀的事物往往也是稀缺的珍品,好兒媳的數量仍然是鳳毛麟角。相反,一些準兒媳還未進門,就已經做好了和婆家“博弈”的準備,這才是大多數。後十年將如何對待婆婆可想而知。

首先,她們對於婚姻的價值觀發生了畸變,婆家成了改變人生的第二個節點。一個朋友的兒媳的就說過:我嫁到他家就是來享福的!現在農村女孩找婆家除了要求男方經濟條件要好,還要求公婆齊全,有工資更好,最好再有個姐姐。如果公婆不全,有兄弟兩個,基本不予考慮;沒有婆婆的直接否決。為什麼?婆家富裕就不用說了,有婆婆可以照顧兒子兒媳,外加洗衣做飯帶孫子,作為兒媳婦自然就福厚了。

前十年看婆?後十年看媳?想多了,前一句可行,後一句難期!


其次,兒媳的情感傾向除了親爹親孃,最主要的還是向下,即自己的兒女,能留給婆婆的親情少之又少。婆媳之間沒有天然的“仇”,但也缺少與生俱來的“愛”。雖說感情可以培養,但婆媳長時間相處,更多的是矛盾滋生,這反而堵塞了培養感情的通道。另外,每一輩人都會把更大比例的感情投放到孩子身上,而回饋給父母的很少。當婆婆在照顧孫子上面有缺失時,只會引發兒媳對婆婆更大的不滿與憤恨。在電視劇《雙面膠》裡,麗娟就是因為婆婆餵奶的問題而與婆婆反目成仇,並罵婆婆是“白眼狼”,要把婆婆掃地出門。

再次,父母照顧孩子和兒女照顧老人是完全不同的感受,這導致心態上的巨大差異。父母從小拉扯孩子,到照顧兒子兒媳孫子一家,雖然辛苦,但絕大多數心甘情願,似乎總有一種“幸福感”融入其中。反過來,讓他們照顧一個老態龍鍾又病病怏怏的老人,又是什麼感覺?甚至,你還希望做兒媳的能每天耐心地照顧一個臥床的婆婆?這個婆婆侍候兒媳做月子完全無法對等交換。有不少兒媳就對丈夫說過:你侍候你媽我不反對就已經夠意思了

前十年看婆?後十年看媳?想多了,前一句可行,後一句難期!


第四,中國社會的養老模式也使得兒媳難以同等回報。一方面,兒子兒媳的養老能力確實不足。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一個兒子可能要面對幾個長輩,資金不說,就是精力也來不了。如果家裡不止一個兒女又會怎樣呢?往好裡說,可以減輕每個兒女的負擔;往壞裡講,也可能相互推諉。農村老人有一群兒女卻無人養老的例子並不少見。另一方面,兒子兒媳養老僅在義務層面就存在各種困難,至於把贍養老人上升到精神層面,就更難了:對老人不僅給他吃喝看病,每日貼心侍候,還要給予情感溫暖和精神慰籍,你覺得兒女們有這個時間精力和耐心嗎?所以,要求兒媳後十年做到像婆婆的前十年一樣,想象一下也就算了。

第五,婆媳之間沒有親情的“瓤子”,一旦破了皮也就積了怨。農村有句俗話:惱皮惱不了瓤。就是說,閨女和親孃就是鬧了矛盾,也不會傷及親情的本質。但到了婆媳之間,可就要當心了。因為婆媳之間沒有親情的“瓤子”,一旦破了皮也就積了怨,啥都沒了,做媳婦的又怎能好生孝敬婆婆呢?

前十年看婆?後十年看媳?想多了,前一句可行,後一句難期!


總結:前十年看婆婆,後十年看兒媳,無非是古人追求的居家和諧理念,既是一個道德標準,也是一個行為規範。但在現代社會已難以適用,基本成為了一個傳統文化的符號。所以,當下婆媳相處之道,應更加註重理性,應把親情和義務劃分清晰,避免親情捆綁以致損毀親情。做婆婆的在有分寸地盡到照顧兒子媳婦孫子義務的同時,要懂得適時退出、體面舍離。同時也要轉變養老模式,運用現代社會養老體制為自己做好打算,讓自己的晚年有一個較好的結局。

前十年看婆?後十年看媳?想多了,前一句可行,後一句難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