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語感怎麼培養?

楓葉4766


語言學習越早越好,從小培養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語感的培養,對學習語言很有幫助,英語也不例外。

作為一個具有20年英語教學經驗的老師,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培養英語語感的方法。

第一,培養早讀的好習慣。早上空氣清新,大腦清楚,小孩子在早上大聲朗讀,有利於記憶,有利於語感的培養,更有利於自信心的形成。要注意的是朗讀,不是默讀!

第二,觀看原版英文電影。讓孩子置身於英語的語言環境中,能更快學會對語言的應用,影片中語音語調,會隨著情景的變化而變化,原版英文電影能很好的培養孩子語感的形成!

第三,學習美妙的英文歌曲。現在家長更注重英語考試的分數,而忽略了英語文化的薰陶。好聽的英文歌曲,朗朗上口,容易引起孩子想學歌曲的興趣,久而久之,語感就潛移默化的形成了。

最後,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帶孩子去英語角,英語主題派對等各種活動,讓孩子學以致用,多開口說英語,這樣也可以很好的培養語感!




cici老師講英語


多聽,任何時候培養語言都要從語音入手。

我兒子現在三歲,很喜歡看小豬佩奇。一開始給他聽,放的都是音頻的中文版小豬佩奇。後來開始給他看電視,電視裡的小豬佩奇一開始也是中文的,後來想著是不是可以放英文。結果發現,兒子並沒有因為切換了語言而有任何障礙,相反依然看得津津有味。後來,有一次吃飯,他看著眼前的飯菜,來了一句:“hmmm,delicious!”這個是從小豬佩奇學的,沒人教他。

後來我發現他還學會了說“one two……ten”,也就說動畫片教他的數字他都會了。我問他Pedro Pony是誰,他說是小馬佩德羅,madam gazelle是誰,他說是羚羊夫人,還有其他的名字,我說英文他立刻能知道是什麼,對答如流。——作為英語老師,作為熱愛英語的英語老師,我幾乎沒有教過他一句英語,但他已經學了不少了。

為什麼?還是回到原來的話題:聽!語言是用來交流的,而交流最重要的媒介一定是聲音。所謂語感,不是說有就有的,一定是聽了太多太多遍之後,脫口而出的東西。所以,有學生告訴我他做哪個題靠的是語感,我就直接告訴他瞎說,這根本不可能,以他們現在學英語的狀態,不可能有震亨的語感的。

所以,不用管什麼意思,先讓他大量的聽,等他慢慢培養起語感來,那就真的很快了。最大的忌諱一定是求快,你就總覺得他聽力一個月了,應該會了。不要用“應該”來界定時間和水平,他聽到什麼時候才能會呢?當然是聽到真的會了的時候就會了,沒有任何時間限制。他可以聽一遍就會,也可以聽一百遍就會,這都是正常的。


書生夢話


這個問題我還真有回答必要。

外語學習要今早,但不是去上學習班,我以一個過來母親身份告訴你,語言學習首先要有語言環境,在中國學哪一門外語就給孩子建設哪一種語言環境。例如,學習英語,在孩子咿呀學語的時候放原版國外兒童電影,我孩子五歲的時候學習的是一本馬哲英語,配的是盒式錄音帶,現在學習更加容易,但是不要追求他會認幾個單詞,我就是讓他天天聽,後來是看秀蘭鄧波的電影,貓和老鼠等等。她自己就有語感。語感很重要啊


艾瑪萌寵記


要提高小學孩子的英語學習興趣,需儘早培養,首先從聽力入手,平常多給孩子聽一些朗朗上口的童謠順口溜,推薦鵝媽媽和廖彩杏書單。等孩子有了一定聽力詞彙基礎後再多讓孩子接觸自己喜歡的英語動畫片之類的,可以採取動畫配音學唱英文歌曲,最好是能跟著一起跳舞互動的那種,因為感官刺激越多,孩子越容易掌握,也不覺得枯燥。另外,還可以利用手機app輔助提高孩子英語興趣,比較好的軟件有伴魚繪本,趣聽說以及嘰裡呱啦等。如果能和自己的同伴一起找位線下外教的話更是再好不過了,我家寶貝和同伴就是因為有外教的帶動而深深喜歡上英語的。總之,大量接觸,用興趣激發興趣以及同伴的陪伴和競爭,再加上對的老師一定會孩子愛上英語的,等孩子同時再輔以牛津樹閱讀,孩子會對英語愛不釋手的。






Wendywen


一、什麼是語感?   英語語感又稱英語思維,是人腦不經過邏輯翻譯策略,直接把語言和語義進行非意識轉換的思維過程。通俗地說,當我們聽別人講漢語時,一般可以一下知道它的意思,而不是先分析語法和每個詞的意思,這就是大腦語言中樞的作用,也就是語感。它是集語法,語義,詞彙於一起的一種大腦語言中樞的能力。   在外語學習中,語感起很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是實際運用能力的唯一支撐。語感是依靠長期並且大量的輸入來獲得的。是基於鍥而不捨的聽、說、讀的反覆實踐,日積月累而形成的一種條件反射。  



 二、如何培養英語語感?   英語語感越強,英語素質就越高,我們就越能夠創造性地學習和使用英語語言,準確快捷地進行各種交際活動。所以英語語感的養成對於我們英語技能產生重大影響。   如何培養英語語感呢?   (一)注重朗讀背誦,培養語感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著名語言學家朱光潛說過:“我覺得初學外語者與其費那麼大勁去死記單詞,做那些支離破碎的語法練習,倒不如精選幾篇經得起仔細推敲的文章作品,把它們懂透背熟,真正消化成為自己的營養,這樣就會培養其敏銳的語感。”   許國璋先生談上課時說:“我在平時上課時儘量讓學生多讀多背,特別要學生注意語音語調,意群停頓,讀出英語的韻味和美感來。而在此之前我更注意範讀,讓同學有美的享受,讓他們有慾望主動去模仿,去表達。   具體的做法:   對於教材中的對話基本都要求學生背出,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文。並把聽音、朗讀、背誦20分鐘作為每天的課後作業。   (二)創設聽說環境,增強語感 語感的培養離不開大量的語言材料和語言環境,使學生沉浸在英語的海洋中。   可以讓自己的周圍都充滿 英語氣氛,平時上班路上可以聽英文,上班休息時可以聽英文,上廁所,外出辦事時可以聽英文,下班回家時可以聽英文,晚上回家時可以聽英文,看英文電影。你可以不必聽懂,你要抓住關鍵詞,藉助老師的手勢、眼神、音調、動作等來自己揣摩,培養這種聽的習慣。這種做法既創設了英語氛圍,又培養了我們用英語來思維。   (三)強化英語知識學習的整體結構功能   英語知識學習的整體結構功能必須從三個方面加以強化:   1.知識是能力的基礎,是能力形成的第一要素。如果沒有大量的知識作基礎,任何能力都無從談起。因此要想培養學生較強的語感能力,首先要有豐富的英語知識,知識是靠不斷學習和積累才能獲得的。教材是知識的載體,依據教材組織實施教學是幫助學生獲得英語知識的重要途徑。   另外同教材配套的聽力練習、閱讀訓練都是經過認真篩選的,聽的過程和讀的過程就是學習英語萌生語感的過程。   2.方法是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的媒介和工具。只有中學生掌握了科學有效的學習英語的方法,才能在接受知識時舉一反三,提高學習效率。學習英語的方法很多,就記憶詞彙的方法而言,就有詞綴記憶法、反義對比記憶法、同類詞性比較記憶法等,奇速英語獨家研發的《24個故事串記中學3500詞彙》課程,除了傳統記憶方法,還有更加獨特的拆分聯想記憶,故事為載體,強化英語知識學習的整體功能,應當充分發揮教材的優勢,體現新教材特色,把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學習英語的方法擺在突出的地位。  


 3.接受科學的訓練是提高英語能力,養成學用英語的良好習慣的有效途徑。訓練務必要走出題海戰術的誤區,講究訓練的科學性、層次性,訓練的內容要精當實用,方法也要靈活多樣,符合中學生的生理、心理發展規律和接受能力。葉聖陶先生說:“語言的使用是一種技能,是一種習慣,只有通過正確的模仿和反覆的實踐才能養成。”他的話本是針對語文講的,其實英語的訓練方法也是“正確的模仿和反覆的實踐,即要求我們在進行英語訓練的時候,要從具體的材料出發,把語言知識當作一種言語規範來指導學生實踐,讓他們在實踐中鞏固已學知識直至形成規範運用語言的良好習慣。   (四)重視學生寫作訓練,發展語感 多讀和多聽有助於語感的發生和形式,這種發生常常是潛意識的,而多寫有助於語感的表現和成熟,由潛意識進入意識,由內在潛能轉化為外在行動,使語感得到全面的發展。因此,要學好英語,培養英語語感,就要多寫英語。寫作的好處就是對讀、聽、說的最好反饋。這種反饋是其他學習形式、其他練習形式所替代不了的。   英語語感的成熟就是形成英語思維的能力,而寫作訓練對於英語思維能力的發展有極大好處。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我要求同學們寫日記。剛開始要求低一點,寫一兩句、三四句都行,然後逐漸增多。只要堅持,日積月累,就會養成用英語思維的能力。   總而言之,語感在外語學習中至關重要的。要想真正掌握英語這門語言,並能靈活自如的運用,就要通過各種途徑培養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


0孤月痕0


大家好,我是代代者師,很高興回答小學英語語感怎麼培養?這個問題。

語言作為實用的工具主要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獲取信息和輪出信息.英語是世界上使用最為廣泛的語言,有著看非常大的實際作用,所以學好英語很重要,學好英語就意味著很好的輸入和輸出。不論是輸入和輸出,好的語感能夠提升語言的輸出能力.所以們需要養成良好的語感.那小學階段怎樣培養語感.

代代老師從事小學英語教學三年,初中英語教學兩年,經驗和理論的結合讓我知道小學階段語感的培養比初中階段要更有優勢,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小孩的語言學習關鍵期在3-6歲,學習抓住關鍵期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說英語主是口腔肌肉的訓練,3-7歲孩子口腔的肌肉也正在發育沒有完全的成形,年齡越大肌肉的可望性就越小,所以不論是從語言的關鍵期來說還是從肌肉發育來說,英語學習的關鍵期也是在3-7歲。當然過了關鍵明還是可以學好只是學習的效果沒有關鍵明來得好。所以英語的學習更是要趕在孩子語言的關鍵期去學習。小學階段孩子的口腔肌肉還在發育中,加以強化和訓練能夠培養得很好。最遲不能超過12歲,超過12歲後好的語的可塑性就不是很強了。這是時間選擇上需要注意的。

第二,語言環境的創造。很多人會覺得不在國外,沒有環境。其實不在國外也有英語的環境。我們在家就能夠創造一個聽英語的環境。每天十幾分鍾到半個小時的英語環境,完全可以製造。我們可以播放英語歌曲、英語繪本故事、英文兒歌、英語動畫片等等,不需要孩子去明白講什麼,就是當作一種背景,也不需要管孩子在不在聽。其實這就是一種磨耳,孩子在無意中也會積累語素。具體小學可以操作的方法就是每天聽一首英文歌謠,一首反覆幾次。小學階段孩子很多記憶來源於聲音,所以小學課堂也是要求書聲朗朗,孩子通過聲音可以產生記憶。所以這些英語的聲音久而久之會形成孩子的記憶。

第三,模仿,模仿非常的重要。一定要開口去大聲的模仿。具體方法,小學階段孩子可以把當天老師教的最重要的那一部分會話進行語音模仿然後回家背誦。堅持一個學期下來你一定能夠收到很好的效果。這個訓練也需要由單詞到句子由簡單的日常對話到專題對話。學習過程要注重孩子成就感的塑造。如果開頭難讓孩子覺得他學不會,這樣孩子就沒有辦法繼續學習。我們知道教育心理學上講過一個知識點如果出現7次,那我們肯定就記住這個知識了。所以學過的單詞一定要及時的去複習,反覆朗讀也就會讀了。英語的學習沒有長期點滴的語音語素的積累就不會有出口成句語感了。

第四,前面幾點都是積累,這一點是創造。語言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創造。創造就是能在不同的場景進行輸出。因此家長一定要創設條件讓孩子積累的語言語素有環境可以輸出。有條件的家長可以與孩子進行簡單的對話。不會英語的家長可以讓孩子把所見的事物用英語說出來,從單個的單詞開始。可以給孩子報一些在線課程進行語言的輸出。現在有些網絡的培訓也是非常好的。

另外小學英語的學習一定要重在語音語素以及語言表達力、表演能力的培養,切記讓孩子大量背記語法默寫單詞而讓孩子喪失英語學習的興趣。

我的回答到此結束,我是代代老師,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再見!


代代老師


最佳的英語語感培養路徑就是:

聽力—高頻詞/自然拼讀—分級閱讀—橋樑書閱讀—章節書閱讀。

什麼是語感?語感,是一種比較直接、迅速地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語感是一種經驗色彩很濃的能力,其中牽涉到學習經驗、生活經驗、心理經驗、情感經驗,包含著理解能力、判斷能力、聯想能力等諸多因素。

漢語的語感,可以通過聽說讀寫的反覆淬鍊形成。像我家豆子閱讀漢語書籍,遇到不認識的字的時候,我常告訴他:“可以根據你的感覺和經驗去猜啊,繼續讀下去,不要停!如果你覺得很奇怪,那就可能猜錯了”。這種“猜”並不是胡亂的猜,而是有的放矢,根據之前的經驗進行理解、判斷和聯想,是語感,而這種能力並不是生來就有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我家豆子,從一歲半開始,就堅持每天聽大量的音頻,內容由簡到難,涉及的科目很多:自然、歷史、科技、軍事…最近又迷上了偵探小說。由於聽得多,我們在進入閱讀後,發現他的理解能力就比較好。在0-12歲,聽對於培養孩子的語感,作用十分巨大。

之所以先提到漢語的語感,是因為英語和漢語一樣,都是一種語言,在掌握時,可以遵循相同的學習規律。所以英語語感的形成可以複製漢語語感形成的方法。方法對了,訓練積累足夠的時間,必然會形成英語語感。

最近陪著豆子刷英語分級閱讀,在做QUIZ時,對語感這個東西頗有感觸:我和豆子同時回答,我對題目的理解和回答速度比不上豆子。豆子英語啟蒙近兩年,幼兒園大班,我學習英語距今斷斷續續有20多年了,大學英語6級,我真的沒想過我比不上他。我的英文語感不如他。

英語啟蒙的學習的整個過程就是培養語感的過程,所以,下面分享一下豆子學習英語的方法,拋磚引玉,小學生語感培養可以參考。

一、集中火力攻聽力 多聽多聽再多聽

豆子是快5歲才開始啟蒙的,到現在還不到兩年時間。由於認可學習語言必須從聽開始的理論,所以啟蒙所以我們第一步是集中精力提升聽力能力。

訓練聽力的方法很多:指物訓練、TPR(全身反應訓練)、兒歌、動畫、繪本、分級閱讀書。豆子快5歲母語已經比較強勢了,那時候都開始痴迷《三國演義》了,所以一開始帶孩子學英語時,便遭到了他的反對。

  • 他:我不想學英語!
  • 我:不行的,必須學的,以後上學了也要學英語的。咱們先看動畫片吧!
  • 他:好吧!
  • 看了動畫後…
  • 他:我想看中文的,我不想看英文的。
  • 我:不行的。只能看英文的,以後所有的中文動畫都不可以看了。不過,你可以看兩集英文的,獎勵你看一集中文的,中文的你自己選。成交?
  • 他:成交!…

其實由於一開始聽不懂英文,會導致看不懂,而享受不到看英文動畫的樂趣,這就需要家長採取有效的方法去慢慢引導了,我們在看了半年英文動畫後,就沒有再提看中文了的要求了,也不用提條件了。在看了一年英文動畫後,某一天偶然翻到中文小豬佩奇,看了一會覺得還沒有看英文爽,主動要求看回英文。再好的翻譯,也沒有原汁原味的感覺更好。習慣養成需要時間。

我們到目前看過的動畫片有:Big muzzy、Maisy、Penelope、Peppa pig、Caillou、Super wings 、Dora explorer、Super why、Bluey 、Journey to the west等等。我們選擇的第一部掃盲動畫片是Big muzzy。下面重點介紹一下這部動畫片。

《Big muzzy》是1987年由英國BBC傳媒有限公司出品。不得不感嘆,BBC出品,必是精品!30年多了,長江後浪推前浪,該劇非旦沒有被拍死在沙灘上,還引領著時代的潮流,在各個育兒論壇上,頻繁地被提及,被小朋友們喜愛著。Bigmuzzy是教學類的動畫片,每集15分鐘左右,每集都會講到詞彙句型等,語速緩慢,重複率高,淺顯易懂。可在課堂用,也可在家庭啟蒙用。缺點就是由於年代久遠的緣故,畫質不夠清晰。

大童可以採取精讀的方式,迅速提升英語聽力。我們的精讀方法:第一遍看的時候搞懂意思,中文很強勢了,中文解釋也可以,可理解輸入,只解釋一遍,聽10遍,檢查一遍是否真懂了(可搭配閃卡,可暫停讓孩子中文解釋一下),再10遍,下一集。每集滾動反覆聽50-100遍。再搭配SSS兒歌(Super simple songs ),基本上就1000左右的聽力詞彙啦。多聽是關鍵,如果父母一起學習後,用兒歌和動畫裡面的詞句互動,效果會更好。我們當時花了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完成這些任務,有1000聽力打底,後期的學習會容易很多。

動畫要看500集左右才能打通聽力的任督二脈,當然打通後還是需要繼續練功,才能一層一層的往上修煉“功夫”,慢慢成為高手。

二、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大量閱讀 大量閱讀 大量閱讀

如果時間允許,聽力積累至少1000詞彙量後,再開始學習一下自然拼讀規則和高頻詞,這樣效率比較高。不過大童由於時間不足和已經到了閱讀年齡,再少也不要低於500詞彙量,可以把練習聽力、學自然拼讀規則、高頻詞和分級閱讀同步進行。

學習自然拼讀規則後,孩子可以將聽力詞彙解碼,轉化為閱讀詞彙,所以聽力詞彙越多,閱讀會越流暢,進入自主閱讀的過程越短。聽力是說讀寫的基礎,是房子的地基,非常重要,尤其對中國孩子來說,大多數都是聽的不夠,後期會嚴重影響說、讀和寫作的能力。

我們是在訓練了一年多聽力後,才開始同步學習高頻詞、自然拼讀的,學了一部分高頻詞和自然拼讀規則後開始了分級閱讀。我認為一邊學高頻詞和自然拼讀規則,一邊拿分級閱讀來強化是非常好的方式。有些培訓機構,將自然拼讀規則花了一年多甚至兩年時間學完,再開始閱讀的時候,發現孩子把前面學的規則幾乎忘光了,效果很差。

英語分級閱讀讀物主要有:The Usborne Reading Programme(圖書館系列)、Oxford Reading Tree(牛津閱讀樹)、培生系列、Heinemann(海尼曼)、Collins Big Cat (柯林斯大貓)、RAZ系列、I can read系列、Step into Reading(蘭登分級閱讀)、National Geographic Readers(國家地理系列)、攀登英語閱讀系列等

  • (入門分級怎麼選呢?大概的標準如下:

基礎一般,以輸出為目的:選海尼曼;基礎一般又想增加匯量:選RAZ;口語水平可以輸出,想鍛鍊表達:選柯林斯大貓;爸媽英語好,適合親子共讀:選圖書館系列;聽力口語溜,語法隨意切換:選牛津樹;上述的入門階段讀過之後:蘭登、I can read。)--摘自公眾號“Luna的雙語習得之路”

資料那麼多,時間那麼少,全部讀完實在是很困難,怎麼辦?如果沒有辦法,那麼至少也要讀一下RAZ和牛津閱讀樹系列。RAZ作為教材為了需要,牛津樹作為課外讀物為了興趣。

我們目前剛讀完牛津閱讀樹家庭版1-3級,花了大概10天時間讀完,每本只讀一遍。牛津閱讀樹家庭版國內賣的有1-6級,共58本,包括故事和自然拼讀,比學校版(即牛津閱讀樹的主幹部分)少很多,我們計劃把家庭版讀完再繼續讀學校版的。牛津閱讀樹讀起來很有趣,很少有孩子不喜歡,我家豆子在讀的時候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This is fun!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另外在同步進行的還Reading A- Z(RAZ) 。RAZ相對枯燥,但是其海量的詞彙資源,題材包羅萬象:故事、自然、歷史、科學、地理、政治、體育、探索等等, 建構了一套完整的百科全書式的知識體系,讓你欲罷不能。

考慮到直接使用國外賬號網絡較慢,以及購買國內製作的祖國點讀版價格相對高,最後選擇了使用好未來引進的版本,APP名字叫ABC reading,有2000多本,雖然沒有原版豐富,但是足夠讀了。根據國內家長和孩子的情況,ABC Reading在使用上做了一些調整,增加了中文解釋和家長互動,趣味性增強,我帶豆子刷的時候,小傢伙還是興趣盎然的。

由於不是很明確自己能適應的級別水平,所以我們刷的時候是從AA級別開始的,級別低的很簡單,我們每天刷3—10本,因為聽力基礎還不錯,我們幾天時間的從AA刷到D級別,發現D級別也不難,E級別還沒有測試,我們每個級別刷了10本左右,想通過這種方式準確定位自己能刷的級別。每個孩子基礎不同,可以自己測試一下,哪個級別更適合自己。簡單就往上走一個級別,難就下一個級別多刷一段時間。

豆子從2020年2月21號開始正式刷分級,每天刷3-10本,2020年目標是1000本。讀了幾十本後,豆子的進步就非常明顯了,從之前一個單詞都不認識,到現在能自己讀出很多單詞,他自己非常開心,感到很有成就感。昨天自己拿出幼兒園發的英語書,一口氣從頭讀到尾,一邊讀一邊很開心的跟我說:“我全都認識了?!我以前都不會的”。

不過豆子進步快,主要還是因為聽力基礎好,所以這裡再強調一下,英語聽力是一直貫穿在英語學習的整個過程的,如果給個期限,那就是:一輩子

1000本分級閱讀,是一個“小目標”。一定要注意閱讀過程中往上升級哦,不要在低級別徘徊太久。

總結一下,最佳的英語語感培養路徑就是:

聽力—高頻詞/自然拼讀—分級閱讀—橋樑書閱讀—章節書閱讀。當然說和寫作也是必不可少的,也必須貫穿在學習的過程中。

學習高頻詞我們使用的教材是《寶貝學常見詞》,這套書還不錯,有動畫漫畫,通過反覆有韻律的吟唱,小朋友比較容易掌握,再輔助一些高頻詞練習題和高頻詞閱讀材料,很快就可以掌握220個常見高頻詞啦。

自然拼讀,我們使用的教材是《牛津自然拼讀世界》,這套書非常權威,有教材有配套習題和音頻,非常棒!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2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eeaa70b6e6e64715bf5e5d8d0ac21578\

兒童家庭啟蒙


小學生學習習慣與高年級的學生差異很大。培養小學生英語語感,不是一件簡單激進的事情,需要滴水穿石、循序漸進 ,方能事半功倍。首先要學好英語音標。發音不標準,不要急於往下進行。要反覆進行練習和糾偏。其次,就近找一個口語培訓班,和老師一對一進行口語對話。最後,回家後,聽好錄音的同時,引導孩子利用小黑板逐個單詞進行發音拼寫。前期的投入,不容忽視,孩子的學習興趣更為關鍵,第一步走好了,孩子已經養成學習英語好習慣,做家長的就省心省力了!


明月壇主


要有語音環境,這點很重要!尤其是小學生,正是處在語言開發功能最強大腦記憶力最旺盛的階段,小學階段語言開發做好了,受益終生![呲牙][大笑]語言的主要功能是實現溝通交流,而如果對語言的文化背景沒有充分的瞭解,則在日常交流中就容易產生歧義,也不利於學生正確語感的形成。中西方文化在某些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特別是英語口語和英語但語。英語與漢語的文化差異單從教科書中是無法習得的,這對於生活在非英語環境中的中國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題。因此,教師可引導學生擴大其英語閱讀量,增強學生與外國人交流學習的機會;可聘請外教來校進行專門的英語講座;展開多項英語課外活動,如英語歌唱比賽、英語演講、英語話劇等等,激發學生對英語知識及文化的學習熱情;抓住機會向學生普及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等,增強學生接觸異國文化的學習機會,培養學生逐步形成跨文化意識,形成正確的英語語感,提升學生的語言技能。





大萌萌的家人


一、不要糾結於語法

在國外,很多小朋友剛上學時語法也是一塌糊塗,但老師不會逐字逐句的去糾正他們,在上課的過程中也不會將語法單獨拿出來講。無論你說話有多少錯誤,寫作有多少語病,你肯說、願意寫,就是好的開始。至於語法上的小錯誤,只要多加練習,語感出來了。

二、不要翻譯

年輕爸媽們教孩子英語時經常犯一個錯誤:利用中文教英文——“寶貝,你看,這是一個叉子,跟媽媽一起說‘fork’!叉子,fork!”詞本身沒問題,但孩子的思考和表達速度會遠遠低於英語母語國家的孩子,因為中文思維會大大幹擾英文表達的正確幾率。 家長們可以嘗試著用英語去解讀英語,用鸚鵡來舉例,我們最好別上來就“It’s a bird!”,那它或許都不會再變成鸚鵡了,可以嘗試著用“A parrot is a tropical bird with a curved beak and brightly-colored or grey feathers. Parrots can be kept as pets. Some parrots are able to copy what people say.”來解釋,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意順序

中國孩子學中文是什麼順序呢?聽、說、讀、寫。 外國孩子學外文的順序是怎樣的呢?聽、說、讀、寫。 聽說能提前英語啟蒙的時間,讀和寫是需要年齡條件支持的,普通孩子不到5歲,基本無法具備“讀寫”的能力;可是剛出生的孩子就有能力“聽和說”。孩子越小膽子越大,從小聽著英語長大,英語就可能不再是他眼中的“外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