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述者”分析在中學小說教學中的適度運用及意義

前言: 敘事者,是敘事理論的一個重要的概念:“敘”,就是說,講述,陳述;“事”,即是事件、故事,指實際存在的或虛構的事件、故事。敘述者指敘事文中的“陳述行為主體”。小說是最典型的敘事文學,它最基本的美學特徵就是它的敘事性。 如今,

中學語文課文中,小說所佔比例不小,小說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

然而,中學小說教學課堂少慢差費的積弊可謂深矣:重教材,輕能力;重理性,漠情感;重工具性,輕人文性;重技巧訓練,輕素養提升;重學生記憶訓練,輕學生創新思維品質的培養。使得小說教學脫離現實生活,教學效果不甚理想 。

在我看來,在新課標新語文的學習背景下,教師在中學小說教學中適度引入“敘述者”分析,有利於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啟發學生新思維,使學生能夠多角度、多層面的閱讀文本。把小說教學的課堂還給學生,引導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培養的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提升語文素養。

今天,我主要從“敘述者”的類型、“敘述者”與作者的關係兩個部分,探討小說“敘述者”分析在小說教學過程中的適度運用。第三部分我將闡述“敘述者”分析引入中學小說教學的意義。

“敘述者”分析在中學小說教學中的適度運用及意義


01.“敘述者”的類型及適度運用

小說中的敘述人稱是最容易引人注意的,也是最不容易被真正闡明的問題。任何一個敘述話語行為都涉及到敘述者、被敘述者和敘述接受者。在第一人稱的敘述中,第一人稱充當敘述者和被敘述者二位一體的角色。在第二人稱中,被敘述者和敘述接受同時被第二人稱提及,此時這兩個角色由同一人擔當。在第三人稱敘述中,被敘述者既獨立於敘述者,又獨立於敘述接受者。在任何小說中,都存在著敘述者,要麼作為故事中的人物出現,要麼不參與故事,隱身於文本之中。結合小說教學實際,可以把敘述者分為兩類:客觀敘述者和干涉敘述者。

“敘述者”分析在中學小說教學中的適度運用及意義


(1) “客觀敘述者”分析

客觀敘述的特點是:敘述者不是作品(故事)中的任何角色,敘述者完全置身事外來敘述故事。敘述不摻雜個人情感,是一種客觀的敘述。敘述者知道的比作品人物少。敘述者老老實實、不動聲色地客觀陳述事件的過程。在小說教學過程中,把握敘事者的客觀敘述,更有利於對小說的理解。

例如,在教學黃蓓佳的《心聲》就運用了這種敘述者。下面以《心聲》為例,來說明客觀敘述者在教學過程中的適度運用。文中從小說第一段“程老師總喜歡拖那麼幾分鐘,好象這樣就能讓全班都考一百分似的”,就明確揭示了敘事者的客觀存在。

教師可組織學生討論: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表現李京京、程老師的形象?閱讀思考後明確:李京京看到講義上的《凡卡》時,使他深情地回憶起和鄉下爺爺的幸福生活,以及和小夥伴之間的趣事,所以他非常想在公開課上念一段這篇文章,在程老師拒絕後,偷讀課文,聽讀課文,最後在公開課上深情地朗讀全文。塑造了一個天真純樸、渴望表達親情的學生形象。

程老師因擔心影響公開課的效果,拒絕了聲音嘶啞的李京京讀課文的請求,公開課上因趙小楨同學的怯場不敢讀課文,才允許李京京的請求,讓他讀了一段課文,並被李京京深情地朗讀感動,進而請他讀完全文。塑造了一個熱愛教育事業、辛勤工作、自信好強,而又能自省的教師形象。

從課文中的小學生李京京和年輕有為的程老師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有自己身邊老師和學生的影子。在我們身邊,生活著多少像“李京京”這樣天真可愛的學生,也生活著多少像“程老師”這樣認真、好強、熱愛教師事業的老師;程老師在公開課中的做法雖然不妥當,但也可以理解。通過客觀敘述者的觀察,立體呈現程老師的形象,顯得更加真實、更加豐滿。

“敘述者”分析在中學小說教學中的適度運用及意義


(2)“干涉敘述者”分析

干涉敘述者指對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進行評論和判斷,告訴讀者怎樣看待人物,怎樣評論事件,明顯帶有作者主觀色彩。

例如,曹雪芹是《紅樓夢》的作者,青埂峰下的“通靈石”是故事的敘述者。這本書就是“通靈石”在塵世親身經歷的一段故事。"通靈石”對這段故事的評價——新奇、別緻、不流於俗。顯然告訴讀者“干涉敘述者”的存在。

教學《林黛玉進賈府》一文,探討課後的第一道習題:本文的中心事件是什麼?透過林黛玉的眼睛,我們可以看到賈府是個怎樣的大家庭?這就明確告訴讀者文中“敘述者”的存在。教師可適時引入“干涉敘述者”分析。林黛玉看賈府,“干涉敘述者”看林黛玉。在學生充分閱讀課文討論交流後,明確:本文是圍繞著林黛玉進賈府這一中心事件,通過林黛玉的的見聞來描寫的。

通過林黛玉在賈府一天的行蹤,賈府宏偉壯麗的建築,莊嚴軒昂的佈局,富麗華貴的陳設,人物服飾打扮的精良考究,日常生活的繁文縟禮。充分顯示了賈府高門大第的威嚴、顯豁;社會地位的尊崇、高貴。黛玉眼中的賈府,無疑就是封建豪門貴族的一個樣板,是封建上層階級的生活寫照。

結合“黛玉常聽母親說過的,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在賈府的所見所聞所感,不僅印證母親所言,也是黛玉自己心中所思所想,都明顯帶有作者強烈的主觀色彩。

黛玉進賈府,依禮規,必見長輩,見同輩姊妹。作者選擇這個機會,讓小說中的主要人物出場。通過黛玉看迎、探、惜三姐妹和王熙鳳的出場,把王熙鳳的華麗富貴、潑辣放誕、八面玲瓏描寫的活靈活現。通過寶玉看黛玉的出場,以一個“最喜在內溫帷廝混的”,見慣了綠肥紅瘦、美衣華飾的貴公子的眼光,突出黛玉獨特的書卷之氣、孤高之氣、靈秀之氣。

縱觀《紅樓夢》全文,你會發現,黛玉其實是作者苦心孤詣創造的一個美好理想的形象。帶有作者強烈的主觀色彩。這就是作者對“干涉敘述者”獨具匠心的安排。不但讓學生感受到在佳麗雲集的賈府,黛玉的超凡脫俗;同時引導學生深入探究作者的創作意圖,與作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充分體會《紅樓夢》的語言魅力和藝術價值。

“敘述者”分析在中學小說教學中的適度運用及意義


02.“敘述者”與作者

敘述學認為,敘述者並不是真實作者。小說的敘述者,是根據作者的意圖而選擇的敘述主體,也是作者反映小說主題的觀察點和立足點。

在我看來,敘述者是故事的講述者,是作者虛構創造出來的人物。而作者是生活在現實世界中生生的人。一個虛,一個實,他們有本質上的不同。作者只有恰當地選擇小說的敘述者,才能很好安排小說的主要人物和其他次要人物的關係,才能更加準確地勾勒出人物的形象,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更深入地揭示小說的主題。

如《孔乙己》一文中的敘述者“我”,是酒店的小夥計,在作者看來,小夥計年齡小,閱歷淺,帶著幾分幼稚和單純。小夥計看到的孔乙已,無疑要比掌櫃和酒客們看到的客觀、全面。孔乙己迂腐無能,連維持自己的生存能力都沒有,但他的本性善良,也膚淺,最後下場悽慘。小夥計對孔乙己的態度是同情和不解;而掌櫃、酒客們對孔乙己的態度是冷漠和鄙夷。

由此可見,在小夥計(敘述者)背後,還有一個作者在看:孔乙己被小夥計、掌櫃、酒客們看;掌櫃、酒客們又被小夥計看;而孔乙己、掌櫃、酒客們和小夥了計都被作者看。通過對比分析。就會發現,作者選中小夥計作為小說的“敘述者”,不但入木三分的描繪麻木不仁、冷漠無情的看客群體像,同時也深刻地表現了當時社會現實的黑暗荒涼。

“敘述者”分析在中學小說教學中的適度運用及意義


而在《藥》這篇小說中。在第一節開端,描寫老栓凌晨去買藥的情景,介紹了故事發生的氣氛和華老栓一家人。緊接著便寫了華老栓去刑場買藥時路途所見情景:

“街上黑沉沉一無所有,只有一條灰白的路,看得分明。”

“遠遠地看見一條丁字街,明明白白地橫著。”

“沒多久,又見幾個兵,在那邊走動。”

“華老栓也向那邊看,卻見一堆人的後背頸項都伸得很長,彷彿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著。”

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容易對此感到迷惑不解,這時教師可以引入“限制敘述者”這一概念,使學生明確:“客觀敘述者”先描繪了華老栓起床買藥的情景,並由此介紹了他一家人及其生活環境。然後運用了“限制敘述者”即華老栓的視線,描繪了買藥途中所見,這不但為下文交代“吃藥”、“談藥”、“上墳”埋下伏筆。而且由華老栓來自敘行刑前後的陰森恐怖,很好地表現了他救兒子的迫切心情與慈愛之情,而自敘中更使得其愚昧無知的本性也顯露無遺。

而文章的暗線“夏瑜的故事”,也完全是從康大叔和紅眼阿義等人口中得出,忽藏忽露、時隱時現,著墨不多,含意更深遠。

因此,敘述者和作者完全是兩個不同的人物。所以在小說教學中,講作者與作品中的敘述者(特別是第一人稱的時候),必須明確地點出兩者之間的區別。這樣讓學生明白虛實之間的差異,明白不能把小說作品中的人物與現實中的作者硬性的一一對號,從而避免一些錯誤。

“敘述者”分析在中學小說教學中的適度運用及意義


03、在中學小說教學中引入“敘述者”分析的意義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個性化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從而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學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維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的小說教學中,應全面認識小說的敘事性文體特徵,及時瞭解並掌握小說藝術研究新成果,努力跟上現代小說發展的步伐,立足文本的敘事研究。

將敘事理論“敘述者”分析引入小說教學中,引導學生對小說文本進行適度的敘事學分析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對學生相機點撥,對整個課堂做有效的調控。教師首先要與文本充分對話,吃透文本,走出文本、超越文本,站在更高的角度,更全面的考慮問題,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與文本的展開多樣性的對話。學生只有自己走進文本,深入地理解和挖掘文本,才能可能與作者產生思想的碰撞,才會獲得獨特的閱讀體驗。

教師在中學小說教學中適度引入敘述者分析,將更好地克服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偏失,擺脫當前的小說教學困境,並結合小說豐富的社會歷史文化精神內涵,作出多角度、多層面解的解讀;使得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產生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感悟和理解,讓人文教育思想照亮語文課堂教學,讓語文教學充滿生機活力。

參考文獻:

[1]魯迅.魯迅全集 [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胡亞敏 [M].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3]錢理群 .魯迅作品十五講 [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4]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八年級下冊 [S].人民教育出版社

[5]語文版七年級上冊 [S].語文教育出版社

[6]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語文 必修 3 [S].人民教育出版社

[7]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S].人民教育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