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綜藝不罵不行

已經看到很多同行在群嘲《親愛的,來吃飯》這檔綜藝了,本來大可不必再趁熱踹上一腳。

但我們發現整個輿論聲場和之前的《你怎麼那麼好看》非常類似,甚至這檔綜藝犯的那些錯誤、暴露出的傲慢都如出一轍。

以前我們罵一部綜藝有問題,還能說是個別節目組的問題,那現在兩部,三部,越來越多的國產綜藝在重蹈一模一樣的問題,還是個別人的狹隘短視嗎?

這綜藝確實必須要罵,但更重要的是,它背後的行業問題,更應該被狠狠地扒個乾淨。


這綜藝不罵不行

《親愛的,來吃飯》

01


最基本的問題,每個人其實都清楚:“缺乏競爭力,熱衷對鄰國抄襲”。

這頭房間裡的大象,大部分在中國做綜藝的人都看得到,但能夠正視,或者收手的卻沒幾個。

這次的《親愛的,請吃飯》,實在太像韓國的2016年開播的綜藝《請給一頓飯show》了。


這綜藝不罵不行


兩檔綜藝基底創意是一樣的,都是新概念的飲食類綜藝,通過“蹭飯”這個形式,去觀察社會百態。

基本規則是一樣的,明星每一期分為兩組,去到不同的小區,向素人家庭發出“蹭飯”的請求。

最後期望輸出的情感點,也是一樣的。明星進入普通家庭跟素人一起吃飯,一起分享故事,拉進明星和素人之間的感情和距離。


這綜藝不罵不行


國產綜藝抄襲這件事,已經嚴重到什麼程度了呢?

我記得前幾年,“抄襲綜藝”這個關鍵詞還經常被我們這群影視自媒體拿來當標題,閱讀量會高上不少,因為大家會有情緒,會羞愧,憤怒我們中國綜藝為什麼永遠只能靠抄襲。

但現在不會有人再用了,因為這件事已經嚴重到了見怪不怪的程度,大家都覺得不抄,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


這綜藝不罵不行


更要命的是,我們還停留在一個連抄都不會抄的原始階段。


就跟高中最不愛讀書的那位學生一樣,哪怕一本已經寫好了答案的作業擺在面前,依舊看不懂別人的答題思路,還是把人家名字也一同抄過來的那種。

這綜藝不罵不行


所以,今晚,我們想以《親愛的,來吃飯》為主要例子,去聊聊我們的綜藝病理到底是什麼。


02

先從這節目的環節設置聊起吧。

原版的規則很簡單,明星在規定時間內逐家敲門,詢問能不能一起吃晚飯。如果對方已經吃過了,哪怕願意再給明星做一頓飯,那也會被視為無效。


講究的是什麼?

講究自然而然,敲到哪一家願意讓明星進去吃飯,家裡晚飯吃什麼,他們就跟著吃什麼,通過這樣無劇本的、自然的碰撞,摩擦出有趣或動人的故事。

明星不是為了完成什麼任務,而是真的想和陌生人去交換一些故事。


這綜藝不罵不行


印象最深的一期是,嘉賓在最後一刻敲了一間一個男生住的半地下室,他的晚餐很簡單,是方便麵。

就這樣,三個人圍著小桌子吃方便麵,男生為嘉賓拉了一曲小提琴,《G弦上的詠歎調》。

這應該是他們吃泡麵的經歷裡最特別的一次了吧,整個畫面非常打動人,是什麼綜藝劇本都演不出來的,那是韓國那些住在半地下室的年輕人對自己生活的詠歎調。


這綜藝不罵不行


而我們的《親愛的,請吃飯》是怎麼做的呢?

它直接把節目最靈魂的東西“自然發生”這件事給摘除了,換成了每一期都換著花樣,加入各種不同的限定條件,加大明星的挑戰難度。


第一期,規定要跟完整的一家人一起吃飯。

第二期,又變成了只能在一樓蹭飯,同時用氣球數量來限制明星的敲門次數。

第三期,直接讓明星寫下想吃的菜,再去找能做自己點的菜的家庭。


這綜藝不罵不行


這麼做的結果是什麼呢?

它讓參與的嘉賓和素人都陷入了一種尷尬的處境。

明星帶著極強的目的性,為了完成冰冷的標準任務,無暇去管什麼和素人的情感交互。

素人被所謂的任務打擾,但面對鏡頭,面對明星,不敢明著表現。


這綜藝不罵不行


《親愛的,來吃飯》所暴露出來的行業通病,是我們還在用前真人秀時代的思維,來製作後真人秀時代的節目,導致節目變成了一頭四不像。

“前真人秀時代”指的是國內剛開始引進真人秀那會,跑男、極挑這一類通過設置一堆遊戲、環節,去拍明星之間化學反應的綜藝。

在當時,這一套確實很吃香,因為那是一個真人秀野蠻生長的時期,國內的觀眾在此之前很少有機會,能看到明星狼狽、去裝飾等的另一面,你只要好笑,那就能夠輕易得到觀眾。


這綜藝不罵不行


但隨著同類型的綜藝越變越多,市場逐漸趨於飽和,觀眾開始對這些幼稚遊戲感到疲憊,再加上一些政策環境的影響,鄰國發展多年的慢綜藝,素人綜藝開始被盯上,“後真人秀時代”興起,一大批“借鑑”國外的、星素互動的綜藝湧出,比如《中餐廳》、《親愛的客棧》等。

但問題就在於綜藝的外在形式是變了,但做節目的人思維沒有變。

就拿《親愛的,來吃飯》來說吧,從他們增加環節可以看出,它用的還是跑男老一套的思維,把重點放到明星怎麼才能完成任務上。


這綜藝不罵不行


節目的主要內容依舊是在看明星做遊戲,真人秀裡的“真”摻雜了大量劇本和作秀的嫌疑,攝像機也始終圍繞著明星在打轉。

節目組顯然是不願意花時間下沉到老百姓中去做觀察,本應該成為重點的素人,最後完全淪成為工具人。


這綜藝不罵不行


一檔優質的星素互動的綜藝,明星應該讓位給素人,遊戲應該讓位給日常,去捕捉星素互動時感人或溫馨的細碎,把真實的力量展現出來。

就像我們之前寫過的《忘不了餐廳》(9.2分)和《大冰小將》(9.0分),前者讓黃渤做配角,患有阿茲海默症的老人才是餐廳的主角,後者也不以易烊千璽為重點,而是把更多的鏡頭放在放在訓練冰球的小朋友身上。

這兩檔綜藝沉下心來,不再搗騰明星玩遊戲那一套娛樂化的做法,而是去科普、去挖掘阿茲海默症和冰球運動的內容,做到了對觀眾真正的尊重。


03

這類綜藝還有一個非常普遍的問題就是,節目策劃者缺乏共情能力和同理心。

節目組沒有站在素人的生活和感受去考慮環節的設置,他們想當然地認為素人是受恩惠的一方,但事實並不是這樣的。

就拿第一期來說,明星到素人家裡蹭飯,節目組覺得還不夠,他們要求明星吃完飯後,要帶著素人家庭一起去到東方明珠,先到的隊伍才算贏。


這綜藝不罵不行


兩個剛下班的家庭還要出門坐一個半小時的地鐵,或是開很久的車,來回折騰只為了完成一個競賽任務。


意義在哪裡?

他們憑什麼要跟著做這些任務?

原本,大家上班忙活了一整天,好不容易晚上有一個休息的時間,家裡人能聚在一起看看電視,聊聊天,就這樣被破壞了。

到了第三期,節目組更是得寸進尺,不再是素人家晚飯吃什麼,明星就吃什麼,還指定了菜單讓素人家庭照做。


這綜藝不罵不行


那怎麼不直接去飯店下館子呢?

白蹭了一頓飯就算了,節目組連最基本的禮貌都不給到素人。

這些增設環節的背後,是一種傲慢。

在節目組的眼中,明星上門蹭飯就像是一次難得的微服私訪,素人沾了他們的光,才得到了上電視、跟明星相處的機會。

他們把粉絲思維代入到整個社會當中,認為捧著明星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沒有人會拒絕這樣從天上掉下來的“好事”。


這綜藝不罵不行


他們並不明白對於普通人來說,見明星、上電視只是浮雲,甚至可能是打擾,遠遠不如休息來得重要。

他們也不會去考慮素人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就像國綜《你怎麼那麼好看》,無視素人提出的改造需求,也看不見素人的生活本身,完全按照明星和社會所認可的那一套,最後做出了流水線的改造。

這樣又怎麼做得起來一檔優質的星素互動節目?


這綜藝不罵不行


04

最後,再來聊聊個別明星在綜藝中的自我定位。

明星這個職業本來就帶有更高的關注度,這很正常。

但他們在成為明星之前,首先應該要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普通人,“明星”也只是眾多職業中的一種而已。

同時,國內很多明星進入到這個行業以來,一直拿不出有質量的作品,他們是否應該去思考對自我的定位。


這綜藝不罵不行


當明星對自我進行了錯誤的定位,容易導致怎麼樣的後果?

這檔綜藝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首先,明星長期浸泡在名利場和聚光燈下,他們很難放下面子。

賈乃亮和孫藝洲一開始說不出“蹭飯”請求,直接說這是節目組的任務。


這綜藝不罵不行


而且,他們跟節目組一樣,也認為明星的出現或上門蹭飯,素人熱情接待才是正常的。

他們來到素人家裡做客,沒有作為客人的禮貌,總是帶著一副自己大駕光臨,讓家裡蓬蓽生輝的優越感。

當王祖藍和範湉湉去按大廈的門鈴,發現進進出出的人們沒有表情,他們無法理解。而在吃了閉門羹,開門被拒絕後,甚至吐槽素人冷漠。


這綜藝不罵不行


阿姨願意留王祖藍在家裡吃飯,王祖藍卻提出要吃餃子。熱情的阿姨答應下來,他卻說要再考慮一下,把阿姨的好意當作是備選方案。


這綜藝不罵不行


阿姨擔心他們不能吃青椒,特意分開青椒和雞蛋來炒,但卻被質疑“就這樣嗎?”


這綜藝不罵不行


孫藝洲得知素人的丈夫是廚師,打電話問別人能不能為了他們的任務,早點下班回家吃飯。廚師臨時請假回家,好不容易燒了女主人喜歡吃的大排,一盤三塊,孫藝洲一個人吃了兩塊。


這綜藝不罵不行


女主人晚上要出去擺攤賺錢,孫藝洲再次為了完成任務,勸說女主人跟他們一起去東方明珠。


這綜藝不罵不行


在這樣的心態下,明星對素人的關心也總是流於表面,他們也從來沒有站在素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反而指手畫腳地給出自己的答案。

當女主人說一天很難才能跟廚師見上一面時,孫藝洲沒有考慮他們的家庭狀況,拿自己舉例子,還提出妻子可以晚點出門,丈夫可以早點回家的建議。


這綜藝不罵不行


當範湉湉知道外國女婿的職業是魔術師時,她驚訝於不穩定的職業會賺不到錢。


這綜藝不罵不行


說白了,就是明星太把自己當成是一回事,真的以為自己“大人物”了。

這不斷膨脹的優越感,是粉絲對偶像的造神矇蔽,以及飯圈文化盛行,二者相互作用和影響的結果。

明星被粉絲捧得太高,以至於看不見腳下的土地,完全脫離群眾的生活,就像王祖藍和範湉湉坐地鐵卻不會買票。


這綜藝不罵不行


罵《你怎麼這麼好看》的時候我們也說過,明星帶素人去高級餐廳消費,去平時明星做造型的地方梳化,這樣的改造不僅毫無意義,背後也透露出明星已經接受不了普通人的生活。

節目的設定,讓明星不得不回到普通人的生活中,它在無形中變成了一副放大鏡,讓明星無法繼續假裝,原形畢露。

他們各種不舒適的言行和反應,不會讓觀眾感到幸福或治癒,只是在一再強調星素之間的階層差距被越拉越大而已。


這綜藝不罵不行


今晚我們寫這篇文,不是為了罵而罵這一檔綜藝,而是看著這種綜藝不斷被生產出來,倍感無奈和氣憤。

國內綜藝慢慢在變成一個垃圾場,而且大有垃圾逐漸掩埋鑽石的勢頭。

為什麼其他國家的綜藝能做得很好,我們卻做不到呢?

這才是不得不罵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