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本真,落灰成釉

草木本真,落灰成釉


草木本真,落灰成釉


釉是覆蓋在陶瓷製品表面的無色或有色的玻璃質薄層,《康熙字典》裡有:「物有光也,通做油。」它就像瓷器的光潤平滑的衣裳,溫柔地包覆著整個器物,不管經歷多少歲月變遷,依然不被塵土腥穢侵蝕,光潔如初。


從商代原始青瓷出現,人們就開始用草木灰制釉,經由高溫燒成後的釉色韻味,具有溫潤如玉的氣質與古樸多變的格調,是其它釉品種不可替代的一朵奇葩。


1.起源:植物灰釉


中國早期原始青瓷器的起源源於窯爐的高溫及植物灰釉的飄落,這種自然落灰成釉現象,在我國新石器時代晚期已在南方的印紋硬陶上出現,這些陶器表面上有一層自然形成的薄釉,這種釉層為窯爐中自然形成的“窯汗”,實際是一種木柴燒窯形成的植物灰釉,呈現出自然樸拙的淡青色。


唐朝茶聖陸羽有「越州瓷、嶽州瓷皆青,青則益茶」之說法,植物灰釉如燒結則青翠透明,又屬天然礆性釉,釉質內容神秘豐富,可以增益茶湯之口感。


植物灰釉其狀宛如玲琅滿目的各色寶石,又有一些難解或無解的「透明物質」在其中,一如草木本真無邪,時時帶入觀者抵達「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空明境界。


草木本真,落灰成釉


2、各美其美:植物灰釉與礦物釉


植物灰釉燒製難度大,易受各種客觀條件的影響,因此,在中國古代原始瓷的產生不久,人工上植物灰釉的技術就應運而生。之後,隨著人們在實踐中的不斷探索,製作提煉的礦物釉很快被廣泛運用,礦物灰釉的發現和創造進一步推動了中國早期瓷器的發展。


礦物釉是採用多種天然材料或簡單人工合成材料配製的釉料。傳統礦物釉在宋代,更是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宋代五大名窯鈞、汝、哥、官、定,無一不是在傳統礦物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鈞窯瓷器,首次將著色劑氧化銅和牛骨灰添加到釉料中,燒出了舉世聞名的鈞紅釉。龍泉窯利用紫金土、稻殼灰和石灰石做添加劑,製出了前所未有的梅子青釉和粉青釉。


植物灰釉與礦石釉雖皆採自大「地」,但各有不同的韻味,植物灰釉因為豐富的質地,釉色顯得較生機活潑,在陽光下呈現出多彩晶光,礦物釉質地單純,更顯素雅。


草木本真,落灰成釉

3、翡翠青瓷:植物灰釉的再創新與發現


植物釉陶瓷是中國早期的青釉陶瓷技藝,在生產力技術提高以後,易於燒製的礦物釉技術便取代了它。在後來的制瓷技術中,人們便遺忘了這種發明和它對中國瓷器起源的貢獻。


臺灣陶藝家何志隆因喜愛柴燒陶瓷,受中華古老的傳統陶藝 “落灰成釉 ” 的啟示,經過多年艱辛努力,力求恢復這種古代的技藝,他拾取大自然的漂流木,將不沾染上任何金屬礦物釉的土胎密封入窯,經特殊燒窯技術,維持窯內溫度長時間於1230度以上高溫,讓燒融的植物灰,層層疊疊的敷滿土胎,最後燒製成植物釉層層迭迭的翡翠青瓷,是青瓷境界的一大突破。


草木本真,落灰成釉

即使是古代青釉或哥釉的冰裂紋樣,都只有一兩層冰裂釉面的效果,而「翡翠青瓷」卻燒出了多層釉面冰裂的層迭累加現象。在很厚的玻璃般青釉面上,可看到不同層次的冰層裂紋,通透、繁密,色澤紋樣格外絢麗,玻璃釉面厚重且裂紋絢麗,層層晶瑩剔透,似層層堅冰被打裂般深邃。


這樣藝術性極強的厚冰釉層,正是層層落釉霧(灰)而形成,因透明而層次分明,在陽光或強光的照射下,閃現出橙、黃、紅、綠、青、藍、紫的七彩之光色,已達到人與自然、思想和藝術高度融合,這就是舉世無雙的翡翠青瓷藝術。


釉者,物有光也。我們的地球,看似不透明的地表,覆蓋著熾熱放光的地心,雖泥土巖壁森林密佈地表,縱橫高低起伏形狀不一,而「光」似不經意的能在各種地質的表層裡層穿梭著,也不停息的與外界的同伴連繫著,這些都可以藉著散佈在周圍能藏匿釋放光線的「透明物質」感受到,但要感受得深,可能還需慧眼獨具。翡翠青瓷之光,是「千峰翠色」之極致,為「雨過天青」之最高,值得慧眼者溫柔擁有,真心欣賞。

草木本真,落灰成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