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住在富人小区是一种什么感受?

wiuyo


几年前,搞建筑设计的媳妇,面对不断涨价的房子,一着急、一不小心贷款买了个“富人区”。入住后,那感觉日子过得酸爽极了。

每天早晨,小区大门口一片“黄黄绿绿”的共享单车,任我随便挑选。不像我同事家小区,早晚高峰休想找个单车骑,乖乖步行半小时到地铁口去。因为,咱小区都是富人,人家不骑那破单车,都从“地底下”嗷嗷开出奔驰宝马保时捷。

在小区里溜达时,时常看到捡废品的老头老太太,要不是穿得不顺眼,还以为他们是走街串巷卖生活用品的呢。他们小车上经常有电视电脑微波炉电饭锅电烤炉,有时也有高大的电冰箱,那都是富人家更新换代扔的。有时,我也想辞职不干了,去捡破烂。

就是现在咱北方隆冬季节,绿色蔬菜和水果贵得要命。就咱穷人家,如果没到快咽气儿时,一般买得很少,咱买的都是土豆萝卜大白菜。而富人家一买就一后备箱,啥贵买啥,那一后备箱够咱穷人家一冬花销了,有钱真任性。

有时,在楼里瞎溜达,不小心看到富人家敞开门透气儿。那家伙,宽敞的像足球场,漂亮的像花园,高档的像总统府。据说,他们吃鸡蛋,得从鸡屁股里直接掉下来的,粘地儿过一天就扔,这日子过的有营养。

因此,条友们努力吧拼搏吧,都争取过上富人生活,用他们的话说:那叫有质量的生活。





0大木瓜0


我也算有发言权吧,二三线城市,在纯别墅区买了最小户型的叠拼,当时环境看起来很高大上,但因为是第一期,有些景观和设施还没有到位,看房时时问了物业费,置业顾问说两块八,感觉还算可以,就交了首付,办了贷款,今年打算装修,去物业办手续,听说过两年物业费是四块,因为现在二期没建好,水系景观还没完善,所以暂时收两块八,等都建好了,就要按四块钱收物业费了,我一听吓了一跳,赶紧联系一个见过一面买了联排的姐姐,结果,人家轻描淡写地说“涨就涨吧,高档小区就是这样的,只要服务跟得上就行了”。我当时也无话可说了,这就是穷人和富人的差别,我还在考虑物业费涨一块二对我生活质量和工资分配有什么影响的时候,人家富人考虑的是只要服务到位,钱不在考虑范围。虽说我在小区住户里应该是最穷的吧,但看到很多邻居看起来还是很友善的,目前为止没有见到过特别趾高气昂的的住户,所以,也许有钱人的素质会更高呢,如果自己调整心态,能做到不卑不亢,在这个小区里生活应该会不错的吧。


云淡风轻34377655


自卑+奋斗的感觉。

我家买现在这套房子时,就知道是豪宅。市里房子最贵的当时还不到1万,这里售价起价就近2万。因为我爸参与了设计和监理,老板就以友情价给了我们。

小区里的住户非富即贵,充满神秘感,大部分时候都碰不到面,偶尔在游泳池、乒乓球馆遇到,人都很和善。玩得多了聊天也就多了,说起家里的难事,比如家里人生病了想找个专家看看,比如孩子上学的学区问题…… 人家顺手就能打个电话,然后告诉你“你去哪里找谁谁”,你觉得很困难的事情,人家都是顺手就办了,有种莫名的兴奋和油然而生的想向上奋斗的情绪。去人家家里做客,眼睛不够看,自卑感油然而生。


Somus绽放


我们家应该就算,进入富人区是意外。买的时候一片荒凉,价格不贵,有钱人大多是投资买的,结果后来环境好都搬过来了。市里又重点规划成豪宅区,就莫名其妙进入富人区了。

感觉就是没啥感觉,一次我爸在门口等我,保安还说不能参观,回来我们因为这个笑了好久。

不过我觉得再久点,富人肯定又搬到更好的地方了,搬不起的就继续住着。


焦糖布丁的妈咪


我是穷人住在富人小区。下区楼下都是停的一百多万的车。年老公工作调动,为了一家人在一起也跟着去了,儿子要读书,根据条件,要买房才能在当地考试。没办法买了个二手房,因为二套首付高,所以没钱买车,骑电瓶车上班,没感觉自卑。老公努力工作,第二年也分期付款买了车。我和儿子初到那哪里都不熟,为照顾家,我到附近超市上班,超市周年庆有内部优惠,我拿回来送给邻里,没想到她们都不要,说你便宜多少钱,懒得动。网上买送到家方便。我才知道自己傻呼呼,住久了电梯经常打超乎,她们到楼下锻炼也会叫我去,熟了就知道她们做什么,能力怎么样。心想她们能做的我也能做,如是就辞工应聘业务,没想到还真适合我,时间自由,工资也高。我脸皮厚,不自卑。


海洋47932786


我父母住的绝对是我这城市的富人区,均价基本算我这城市数一数二的,电梯房,绿化50%以上,靠着全国都知道的著名山,山脚下山景房,市领导有钱的都在这里买的房子,清一色的独栋~联排~叠拼,我父母住的为数不多的电梯多层,我开着我的破捷达来这小区(有地下车位)都是停下后迅速回家,不敢打招呼,他们最差的都是宝马奔驰,我隔壁车位停着保时捷,隔一个是宾利,我后面停着一个宝来,感觉我俩惺惺相惜,只有一个感觉,来这个小区太尴尬了!!!!!!


月光69疾风


开始没什么感觉,等有了孩子请了育儿嫂,哎我去!中介找来一个干的好好的干一两个月就要涨工资,说你们小区阿姨好几个都7-8000的你就给我6000。我说这钱是中介定的也不是我定的啊!换了三个阿姨后,咬咬牙找来老公农村的表妹带孩子,自此天下太平。。。。。据说走了那两个现在还在干6000的活。穷人真不能住富人区!


兔宝宝的狗宝宝


最大的感受是在停车场,无论地面地下。

我左边是一台x5,右边一台卡宴,屁股后面常年不怎么用的,是一台奔驰G450。

地面停车位跑车扎堆,奔驰,保时捷,法拉利,还有个占车位的钉子户帕拉梅拉。

好在我不太在乎这些,其实骑个雅迪面对他们,我也没觉得有啥自卑。车库里我真有一台网购的微型电三轮,他们都说红色漂亮,实用,种菜好得很[捂脸]


高兴高兴高兴高兴


我们小区开发商车位定价最便宜的都要36万。我一直认为我们小区是个普通小区,我也从不认为我和我的邻居算是富人,我以为大家和我一样肯定不会当这冤大头,这样开发商就会降价,结果没想到大多数业主都买了,只有我的车进不了地库,在小区路边被贴了数张罚单之后,最后没办法只能买了他们挑剩下的位置最贵的几个之一,已经快一年了都没想通,感觉被他们联合摆了一道。


FH2164


您好,我是【幸福力教练关关】专注于幸福力与互联网生存力研究。这个问题让我想起来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有一年母亲病重,我带着工作回家照顾医院的母亲。但是当时网络不是很发达,家里也没有安装宽带,因为只有两个老人,觉得装了宽带也没啥用。于是,我就找我同学借了她家离医院比较近的一套房子的钥匙,晚上在医院陪我妈,白天把电脑放到我同学家工作。这是事件的背景。


再介绍一下她家那套房子。那套别墅是我们那里非常难得的市区别墅,平常不怎么住人,价格我就不说了,市区新别墅。当时在那套别墅里的感觉是:



1. 刘姥姥进大观园


跟刘姥姥第一次进大观园一样,一进她家门,看上去哪哪都那么大,哪哪都这么亮。


地板跟镜子一样能照人影。落地窗光线招在地上,光线有些刺眼,但并不让人讨厌。


二层落地窗旁,摆了个类似下图的藤椅。说实话,要不是上网找图,我到现在都不知道这个椅子叫什么,但它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样东西,在脑子里挥之不去。


中午吃完饭,脑子不转的时候,坐在上面,任由阳光洒在脸上,暖洋洋的。有一次我躺着晒太阳,可能是太舒服了,就不知不觉睡着了。醒来以后直接天黑,我得爬起来去医院陪我妈了。于是,我只好把电脑带到医院去,趁我妈睡觉时坐在医院走廊上继续工作。


因为地方大,我第一次去的时候,满屋子参观。一边感叹一边想,这么大,晚上怎么选住哪间啊?厕所这么多,用哪个洗澡哪个上厕所呢?选择困难症了。转念一想,我晚上去医院,不住这啊。人家怎么选跟我有什么关系?结果我自己都笑了。这不是典型的“替古人担忧”吗。


因为实在太干净,平时又不住人,当然也有可能是我住惯了小地方,我选择了一个最小的房间当我的临时办公室。因为实在是不想破坏这份整洁和美丽。结果有一次我跟我同学说起来我在哪个房间工作,她一句“那是保姆房”让我当场石化。我第一次在我们俩之间,感受到了阶层差异。


说穿了,那时的我,真的是个没进过贾府的刘姥姥。因为没见过,所以“乱花渐欲迷人眼”,确实有点羡慕人家。借用一句郭麒麟相声里的一句名言:爸爸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这种见识短浅导致的差距,你是真一点办法都没有。不过这个问题也很好解决。大约过了半个月之后,所有的东西你都习以为常之后也就没什么了。



2. 大部分人都是和善的


对新环境的陌生感,还会导致你有些紧张和自卑。因为毕竟你自己知道你不属于这里。但是,电视里演的那些“为富不仁”情况也并没有发生。


可能也因为是新别墅区,不算老牌顶级别墅,所以我感觉这里住户都是“New Money”。他们大都通过自己努力或者赶上互联网这波新时代浪潮积累起财富的,教育程度和修养水平都是相当可以的。所以,真不太存在那些瞧不起人啊什么的。至少胡搅蛮缠、强词夺理、眼高于顶那种是真心不多。


就是听到满院子中国小孩一口流利的英语时,我是真心觉得自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不过也会有一些小问题。比如第一次去的时候我拿着我同学门禁卡不会用,门口保安一脸狐疑地盘问我。第二天我一生气,开家里宝马去了。这里还要声明一下,宝马纯粹是摇上号了,想一步到位见客户啥的能用。当时本人并不是多有钱的家庭。开着宝马耀武扬威地到门口发现门卫换了个小哥,不过怎么开车进门我还是不会,那小哥耐心地给我开门,就问了句你谁家亲戚。我报了门牌号就进去了。


后来我想想,第一次去的时候我坐公交去的。医院离那实在太近了,打车啥的感觉都没必要。可能人家看我不会用门禁卡,还坐公交出入,难免对我身份有些怀疑。



哈哈,然后我开一天车就不开了。一共这么点距离,踩一脚下去都不够我车损耗的。这种处于自尊心受损后报复性的炫耀,等自己想明白之后都能笑死自己。我这脆弱的自尊啊!



3. 还是得赚钱啊


这种对金钱的欲望并不是因为住惯了大房子。我可能住的时间有点短,觉得这么大别墅,要两口子住,都没必要。当然,如果家里做生意,有接待客户需求的另说。


而且,当你晒太阳的时候会想,住这么大房子,每天都在外面工作,也真是浪费。难怪有些人说,有钱人的别墅是给保姆准备的呢。


但直接刺激到我的,是这场景:


富人区大部分年轻的妈妈都不工作,在家带孩子。所以每天下午,花园里都有很多年轻漂亮大长腿的母亲,在保姆的陪同下带孩子玩儿。小区里有中国孩子、混血孩子和外国小孩。这些孩子与中国小孩在一起的时候,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能用流利的英文和中文交流,所有人双语流利程度接近母语。说到这,肯定会有人说在中国讲什么英语,让老外讲中文。


这里的重点是,纯外国小孩中文说的也跟她自己母语一样。连起来看这预示着什么?


以后的世界里,外国小孩能跟这些中国孩子抢饭吃,这别墅里的孩子也能跟外国小孩抢饭吃。他们抢来抢去,最终的结果是你的孩子没饭吃了!

所以,别墅区没什么大不了。再大的房子住久了也就没感觉了。这里最大不了的,是环境里的人,以及这些人对住在这里的每一个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