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胡红梅跌落神坛后,谁在真愤怒,谁在假悲痛

文|诚言呈语


因同一个人,同一件事,连续两天撰文,这对我来说,还是头一次。

虚造人设被抓现行,这的确不光彩。被业内和网友怒骂,也算不得冤枉。

不过从昨天的文章里,我也提倡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对胡红梅的有功之处,不应该选择性忽略。对于偏激的言论,我也呼吁保持理性。

但是从评论区来看,怒骂者多,理性者少。呼吁追加处罚的人,不在少数。

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不少带节奏的自媒体。

“名师”胡红梅跌落神坛后,谁在真愤怒,谁在假悲痛

正如前文所说,我赞同教育界适当地做一些“造神运动”,因为教坛之“神”,至少是砥砺劝学、催人上进的。

借助他们的影响力,可以影响一大批学子,甚至包括成年人,具有不小的积极意义。

只是在造神的时候,有人忘了东方人的神有很多,诸神各司其职,并不是像西方人口中的上帝那般无所不能。

教坛之神,教书育人劝学奋进而已,本就不太可能有十全武功。

而胡红梅的人设是太好了,步子是迈得太大了。以至于不得不用抄袭的手段来支撑自己的神位。

“名师”胡红梅跌落神坛后,谁在真愤怒,谁在假悲痛

荣誉谁都想得到,教师也一样。文人不见得都图利,但大部分都好名。

荣誉这种事,怕就怕来得太过于容易。

从之后除了名字其余一字不改地发行图书这件事来看,胡红梅的心智被荣誉扭曲了,昏了头了。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这个“神”,她当不了。

即便是没有被曝出抄袭事件,她的光环其实也不见得就能保持多久。

“名师”胡红梅跌落神坛后,谁在真愤怒,谁在假悲痛

第一次看到相关报道的时候,我也很愤怒。与其说我是在反感抄袭的行为,不如说我在反感的是不公。

因为胡红梅的一人上位,背后可能是落选教师的无尽叹息。

我当然称赞怒骂者的正义感,同样也希望让教育界永保纯净。

但是在各式各样的骂声中,却发现了一丝异样,让我不得不开始思考另一个问题:谁是真的在愤怒?

全凭抄袭得来一身荣誉,这可能吗?

用身体上的任何一个器官来思考,答案都是不可能。

“名师”胡红梅跌落神坛后,谁在真愤怒,谁在假悲痛

其实从胡红梅之前的教学成绩来看,还是亮点颇多的。而她在公众视野抛头露面,获得“读书执灯人”等称号时,所做的也都是一些意义积极的事情。(这里不再赘述,以免有洗白之嫌。)

虽然我不赞成功过相抵,但是一分为二地看的话,胡红梅曾经还是做了一些好事的。

至少,在翻看了一些她的教学视频后可以发现,如果不被名利羁绊,她很可能是个教学能力出色的老师。

我们在任何环境下,会对曾经的有功之人出现一边倒式的谩骂吗?

未必!

那么恶意扩大攻击范围,肆无忌惮地往教师这个职业身上泼脏水,甚至把胡红梅事件上升到整个教育界现象级的高度的这些人,居心何在呢?

“名师”胡红梅跌落神坛后,谁在真愤怒,谁在假悲痛

我们经常能看到一种人,专家说的不听,教授说的不信,偏偏就唯“隔壁老王”马首是瞻。

我无意去讽刺这种人把脑子安在别人头上的逻辑,但是一句话一件事,哪怕是错的,如果天天说年年说,总有一天,原本“聪明”的人也会动摇。

胡红梅的事情如果总是这么被一边倒地带节奏,那么将会改变的是什么?

是动摇学生对老师的崇敬,是动摇家长对教育的信任,是动摇教师对教评公信力的信心。

我们教育一直处于马不停蹄的改革和探索之中,如果因为一件事或一个现象就否定了教育改革的功劳,那这样的殃及无辜,又是对谁的不公平呢?

“名师”胡红梅跌落神坛后,谁在真愤怒,谁在假悲痛

对无德之事,需要有正义感的人站出来抨击,这没问题。

但是如果借题发挥,肆意扩大攻击范围,甚至变成了诋毁,那这是情绪的宣泄,还是别有用心的搅局?

教育是兴国之本,思想乃强国之基。

人们对教育失去信心的结果,我们不见得能承担得起。

如果看不到这个危害,跟着别有用心的节奏,跳着毁天灭地的节拍,那这和站在自己将来的坟头上蹦迪,又能有什么区别呢。


『诚言呈语』每天趣谈教育新鲜事。

在这里,有故事、有观点,有逻辑、有深度。

期待您的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