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上書大罵嘉靖帝一無是處,嘉靖怒火中燒,卻為何不敢處死海瑞?

Gviwin


海瑞是少有的敢罵皇帝的耿直boy,被人罵到臉上,嘉靖皇帝當然想殺他了。可這樣一個難啃,蠻橫的骨頭,殺了容易,再找就難了。好鋼要用在刀刃上,這樣的一把好刀,嘉靖皇帝要把他留給兒子,還要把釋放他的恩典留給兒子,讓他心甘情願地為兒子的江上保駕護航。





米小米的讀書日常


海瑞這個人呢,是一個有名的清官,當時的浙江總督胡宗憲在開軍事會議的時候,突然開會到中間大家休息一下時候,胡宗憲說我跟大家講一個笑話吧,前一些天海瑞出去買肉了,頓時整個會場可以說是哈哈大笑。

這件事情,當時整個在海瑞治理領域內的老百姓都不相信,賣肉的那人以為自己瘋了,那天正好是海瑞的母親60大壽,所以海瑞自己去買了2斤肉去給母親做壽,一個浙江總督在這種嚴肅的軍事會議上拿這玩意開玩笑,也確實證明海瑞這個清官名聲在外。

嘉靖雖然一天到晚不上朝,而且總喜歡寫那些看不懂的青書(這個東西不是隻寫給青樓女子的書,而是說寫給上天的書,也就是說這個書寫的完全就讓人看不懂。)但是這個人並不笨,他明白,如果他殺了海瑞,那他自己可能就要揹負一些罵名。

有一次嘉靖實在是忍不住了就跟手底下的人抱怨說海瑞這個小子一天到晚接我短,罵我,我巴不得直接把他給宰了,然後這人就告訴他,你必須得忍住,這個人是完全用自己的生命在成就自己名留青史的這個機會,你如果殺了他名留青史的是他,你將會遺臭萬年。

確實,這種民生還有自己所作所為都比較正派,抓不到任何汙點的人上頭,也確實拿著些人沒有辦法,你比方說岳飛,岳飛在抓了他治了他罪,把他處死以後,有人親自跑到秦檜的府上把他揪出來,說你跟我說清楚岳飛到底犯了什麼罪?秦檜說了三個字,莫須有,可能有!就這樣,秦檜落下一個什麼樣的名稱?

嘉靖自然也明白這件事情,把海瑞給殺了哦,以後老百姓怎麼議論你,而且海瑞做這件事情的時候鬧得是沸沸揚揚,朝廷文武百官底下的下層平民老百姓全部一清二楚,海瑞因為什麼事情罵了你你因為什麼事情在生氣,(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你如果敢殺他,那你這些事情統統全部流傳下去那你以後名器還要不要了?你這皇帝還想不想做了。

並且出於私人的原因,嘉靖皇帝的八個兒子裡面只死了一個裕王,而海瑞又是裕王推薦給嘉靖,愛屋及烏,這件事情上面還必須得給海瑞一個面子。

當然,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不就是整人嘛,朝廷上面整人還有什麼難度,但是沒過十個月,嘉靖就死了。


漩渦鳴人yy


海瑞罵皇帝,是他一生事業的巔峰,也是他一生事業的基礎。海瑞的價值也體現在這讓他成名罵皇帝一事之上。罵皇帝之前,海瑞是戶部主事,大約是六品官。假如沒有罵皇帝這件事,海瑞一生的官職能否越過四品,恐怕很難說。一罵之後,成了千古忠臣的典範,之後,一路高升。最後做到南京都御史的高位,都和罵皇帝積累的政治資本有很大關係。

我之所以這樣說,並不是想否認海瑞的價值。我覺得,做為一個官員,海瑞是廉潔清正,無私無畏的。這就是所謂的德。有了這樣的品德,海瑞做為清官的典範是當之無愧的。

海瑞上書罵嘉靖皇帝,有些話說的確實很難聽,也讓嘉靖很惱火。按常情常理,把海瑞殺掉,對皇帝來說,也能做的到。但嘉靖最終還是沒有殺它。海瑞保住了性命。究其原因,應該有兩個方面,其一是嘉靖皇帝本人的態度。其二,與當進的政治形勢相關。

先說嘉靖本人,他之所以不殺海瑞,有兩個原因,一是不敢,二是不忍。先說不敢。《明史海瑞傳》記載,嘉靖皇帝看到海瑞的上書之後,果然大怒,氣的渾身發抖。以手抵地。對太監說:“趕緊把他抓起來,別讓他跑了。”這時,邊上的太監黃錦對他說:“海瑞這個人素來有痴名,他知道觸犯皇上必死,已經買好棺材,與妻子訣別,在家待罪了。他家的僕人們也都逃走了。他自己是不會跑的。”

聽到黃錦這樣說,嘉靖皇帝才平靜了一點,又重新讀海瑞的奏疏。嘉靖大怒之時,對海瑞的態度是先抓起來,沒有說殺掉他。原因很簡單,宋明以來,封建政治形成了以文人為核心的體制。臣子上書勸誡皇帝是正常的。如果觸怒皇帝,被懲罰是可以的。直接殺頭。是不符合律法規定的。此為嘉靖所顧慮的。其次,如果嘉靖要處理並殺掉海瑞,必然要向天下公佈海瑞的錯誤。那麼海瑞的上書內容,必然公之於眾。而海瑞奏疏中所說,都是事實。這一點,嘉靖皇帝很清楚。此書一向天下公佈,無疑讓天下人都明白,嘉靖就是無道的昏君。這就是嘉靖不敢的原因。他也怕殺了忠臣之後,留下千古罵名。

海瑞觸犯嘉靖與後來的楊漣左光斗觸犯魏忠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特別是楊漣,也是一個小官,因為敢說敢幹,以一個六品小官,居然成了明光宗的顧命大臣之一。最後因為彈劾魏忠賢被殺。魏忠賢之所以敢毫不猶豫的整死楊漣,而嘉靖卻留下海瑞一命。本質上是因為地位不同。嘉靖是皇帝,他當的是自己的家。而魏忠賢當的是天啟的家。對於真正的忠臣,嘉靖留了他一命,魏忠賢卻要殺之而後快。原因很簡單,忠臣對國家的長治久安是有利的。魏忠賢可以只考慮私利,而嘉靖再昏庸,也會偶爾考慮到國家的長遠利益。

上面講的是嘉靖有不敢,下面再說不忍。嘉靖為什麼會對海瑞產生不忍之心。因為他雖然任性,但畢竟不傻。他也能從海瑞的奏疏中,感受到拳拳赤子之心。《明史》說,當黃錦告訴嘉靖,海瑞不會逃跑的時候,嘉靖默然,少頃復取讀之,為感動太息。留中者數月。

嘉靖為什麼會為一篇罵自己的話而感動太息呢?看看這篇奏疏的內容就可以明白。海瑞罵皇帝的關鍵內容是嘉靖熱中修道,荒廢朝政,以至於造成國家政治混亂。上書中所有的具體事情,都與此相關。海瑞在罵皇帝的時候,並不是一味的謾罵,把朝政混亂的責任全推給嘉靖,而是從儒家倫理道德中,為皇帝找到許多推脫的藉口。並對皇帝的改過自新,寄予很大希望。一個最主要的觀點是,他把皇帝的錯誤大部分歸於諸臣不能規勸皇帝的身上。“陛下誤舉之,而諸臣誤順之,無一人肯為陛下正言者,諛之甚也。然愧心餒氣,退有後言,欺君之罪何如!”“君心臣心偶不相值也,而遂謂陛下厭薄臣工,是以拒諫。執一二之不當,疑千百之皆然,陷陛下於過舉,而恬不知怪,諸臣之罪大矣。”

海瑞在罵皇帝的同時,也把滿朝的大臣都罵了。皇帝犯的錯誤,都是你們做臣子不勸阻造成的。這個觀點,大概讓嘉靖看了之後,惱怒之餘,又產生很舒服的感覺。這是嘉靖對海瑞產生不忍之心的原因。

皇帝的不敢,不忍之心,是海瑞保住性命的主要原因。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與嘉靖晚年的政治形勢有關。

嘉靖晚年,政治比較混亂。這個混亂局面的造成,與嘉靖修道有直接關係。政治的長期混亂,必然產生人心思治的傾向。這種想法,導致了明朝後來的隆萬改革。隆萬改革,從嚴嵩下臺,徐階上臺發端,到萬曆十年,張居正去世結束。這段時間,是晚明政治比較清明的時期。徐階,高拱,張居正等人,都是想改變政治上混亂局面的人。這時候,一個不知死活的海瑞出來向造成政治混亂局面的第一責任人嘉靖發難,是這些人所樂見的。於是,他們也會想方設法保住海瑞的命。

有人說,因為海瑞是個人才,嘉靖皇帝想把他留給後代使用。這種說法是否受了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的影響,我不敢肯定。但我覺得這不是歷史事實。海瑞的能力和水平,達不到這個程度。他身上最重要的品質是廉潔和忠誠。這種品德在今天依然有現實意義。

嘉靖容忍了海瑞,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的內心對於修道之事,大概在晚年是有些後悔的。原因很簡單,修道是為了長生。修道的結果應該使的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好。但是,現實是,吃了不少仙丹之後,嘉靖的身體大概也慢慢出問題了。身體上出現病痛,也就很正常了。也只有這樣,才能使他認真的考慮,自己幾十年來一直堅持的修道,到底值不值得。對不對?正在這時,海瑞的上書來了。這就不能讓嘉靖皇帝思緒萬千了。

總之,海瑞一生的事業,就在於罵皇帝。罵皇帝是有可能付出生命代價的。海瑞敢於去做,就是大勇。罵皇帝,是為了改變政治混亂的局面。這是符合大多數人民群眾的利益的。為了大多數人利益,可以豁出命去幹,能做到這一點,海瑞就值得永遠的尊敬。


七月流火140400643


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公元1565年,官至六品的海瑞抱著必死的決心 ,給嘉靖皇帝上了一道《治安疏》,毫不留情直言嘉靖沉溺於長生不老之術,天天和方士混在一起,荒廢朝政,聽信讒言,造成君道不正,臣職不明。朝野上下,萬馬齊喑。



自古忠臣比比皆是,他們勸諫皇帝的方式都是比較委婉。沒有一個像海瑞一樣敢於直言皇帝:一意修玄,是陛下心之惑也,過於苛斷,是陛下情之偽也……陛下之誤多矣,大端在修蘸,修蘸所以長生也……堯、舜、禹、湯、文、武之君,聖之盛也,未能久世不終……


嘉靖還沒看完,就氣的把奏摺摔倒地上,怒喝到道:“快把海瑞抓起來,別讓他跑了!”大臣嚇得跪倒一地,齊喊:“陛下息怒”。旁邊宦官黃錦小聲說道:“這個人跑不掉了,聽說在遞上奏摺前,他已經為自己買好棺木,只在家等死。”嘉靖聽罷,沉默許久,又撿起奏摺從頭到尾看了一遍,冷笑到:“他想做比干,可朕不是紂王。”

嘉靖不是昏君,他心裡明白海瑞所說句句屬實,不是在譁眾取寵。這麼多年來,無論嚴嵩、徐階這些大臣,無不順從於他!海瑞冒死直諫是個忠臣,但也深深傷了嘉靖的自尊。如果聽之任之,皇帝的尊嚴何在、威望何在!嘉靖越想越生氣。1566年,嘉靖下令把海瑞關進大牢,但一直沒有處死海瑞。海瑞就這樣在大牢中熬了十個月,直到嘉靖駕崩。

嘉靖為啥遲遲不處死海瑞呢?是因為“投鼠忌器”。如果僅憑這道大罵自己的奏摺, 就把海瑞殺掉,那他真的要背上千古昏君的惡名!嘉靖不會如此低智商,他在等處死海瑞的藉口,等大臣們彈劾海瑞有啥不軌之舉。可惜,老天沒有給嘉靖過多的時間。假如,嘉靖再多活三年五載,以他瑕疵必報的性格,大牢中的海瑞難逃一死。


洛水清風


海瑞(1514—1587)字汝賢,自號剛峰,瓊山(海口)人,明代著名政治家。

聽聽,剛峰,光聽名頭就知道此人有多硬,我們所熟悉的海瑞一般都是清官,對下不貪財,對待上級不巴結,這在汙濁的官場中可以說是少有的一股清流,如果僅僅如此,那麼他也沒那麼有名,最令人大跌眼鏡的一件事是他在嘉靖四十五年任戶部雲南司主事,上書批評世宗迷信巫術,生活奢華,不理朝政等弊端。

批評皇帝!

這是多少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要知道他批評的可不是寬宏大量的皇帝,而是歷史上有名的道皇帝,嘉靖,從大禮儀之爭到左順門事件,百官伏闕,這一件件無不體現出嘉靖的不認輸的強硬性格,縱觀嘉靖一朝除了嚴嵩這位聽話的首輔,在這之前首輔之位可是走馬觀花一樣,這其中不得善終的大有人在,嘉靖可不是對待臣子寬厚的主,當然他好像對誰都不怎麼感冒,包括自己的親兒子!

那麼就是這樣一位皇帝,為什麼當海瑞死諫他,他卻沒有殺了海瑞呢?

道理其實很簡單,首先以嘉靖的聰明,他知道海瑞不怕死,像海瑞這樣的清官,死是成全他,死是為他正名,如果殺了海瑞,那麼只會給這件事火上澆油,暴君的名號他是永遠都甩不掉了,況且這時候他也不再年輕了,身體也每況愈下,更沒有了年輕時候的激情了,簡單來說就是老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Cen丶香蕉


【文藏來答】海瑞抬著棺材罵嘉靖帝,嘉靖帝卻不殺海瑞。海瑞絕處逢生,還要感謝四個至關重要的人物:

(海瑞畫像)

一、東廠總督黃錦

海瑞的奏摺言辭激烈,把嘉靖帝罵的狗血淋頭。嘉靖帝讀完,龍顏大怒,氣得手都發抖了。嘉靖帝把奏摺扔到地上,命令左右侍從:“趕快抓住海瑞,別讓他跑了!”

當時黃錦正好伺候在身邊,他及時提醒了嘉靖帝一句:“海瑞這個人素有愚名。聽說他上疏之前,自知罪該萬死,都買好棺材,跟家人訣別了,家裡僕人也都散了,他肯定不會逃跑的。”黃錦這句話看似無關痛癢,卻恰好指出兩點:一,海瑞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二,海瑞就是個倔驢,皇上沒必要跟倔驢一般見識。黃錦跟隨嘉靖帝五十多年,執掌司禮監和東廠,可以說是嘉靖帝最信任的人之一。他這句話的分量,不言而喻,嘉靖帝因此打消了立即處決海瑞的念頭。

二、內閣首輔徐階

嘉靖帝雖然沒有立即處死海瑞,但仍沒放棄殺海瑞的念頭,把他關入了詔獄。而這時,有一些大臣叫囂著殺海瑞。內閣首輔徐階勸嘉靖帝:“君主聖明則臣子正直,海瑞固然魯莽,然而他不過是仗著您是明君,才沽名釣譽,想撈個直諫重臣的名聲罷了。殺了他,就成全了他的名聲,不如寬容他,還能彰顯您的聖明。”嘉靖帝聽徐階說的有道理,再重新看看海瑞的奏摺,決定還是先不殺海瑞了。

三、刑部尚書黃光升

雖然嘉靖帝中了黃錦和徐階的“圈套”,暫時不殺海瑞,但要釋放他,還缺少一個臺階,畢竟海瑞把嘉靖帝罵的太不堪了。

刑部尚書黃光升從中斡旋,求得嘉靖帝交由刑部審理此事,於是,在詔獄吃牢飯的海瑞被轉到刑部大牢。刑部審理之後,黃光升上奏摺說,海瑞上疏勸諫陛下,好比兒子罵父,罪不至死。海瑞雖然痛罵嘉靖帝,但他是非常忠君的。黃光升這封奏摺把劍拔弩張的君臣對立,弱化為父子之間的勸勉,大事化小,給了嘉靖帝一個不殺海瑞的臺階。黃光升還一直把海瑞留在刑部大牢,以防發生變故,同時方便照應海瑞,畢竟牢飯不好吃。直到同年年底嘉靖帝去世,黃光升便奏請新帝釋放海瑞出獄。

(黃光升像)

四、嘉靖帝

海瑞雖有黃錦、徐階、黃光升等人多方位營救,但最終話語權還是握在嘉靖帝手裡。好在嘉靖帝也意識到海瑞說的是真話,他反覆讀海瑞的《治安疏》,曾言:“海瑞可與比干相比,但朕不是商紂王。”半年後嘉靖帝病重,他還對內閣首輔徐階說:“海瑞說的都對。朕現在病重,如何還能處理朝政?朕不知愛惜身體,以致疾病纏身,如果朕還能到便殿去理政,怎會被海瑞罵?”嘉靖帝至死都沒開口說處死海瑞,用意不言而喻。

(海瑞墓園)

參考書目:《明史·海瑞傳》,明王世貞《嘉靖以來首輔傳·卷六》,明何喬遠《閩書·黃光升傳》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使用【文藏APP】,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文藏


海瑞與嘉靖的衝突,體現在海瑞給嘉靖上《治安疏》,歷朝歷代給皇帝上疏者不計其數,有人報祥瑞博龍顏大悅,有人分析時弊展示政治抱負,有人反對皇帝做某些事據禮力爭,嘉靖怎麼看待海瑞上疏,最終決定了海瑞的生死去留,我們不妨從嘉靖的角度來分析下海瑞上書的目的。



嘉靖看到疏文開篇言到: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職,求萬世治安事。什麼是天下最重要的事——民生,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海瑞這是為人民說話來了,君道不正,臣職不明,社稷民生就無法保障。海瑞的政治理想——求天下萬世大治。疏文較長,不一一解讀,大致意思是:嘉靖一心修道,興土木建道觀,信奉“二王不相見”,不視朝,朝廷綱紀混亂,天下吏貪將弱,民不聊生,水旱靡時,盜賊滋熾。亮點句子“天下不直陛下久矣”,“嘉靖者言家家皆淨而無財用也”,可謂對嘉靖造成10000點暴擊傷害,隨後海瑞又勸諫嘉靖節省振作,採用措施使國家強盛。



嘉靖作為明朝第一聰明皇帝,善於玩政治勢力制衡,肯定要透過表面看本質,猜測海瑞有無朋黨,受何人指使。

《明史》中載: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顧左右曰:「趣執之,無使得遁!」宦官黃錦在側曰:「此人素有痴名。聞其上疏時,自知觸忤當死,市一棺,訣妻子,待罪於朝,僮僕亦奔散無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

從這段中,不難推斷出,海瑞“痴”——性格耿直執拗,這一點嘉靖也早有耳聞,而且海瑞死諫已經是眾人皆知的事,驗證海瑞無朋黨。



《明史》:少頃復取讀之,日再三,為感動太息,留中者數月。嘗曰:「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紂耳。」會帝有疾,煩懣不樂,召閣臣徐階議內禪,因曰:「海瑞言俱是。朕今病久,安能視事。」又曰:「朕不自謹惜,致此疾困。使朕能出御便殿,豈受此人詬詈耶?」

可以看出,海瑞此疏讓嘉靖醍醐灌頂,對往事有所感悟,一方面是嘉靖身體不好,感覺這些年信道長生不明智(秦皇漢武信道,最終又如何),另一方面,嘉靖感慨民生不振,欲有所作為。

但是嘉靖聰明而且好面子,不處罰海瑞說不過去,處罰狠了,海瑞留個好名聲,嘉靖成桀紂昏君了,遂逮瑞下詔獄,究主使者,其實就是拘留幾天。後面的發展:尋移刑部,論死。獄上,仍留中。刑部定死罪,嘉靖沒批准,說明嘉靖已經認可了海瑞的上疏,並且從心裡上,不追究其死罪。

自古名臣常有,明君難遇,以嘉靖的才智,選賢任能,革除弊政,改革吏治,練兵強國,明朝的發展可能會大不一樣,惜哉!


雲居說歷史


我不認為嘉靖帝不敢殺海瑞,只不過暫時不殺罷了。據《明史 海瑞傳》記載,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嘉靖去世前夕,海瑞上疏陳皇帝不是。“帝得疏,大怒,顧左右曰:‘趣執之,無使得遁。’宦官黃錦在側曰:‘此人素有痴名。聞其上疏時,自知觸忤當死,市一棺,訣妻子,待罪於朝,僮僕亦奔散無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頃復取讀之,日再三,為感動太息,留中者數月。嘗曰:‘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紂耳。’會帝有疾,煩懣不樂,召閣臣徐階論內禪,因曰:‘海瑞言具是,朕今病久,安能視事。’又曰:‘朕不自謹惜,致此疾困。使朕能出御便殿,豈受此人詬詈耶?’遂逮瑞下詔獄,究主使者,尋移刑部,論死。獄上,仍留中。戶部司務何以上者,揣帝無殺瑞意,疏請釋之。帝怒,命錦衣衛杖之百,錮詔獄,晝夜撈訊。越二月,帝崩,穆宗立,兩人並獲釋。”情況很清楚,不是嘉靖不敢殺海瑞,而是等待時機,要殺人還不讓大家有異議。不料,自己先海瑞而去,穆宗立,新皇大赦,把海瑞放了。說嘉靖不敢殺海瑞,是對嘉靖對處死海瑞的呈文留中不發的誤解。其所以留中,是因為海瑞上疏,字詞間雖有對皇帝的罵詈,但糾其心,是為大明江山。如果貿然處死,會杜絕忠言,給自己留下不尚賢的惡名。以嘉靖的小聰明,不會不顧慮這一點。而戶部主事,腸子太直,以為嘉靖不想處死海瑞,想出風頭賣乖,結果討了一百大杖。可見,朱厚熜的心思不是一般人所能猜透的。


二曲人


嘉靖皇帝威福自操,乾綱獨斷,即位之初,獨自一人面對滿朝文武“大禮儀”,最後勝利告終,不要懷疑嘉靖的能力,除了他媽媽外他是想讓誰死誰就得死,不存在不敢處死海瑞的問題!那為什麼海瑞活下來了呢?

1.對嘉靖來說,海瑞上疏罵皇帝發生在嘉靖四十五年,這一年已經進入了嘉靖生命的倒計時,常言道“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心態已經發生很大變化,對一直希望長命而修道的嘉靖來說也希望能夠通過一些善行給自己延長生命,所以看到海瑞的上疏雖然惱怒但沒有立即處死海瑞,而是選擇把海瑞逮捕入獄,送刑部論死,聽候發落……注意這裡沒有說不殺海瑞,只是交給刑部論罪而已!因為戶部有個叫何以尚的官員請求皇帝釋放海瑞,嘉靖發怒把他打了一百大棍,關進詔獄,日夜用刑伺候,可見嘉靖對海瑞的憤怒,再後來,病重的嘉靖自身難保,哪裡有精力去處理雖然罵自己但並沒有死罪的海瑞!

2.他人的營救:一個是宦官黃錦,在嘉靖怒不可遏時說:“海瑞進諫前,自知難逃一死,遣散了家人,別了妻兒,買了棺材放在家裡,等著朝廷治罪,他是不會跑的……”正是這番話讓嘉靖冷靜了一些,為海瑞的生命贏得了時間;另一個是首輔徐階力勸嘉靖,並且在其他閣僚主張處死海瑞時,被徐階壓了下來,也為海瑞的不死爭取了時間;還有一個是刑部尚書黃光升,他把海瑞上疏比喻成兒子罵父親來減罪,把海瑞留在獄中並積極營救!

幾個月後,嘉靖駕崩;徐階等草擬的嘉靖遺詔裡說“……建言得罪諸臣,存者召用,歿者恤錄,見監者即先釋放復職……”至此海瑞等人被赦免釋放出獄,並官復原職!

綜上所述,不存在嘉靖不敢殺海瑞的說法,海瑞的存活是形勢所致,是和嘉靖生命賽跑贏得的,假如嘉靖那一年不死,再活個三五年,不招人待見的海瑞斷定活不了!



南門嶺的柿子樹


海瑞的名聲太大

海瑞作為明朝官場的一股清流,他的知名度在全國是非常高的,與那些中飽私囊的官員來說,海瑞是非常受老百姓歡迎的。海瑞在民間幹了許多救濟百姓的好事,是天下百姓公認的父母官,為朝廷樹立了很好的形象,如果皇帝將海瑞處死,那麼無異於暴露了朝廷的真面目。



留著海瑞

皇上也知道當時的官場風氣非常的不好,官員腐敗現象太嚴重,海瑞連當今皇上都敢罵,那麼還有哪個官員是他不敢得罪的,所以皇上想留著海瑞來監督其它的官員,論清廉,家無餘財。論膽量,連皇上都敢罵,真是再合適不過的人選了。正好派出去,當個按察使,皇上省心,百姓開心。海瑞果然也不服皇上期望,剛上任沒幾天,就翻出了內閣首輔徐階家人佔用田地,偷稅的案子。即給皇上追回欠款,又給海瑞自己加深了不畏權貴的形象,又為百姓收回了土地,可謂一石三鳥。



皇上也要面子

如果嘉靖皇帝殺了海瑞,可能只是消了他的一時之氣,但自己的形象就是迫害忠臣,罪同桀紂。而若自己放了海瑞,自己的形象就是虛懷納諫,寬宏大量。權衡再三,嘉靖帝自然就選擇後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