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市场监管局做客《周五民声直播室》,回应“口罩”等热点问题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为倾听群众心声,接受群众监督,13日上午,中山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徐宁军、副局长徐世平、医疗器械科科长王瑞心、食品餐饮科科长宋宇辉做客《周五民声直播室》与听众交流疫情防控物资保障工作、餐饮恢复限制性堂食等热点话题。

Q主持人:目前疫情防控在物资保障方面的情况如何?

A徐宁军:

物资保障工作是确保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支撑,是整个防控工作的重要一环,这方面,中山市比较有前瞻性,起步比较早,人力财力的投入准备比较充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春节前,疫情警报尚未正式拉响,市委、市政府就意识到随着疫情发展,抗疫药品和防疫物资可能会越来越紧俏,对疫情防控物资保障组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成立了专门班子。节前就对全市的药品、酒精、口罩、防护服、测温仪等防疫抗疫物资的生产、经营、产能、储备等情况进行了一次大排查、大摸底。

我市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后,疫情防控物资保障工作被摆到了更加重要的议事日程,物资保障组改由分管副市长亲自担任,由市场监管局牵头,卫计、工信、商务等部门一起统筹。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群策群力、团结协合,社会各方大力支持,广大企业积极配合,经过大家一个多月的共同努力,我市疫情重点防控物资的供给按照既实现“量的增长”、又实现“质的改变”的工作目标,已经从“一无所有”到“初步自给”、从“单一供给”到“品种覆盖”,逐步完成了一个跨越,医疗器械产业链条不断完善。

目前,我市10家药品生产企业具备24个品种70个规格抗疫相关药品的生产能力,并且全部复工生产;截止到目前,向市场投放符合防护需求的口罩接近600万个,其他还有防护服、酒精、消毒液、测温仪等一批。物资保障组从成立至今,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力求做到“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Q主持人:大家都知道,疫情发生以来,全球的口罩、消毒产品等防控物资都十分紧缺,我们中山从“一无所有”做到“初步自给”,从“单一供给”实现“品种覆盖”,确实很不简单。徐局能说说我们是怎么做到的吗?

A徐宁军:

经过努力,物资保障组取得了一点成绩,主要有赖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也与社会各界和海外乡亲的支持援助、与广大企业的自强不息和对社会的尽职尽责、与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不分开。今天也借“周五民声直播室”这个平台,我代表保障组向大家致以衷心地感谢!保障组的职责,主要是按照市领导提出的“务实、高效、周到、前瞻”的工作要求,千方百计物资保障这块“蛋糕”做大、分好,具体从五个方面来切入。

一是稳基础。从一开始,我们就把“保医疗”“保防疫一线”“保城市运营”作为物资保障的基础,首先是“保医疗一线”,不能让白衣战士因为防护物资短缺而受影响,随着整个物资储备的逐渐丰富,逐步扩大到“保防疫一线”“保城市运行”“保重点企业复工”“支持省物资储备”和“投放市场”,目前仅市场投放的口罩每天就保持在16-20万个,同时为已经开始的“企业复工”、即将到来的“学生返学”和做一些物资储备。当然最重要的,不管产量如何变化,“保医疗一线”这个基础坚决不会动摇,也不能动摇。

二是储原料。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发展,全国各地重要防疫物资短缺的情况不断出现新变化,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需求不断增加的现象更加明显,我们在推进落实口罩机生产线、熔喷布、耳带、鼻梁条等货源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特别是熔喷布等“核心原材料”,更加需要依靠各级政府、生产企业和社会力量大家来共同发力,才能维持目前我市防控物资比较稳定的生产局面。

三是增产能。经过前一阶段的努力,目前我市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的产能逐步上来了。药品这块不用讲,我市企业本身基础比较好,创新能力也强,关键是口罩、防护服等防控物资的产能增长很快。例如,医用口罩备案的生产企业从零发展到38家,防护服生产企业目前有3家。

当前口罩等物资的生产产能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还需要继续加大力度推动。这方面在短时间内也还是我们目前的工作重点,口罩是个消耗品,面对全市520万人口的需求,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关键还要靠我们本地的企业,提高“造血”的能力,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四是拓渠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疫情发生以来,市商务局、国资委、侨联、台办、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等单位,都纷纷通过各自渠道,积极联系港澳和海外乡亲为中山抗疫提供物资和资金支援。例如,旅居澳大利亚的华侨袁先生,每天排队到处购买N95口罩捐赠给中山医疗一线,义举感动了一城中山人。为确保海外捐赠物资及时通关,市市场监管局还联合拱北海关,率先全省建立了疫情防控急需进口物资快速通关合作机制,通过“即报即审即批”通关渠道接收到各类海外物资300多万元。

同时,我们还充分调动本市及国内企业、商会等社会资源,为我市提供紧缺物资,至今收到的各项捐赠款物合计高达5千多万元。

五是保供应。在不断做大物资保障这块“蛋糕”的基础上,物资保障组的另一项职责是科学合理做好物资分配工作,最大限度发挥物资的防护效应。按照工作分工,“保医疗”这块由市卫生健康局统筹安排,其中市属医疗机构的医用物资由市第二人民医院负责;“保非医疗的防疫防控一线工作人员”这块由市市场监管局统筹调配;“保城市运转和公共服务”这块由市发展改革局统筹调配;“保规上企业”由工信局统筹等等。

至今,各责任单位认真落实指挥部确定的物资保障“分层调配机制”,各项工作开展都比较顺利,有力地保障了各方面防控工作的安全。但大家都知道,目前疫情防控形势发生积极向好的变化,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但疫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负责,我市新近增加了个别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病例,下来物资保障的任务仍然任重道远。

Q主持人:家长们越来越关心学生在校期间的口罩问题。请问我们在这方面是否有保障呢?

A徐世平:

我这里提供几条信息:

一是我市采取了有效措施加快推进成人口罩和儿童口罩的生产,其中按照一次性医用标准生产的儿童口罩已经正式投产生产已经具备了初步产能;

二是物资保障组将与相关行政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儿童口罩的投放计划和销售方式,近期很快可以推出。

Q主持人:关于医药产业这一块,我们中山的情况一直都比较好。能介绍一下目前我市医药产业的复工复产情况吗?

A徐世平:

目前我市去年底正常生产的35家药品生产企业均已全部复产;32家药品批发企业均已复产,9家药品连锁企业均已复工、超过2750家零售药店开门营业,占比超过95%,90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达产。特别是在疫情之初,通过动员复工,应急备案转产等形式实现超过25家企业生产防疫物资。

而且,疫情相关药品生产企业的产能也都有提升,少数企业的产能提升幅度较大。例如,广东沙溪制药有限公司的板蓝根颗粒产量比去年1-2月份同期增加10倍以上;联邦中山公司的抗生素类药品,如阿莫西林胶囊、氨苄西林胶囊等,产量比去年1-2月份同期增加30%-50%;中山恒生药业有限公司的板蓝根颗粒产量比去年1-2月份同期增加20%左右。

Q听众黎小姐:我想问一下,现在哪里有口罩卖?你们物资保障组负责管理口罩,可以到你们那里买吗?

A王瑞心:

为满足广大市民朋友的生活生产和出行需要,在疫情防控期间,按照中山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要求,市场监管局积极筹集口罩产品向市场投放。

从1月30日开始,我局就通过全市主要的药品零售连锁渠道,向中智、大参林、中山堂、联合十五分、新特药、仁泽堂、福仁堂、海王星辰等8大药品连锁企业的600多家门店每日连续投放口罩销售。

目前,我市统筹销售的口罩,市民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购买到:一是可以通过“中山发布”、“中山日报”微信公众号预约购买,预约成功后第二天起5天内到选择的药品连锁门店购买。二是可以在我市8大药品连锁门店现场购买。通过这两种途径销售的口罩,我局都会组织开展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口罩全数投放市场,质量也有保证。

Q听众冯女士:我是做酒店用品的,刚刚进了一批口罩准备销售,听说最近市场上对口罩的销售价格有严格的限制,想问一下我的口罩应该卖多少钱才不违法?

A宋宇辉:

口罩属于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目前广东省对口罩没有定价或者定购销差率,但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对口罩等防疫物资的价格行为有严格的监管,根据国家和省的相关文件,以广东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当天(1月23日)为时间节点,1月23日之后,口罩的进销差价率不能超过1月23日最后一次实际交易的进销差价率。

对于1月23日之后才开始销售口罩的商家,也应根据成本合理定价,不得囤积防控物资,不能哄抬价格。

Q听众王女士:最近我在一家药店预约到十个口罩,但到店里拿货时,药店却告诉我没有那种1.5元的一次性口罩卖了,只剩下七八块钱的口罩。我怀疑这家药店是故意用低价口罩吸引我们过去,再推销高价口罩,我想反映一下情况。

A王瑞心:

您反映的这种情况之前我们也有了解到,并且进行了调查。现在我市部分药店销售的口罩主要包括一次性口罩以及医用防护口罩等,市民通过相关药店的微信公众号抽签预约购买,5天作为一个预约周期,预约周期内必须到店购买,价格分别为一次性口罩1.5元/个、医用防护口罩先后卖8.6元/个和7.5元/个。由于每批次调配到各药店的口罩品种和数量不同,部分药店在销售中可能存在只有、或者只剩医用防护口罩销售的情况。

当然,这种口罩应该不是目前通过“中山发布”和“中山日报”微信公众号预约的口罩。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已经要求药店在微信公众号中提醒和说明清楚相关情况,减少市民误解,市民也可以自由选择是否购买。谢谢您反映的情况,如遇到价格问题,也可以拨打12315或12345进行咨询和举报。

Q主持人:可以给大家介绍我们局在疫情防控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吗?

A徐世平:

首先是物资保障方面。这次我局作为牵头单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从大年初二就开始搭建机构,组织队伍,制定方案,投入战斗。当时,考虑到我局和相关成员单位的实际情况,我们筹建保障组时主要是从本系统各科室和单位抽调精干力量,40多人按照分工,全程负责跟进会议、制定计划、收发物资、驻厂指导、运送物资、编制报表、清结账款、报送信息等各环节的工作,人员、车辆、场地、搬运等都是局里自行解决,切实减轻了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负担。

战疫当前,大家也没多想,都是白天晚上连轴转,无怨无悔加油干,涌现出很多感人的事迹。例如,有的同志每天都要很晚才回家,怕影响家人安全和休息,干脆回到老房独居;有的同志市里局里两头跑,早到晚退,方方面面从不不缺席;局领导也充分发挥带头作用,看到装货时都会搭把手,当起“处级搬运工”。其中有位同志,由于工作实在太繁忙,连续十多天无暇回家吃饭,天天泡面吃到厌倦,想要回父母处吃顿饺子时,才发现过年前为老人家储备的食物都快吃完了。应该讲,市场监管部门切实发挥了物资保障工作牵头部门应有的作用。

其次是履行市场监管职能方面。疫情防控期间,我局加强市场监管主要也是围绕服务疫情防控大局来开展。重点强化八方面工作:

一是严禁野生动物交易。从1月20日开始,每天对全市农贸市场和餐饮服务单位进行检查,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野生动物交易行为依法从快从严查处。

二是切实加强农贸市场管理。每天督促活禽经营市场落实“1110”制度(即一日一清洁消毒、一周一大扫除、一月一休市制度、活禽零售市场当日活禽零存栏),活禽经营限制区内实行活禽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

三是加强餐饮服务单位监管。一级响应期间,要求全市餐饮单位全面暂停提供堂食服务,禁止一切聚集性用餐(自办宴席)活动,禁止餐饮单位或个人承接或为聚集性餐饮经营提供服务。一级响应解除后,为引导餐饮业有序恢复经营活动,逐步允许开放预约包厢服务到允许开展限制性堂食服务。

四是强化市场价格监管。严厉打击哄抬应急药品、防护用品、生活必需品价格以及不明码标价等价格违法行为。

五是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疫情防控期间全力推进药店实施销售发热咳嗽用药相关信息登记报告制度。同时,为保障好春节期间公众购买药品和医疗器械需求,我局还组织各连锁药店发布春节期间“不歇业”、保供稳价,不囤积居奇,不哄抬物价等声明。

六是开通应急医疗器械产品备案“绿色通道”。发布一级响应期间应急医疗器械产品备案等三份指引,开通应急备案“绿色通道”,全力支持企业快速转产、抓紧生产防控疫情应急物资。目前,已有40家企业通过应急备案程序办理了58份医用口罩或防护服的产品备案。

七是积极创造条件支持药品重点生产企业快速复产。其中,珠海联邦制药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广东力恩普制药有限公司等抗生素类药品生产企业春节过后都第一时间复工复产;三才石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复工后重新调试生产“磷酸氯喹片”,使治疗疟疾的“老药”为治疗新冠肺炎作出新贡献。

八是积极协助酒精生产企业复产。支持大湾区唯一的药用酒精生产企业中山华士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延续《安全生产许可证》,帮助企业调测计量器具,指导企业改进工艺,目前企业成功复产酒精,使我市乃至大湾区消毒物资紧缺的问题迎刃而解。

Q主持人:疫情之下,关于“吃”的问题,老百姓也都很关心,相信很多朋友和我一样,已经一个多月没出去吃饭了。然而餐饮业又是容易造成人群集聚的行业,那么疫情发生以来,市市场监管局是如何强化餐饮环节的疫情防控工作的呢?

A宋宇辉: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指示,阻止疫情传播,保障市民身体健康,市市场监管局主要从四方面加强对餐饮行业的管理。

第一,严格落实“野生动物不能吃”。我局从1月17日起开展野生动物专项检查。一是全面检查全市大型餐馆、农庄、私房菜馆等,对检查发现的野生动物坚决依法从快从严处理。二是线上广泛排查梳理网络订餐平台等美食平台的野生动物经营线索,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平台整改处理。三是为鼓励经营野生动物违法行为群防群治,设立非法销售、食用野生动物等违法线索有奖举报线索征集。

第二,全面排查聚集用餐。为阻止疫情传播,按照省《关于强化食品经营监管做好疫情防控的公告》,我们从两方面严格禁止一切形式的聚集性用餐活动。一重点排查各大型餐馆宴席预定记录,针对年会、酒席等聚餐活动,督促各餐饮单位主动联系事主退订或改期。二是发动社区巡查员,对添丁宴、红事、白事等农村自办宴席情况进行摸查上报,劝导主办者取消或改期。至今已经劝退集体聚餐涉及的用餐人数超过了10万人次。

第三,加强引导企业食堂“分开”吃。一是针对食堂用餐出台防控指引,并拍摄宣传片在主要媒体投放宣贯。二是根据每间企业实际条件指导建立疫情防控期间供餐方案,做到分批分时段用餐。三是搭建集体用餐配送服务平台,组织17家集体用餐配送企业,解决无食堂复工企业用餐问题,帮助企业吃上“放心餐”。

第四,科学指引餐饮堂食有序吃。结合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分步走做好对餐饮单位防疫管理。防疫初期,主要是指导餐厅强化人员管控、加强场所消毒、入口测温等防控工作。防疫中期,先后两次发布餐饮经营相关公告,暂停堂食活动,提倡开展外卖和自提服务。现阶段,我们已逐步推动餐饮业复工复产,2月27日开始允许全市餐饮单位开展预约式包厢服务,3月9日进一步放开限制性堂食经营。

Q主持人:按传统的说法,今年是“双春兼闰月”,但碰上疫情,不少婚庆宴会都得延迟或者退订。不少网友就问,对于酒席退款的问题,我们相关部门是如何要求的呢?

A徐世平:

中山市消委会近日梳理和分析了疫情防控期间我市的消费咨询投诉情况,对其中几种较为普遍的消费纠纷面向广大消费者和经营者发出“凝聚你我力量、共渡抗疫难关”的倡议,希望能藉此减少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的消费摩擦、息纷止争,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持市场秩序的健康平稳,为平安度过疫情建立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针对疫情期间取消餐饮、酒宴、婚庆预订并要求经营者退还预付款的问题,我来说说。

各地政府包括我市在短时间已出台了相应防控措施。因此,消费者因疫情这个无法归责于消费者原因,无法实现消费目的,根据我国《合同法》第94条第1款、《民法总则》第180条的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可以解除合同,不承担民事责任。故上述消费者以不可抗力为由解除合同均有权要求经营者退还预付款。

但是,由于消费者、经营者对于原合同的解除均不存在过错,对已造成的损害结果也没有过错,故基于公平原则双方应当就已经发生的实际损失酌情分担。欣慰的是,在疫情期间,我市大部分的酒店、餐饮企业在大是大非面前能体现一种担当和大局观,多数企业能将预付款全额退还消费者,值得点赞!

Q听众马女士:我们企业也想购买设备生产口罩,现在还能办理生产口罩的备案凭证吗?

A王瑞心:

如果是生产口罩,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生产非医用的普通口罩或劳保用品防尘口罩,这种不需要办理许可证,营业执照有登记生产口罩的范围就可以了,但是生产的产品要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其中防尘口罩要符合GB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过滤器的要求,达到KN90、KN95要求的口罩有一定的防护作用,普通群众使用是可以的,但是不能标注“医用”字样。

另一种是生产医用口罩,要到省药监局办理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产品注册证。之前的一级响应期间,省药监局授权各地市局开展应急备案工作,但是随着一级响应已调整为二级响应,省药监局已收回授权,自3月1日起各地市场监管局不再办理应急备案。如果想新增生产医用口罩,可以到省药监局申请应急审批办理。

Q听众邓女士:您好,我是东区一家牛蛙专营店,我想请问下,目前牛蛙是不是可以卖了?

A宋宇辉:

根据《农业农村部关于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的通知》,中华鳖、乌龟、牛蛙等列入水生动物相关名录的两栖爬行类动物,按照水生动物管理。

因此,牛蛙可以正常经营,但经营者应做好索证索票等相关工作,保证产品安全可溯源。

Q听众何小姐:这次疫情期间,听说2019年度的年报公示时间会延期,是吗?

A徐世平:

根据今年2月28日发布的《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关于应对疫情影响加大对个体工商户扶持力度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个体工商户2019年度的年报截止时间延长至2020年12年31日。但只针个体工商户,企业的年报工作,仍按照《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做好2019年度市场主体年报公示工作的通知》(国市监信〔2019〕233 号)要求,截止时间仍为2020年6月30日。

因此,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别忽视了年报工作,以免后期扎堆致网络拥堵延误年报,而受到相关处罚及信用约束。

Q听众彭女士:我发现近来有些人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口罩售卖的信息,请问这种行为是否允许?如果购买需要注意什么?

A王瑞心:

口罩可分医用口罩和非医用口罩。医用口罩是第二类医疗器械产品,想在网络上销售第二类医疗器械产品如医用口罩、外额温枪等,首先必须是具有法人资质的企业,接着就是要到所在地设区市的市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备案并取得相应的《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和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备案号,最后在网络上发布销售医用口罩的必须要在网页上载明产品信息和生产厂家信息等。

同时,我们也建议大家购买口罩选正规渠道,尽量选择到信誉较好、证照齐全、明码标价的线下商店或电商平台选购口罩,避免在微信、QQ等社交平台上私下购买来历不明的口罩,购买时记得向商家索要购物票据作为售后凭证。

Q主持人:从2月24日12时开始,我市已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全市在继续毫不松懈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快推动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特别是3月5日,市委召开“奋战2020”动员大会,围绕“打赢经济翻身仗、重振虎威、加快高质量发展”,发出了“作战令”,吹响了“冲锋号”。历来,我们市场监管部门在服务中山经济社会发展上都是排头兵。徐局,可否谈谈我们市场监管部门关于疫情防控下半场的一些工作安排。

A徐宁军:

目前,我市疫情防控形势整体上是积极向好、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恢复,但是要严防疫情反弹。下一步,我们市场监管部门工作的重心也必然是在继续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加快实现工作回归正常轨道。基本思路是进一步发挥好“三个四”职能作用,即:抓实质量强市、食品安全、标准化、知识产权“四大战略”,守牢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四条底线”,争创便利营商、质量提升、公平竞争、放心消费“四个一流环境”,奋发有为,为服务中山“打赢经济翻身仗、重振虎威、加快高质量崛起”作出积极贡献。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重点是落实“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自觉对标佛山、东莞等先进地区,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确保改革措施落地见效,切实解决好“准入不准营”问题。

二是做好食品安全工作。重点是全力做好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凝聚合力,奋力冲关,确保创建目标如期高质量实现,力争取得好成绩。

三是加强药品安全监管。重点是争取今年第二季度国家通过我市增设允许药品进口口岸评估验收,广东省药品检验所中山实验室通过CMA资质验收和CNAS认证。

四是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重点是加强游乐设施停摆一段时间后重新启动的安全监管,督促企业落实好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依法依规做好特种设备生产、经营和使用工作。

五是大力实施质量提升行动。重点是继续组织做好“中山市政府质量奖”评审、“首席质量官”培训、“质量标杆”学习、“十大工匠”评选、产品质量安全“问诊治病”行动、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等各项工作。

六是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重点是加强中山商标受理窗口建设,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水平,更好满足群众办事需要。同时强化地理标志商标管理运用,做到申报一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带动地方传统特色农业名优品牌繁荣发展。

七是加强和完善市场监管执法。重点是全面落实《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罚清单》,为企业投资兴业、扎根中山提供一个稳定可预期的成长空间。同时加大力度组织做好企业年报工作,确保全市年报在全省排名不低于去年。

主持人:好,谢谢徐局。下面我们继续接听听众电话。

Q听众崔女士:您好,清明快到了,我们家想在餐厅定一个大包间用餐,但是很多餐厅说不让聚餐,不给预定,我想请问下现在是个什么情况?

A宋宇辉:

目前,我市虽然允许开展限制性堂食活动,但是这些举措都是为了解决社会生产生活的一些刚性需求,目前仍旧禁止餐饮单位接待聚餐、聚会,清明时节很多家族都会聚集一起扫墓拜山,这里还是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疫情防控,减少聚集,更不要聚餐、聚会,今日不聚是为了以后更好地欢聚。

Q听众张先生:我想投诉商店欺骗消费,要到消委会去?

A宋宇辉:

您好,你可以到消委会投诉。也可以打电话、上网、写信投诉。如果打电话,无论你是拨打12315还是拨打12345都是可以的。除此之外,您还能通过12345门户网站、微信服务号、电子邮箱等多种方式进行消费投诉。

Q听众陈先生:现在疫情还没结束,点外卖安全吗?

A宋宇辉:

采取外卖或者自提方式可以减少感染风险,针对外卖经营,市场监管局已要求各外卖平台餐饮单位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做好送餐员健康检查和体温监测,对送餐车辆和容器定时消毒,外卖产品做到密封包装,防止污染,同时鼓励采取“无接触配送”和“安心卡”方式,给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的消费方式。

(供稿:中山市市场监管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