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蹟病房》:當意外降臨,單身母親該如何拯救兒子與自我救贖

​“一場意外,讓我們重新審視生活”,這句話用在疫情當下再貼合不過了。

誰能想到,在舉國上下準備歡度春節的時候,新冠肺炎病毒會像瘟疫一樣蔓延;誰能想到,昨天還健健康康的親人,會在一夜之間躺在ICU病床上,生命危在旦夕;誰又能想到,福建泉州用來隔離疑似病例的酒店,會突然坍塌……

曾聽過一句話:“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正因為這樣的危機感、緊迫感,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生活、審視生命。

而“一場意外,讓人們重新審視生活”這句話,也正是小說《奇蹟病房》這本書想要帶給我們的思考。

《奇蹟病房》:當意外降臨,單身母親該如何拯救兒子與自我救贖


書中講述了一個單親媽媽帶著十二歲的兒子去看外婆,路上她接到上司的電話,忽略了踩著滑板的兒子,兒子被突如其來的卡車撞倒,失去了意識無助地躺在病床上,隨時會被醫生下最後通牒,在這一個月的觀察期裡,絕望的媽媽如何想盡辦法拯救兒子,同時也是自我救贖的故事。

本書作者朱利安·桑德勒爾是法國新晉暢銷書作家,作為他的第一部作品,《奇蹟病房》一經出版就大獲成功,先後在英國、日本、意大利等20多個國家熱銷,可以說是炙手可熱。

在讀這部小說時,你能感覺到一種如看電影般流暢,故事情節充滿懸念,引人入勝,你能夠讀到故事人物內心的矛盾,剖析得直白而犀利。

《奇蹟病房》:當意外降臨,單身母親該如何拯救兒子與自我救贖


01 如果發生意外,你還會是原來的你嗎?

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來?這是一個無解的問題。

如果我們能像電影《預見未來》的主人公一樣,提前預知接下來要發生的事,相信很多人都會希望改變。

然而我們並沒有這樣的超能力,所以,如果發生意外,你認為你還會是原來的你嗎?

《奇蹟病房》一書中,單親媽媽塞爾瑪給了我們答案:

她曾經是一個職場“女魔頭”,是老闆信任的解決問題的專家。她用十五年的時間,從一個小職員慢慢爬到了高管的位置,並且期待著自己將會有更大的晉升空間。可以說,這是一個典型的職業女強人的形象。在她心裡,似乎工作才是第一位。

而與之相對比的是,在媽媽這個崗位上,她似乎並沒有那麼盡職盡責。她獨立撫養著一個兒子,雖然照顧著孩子的生活起居,但卻似乎從未敞開懷抱去擁抱孩子、傾聽孩子。和兒子相處的時候,他們更多的是相互的生氣和埋怨。

當兒子被車撞倒,在醫院搶救昏迷不醒時,她才深切地痛悔自己作為一個媽媽,是多麼的不稱職。

《奇蹟病房》:當意外降臨,單身母親該如何拯救兒子與自我救贖


這場意外就像是上帝摁下的一個開關,他在給這個單親媽媽機會,讓她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尋找自己的價值。

她開始問自己,工作和家庭到底哪個重要,關鍵時刻誰才會站在自己身邊,如果重來一次,她該做出怎樣的選擇。

02 給你一次重新審視自己的機會

面對意外,人們有兩種心態,一種是放任,一種是崛起。

打個比方,創業失敗來說,有的人輸了個精光可能會心灰意冷,選擇結束生命,而有的人卻能夠從零開始,重整旗鼓,獲得更大的成功。

塞爾瑪顯然是後者。雖然最開始,她也充滿了痛苦、悔恨,用酗酒來逃避這場意外,不過最終她還是選擇了改變。

《奇蹟病房》:當意外降臨,單身母親該如何拯救兒子與自我救贖


為了喚醒兒子,塞爾瑪決定完成兒子曾寫下的心願,並且通過視頻的方式讓病床上的兒子見證自己的改變,從而把“沉睡”的他拉回現實。雖然她不知道這樣做是否能讓兒子甦醒,但是卻是一個救贖的開始。

這些心願的完成構成了整部書最精彩的部分。完成一個青春期少年的心願讓人充滿了期待,首先就是因為這些心願讓人捉摸不透,甚至有些尷尬。

比如從法國飛到日本去旅遊,在居酒屋裡喝清酒,又比如去跑一次“彩虹跑”,完成半程馬拉松,和他的足球教練訓練,以及和他傾慕的女孩伊莎交流,與偶像合影拿到簽名等等。

正是因為嘗試了媽媽這個年紀不可能嘗試的事情,塞爾瑪的心態在改變,變得年輕,變得願意去理解和接受世界。

《奇蹟病房》:當意外降臨,單身母親該如何拯救兒子與自我救贖

也許你會問,難道我們要期望用意外來審視生活嗎?不,我們可以做的是,假設某種意外情境,和自己進行深層次對話,審視自己的生活和價值。通過這樣的思考,也許我們會發現自己內心的某種悸動,發生改變。


03 永遠抱著希望,永遠期待改變

當意外降臨時,人力就會顯得如此渺小。患新冠肺炎面臨死亡的病人、天降橫禍砸下來的廣告招牌等等,我們會因為這些不可預知的事情決定不社交了、出門了嗎?

當然不,我們決定不了下一秒的意外,卻可以在事前多一些安全防護,在事後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把意外帶來的傷害降到最低。

因為只有始終抱有希望,奇蹟之門才有可能打開。就像全力搶救病患一樣,生的希望會越來越多。

《奇蹟病房》:當意外降臨,單身母親該如何拯救兒子與自我救贖


也許你已經猜到,小說的最後是個好結果,也正因為如此,媽媽所做的一切都有了意義。

然而,生活不是小說,不可能一切都能夠遂人心願。不過我想,即使兒子未能甦醒,傷心的媽媽也在完成兒子心願的過程中,也看到了生活的無限可能,這或許能成為她開啟下一段生活的過渡。

永遠抱著希望,永遠期待改變,就是我們面對意外時最積極也最有效的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