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留給姬發的遺言,是《易經》核心,可惜很少有人能真正讀透

作為中國歷史上的一本千古奇書,《易經》包羅萬象,大至宇宙星辰,小至人生百態,它都包含其中,被譽為“

大道之源”。儒家、道家都將其奉為經典,有著“三玄之冠”之稱。

周文王留給姬發的遺言,是《易經》核心,可惜很少有人能真正讀透

其實《易經》是一個統稱。從上古時代開始,《易經》經歷了4個版本:伏羲創造先天易,也叫先天八卦;然後是神農氏創造連山易,也叫連山八卦;再到黃帝軒轅氏創造歸藏易,也叫歸藏八卦;最後才是我們熟悉的《周易》,由周文王演繹。

所以,周文王可以稱為《周易》的創始人,但他也是在前人的基礎上演繹,將《易經》的八卦演繹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並加上卦辭、爻辭,後人把這個相對完整的版本稱為《周易》。而《連山》、《歸藏》在魏晉之後,下落不明,現在我們閱讀到的《易經》,是《周易》版本。

周文王留給姬發的遺言,是《易經》核心,可惜很少有人能真正讀透

周文王,原名叫姬昌,出生於商朝末年,周國本是商朝的附屬國,但因為勵精圖治,對周邊戎狄部落的戰爭不斷獲勝,所以領土面積不斷擴張,這也引發了商紂王的不滿和猜疑。

後來,由於在紂王殺害九候一家時嘆了口氣,姬昌被紂王直接關了起來,而這一關就是七年。

周文王留給姬發的遺言,是《易經》核心,可惜很少有人能真正讀透

這七年裡,文王姬昌受盡欺辱,只能裝瘋賣傻。而在這漫長歲月裡,文王將伏羲的先天八卦推演成了後天八卦,並著成《周易》一書。這才有了文王拘羑里而演周易的千古佳話。

後來,周文王在臨終前,把兒子姬昌叫到身邊,留下一段話,讓他銘記在心。這段遺言可以說《易經》的核心,它就是《保訓》

周文王留給姬發的遺言,是《易經》核心,可惜很少有人能真正讀透

“發,朕疾適甚,恐不汝及訓。昔前人傳保,必受之以詷。今朕疾允病,恐弗念終。汝以書受之。欽哉,勿淫!昔舜舊作小人,親耕於歷丘,恐求中,自稽厥志,不違於庶萬姓之多欲。厥有施於上下遠邇,乃易位設稽,測陰陽之物,鹹順不逆。

舜既得中,言不易實變名,身茲備,隹允,翼翼不懈,用作三降之德。帝堯嘉之,用授厥緒。嗚呼,祗之哉!昔微假中於河,以復有易,有易服厥罪,微亡害,乃歸中於河。

微持弗忘,傳貽子孫,至於成湯,祗備不懈,用受大命。嗚呼!發,敬哉!朕聞茲不久,命未有所延。今汝祗服毋懈,其有所由矣,不及爾身受大命,敬哉!勿淫!日不足惟宿不詳。”

周文王留給姬發的遺言,是《易經》核心,可惜很少有人能真正讀透

這就是《保訓》的原文,概括的來說,這段話的核心就兩個字,“求中”,周文王臨終之前留下的這段話,舉了舜如何求中的例子,就是告誡周武王,要謹記求中,方可避免盛極而衰。而這也正是《易經》的核心思想,可惜真正讀懂讀透的人卻並不多。

那麼什麼是“求中”呢?可以說,不悲不喜,是中;一個人吃飯,不能吃得太飽,那就是求中;一個人說話,留點餘地,那就是求中;一個人做事,不能做得太絕,那就是求中。

譬如皇帝管理國家,不能走極端,太寬鬆,底下人不積極,太嚴厲,底下人要造反,皇帝要“求中”。所以故宮中和殿才掛了一塊“允執厥中”匾額,以此提醒皇帝要謹記“求中”的思想。

周文王留給姬發的遺言,是《易經》核心,可惜很少有人能真正讀透

放之於我們的社會生活中,就是要人們適可而止,要把握尺度,不可越界。用於管理中,就是告訴管理者,既不能走極端也不能對手下人關於寬鬆,這裡其實與儒家的"中庸"思想已經很接近了。

作為群經之首,設教之書的《易經》,其內容包羅萬象、廣大精微,是中華文化傳統的源頭,幾千年來對華夏文明產生深遠的影響,其中所包含的哲學思想,對於我們今天為人處世,仍舊具有鮮明的指導意義。

周文王留給姬發的遺言,是《易經》核心,可惜很少有人能真正讀透

很多人抱怨《易經》晦澀難懂,所以我為大家推薦這本《圖解易經》,其內容從五行、天干、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最後引入到《周易》,以圖解文,全面系統。

周文王留給姬發的遺言,是《易經》核心,可惜很少有人能真正讀透

該書使用圖文結合的方法,用白話文詳細地解釋了《易經》的內容,

即便是沒有任何易學基礎的小白也能看得懂,學得會。

周文王留給姬發的遺言,是《易經》核心,可惜很少有人能真正讀透

這本《圖解易經》只需要56元,卻可以一次讀懂中華文化的群經之首,十分有用。

想要購買的朋友們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