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達開兵敗大渡河的原因出在哪裡,真相到底如何?

小丸子菲


石達開作為天國著名的戰將和帥才,為何連區區的大渡河都沒能強渡成功,兵敗大渡河畔的安順場,其所率的數萬太平軍幾乎全軍覆沒。自己還犧牲於此地,分析石達開的失誤有三:

其一,安順場處於大渡河的灘地,山環水繞宜被包圍,不宜於駐軍,不佔地利之勢;大渡河下游,兩岸高山,一河怒水,惡浪澎湃。前有天險,後有追兵,石達開選出五千精銳,集結船筏,大舉搶渡,眼看就要抵達對岸。卻遇到大渡河提前漲水,船淹筏毀,可憐五千精銳均葬身洪水。次日,石達開只得轉向西搶渡松林小河。又遇到海拔7000多米的貢嘎山積雪融化,雪水奔騰而下從大渡河倒灌入松林小河。加上暴雨,大河小河都無法搶渡。

其二,沒有於抵達當時立即搶渡大渡河的灘地,不期遇上大洪水,錯失天時之機;清軍早已堅壁清野,所以紫打地附近找不到渡船,需要砍樹現場扎木筏。加之大軍連日在山區行軍,人困馬乏。石達開傳令休息三天,而且再準備渡河。然而三天後大渡河水暴漲,錯過了最佳的渡河時機。

其三,決沒有聽從當地有識之士的忠告,從前方瀘定橋過河,痛失人和之本。石達開自從脫離天國的三年裡,太平軍戰鬥力已經弱化成普通流民起義了,沒有打贏過一場關鍵戰役,石達開並沒有提出一個明確的政治目標和革命綱領,石達開的領袖光環在漸漸褪去,軍隊的士氣在一點一滴的消失。


行走的小土豆go


天京事變後,由於洪秀全對石達開存在疑忌,並且封自己的兩個兄長為王,牽制石達開。於是石達開在1857年6月帶領部隊離開天京。石達開率兵從安慶出發,起初在江西、浙江、福建等省活動,屢戰不利。

從1859年起,轉戰於湖南、廣西、湖北、四川、雲南、貴州等省,多次擊敗 軍,對這些地區的群眾起義有一定的推動作用。但是,他脫離天京後,畢竟是孤軍作戰,沒有建立根據地,糧食、武器等補給困難,部隊的戰鬥力日益削弱,軍心逐漸渙散,分離、叛降的情況不斷出現。

石達開率軍到達四川后,沒有與當地的彝族土司王應元搞好關係。石達開並沒有對他們採取懷柔政策,而是比較強硬的姿態,引起彝族不滿。大渡河一帶是彝族人民世代居住的地方,沒他們的支持,任何外來勢力都將寸步難行,且不說王應元號召人民把糧食和船隻藏起來,不與石達開做交易,使得石達開大軍飢寒交迫,渡河船隻極其缺乏;更為致命的是王應元還配合四川總督駱秉章作戰,帶領土司兵力圍剿石達開,太平軍兩面受敵,只能失敗。

此時還發生了一件事,石達開在指揮大軍渡河之時,他的妻子正好給他生了一個兒子,作為客家人的石達開老來得子很是高興,於是下令全軍慶賀三天三夜,停止渡河。這對於石達開來說應當是人生中最大的敗筆,作為一代戰將和帥才,石達開理應對天時、地利這些影響戰爭勝負的因素瞭若指掌,為何還會犯如何大的錯誤呢。六七月份是中國的雨季時節,長江上游時常暴雨驟降,水漫大江,渡河就得趕時間,在清軍主力還沒有前來圍堵的有利時機,石達開本應率領大軍直接強度,就算損兵折將也不至於搞到最後全軍覆沒的下場。等到石達開為其小兒子的降生慶賀結束,大軍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渡河時間,此時大雨傾盆,河水暴漲,而大渡河水位落差極大,水文狀況極其複雜,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太平軍的船隻無法渡過,只能等到水位的下降。等到河水暴漲結束,水流趨於平穩之時,駱秉章率領的清軍主力已經趕到大渡河,並對太平軍形成合圍之勢。

1863年5月,石達開在四川大渡河紫打地(安順場)陷入清軍包圍,屢戰失和利,傷亡慘重,部下只剩下7000餘人,糧食斷絕。石達開走投無路,自帶五歲的兒子石定忠、宰輔曾任和等入清營,希望以停止最後的抵抗來換取保全殘部。他的餘部2000餘人被清軍於一夜之間屠殺淨盡,其餘已經遣散的也陸續被殺害。石達開本人被解赴成都凌遲處死。

喜歡的話,可以關注我,大家一起交流。


縱橫國史


說起石達開緣何兵敗大渡河,怎一個無奈了得。

當年這位被封為“翼王”的石達開,是天京事變之後僅存的四王之一,但是卻處處受到天王洪秀全的排擠和打壓,為了彰顯自己無心於眾王爭權奪利,無奈之下石達開率10萬軍兵離開天京,自此後輾轉江西、浙江、福建等地,但是卻未能休養生息,多次與各路官軍激戰,精銳人員早已所剩無幾。最終石達開餘部決定兵分三路入蜀地來鞏固自己勢力。

結果主力部隊一路之上連續遭受清軍攻擊,在分析路線後,最終決定繞至大渡河再往前行,但沒想到到達之時卻發現已經無路可走。當時正值五六月份,山洪暴發,大渡河水漲洶湧,石達開命官兵幾次強渡都無功而返,折損將士五千餘人。而此時清軍已經各部到位,不但在對岸佈防,而且將後路截斷,並形成合圍之勢,只需等待進攻命令。前有大渡河擋路,後有清軍官兵。石達開已經落到了兩難境地,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後命軍士重新選了幾處渡河點,但是全部以失敗告終。

就在此時,清軍襲擊了位於大渡河畔馬鞍山大營,將其糧草輜重全部燒燬。如今已無道路,又無糧草,石達開陷入絕境。

面對此情此景,石達開抱定必死決心,但是宰輔曾仕和向其進獻了一條詐降計,石達開無奈只好用了此計,恰好此時清軍四川總督駱秉章也派人來招降,並擬定好安置石達開餘部的優越條件。次日,石達開攜子石定忠和宰輔曾仕和、黃再忠、韋普成等入洗馬姑清營。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石達開等五人剛過涼橋,清重慶總兵唐友耕率部殺到,將石達開等人繳械擒拿,押入清軍大營。雅州知府蔡步鍾則按照唐友耕的佈置,率大軍伏擊石達開餘部,將所剩之人幾乎全部斬殺屠戮。

後駱秉章將一干人等審訊後,以防夜長夢多,下令將石達開三人凌遲處死,在成都城內上蓮花街督標箭道,三人慘遭寸剮凌遲,其子下落不明!

縱觀這次失敗原因,石達開當負主要責任。然而,若從根本上來講,石達開兵敗大渡河的悲劇是太平天國內訌的結果,是農民起義的劣根性所導致!


大獅


1856年9月,軍事上處於全盛時期的太平天國發生了天京事變,楊秀清,韋昌輝,秦日綱等人在事變中先後被殺,數萬名將士被屠殺,太平天國元氣大傷。天京事變結束後,早期的諸王之中,除了天王洪秀全之外,只剩下石達開一人。

天京事變

在洪秀全和眾臣的要求下,石達開奉詔迴天京,被軍民尊為“義王”,合朝同舉“提理政務”,但天王見石達開深得人心,心生疑忌,封了自己的兩個兄弟為王,試圖對石達開加以牽制,甚至意圖加害。為了避免再次爆發內訌,石達開不得已於1857年5月避禍離京,前往安慶。

石達開出走安慶
1857年9月,天王迫於形勢的惡化遣使請石達開回京,石達開上奏天王,表示無意回京,但會調陳玉成、李秀成、韋俊等將領回援,並以“通軍主將”身份繼續為天國作戰。1857年10月,石達開率領精兵十幾萬從安慶出走,進入江西,名義上雖然繼續為太平天國征戰,但是實際上已經脫離了太平天國的主戰場。

影視劇《太平天國》中石達開率軍出

面對著近在咫尺卻被清軍趁機圍攻的九江,昔日被群臣推薦為“義王”的石達開沒有展現出自己的仁義之舉,而是集結重兵與景德鎮,坐視九江陷落。影視劇《太平天國》中的九江之戰

此後,擁戴石達開的很多太平軍將領大都都沒有繼續追隨他,而是選擇留守安徽再次迴歸太平天國的統一指揮。石達開又於次年進軍浙江,並聯合國宗楊輔清進軍福建,欲開闢浙閩根據地,與天京根據地連成一體。

浙江是江浙皖清軍的主要餉源,為阻止石達開攻浙,清廷急調各路兵馬增援,急令在家丁憂在籍曾國藩重任湘軍統帥,領兵入浙。太平軍雖然在浙江取得許多勝利,但江西建昌、撫州失守後,入浙部隊失去了後方,協同作戰的楊輔清又在被天王封為“木天義”後從福建撤軍,為免四面受敵,石達開決定放棄攻浙,撤往福建,後又轉戰到江西。石達開建立浙閩根據地的努力雖因內外矛盾以失敗告終,卻牽制了大量清軍,為太平軍取得浦口大捷、二破江北大營、三河大捷等勝利創造了有利條件。

此後石達決定進攻湖南,取上游之勢,再下趨湖北,配合安徽太平軍作戰,並伺機分兵入川。1859年春,石達開自江西起兵入湘,發動 “寶慶會戰”。彼時湘軍正計劃分兵三路進攻安慶,聞石達開長驅直入湖南腹地,軍心全線動搖,只得將因勢利導,全力援湘。面對湘軍的重兵馳援,石達開孤軍作戰,未能攻克寶慶,被迫退入廣西休整。

1861年9月,石達開自桂南北上,於1862年初經湖北入川,自此,為北渡長江,奪取成都,建立四川根據地,石達開轉戰川黔滇三省,先後四進四川,終於1863年4月兵不血刃渡過金沙江,突破長江防線。5月,太平軍到達大渡河,對岸尚無清軍,石達開下令多備船筏,次日渡河,但當晚天降大雨,河水暴漲,無法行船。三日後,清軍陸續趕到佈防,太平軍為大渡河百年不遇的提前漲水所阻,多次搶渡不成,糧草用盡,陷入絕境。為求建立“生擒石達開”的奇功,四川總督駱秉章遣使勸降,石達開決心捨命以全三軍,經雙方談判,由太平軍自行遣散四千人,這些人大多得以逃生。剩餘兩千人保留武器,隨石達開進入清營,石達開被押往成都後,清軍背信棄義,兩千將士全部戰死。而石達開自己也被凌遲處死,臨刑之際,神色怡然,身受凌遲酷刑,至死默然無聲,觀者無不動容,嘆為“奇男子”。

石達開之所以兵敗,主要原因當然還是太平天國起義者自身的問題,其次也有很多自身的問題。

首先,宗教性質的農民起義也許沒有什麼大毛病,但是拜上帝教說白了還是洋教。近代的國人深受外國侵略者的侵略,所以不管是普通民眾,還是上層的士大夫階層,都對洋人十分痛恨,恨屋及烏,反感西方的一切。因而以洋教作為信仰支柱的太平天國運動自然很難在與清政府的對抗中取得多數民眾的支持。因而太平軍雖然轉戰各地,但是似乎都很難建立鞏固的根據地。拜上帝教

其次,信仰洋教也就算了,敵視儒家文化,是太平天國運動最大的失誤。雖說太平天國在定都南京之後,調整了一些極端的措施,對儒家文化採取了一些保護性的措施,但是總體來說還是把讀書人推到了自己的對立面,把一場反抗清軍的戰爭演變為傳統文化與“西洋文化”的戰爭,顯然,這也是很不明智的。

第三,石達開率兵出走,並不得人心。石達開離開天京值得同情,但是手握重兵的石達開完全可以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在安慶主持軍政大事,繼續指揮太平天國的軍事行動。不過意氣用事的石達開率領數十萬精銳部隊由安慶進入江西,脫離了太平天國的主戰場,給太平天國造成了嚴重的危機。此後,雖然石達開轉戰江西,浙江,福建等省,一定程度上牽制了清軍,給太平天國後期的迴光返照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但是畢竟還是因為石達開的出走,使太平天國丟失了皖北,江西的幾十個州縣,形勢迅速惡化。所以跟隨石達開出走的很多將領多數後來都離開了石達開,石達開最終還是成為孤家寡人。影視劇中的石達開

最後,目標不明確,四處遊擊,沒有建立一塊根據地。石達開後期雖然轉戰多省,也一度有自己的想法,比如進入湖南,試圖佔領湘軍的“老巢”,不僅牽制湘軍的進攻,也可以自上而下重新奪取武昌。比如渡江進入四川,試圖佔領成都,然後藉助蜀道難的四川,開創新的局面。但是種種計劃都因為目標不是很明確,以及清軍的強大,最終失敗。兵敗大渡河更是因為自己對地形和當地氣象水文條件不熟悉造成的重大失誤。當然了,話又說回來了,就算石達開渡過了大渡河,以石達開當時的軍隊數量和士氣,估計也不太可能有機會佔領四川,失敗還是必然的。


徽南城意


四川是自古中國兵家的反敗為勝的地方,川路險,險似登天。四川熟,天下足。這就是古代中國對四川的評價,劉邦,劉備,就是先例。根據四川的地形,四面都是高山險峻,只有幾條路可以進入,只要把住這幾個隘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而四川成都平原,千里沃野,生活富足,人口眾多。進入這個地區那就是世外桃源,獨立王國。兵敗於此這裡可以修生養息,出川圖中原。劉邦就是先例。

石達開就是受仙人指點而圖四川的。石達開沒有去過四川,而信心滿滿,帶領著眾多的軍隊踏上了進川之路。四川和漢代的四川已經不一樣了,進四川必圖成都平原,只有到了這裡才能夠獲得兵源和糧食,但是這裡已有清朝軍隊的重兵把守,而善於政治和軍事的清軍將領駱秉章,已經給石達開佈置了一條不歸路。

成都取不了,只能被逼上川西,逼入藏人地區,漢人到了這裡根本不能融入藏區,這裡的佛教的王國,石達開所有的鼓動和宣傳都不能被藏族人接收。而要獲得藏族人的兵源和糧食根本就是天方夜譚。

軍隊行軍最重要的就是糧食,沒有糧食軍隊就會散夥而控制不住。而尋找糧食就得攻取城鎮,只有城鎮才能滿足眾多軍隊的吃飯問題,而四川川西又是山多地少的地方,老百姓貧困,山民生活在深山裡,幾戶一個村莊,而且根本就沒有滿足軍隊所需要的糧食。

而川西的城鎮都在兩山夾一溝的河溝裡面,地形狹窄,兩邊都是高山,陡峭而險峻,無法攀登。白雲在山腳下壓著,在山腰上掛著。植被茂密鬱鬱蔥蔥,河邊只有供人馬行走的小路。也只有這條路可以出入。其它辦法想出去就是等天。

這個地形的河流不寬也不深,水流湍急,河上巨石和碎石形成一個個的河灘,裸露在河的中央和岸邊,只要成人都能夠涉水踏過。河的寬度一般在幾十米。上游下雨水會立即暴漲,而不能涉步,但是很快就會回落而可以涉步。

兵家最忌諱的就是死地,而大渡河兩岸就是死地,河邊的小路兩頭只要用很少的兵士堵住,再多的人也不要想出去。而等待糧食吃盡,自取滅亡。清軍將領駱秉章把石達開誘入這樣的死地,石達開只能等待著滅亡,就是僥倖逃脫,也只能進入藏區,等待著下一步的死亡。


寶樹白石


不邀自答。1、具體回答這個戰役失敗的原因:大渡河水因一場突然的大雨暴漲,導致渡河變得困難,在等待水勢退卻的時候,河的對岸佈滿清軍,天災加人禍,渡河更難通過;2、退路被封,土司嶺承恩守住了叫做鐵宰宰的關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3、渡河的和攻取隘口的兵馬都損失大半,士氣低落,馬鞍山糧草基地又被土司攻佔。在這種情況下,失敗不可避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