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達開如果渡過大渡河,他有生存的條件嗎?

用戶62200752121


1863年,石達開率軍來到大渡河畔,因大渡河提前漲水未能順利渡過大渡河,使得清軍主力及時趕到封堵,最終因糧草殆盡,兵敗安順場。假如天遂人願,石達開率軍順利渡過大渡河,轉戰四川,石達開也不會獲得良好的生存發展條件,最終仍會覆滅於四川。之所以這麼說,源於石達開本身性格特點和當時的局勢情況。

一是石達開軍隊指導思想不明確,沒有穩固的根據地。自1957年9月石達開拒絕接受洪秀全派人送來“義王”金牌力請他去天京的請求,率軍出走,開始獨立轉戰各省,到兵敗大渡河已經過去了七個年頭,一支軍隊要想穩定發展,必須獲得較為穩固的根據地,在這七年間,石達開的戰略意圖始終不太明確,先後轉戰江西、浙江、湖南和四川等省,很難保證石達開會在渡過大渡河後會在四川長久地穩定下來,建立自己的根據地。要知道只是“流寇式”作戰,難免會重蹈唐末黃巢起義失敗的覆轍。

二是石達開繼續打著天平天國的旗幟,不利於凝聚人心。自安慶出走後,石達開仍奉太平天國為正朔,以“通軍主將”自居,卻率領數十萬大軍出走,無異於叛逆,這就形成了一種離心力,特別是在1859年春,石達開自江西起兵入湘,發動 "寶慶會戰"最終失敗,打破了石達開戰無不勝的神話,進一步動搖了軍心,出現了“十三將萬里還朝”,帶走了二十萬軍隊,出於團結的考慮,石達開沒有進行阻止。正常情況下,既然出走,以石達開的性格就不會再回頭,應該與太平天國徹底決裂,打出自己的旗號,與太平天國勢力互為犄角,尋求穩定可靠的根據地著力經營,並對跟隨自己的將士予以封賞以凝聚軍心民心。

三是跟隨石達開的軍民無法看到希望,再加上內部力量魚龍混雜,走向衰亡不可避免。當初石達開從安慶出走,許多對天京洪秀全不滿的力量跟隨石達開而去,但隨著石達開無法一如既往地帶領大家取得勝利,部分感覺同樣看不到希望的將士選擇回到天京繼續跟隨洪秀全,而為了補充力量,石達開不得不沿途招募收編當地流民加入隊伍,隨著持續流動作戰,精銳力量逐漸萎縮,機動力反而在下降,最後一次進入四川來到大渡河時,石達開已是沒有太好的選擇,已成窮途末路之勢。

大勢已不可阻擋,即使石達開軍隊僥倖渡過了大渡河進入四川,四川總督駱秉章已經嚴陣以待,石達開也許可以多支撐一段時間,但是最終無法僥倖地堅持下去,失敗已成定局。


滄海拾遺錄


石達開剛提出入川計劃時,如能儘快進入四川,他是大有可為的。

可是,1863年,即便他渡過大渡河,也沒有生存條件了。

石達開選擇去四川發展,是明智的。

石達開明確提出以入川為目的,是在1859年初的南安會議。

當時,石達開和他的將領們選擇以四川為根據地,是明智的。

1、清軍在四川的統治力量一直十分薄弱,即使在康乾盛世時,也不例外。

大清對四川的總督更換得很勤。尤其在咸豐年間,幾乎每年都要換一個總督。有時更換得太快了,新任總督還沒到任就被換了!

2、當時的四川,是完富之地。鹽、鐵、糧都十分充足,有充足的資源支撐太平軍發展。

3、該地民眾的反清傾向十分嚴重。從川東十三家到吳三桂,從彝民起義到保路運動,有清一代,大規模的反清運動,四川從來不缺席。

因此,此時石達開選擇四川為發展方向,是明智的。如果他們能儘快入川,是有相當大的發展前景的。

低效的大清政府,留下了一段時間窗口,但石達開未把握住。

寶慶會戰,石達開失利,退入廣西,耽擱了時間。

而大清也掌握到了石達開入川的企圖,緊急加強四川防務。

逆賊竄擾數省,所至糜爛,若再令擾及蜀中,則不獨財賦之區悉遭蹂躪,且勢踞兩湖上游,荊襄等處皆為震動,即陝西亦需設防,大局將不可問——咸豐。

可是,由於大清政府的低效,四川督帥長期互相攻訐、推諉,防務一直沒有起色!

1859年冬,雲南得李永和、藍朝鼎起義軍以幾千人入川,很快發展到二、三十萬大軍,離成都僅七十里地,聲勢浩大!

可以說,石達開如果抓緊時間入川,其發展條件將非常有利!

可惜,石達開沒有抓緊時間入川,而是在廣西無所作為,甚至他本人也產生了歸隱之意,深失眾望!

最終,石達開部人心渙散,20萬大軍東歸!

從1860年秋到1861年秋,石達開部僅有萬餘人,無力把握這個機遇!

等到石達開1862年再次企圖入川時,形勢已經逆轉。

清朝調駱秉章為四川總督,從各處調軍入川。其中,不乏原本要用於安慶戰場的湘軍部隊。

此後,駱秉章消滅了李藍起義的主力,並調集軍隊入川,嚴防石達開入川。

兵力雖大,指揮雖強,但戰力已弱小

有一種觀點認為:石達開如果能渡過大渡河,將一馬平川、直取成都,打開四川局面。

從地圖上看,確實如此,過了大渡河後,石達開確實能直接威脅成都。

從歷史上看,也是如此,外來者一旦突破險阻,進入四川盆地,成都一般是守不住的。

從兵力上看,更是如此。1861年秋,石達開吸納了大成國等其他反清力量後,兵力重新達到10萬餘人!而儘管大清加強了在四川的防務,但多是1萬、幾千的四處調兵,總兵力並不強。

10餘萬人,加上石達開的將略,似乎圖川依然可能!

我認為:即使石達開成功渡過大渡河,也不可能獲得立足之機。

事實上,在石達開四次入川作戰中,其用兵依然老道、靈活,在涪州、敘府、橫江,石達開數次以他傑出的軍事才能,創造出了良好的入川時機。

不過,新吸納的部隊,戰鬥力並不強,在清軍的攻擊下,屢戰屢敗。

不獨如此,即使在雲南、貴州地區運動時,遵義、畢節,石達開軍也攻堅不克。

太平軍既然攻堅、打援能力都如此薄弱,對方又不是劉禪之流,石達開即便進入四川盆地,又如何能攻取成都呢?

因此,我認為:石達開即便過了大渡河,即便能進入盆地、聯絡義軍餘部、躲過圍剿,最多也只能退回山區。

石達開敗局已定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石達開如果不入川,在雲南、貴州發展,將是更好的選擇。

對此,我也不認同。

誠然,雲貴地區的少數民族,反清情緒高漲。

可是,石達開軍此時的軍紀很成問題!

對於石達開在雲貴地區與少數民族的關係,歷來有兩種說法。

一種認為:石達開在當地團結少數民族,得到了擁戴;

另一種觀點截然相反:石達開多有擾民,遭到了當地少數民族的反抗。

兩種觀點,都有證據確鑿的史料。

我認為:兩種觀點,都非杜撰。石達開一直有撫民之能,這點毋庸置疑,他性格豪爽、擅長結交,得到擁護不算怪事。

但同時,石達開的軍隊皆是新軍,軍紀不嚴,出現擾民,也是難以避免!

要想執行好民族政策,不僅需要領導人的個人魅力,也需要全軍指戰員嚴明的紀律。

因此,石達開即便有心在雲貴發展,由於其部隊的鬆散與自身治軍不嚴,他很難有效執行良好的民族政策,在雲貴打開局面。

總的來說,就石達開個人而言,我認為他在廣西期間的消沉,使他失去眾將擁護,大軍悉數散去。這使他已經失去了入川發展的絕佳時機。


同時,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由於整個太平天國運動進入敗亡期,儘管石達開以其威望和個人魅力重新組建了一支大軍,但他哪還有時間整頓、發展出一支優秀、有紀律的軍隊!

因此,即便他能以傑出的軍事才能渡過大渡河,他也已避免不了覆滅的命運!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2019年4月13日

石達開1831年3月生於廣西桂縣達開村,祖藉廣東和平,於1863年6月27日成都遇害,享年32歲,他的一生轟轟烈烈,短暫的讓人挽惜,次年天王洪秀全也病逝。

石達開是中國晚清太平天國農民起義軍隊裡最具影響和最傑出的將領,被歷史稱為太平天國最完美的將領;太平天國革命席捲大半個中國,歷時14年,勢力遍佈18省,功克600多座城市,石達開也是中國近代史上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詩人、武術家,因作戰時彪悍戰無不克,令清軍聞風喪膽,送外號“石敢當”,被天王洪秀全封為“五千歲翼王”,家庭成員姊妹四個,出身於沒落地主家庭,父親在其九歲早亡,16歲被洪秀全邀請加入太平軍,19歲帥帶千軍萬馬征戰,20歲封王。

1856年9月天京事變,東王楊秀清被害,因天王洪秀全欲加害翼王石達開,為避內訌率千餘兵士出走,轉戰數年,敗多勝少,最後在大渡河遭百年不遇的洪水,幾番強渡未成,彈盡糧絕向清軍投降,被凌遲處死。

冀王石達開因治軍嚴謹,愛民如子,深受所到之處人民的熱烈愛戴擁護!

我想,有這一點已經夠了!假若讓歷史倒流,假如翼王率部能強渡大渡河成功,我確信他一定還可以東山再起的!讓我們永遠銘記這位中國近代史上罕見的偉大的民族英雄,以石達開為主要領導成員的太平天國農民運動,沉重打擊了國內外反動勢力,永遠在中國民族的光輝歷史上留下閃光的瞬間。

《駐軍大定與苗胞歡聚即席賦詩》

千顆明珠一甕收,

君王到此也低頭,

五嶽抱住擎天柱,

吸盡黃河水倒流。



左光昌


清朝末年,轟轟烈烈席捲大半個中國的太平天國運動,最終以失敗而告終,它的失敗不是某一個領導人的責任,也不是敵人的力量太過強大,從一定意義上來講,它失敗的主要原因就是內訌!嚴重的內訌葬送了起義的大好前程。

在太平天國的整個歷史時期,湧現出許多悲壯的故事,其中石達開率領十幾萬太平軍精銳負氣出走,並最終殞命大渡河畔這一段,

可以說是可惜又可嘆!那麼,假設當年石達開順利的度過了大渡河,又會是什麼樣的情形?他能有一個好的結局嗎?小編認為,答案是否定的!按當時的情況來看,即使石達開度過了大渡河,等待他的仍然是覆滅的命運,只不過是時間長短而已!具體原因如下:

一、石達開是將才,但不是帥才,他懂得帶兵打仗卻不擅長凝聚人心,這是他致命的弱點!

他從天京出走之時,手下擁兵十幾萬,都是太平軍的精銳,他們士氣高昂,戰鬥力強悍,但是由於石達開沒有像楊秀清那樣開闊的軍事戰略眼光和清晰的戰略目標,像沒頭蒼蠅一樣到處亂闖,一番亂打下來,四處碰壁,軍隊數量越打越少,自己的處境越來越艱難,久而久之,很多人都對他的指揮能力有了質疑。甚至於有的將領帶領自己的人馬悄悄的脫離了他。導致他的數十萬人馬逐漸的在減少。而他卻毫無補救的辦法!

二、部隊整體戰鬥力有限,尤其不擅長於打攻堅戰,長期處於到處流浪,居無定所的境地,沒有一個能夠為他們提供後勤供給和休養生息的穩定的根據地。

當初,太平軍起義之時戰略目標明確,迅速離開貧困地區,集中力量佔領富庶之地,所以太平軍力量越來越壯大,而石達開活動的那些地方都是貧窮之地,想去富庶的大城市卻沒有打下來的能力。所以,後勤沒有保障,失去了持續作戰的能力,豈能不敗?

三、四川地區清朝和太平軍雙方軍事力量對比懸殊。 石達開是太平軍後期為數不多的活著的重要將領,能夠剿滅他無論在政治上還是軍事上都會對太平軍造成很大打擊。所以,石達開率部出走,清軍一路窮追不捨,不斷打擊其有生力量。特別是石達開進入四川以後,清軍調集重兵圍剿,在兵力上已經形成絕對的壓倒性優勢,再加上石達開的戰術指揮失誤頻頻,最終難逃全軍覆滅的命運!

我是文史墨客,不當之處,請多指教,期待與您的交流!


文史墨客


應該是沒有!石達開出走天京,又沒有另立大旗,其命運就已註定——死路一條。石達開出走天京時,其實很多太平天國的將士是跟隨他的。但是一段時間後,因為名不正言不順,大家覺得跟隨石達開難以建功立業,很大的一部分又紛紛回到洪秀全的陣營。很大的打擊了石達開部的士氣和整體實力。原因就是石達開不另立招牌,讓大夥都覺得還是洪秀全為正統,更有革命前途。石達開以殘部入川,即便順利渡過大渡河前景也不容樂觀。明末張獻忠幾乎橫掃四川,擁有全境。結局也不免兵敗身死。更何況石達開區區數萬之眾。

以我個人的設想,石達開出走天京之時只有兩條路能夠保全身家性命。一是馬上向清廷投降,反戈向洪秀全以致命一擊。以石達開的名望和身份。必能得到清廷所倚重。戰後其在歷史上的作用實在難以估量,至少也不至於身死滅族。二是,聯繫外國列強勢力達成同盟,許以列強更多的在華利益,與清廷、洪秀全形成三方鼎立之勢,假以時日,再尋求適當時機一統華夏。但歷史無法假設,已成定局。無論成敗石達開在歷史上大義凜然。慷慨赴死的行為無疑是值得敬佩的。賣國求榮或者投身於自己當初拼死反抗的封建勢力,石達開應該是不屑去做的。


玉林那些事


石達開1863年率軍從冕寧小路經大橋埸來到大渡河邊的紫打地(即安順場),三米寬的石板街道中間一條深達十公分的雞公車槽溝,街上居民也僅有幾百人。

和七十多年後的中國工農紅軍一樣的時間、地點,形勢,面對四川的局勢,兩宮太后決定派曾經堅守長沙,炮火打死蕭朝貴的駱秉章任督川總督,駱總督也算是當時的有名封疆大吏,他在成都指揮重慶鎮總兵唐友耕,雅州(現在雅安市)知府蔡步鍾率八千兵勇守大渡河對岸,又收買當地番族士司王應元,彝族土司嶺承恩助攻太平軍,答應"破賊之後,所有資財,悉聽收取"。


(上圖,太平軍實際上夾在藏、彝族土司中間)

太平軍和72年後的中國工農紅軍一樣,同時搶渡大渡河與松林河⋯

現在是同治三年,四川境內早已鬧得天翻地覆,原來雲南昭通的蘭大順、李永和在咸豐九年(1859)暴發起義,同樣從大渡河入川,圍攻四面環山的雅安府七天七夜,從此轉戰川中各地,人數達到三十萬。

此時,在中南地區打轉轉的石達開,應蘭、李之邀,決定衝出包圍,目標一一四川,攻擊前進!此時的川軍己被蘭、李打得慌亂不堪,恰遇太平軍戰神又來攻擊,雅州知府深知義軍的悍勇,早就同時準備了二匹良馬待命,一旦石部過河,立即標回雅州蒼坪山下的府邸。

石達開重金收買藏彝土司,把所有老弱病殘安置在山上,集中精簡後的二萬多精銳,連夜渡過大渡河,在下坪集中後,部隊買下當地全部布匹、鞋帽,騾馬,大車,同時派出廣西桂北地區的老兄弟,因為他們的口音與川話差不多,去聯繫尚在苦戰的蘭大順,要蘭派員到雅安的天全縣聯繫。


(駱秉章畫像)

此時四川官兵正與蘭太順義軍及部分入川的太平軍陳得才,賴文光餘部合作。

1863年夏收季節,石達開部精銳全部沿著當年七擒孟獲的地區,沿著大山小路,疾速前進到天全一座教堂,等待蘭大順的代表。

此時的四川,當朝庭得知石達開渡過大渡河向雅安進發時,満朝文武満腹心事,已經風頭十足的李鴻章根本不敢自告奮勇入川,他與石達開交手無數次,可謂是知根知底!心中甚至暗喜,朝庭己經無人可派了,只能讓駱秉章那個倚老賣老的湖南佬去頂住!


但是,當情報傳來說石達開部的所有軍服己拋棄黃色,改為短褂,大腰褲,白長布裹頭,穿草鞋,再也不打什麼天國翼王軍旗了,曾國藩和李中堂頓時神情一緊,嘉慶年間白蓮教的幽靈也許要在大巴山出現。

李鴻章明白,四川一失,封建割據的局面也許不遠了!


良人執戟2


石達開若過了大渡河就可進入川西北地區,那裡有最合適打游擊的地理環境,可以邊打游擊邊重新壯大。然後遂步向大西北的川陝、陝、甘、寧發展。西北地區溝壑縱橫,地廣,是最利於打游擊戰和運動戰的地方,歷史上的一些工農起義軍都是從這裡發跡的。這樣的地理環境,是誘敵深入,各𠆤殲滅敵人的好戰場。經過萬里轉戰,部隊需要補充人員、物質。在軍事上,暫時處於弱勢不必怕!仗可以從小到大的打。逐步重新壯大。再者,清軍經過多年和太平軍的作戰,夲身元氣也有所損傷。此時也不箅太強,石達開可避其鋒芒,在作戰中可集中局部的絕對優勢兵力,先揀弱小、分散和孤立之敵打,只要取得幾次﹤哪怕規模不大>勝刮,振奮軍心,再加有西北乃至山西的物產,加上如建立起正確的政治路線和正確的軍事指揮系統,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是完全可以堅持下去的,也有東山再起的可能。

說句不遜的話,在那種混亂的年代,萬不得已,佔山為王都有條件生存下去的!


用戶68063485589


那就要看仗打的怎麼樣了,如果能攻取川西平原,拿下成都,堅持個幾年沒問題,但失敗只是時間問題,本地清軍拿不下,湘軍淮軍一入川,也就完了


隨波盪漾的水草


我不瞭解這方面的歷史。感觀上判斷吧,洪秀全喊的口號和後期行為背離,已經不得人心了。到石達開被逼到大渡河,力量對比已經遠不如以前,不敢說就沒機會,但肯定很難翻盤。


枯寂百年


石達開過了大渡河也無法生存手下人沒有得到好處跑的差不多了清廷瘋狗也瘋狂鎮壓悲情英雄石達開雖然失敗了但他永遠活在民眾心中他是少有的完美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