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新冠氣溶膠傳播”,內、外循環究竟哪個正確?

新冠肺炎疫情還處於防控的關鍵時期,對於車友們來說,在路上開車必然要掌握專業、有效的防範措施,

除了建議戴口罩開車以及日常的車內清洗、消毒之外,如何正確給汽車通風也值得一提!那麼,開車的時候空調系統到底是開外循環還是內循環呢?今天我就來加大朋友們的問題,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病毒主要傳途徑:直接傳播、接觸傳播、氣溶膠傳播

前不久,國家衛健委發佈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試行第五版)》,其中就指明瞭新型肺炎的主要傳播途徑有直接傳播和接觸傳播,並且首次提到了氣溶膠傳播,而所謂氣溶膠就是懸浮在氣體介質中的固態或液態顆粒,它們的直徑在100微米(μm)以下,也就是比頭髮的直徑還要小。

預防“新冠氣溶膠傳播”,內、外循環究竟哪個正確?

所以氣溶膠這個名詞聽起來很新鮮,不過它的存在非常普遍。

預防“新冠氣溶膠傳播”,內、外循環究竟哪個正確?

生物氣溶膠通過外循環進入車內,易感染嗎?

對此,有不少車友擔心,氣溶膠會混入新冠病毒,形成生物氣溶膠,並且通過汽車的外循環進入車內,這樣一來不就容易感染了嗎?

其實,一般氣溶膠裡的病毒含量過小,不足以達到感染劑量

預防“新冠氣溶膠傳播”,內、外循環究竟哪個正確?

理論上,如果空氣中存在包含新冠病毒的生物氣溶膠,在空調外循環的作用下確實有可能隨著空氣進入車內,而我們人體也確實有接觸的風險。

預防“新冠氣溶膠傳播”,內、外循環究竟哪個正確?

但大家別忘了,外界氣體在進入車內前一定會經過空調濾芯,市面上的PM2.5濾芯可以阻擋直徑大於2.5μm的顆粒,而普通濾芯能阻擋直徑大於5μm的顆粒。雖然新冠病毒的直徑大約只有0.1μm,但它在空氣中傳播是需要介質的,那麼它所構成的“飛沫核顆粒”直徑一般為2-10μm。

預防“新冠氣溶膠傳播”,內、外循環究竟哪個正確?

由此可見,普通的空調濾芯還是無法過濾相當部分的飛沫核顆粒,但國家衛健委專家組則表示,飛沫傳播的距離是有限的,只有1-2米,並不會在空氣中長期漂浮,換句話說就是氣溶膠普遍存在,但是包含病毒的飛沫核顆粒由於質量較大,會快速沉降,因此病毒通過氣溶膠實現遠距離傳播是比較困難的。

另外,目前也還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新冠病毒可以通過氣溶膠傳播,所以各位要認清事實、不傳謠、不造謠、不恐慌!

預防“新冠氣溶膠傳播”,內、外循環究竟哪個正確?

在疫情期間,該如何正確開啟內、外循環呢?

大家可參考中國疾控中心發佈的“私家車預防”臨時指引:在空曠場所,打開外循環或車窗進行通風換氣;而在密閉環境,也就是外界車輛較多、人員密集、途徑醫院或疫情重點區域時可以打開內循環,防止外界空氣進入車內。

預防“新冠氣溶膠傳播”,內、外循環究竟哪個正確?

如果你還有其他汽車相關的問題可以後臺留言哦,希望每個人都能做好自己的本分,掌握科學、高效的預防措施,共同戰勝病毒,中國加油!


關注我每天都會給你來一個汽車實用小乾貨,買車、用車、養車、開車技巧等都有,你可以找自己感興趣的。覺得不錯的話,推薦給身邊的小夥伴吧,讓老鐵們也來關注一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