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故事会》《读者》《知音》现在什么情况了?

飘零燕2020


1.说句心里话,这几样杂志很长时间没有看了,偶尔在路边的报刊亭上还能看见她们的身影。但这些杂志在我某一段的人生当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业,提起她们的名字,我有一种很深的怀旧感。

2.我是一名70后,记得大学毕业以后,国家也刚好取消了分配制度,我们那一届就需要自主择业了,刚步入社会工作,那时候还没有手机,平时就是这些杂志陪伴我,像《知音》、《读者》我是每期必买,看着上面的励志故事,感情故事,生活常识深深影响着我的生活,里面很多作者的故事和我本人的生活经历也很相似,所以会引起共鸣,我记得曾经还和一位作者有过书信来往,那时候还彼此在过节的时候互寄贺卡以表祝福。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的也失去了联系,变成了美好的回忆。

3.人的一生在不同的阶段应该有不同的书籍做为朋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测绘小哥


当年这几本期刊都是非常潮流的,每发行量突破百万份,高峰期的《知音》达到500万份,2019年,《读者》发行量更是突破20亿本。

为啥这么牛?因为内容够诱人!《读者》提供鸡汤美文,是语文老师推荐的作文素材库;《故事会》讲猎奇故事和笑话,跟泡面一样,是坐火车必备品。

再看《知音》,就很魔幻,专门写明星八卦和爱恨情仇故事。 情节环环相扣,结局反转再反转再反转。

《知音》封面从不改版,加上“乡土气息滤镜”后,女星个个变成艳丽俗气的“村姑”,比如赵丽颖、黄圣依、林心如、孙俪等。

有人觉得这些老期刊过时了,那只是你了解得不够!你看“标题党”的鼻祖“知音体”,在互联网江湖上,一样有地位!许多人使用“知音体”命名,比如《白雪公主》成了“苦命的妹子啊,七个义薄云天的哥哥为你撑起小小的一片天”;《睡美人》就是“沉睡的少女哎!痴心等待终遇有情郎!”

而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只要打开手机就有无数新闻等着他们阅读,那些杂志也渐渐没了往日的光彩。昔日老期刊巨头,有的成了“传媒第一股”,有的则开实体店,安静搞阅读空间,在新时代里,依然做着心灵慰藉的事。

我相信一句话,存在即合理,你不会演奏交响乐,会哼几首流行歌,也是一项才艺;你看不懂芭蕾舞,爱蹦迪、会跳广场舞,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你不读莎士比亚、狄更斯、马克思主义哲学,多读几本《读者》、《知音》、《故事会》,至少也比只会玩游戏、刷抖音的人,多了一份兴趣爱好呀!


ZCq雪七


这三本期刊仍然在发行,但已发行量骤减,远不如当年火爆。

《故事会》是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主管,上海故事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办的中文版半月刊物,创刊于1963年7月为双月刊,1974年3月更名为《革命故事会》,1979年1月恢复原刊名《故事会》,2004年1月由双月刊改为半月刊。

《读者》是由读者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主管、主办的综合类文摘杂志。1981年4月正式创刊,原名《读者文摘》,1993年3月改名为《读者》。

《知音》是1985年1月于武汉创刊的情感类杂志,1999年1月,《知音》由月刊改为半月刊。


剑上霜


如今,这三本杂志虽然也还一直在发行,但是发行量和影响力早己经大不如以前。知音传媒集团早在2012年的时候就准备冲击期刊第一股,但是随后几年接连两次遭遇IPO失败,前董事长因为裸官被免。读者传媒集团虽然在2015成功上市,后来居上成为期刊第一股,但是日子并不好过,近日董事长也被带走调查,两大期刊同病相怜。《故事会》谋求转型新媒体,以“更年轻、时尚、轻松”为主题,希望带来新的读者。

今天,快节奏的生活让大家时间都变得碎片化,人们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微信、微博、短视频等这些短平快的产品占据了多数人空余时间。传统的纸媒若想要再获得突破,必须要跟得上时代的变化,渠道跟得上科技的发展,内容符合现代人的精神需求,否则,终将会被时代所淘汰。


诗乐琛


依然在发行,但是用户量骤减,因为咨询发达已经不在是当年的内个消息闭塞,很多人追求互联网的快,而且不收费。据我所知读者也好知音也罢,后期有收费的,给人的感觉你知道是什么?不划算就是我在用同样的价格来买这么点知识,为只是付费不成正比。我觉得有待改进。毕竟面对的量大了。群体也在变。一味地不求创新注定被市场淘汰


幺仙儿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莫愁前途不识人,天涯何处不识君!干得漂亮祝自己干得好。


大恒集团公司祝你幸福


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纸质媒体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当年风靡的故事会、知音、读者也都被各大平台自媒体的10万+文章所替代。

即便如此依然是杂志top行列


娱闻瓜哥


信息传播速度太慢,现在人们用手机,发生了什么都能第一时间知道,你还得印刷,运输,等书籍到手,新闻都变旧闻了


一根大黄瓜


喜欢《读者》,这几年都有订杂志,内容还是很赞的。现在订杂志都是网订,直接包邮到家挺方便的。


皮斯卡剧场


我想大不如从前了吧!我还收藏了十年前的部分书刊,但从没有翻阅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