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臣范仲淹最好的詞,到底有何動人之處?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

范仲淹的詞,傳世雖少,但每首都是極具有感染力。

其中最打動人的,當屬《漁家傲·秋思》。

這首詞的背景是什麼?表達了什麼?遣詞造句好在哪裡?詞學大家沈祖棻老師曾經有過詳細解析。

今天,就讓隔壁小王帶大家瞭解這首詞。


北宋名臣范仲淹最好的詞,到底有何動人之處?


漁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01/ 創作背景

在北宋仁宗時代,居住在我國西北地區的党項羌族逐漸強盛起來,建立了夏國。北宋王朝和她作戰,屢次失敗。

范仲淹於慶曆元年到三年(1041 - 1043)奉命與韓琦等經略陝西,才算穩定了局勢。他在工作當中,愛撫士兵,推誠接待羌族,使漢、羌各族得以和平相處,很得人民的愛戴。

他寫過幾首反映邊塞生活的《漁家傲》,都以“塞下秋來”開頭。這是其中的一首。


北宋名臣范仲淹最好的詞,到底有何動人之處?


02/ 作品結構

這首詞是寫邊塞的蕭條景色和遠離家鄉、久戍邊塞的將士們的沉重心情的。心情是主,景色是賓。它的結構是:上片以寫景為主,而景中有情;下片以抒情為主,而情中有景。

景色的描寫,正好襯托出人物的心情,從而更深刻地展示了他們的內心世界。


03/ 上片詳解

上片寫景。

它一上來就說明了,這裡是邊塞的秋天,與內地的秋天風景有所不同。


北宋名臣范仲淹最好的詞,到底有何動人之處?

接著,以候鳥大雁之到了季節要回南方,來坐實“風景異”。“衡陽雁去”,按照一般的語法,應當作雁去衡陽;這裡是因為要合於格律,把結構顛倒了。

大雁在這個地方度過了春、夏兩個季節,現在要離開了。按照情理來說,人,推而至於雁,在一個地方住了相當長的時期,臨別之時,總不免有些依依不捨。桑下三宿,尚且為佛徒所忌,何況兩個季節呢?而竟至於“無留意”,那麼,可見此時此地,已經十分寒苦,實在是無可留戀了。

北宋名臣范仲淹最好的詞,到底有何動人之處?

雁的來去,完全是適應氣候,出於本能,根本不存在思想感情的問題。這裡說雁無留意,完全是從人的立場去設想的,因此,這事實上是寫人之所感:雁猶如此,人何以堪?這是寫詞人所感。

第三句寫邊塞上的聲音。泛說“邊聲”,包括一切自然界和人類的聲音,如風聲、雨聲、人喊、馬嘶,都在其內。它們是邊塞上所特有的,因而聽到以後,容易引起懷鄉之情。

北宋名臣范仲淹最好的詞,到底有何動人之處?

“邊聲”以“四面”來形容,更顯得其無所不在,充滿了整個空間,雖想不聽,也做不到。下面再接上“連角起”,更進一步寫出這些淒涼的聲音又還是伴隨著軍營中的號角一道發出來的,就更在淒涼之外加上了悲壯的氣氛。

這種加倍渲染的手法,也是為了加深人所感受的描寫。這是寫詞人所聞。

第四、五句寫邊塞上的景色。在數不清的山峰像屏障一樣地圍繞之中,傍晚的時候,煙霧迷漫,即將西沉的太陽正照射著一座緊閉了門的孤零零的城堡,這是多麼荒涼的景色!

北宋名臣范仲淹最好的詞,到底有何動人之處?

北宋名臣范仲淹最好的詞,到底有何動人之處?

“長煙”的“長”字,在這裡是廣闊的意思,它與“落日孤城”的“落”字、“孤”字合色,都是為了形容環境的遼闊荒涼而挑出來使用的。而孤城緊閉,則又顯示了戒備森嚴,在冷落的背後,隱隱地露出了緊張的局勢。這是詞人所見。

所感、所聞、所見如此,那麼,身臨其境的人,不免有懷鄉之念,就很自然了。


04/ 下片詳解

下片以抒情為主。

在這種環境之中,欲歸不得,惟有借酒澆愁。但是,“濁酒一杯”,怎麼能夠排遣離家萬里的鄉愁呢?結果是如李白《宣城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中所說的,“舉杯消愁愁更愁”了。“一杯”和“萬里”相對為文,是強烈的對照。

北宋名臣范仲淹最好的詞,到底有何動人之處?

“家萬里”,點出路途遙遠,回鄉困難,但它卻不是不能回家的主要原因。主要的原因是還沒有完成朝廷交給的任務,還沒有能夠如東漢竇憲那樣,打退匈奴統治者的侵擾,在燕然山勒石紀功,然後勝利地班師回朝。

北宋名臣范仲淹最好的詞,到底有何動人之處?

在這裡,詞人寫出了邊防將士們的責任感。在嚴峻的環境裡,雖然對家鄉非常懷念,但是,面對著侵擾者,他們是決不會放棄自己的責任的。

在完成抗擊侵擾的任務以前,當然是無法回鄉的,只有在這裡堅持下去。傍晚之時,對景思鄉,欲歸不得,借酒澆愁,消磨了許多時光,已經由黃昏進入深夜,這時,聽到的是悠長的羌笛,看到的是銀白的濃霜,怎麼能夠入睡呢?

北宋名臣范仲淹最好的詞,到底有何動人之處?

詞中這位人物,可以是指詞人自己,也可以是泛指某一位將軍或征夫,因為他們的感情是共同的。將軍的年紀當然大些,久戍邊城,備極辛勞,已生白髮,而征夫則流出了眼淚。

北宋名臣范仲淹最好的詞,到底有何動人之處?

北宋名臣范仲淹最好的詞,到底有何動人之處?

末句極寫久戍之苦,結出主旨。


05/詞的價值

一方面,邊塞寒苦,久戍思鄉;另一方面,責任重大,必須擔負,這是詞中所描寫的一對矛盾。

詞中篇幅絕大部分是寫前一方面的,但只用“燕然未勒歸無計”一句,便使後一方面突出,成為這對矛盾的主要矛盾面,正如俗話所說的“秤砣雖小壓千斤”。

用傳統的文學批評術語來說,就是:“發乎情,止乎禮義。”

作者雖然身為將軍,但並非高適《燕歌行》中所譴責的那種“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的將軍,所以能夠體會普通將士們的思想感情,他們對家鄉的懷念和崇高的責任感。

封建統治階級對於人民的痛苦常常是漠不關心的,更不會想起戍邊將士的辛苦。范仲淹在這裡提出的問題,在他以前,還不曾在文人詞中反映過,以後也不多,因此,是很值得重視的。


北宋名臣范仲淹最好的詞,到底有何動人之處?




北宋名臣范仲淹最好的詞,到底有何動人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