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智能檢測設計


人體智能檢測設計

內容簡介

1、人體智能檢測

2、採集設計環節


人體智能檢測設計


一、人體智能檢測

1、檢測流程:信號源-信號特徵-信號採集-數據庫-格式轉換-算法實現;

2、腦電,心電,肌電,眼電等,都是身體上兩點的電壓差,隨便在頭上兩個位置放

兩個電極,一正一負,放大 uV信號(其他腦電信號特徵,如頻段,干擾源等),測量其電勢

差;

但通常需要加一個右腿驅動電極,比如在乳突,因為共模輸入電壓會影響輸入差分對的偏

置點,由於輸入電路固有的不匹配,偏置點的改變會引起輸入失調電壓改變,進而引起輸出

電壓的改變;

以心電為例,腦電原理一樣,假設共模干擾是圖中的 A,有用的 ECG信號為 B,則我們很有

可能採到的是 A+B,所以我們要把 A抵消掉,反饋到身體上一個負 A的信號。這樣我們抑制

了大部分的共模信號,就得到 B了。


人體智能檢測設計


二、採集設計環節

1、AgCl電極-ESD-儀表放大-高通去 DC-低通(限制噪聲帶寬)-ADC模數轉換

2、設計參考

心電圖(ECG)是將心臟離子去極後轉換為分析用可測量電信號;

模擬電子接口到電極/患者設計中最為常見的難題之一便是優化右腿驅動 (RLD) ,其目

的是實現較高的共模性能和穩定性。

在 ECG 前端中,RLD 放大器具有 Vref 的共模電極偏置,並反饋經過反相處理的共

模噪聲信號 (enoise_cm),以降低測量放大器增益級輸入端總噪聲。圖 1 中,源 ECGp 和

ECGn 被分離開,目的是表明 RLD 放大器如何為一部分 ECG信 號提供共模參考點,而這

一部分 ECG 信號可在測量放大器 (INA) 的正負輸入端看到。左臂、右 臂和右腿的並聯

RC 組合,代表了集總無源電極連接阻抗(本文後面部分以 52k? 和 47nf 表示)。假設 enoise

以寄生方式耦合至輸入,則 enoise_cm 的反饋會降低每個輸入端的總噪聲信號,並使用外

部方法過濾剩餘噪聲,或者利用測量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 (CMRR) 來對其進行抑制。


人體智能檢測設計


2、3 和 4 中,我們可以看到共模抑制變化情況,表明共模測試電路具有不同的 RLD 放

大器增益。這些圖表明,無反饋電阻器(即增益無限)時達到最佳低頻 CMRR;但是,在現

實世界中,對於那些要求在某條輸入放大器引線被拔掉後 RLD 放大器仍能線性運行的應用

來說,去除 DC 通路和/或將 RF 設置為某個高值或許並不實際。


人體智能檢測設計


一旦確定 RLD 放大器的增益,便可使用圖 5 所示測試電路,並在環路中注入一個

小信號階躍,然後監視輸出響應情況。這時,響應(圖 6 所示)顯示出強輸出振盪,表明

環路中出現不穩定性。引起這種不穩定的主要反饋通路是 RLD 放大器周圍的身體/電極/測

量放大器反饋通路。圖 7 所示測試電路,允許在一個波特圖上單獨分析 RLD 放大器的反

饋 和 開 環 增 益 ( AOL ) 曲 線 圖 。

圖 7 電極/測量放大器反饋測試電路

圖 9所示 1/β(反饋)曲線圖代表了圖 7 模擬結果。請注意,在沒有外部補償網絡


時,1/β 曲線接近 AOL 曲線,且接近速率 (ROC) 》20dB/dec,其表明存在不穩定性(證

明過程,在此不作討論)。要解決這個問題,需在 RLD 放大器的局部反饋中添加一個串聯

Rc 和 Cc(圖 9 所示 Zc),這樣總 1/β 便與 AOL 曲線交叉,其接近速率 (ROC) ≤

20dB/dec,且環路增益相補角》 45°(圖 12)。之後,Zc 成為 20k-30kHz 之間的主要反

饋通路。圖 11 顯示了這種新的、經過補償之後的 1/β 圖(基於 Rc 和 Cc 差異)。


總之,SPICE 是一種有效的工具,可幫助快速分析和優化 RLD 前端電路的性能和穩

定性。請記住,模型的好壞決定了模擬的質量,因此對一些重要規格建模就十分重要,例如:

噪聲、AOL、開環 Zout 以及 CMRR 與頻率關係等。另外,這項工作應在開始分析和設計以

前就完成。


人體智能檢測設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