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未落,組織教師入戶家訪可行嗎?

皮囊空空


疫情還沒有結束,學校還沒有正式開學,領導讓老師們開展入戶家訪的活動,還要納入學校評比中。我覺得非常不合理。

一、防控防疫工作還在進行中,要服從上級安排,科學研判、穩慎作出決定,既要科學有效防控,又要安全有序開學。

教育部指出,當前各地要強化省級統籌責任,認真聽取疾控專家意見,要認真制訂中小學錯區域、錯層次、錯時開學工作方案,切實保障師生生命健康安全。

符合什麼條件才能開學?今年全國統一高考會不會延期?暑假會不會縮短?《新聞1+1》白巖松連線教育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登峰,有最新回應。一個地方是否具備開學的條件,教育部有三個原則性的要求:

1、疫情沒有得到基本控制前不開學。

2、學校基本防控條件不具備不開學。

3、師生和校園公共衛生安全得不到切實保障不開學。

我認為,作為學校領導要充分考慮到每一項決定的科學性、合理性,要配合防疫部門繼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要依法依規做好學校疫情防控工作,精準到校、精準到人、精準到事,及時化解疫情防控中可能出現的風險。

二、入戶家訪工作雖然是為開學工作做準備,但也是對老師、對學生、對家長安全工作的不負責任。

網上教學工作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接下來我們要繼續做好“停課不停學”工作。作為學校決策層要認真總結前期工作情況,有針對性地改進工作。要規範教學行為,避免增加教師、學生、家長過重負擔。

三、停課不停愛,可以開展“萬師訪萬家”線上家訪活動。

2020年的寒假生活與以往大為不同,在這個特殊的時期裡,身為一名教師,我們不能投筆從醫,奮戰在抗疫的第一線,但我們卻時刻不忘身上的責任和使命。為了瞭解學生的居家生活,督促學生假期學習,確保每一名學生能夠健康愉快地生活,我們學校開展了“萬師訪萬家”線上家訪活動。

老師們關注孩子們假期作業完成情況的同時,也為孩子們建立了線上輔導,電話,微信等多種多樣的線上服務。

疫情阻斷了我們相見的腳步,卻阻不斷我們心靈的溝通。老師們也通過自制的“防疫知識宣傳”小視頻來表達對孩子們的想念與牽掛。

通過小視頻,科學教育指導孩子們在疫情期間如何做好心理防護,並提醒大家多鍛鍊身體,以健康的心態和體魄抗擊疫情。

通過電話交流。老師們細心地詢問孩子的假期生活安排情況,在特別時期,指導孩子制定特殊的學習計劃。

長期居家生活,孩子們的心裡難免產生低落和浮躁情緒。通過線上家訪,老師和學生們真誠溝通,悉心交流,體貼入微的關心孩子們的心理狀態,適時地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困惑,疏導不良情緒,讓學生們心靈得到放鬆。

疫情隔開了我們的距離,卻割不斷我們之間的真情。別樣的線上家訪活動,開啟了更多渠道互動互聯的家訪新格局,傳達了老師對孩子們的深切關注。

特別的疫情,特別的假期,特別的成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學校陸續開展了“停課不停學”、“釘釘微課”、“防控知識宣傳”等活動,同時向全校發出倡議,以“疫情防控”為契機,讓同學們瞭解疫情,學習防控知識,感受生命的可貴,宣傳疫情中的正能量,開展“童心研‘疫’ 尊重生命”主題學習活動。

結束語:活動注重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科學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勞動教育,鼓勵學生鍛鍊身體、開展課外閱讀,學會自主學習”。同學們在活動的過程中增長健康防疫知識,感受生命的可貴與美好!

線上家訪以特別的方式讓全校師生更緊密地團結在了一起。學習,從來就沒有停止;成長,一直在真實發生。


妍奇老師


不作為,很可怕。亂作為,更可怕。疫情未結束,就組織教師入戶家訪,應該就是亂作為了。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已經有200多個回答了,大V們也都來過了。不過,我還是忍不住想說一說。其實,我本來是不相信會有學校作出這種“無厘頭”決定的。為此,我專門在頭條上搜了一下“疫情期間學校家訪”的情況。大多數的家訪,都是採用線上或電話的形式,但居然也真有不少入戶家訪的。印象最深刻的一篇報導,題目十分驚豔:停課不停愛,家訪正當時。這稿子是用腳後跟寫的嗎?疫情未落,叫“正當時”?

1.入戶家訪,考慮過疫情防控政策嗎?

總體上說,現在處於疫情掃尾的階段,是最後攻堅的階段。全國大部分省份,都不同程度的下調了應急響應級別。但下調不是取消,不能有絲毫的放鬆警惕。

隨著國外疫情的爆發,國內連續出現輸入性病例,誰敢保證現在就是安全的?如果真的安全了,直接開學不是更好,還家訪做什麼?

作為普通人,仍需響應國家號召,儘量少出門、不出門,最大限度減少人員流動。學校此時安排老師入戶家訪,不是和疫情防控政策相背嗎?

2.入戶家訪,考慮過師生和家長的安全嗎?

讓老師入戶家訪,考慮過老師的安全嗎?老師的安全,在領導那裡,真的是無所謂嗎?還是領導不用去家訪,就不用考慮安全問題了?讓老師入戶家訪,考慮過學生和家長的安全嗎?假如,只是假如,有一個老師出現問題,會不會傳染給幾十個學生和上百個家長?

病毒面前,是真正的人人平等。病毒不是因為你是老師、你是學生就躲著你。當然也有人會說,哪就那麼邪門,會出現問題。那不妨問問領導們,哪個敢拍胸脯保證不會出一點問題?

3.入戶家訪,考慮過教育部和省教育廳的命令嗎?

我看到的入戶家訪的行為,都是縣教育局或學校組織的,不知道有沒有市教育局下這樣的命令。這些級別的領導,不用聽從教育部和省教育廳的命令嗎?疫情以來,教育部也好,各省教育廳也好,一直是謹小慎微,生怕走錯一步、下錯一個通知。到現在,高考是否延期未確定,大部分省份的開學時間未確定。為什麼不敢確定?因為他們知道,要對幾億人負責。走錯一步,可能是前功盡棄。

有人說,教育部門緊張過度了。我認為,在疫情面前,教育行業緊張一些,沒有任何壞處。教育部明令禁止任何線下的聚集活動。要求入戶家訪的領導,明顯屬於對著幹,就不怕挨處分嗎?

4.入戶家訪,考慮過社會各界的反響嗎?

上學期開學不久,我們這裡就組織了全市範圍的大家訪活動,名曰“萬名教師訪萬家”,時間剛好趕在中秋節前後。雖有一些質疑的聲音,但絕大多數家長、社會各界還是非常支持的。好多人都說,你們真不容易,大過節的還得家訪。

疫情期間的入戶家訪,你讓家長怎麼看,讓全社會怎麼看?經過鋪天蓋地的宣傳,誰不瞭解病毒知識,誰不知道疫情防控政策。這時組織入戶家訪,是求表揚還是求批評呢?

結語

疫情未落,學校組織教師入戶家訪,是不折不扣的亂作為,甚至是胡作非為。連開學這麼大的事都可以延遲,家訪就不能停一停?

話又說回來,領導們沒考慮疫情防控政策,沒考慮師生和家長的安全,沒考慮教育部和省廳的命令,沒考慮社會的反響,他們考慮的,究竟是什麼?


三石學堂




皮囊空空


這個就扯了哈。誰能保證自己在行進的過程中沒有"碰巧"接觸到了病毒?萬一被"中",教育囗是絕對的熱點話題,那就熱鬧了。肯定裡外不是人的。我們社會,教育,是最保守的行業,無論決策,社會絕大多數認可及接受的行為規範,都是"穩"字,不會往成功地引導理性向前多少,但,至少,平和無大錯。你還能怎樣?


Widerl


疫情畢竟沒有結束,組織教師入戶家訪肯定不正確的,必須反對!!

第一:全國疫情剛剛好轉,就派老師登門家訪就是不負責任!

疫情發展一個多月了,在全國人民的努力下,各地疫情都有了好轉。近日武漢的確診病例增加也保持在了個位數,這都是好的態勢。

但是,而國外的疫情四起,境外輸入病例嚴重影響我們的防疫成果。每天有大批的人員入境,防疫任務還很重。


例如陝西省,已經20多天清零了。但是,今天出現了首例境外輸入病例。密切接觸幾十餘人被隔離,形勢突然又嚴峻起來。

這個時候你派老師去學生家家訪,考慮到老師和學生的安全了沒有?病毒又不會因為是老師和學生而遠離他們。

第二:通訊手段發達,家訪的形式不一定非得要登門拜訪。

家訪是家校溝通的一個方式。老師通過登門拜訪,瞭解學生及家庭情況,從而增進老師和家學生家庭的聯繫。家訪對促進學生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但是,疫情期間不聚堆,家訪的形式也可以多樣化。比如可以用電話、QQ、微信,還可以通過視頻通話。這些都能很好的達到家訪的目的,並且方便快捷。

第三:即使已經制定了家訪計劃,也要適時調整。

放假前,我們學校就準備在寒假期間進行大家訪。家長會上通知了家長,每個老師都分配了家訪任務,並且對學生家庭地址也做了提前的摸排。

網課開始後。經常給家長打電話。詢問學生在家學習狀況及心理問題。遇到問題及時溝通解決,效果比登門拜訪高效的多。



總而言之,疫情沒有結束,老師登門家訪就是違背了科學防疫的政策。如果學校硬性派老師登門家訪,就是胡作為亂作為的表現,應該立即制止。

希望我們的教育部門科學決策,切實保護老師和學生的安全。


圖片來自於網絡


知足者常樂66


通知:各位科任教師:根據上級文件精神,請科任教師聯合本班班主任(班主任協調好本班科任)在3月14、15、16、17日四天內,確保安全情況下,通過家訪形式(如果學生在外地,路途較遠,則可以通過電話訪問等形式)瞭解每一位學生近期在線上學習情況,瞭解他有什麼困難(比如設備、網絡等等),存在困難的,班主任要記錄好上報給學校教務處王主任處(上報格式為:年級、班別、姓名、監護人姓名、家庭地址、聯繫電話、存在問題),家訪時要拍照一張照片發給班主任,班主任收集好本班數據再統一發上班主任群,教務處某某主任負責收集保存。此外,要督促和鼓勵他們,一定要按照老師的要求:認認真真學習,外出要注意安全,多參加體育運動,增強體質,做好疫情防範工作。請班主任和科任一定要與家長以及學生本人聯繫,做到不漏一戶、不漏一人。解決每一位學生在線上學習遇到的困難,是學校現階段一項政治工作,體現黨和政府以人為本,體現我們學校、老師對每位學生學習與生活的關懷和指導的重大舉措,請大家務必高度重視這項工作,把它做好。謝謝!

只能提供廣東省茂名市化州市通知一份,別的就不多說了。


午夜迷戀太陽1


我是aft秀,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這就要看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一,存在,即合理就接受。二,存在不合理就要改變。

首先談第一點存在即合理就接受。現在線上輟學情況特別嚴重,特別是農村一些家長是迫於生活壓力急需掙錢,舍孩子求生計;另外一種情況就是學生的家庭貧困不具備線上聽課的條件,也有極端事件發生。比較嚴重的是有的學生處於失聯狀態,這就需要入戶家訪。

這個家訪不僅僅侷限於老師,應該是所屬村的幹部,給予孩子各方面的關注和關懷,所以在疫情的下行期,老師在保證個人安全的情況下逆行而上,親自了解一下學生家庭情況及學習生活很有必要,雖然這場戰爭不需要無謂的犧牲、廉價的譁眾取寵,但是還需要發揚人道主義人文關懷,大災有大愛,上不了前線,力所能及的獻愛心還是必須的。

其次,存在不合理的就要改變,從其提供的信息推測,教師家訪要納入學校評比。這不排除是在完成上級任務的作秀。如果線上電話微信視頻能完成的任務為什麼非要老師出鏡做噱頭呢?更可笑的是還要和去防的學生家庭拍照“到此一遊”,這種“擺譜”有必要嗎?疫情之戰,評價學校的安全防護是第一。還要把老師出鏡率放在第一,如果整個轄區學校具備轟轟烈烈的搞家訪的條件,為啥不直接開學呢?

再者,教育部門總喜歡整一些一廂情願的事:家長學生社會樂於你這種善意的拜訪嗎?你的拜訪給他們帶來安全感嗎?所以還是實事求是,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

我們學校是針對貧困生線上聽課信息要求落實班主任到位,誰出問題追究誰的責任,針對全校線上學習,多次召開班級視頻會議,把學生聽課考勤學習狀態及家校互動落實到位。

量化評比已經風靡整個教育行業了,動不動拿分說事。只“管”不教不育,上級部門對學校、學校對老師、老師對學生都是如此,已經見怪不怪了。

總之,期待教育行業少些形式,多些內容,少些量化,多謝大智慧的人文關懷,讓教育返璞歸真,讓疫情這場戰爭結束的快點。


aft秀


對於這件事情,我的觀點是,學校做得很不靠譜,這件事情很不合理。

同時也建議你做好個人防護,畢竟上級安排的事情,有怨言也只能先完成,還有就是建議你要主要今後不要發這樣的問題,因為這樣的問題可能會給學校帶來麻煩,最終也會給你自己帶來麻煩。

疫情沒有結束,老師家訪可能會增加疫情傳播的可能

  1. 目前來看,疫情還沒有結束,不論是老師還是普通的公民,我們都應該繼續堅持宅在家,勤洗手,做好個人的防護,不給防疫工作增加麻煩。

  2. 要了解學生的網課學習情況,可以採取其他的措施,沒有必要採用入戶的方式。

怎麼做更合理

  1. 委婉的建議學校,採用其他的方式,例如電話,視頻等,儘量減少感染自己和學生感染的可能。

  2. 如果沒有建議的可能,按照學校的要求,做好個人的防護工作。

  3. 與家長和學生見面之前,電話提醒他們也做好防護工作,不能因為老師的家訪給學生帶來危險。

總之,學校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關鍵時刻,學校做出的任何一項決定都要經過慎重的思考。像這樣的家訪,不知道經過上級部門的批准沒有?


雷鳴地理


很多時候、很多地方都是為了作秀而家訪,當前家訪更是蹭熱度。誰提出這樣的要求,被要求的人可以提出質疑:

家訪的目的是就學生的學習、習慣、行為、思想、家庭情況、在家表現等和家長溝通,找到出問題的原因,前提是電話裡說不清楚。

滿足另一個前提也行,那就是家長沒有電話、不會使用微信。

當前線上上課,孩子只要能完成作業,其餘的都要靠家長監護,老師就不要去湊熱鬧了,家長也不喜歡。

特殊情況,比如說留守兒童,孤兒啥的,那需要學校和社區,村委溝通,那些基層幹部做工作很踏實,只要學校提出要求,一般都會幫著瞭解情況的!

我們學校之前要調查線上學習工具準備情況,以及每天測量體溫的事,在班主任做完溝通之後,全校只剩下三五個打不通電話,學校和相關社區村委一聯繫,什麼都解決了,根本不需要上門家訪!


樟樹病人


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我們來認識家訪:家訪是協調各種教育關係。從正面對學生髮展產生正向激勵的一種方法。

首先,家訪是有必要的。

家訪是學校與家庭協調。共同維持學校秩序,保持學生良好發展的一種手段。它是一種傳統的家校合作方式,目的在於老師與學生家長正面溝通交流意見增進互信,共同為學生髮展而協調配合。

但是,家訪具有多樣性。

在現有條件下家訪並不拘泥於老師到學生家裡去。可以通過電話、微信、釘釘等方式對學生進行訪問和溝通。

而且,疫情具有複雜性。

目前的疫情情況是國內形勢相對較好,而國外卻有較大的發展,切成蔓延的態勢。外方輸入成為1000期間,我們國家保持1000。時間穩定的重要手段。對國家如此,對家庭也是如此。避免不重要的交流和不必要的會面是必須的。採取靈活的方式也是可以的。

所以,鑑於疫情期間的特殊情況,教師不應該參與直接家訪。更不應該組織教師進行家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