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再回來的吧?”

“你會再回來的吧?”

1 /

跨年夜一個人看《奇葩說》,看到“伴侶去大城市打拼,是否應該跟著一起去”的辯題時,我不禁會心一笑,下意識地把這個話題分享給她。

但密密麻麻的感嘆號提醒我,她早已離我遠去。

我好像一直都是一個後知後覺的人,比如我總以為十年前是1999,一抬頭,2020年都到了。

再比如,“我以為你一直都在我身邊”,但到最後,我連說“不如我們重新來過”的機會都沒有。

不知道多少次,對著微信對話欄欲言又止,即便我知道,說什麼也無法送達,其實我只是想問一個為什麼。

也不知道多少次,去偷看她的社交賬號,只是想看看,她最近過得好不好。

她不說話,只是換名字,換頭像,換了可愛的頭像、俏皮的暱稱,我就會想,也許她現在一切都好。

但又覺得自己這樣偷偷窺探她的生活,有點卑微,又有點心酸。

2 /

她是什麼時候離開我的呢?

也許是三年前,畢業前一天吧。她約我出去玩,在市中心的廣場上,在電影院裡,在她最愛吃的川菜館門前,我們像往常一樣,沒有什麼不同。

她喝著奶茶說自己明天就去北京了,我面無表情地說了句哦,她說:“哦你個頭啊!”輕輕地打了我一下,然後我們都沒有再說話,看著人群來來往往,夏日的夕陽西下,接著各自回家。

我問過很多校園情侶,臨近畢業的分手是怎麼一回事。他們都說,沒什麼,就心照不宣嘛。

我討厭心照不宣這個詞,它過於消極,什麼都沒有做,就坐以待斃,就互相接受了現實。聽起來灑脫,其實只是在掩蓋內心的怯懦。

我還年輕,我不要心照不宣,我要說出來,我不想讓我的人生留有遺憾。於是,我也買了張去北京的車票。

見到我的時候,她說不上開心,也說不上驚喜,只是說:“我就知道你要來的。”

然後抱了抱我,許久沒有放開。

3 /

她走的前一天,我們因為房租吵了一架,我們從來沒有吵過架,那次是例外。

過完年,房東又要加房租,附近好多住戶搬走了,我也想搬,提前找好了房子。之前一切都好,可是臨近搬家前她卻說:“再搬都要去通州了。”言語裡充滿了失望。

我這個人,比較木訥,不會安慰人,我只是說:“再等等,明年就好了。”

沒等我說完,她反問我:“明年真的會好嗎?你和那些人也沒什麼不同。”

哪些人呢?我不知道,可能是那些經常給人開空頭支票的人吧,譬如愛畫餅的老闆,再譬如我這種沒用的男友。

明年會好嗎?我也不知道,但老闆是這麼對我說的,“明年加工資”,我又這麼對她說,我們人類就這樣,互相欺騙著對方,直到有一方不再願意陪著你演戲,一切終了,歸於寂靜。

那晚我們沒有再吵下去,雖然合租的人都搬走了,真的很適合吵架。她砸了我的手機,我扔了她的粉底,我們都覺得心疼,就沒有再繼續下去。

害~窮人連吵架都不能盡興。

第二天起來,她也沒有抱我,我亦沒有吻她,各自出門上班。

等我加班到十二點回家,推開房門時才發現她已經走了,屋子裡空無一人,她的東西都不在了,桌子上留了一張紙條,我懶得看。

躺床上玩了會兒手機,忍不住想找她。

找了,感嘆號。

打電話,無法接通。微博私信,對方已將你拉黑。網易雲私信,對方收不到。

打開戰網客戶端,對方正在玩《爐石傳說》。

放心了,丟掉手機,睡覺。

4 /

第二天,房東來收房租,那是一個四十多歲的北京中年男人,沒有成家,無兒無女,過得挺瀟灑。

他見面就問我眼睛為什麼紅的,我說:“熬夜了。”

他說:“哭的吧?”

我說:“沒有。”

他繼續說:“分手了?”

我說:“不可能。”

最後他說:“為愛情流淚不值得,老哥的人生經驗,我活那麼多年了,聽我的沒錯。”

然後問我:“他們都走了,你為什麼不走?”

接著補充道:“你再難過房租也一分錢都不能少啊!”

一切又回到原點,當初為什麼要跟著伴侶來大城市呢?

我真的佩服那些這麼做的人,他們都應該上《奇葩說》,這世界變化太快,說不定哪一天ta就不愛你了,說不定哪一天你們就待不下去了,而之前的付出,都變成了沉沒成本。

年輕時的愛情是奮不顧身,年紀大了就是問自己值不值得了。

我估計很多人也只是強撐著,至於愛,早就不在了。

房東趁著我傷感的間隙,四處查看那些已經沒有人的房間,並且不時感慨,“這房間以前住著一河南老闆,賣保健品的,我租給他八年了,這次估計是撐不下去了,走了。”

“你隔壁不是一送外賣的嗎?老是跟我說工資沒到賬,可不可以延幾天,人挺好的,蠻熱情一小夥子,沒了。”

“年紀大了看不得這種事情,可誰讓我是房東呢?該收的錢我還是要收的嘛!”

幾句話說的我非常難過,那天我連班都沒去上。

5 /

不去上班,也沒有人找我,看來我是被世界拋棄了吧。

試探性地問領導:“我今天沒來,生病了,沒事吧?”

他打了一串................過來,然後說:“我已經離職了。”

我有點詫異,但又覺得在意料之中。

領導對我挺好的,雖說職場無朋友,但我們卻像多年好友一般,互相激勵,互相扶持。

後來聽說,他開會被客戶罵,會開完了打開手機女朋友要和他分手,他立馬辭職,買下午的火車回老家了。

這讓我想到那些在地鐵裡哭泣的人,那些年末突然決定離開的人。人們總是突然消失,我們不知道原因,他們就這麼走了。

年輕時常說,如果沒能做到“好好告別”,將來是會後悔的。可每一次,就算提前做好準備,在腦海中想象無數遍,離別還是讓人猝不及防。

何況這是一個信息時代,曾經的離別是車站的眼淚,是馬路盡頭的凝望。現在的離別是什麼?是手機上的一句“我走了”嗎?是突然消失的好友位嗎?還是再也沒人回答你的對話框?

但有時我也會覺得,離別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比如合租的外賣小哥跟我抱怨被交警罰款,抱怨客戶總是給差評的時候,我就感覺,他正在慢慢離開。

再比如,三年前剛來北京,她抱著我欲言又止的時候,我也感覺,她已經在離開我了。

然而,我們沒有辦法。

6 /

古人總說生離死別,生離死別,生死不多見,但離別常在。

我們擁抱,然後離開。聶魯達說:“我們共同締造了旅途中的一個曲折。”這就是離別。

但,也許他們還會再回來的吧?就像北島說的,“你沒有如期歸來,這就是離別的意義。”重逢會延期,但它應該不會缺席。

新年第一天,點外賣,打開門,居然是曾經合租的外賣小哥,他還記得我,他不停地笑,我說我以為他已經走了,他說沒有,“回去了,又回來了,再堅持堅持,也許明年會好呢?”

我說:“已經是明年了。”

他說:“那已經很好了,你看,我回來了嘛!”

去上班,老闆兌現了他的諾言,而之前的領導,他跟我說,他在老家找到了不錯的工作,女朋友也和他一起 ,沒有分手。

他依然像往常一樣,和我開黑打遊戲,偶爾幫我解決一些工作上的問題。

怎麼講,那些離開你的人,只是換了一種方式陪伴著你。

那天,我打開她留下的紙條,上面寫著“別難過,我們沒有分手,我們只是離別。”

我笑了笑,給她發了句“你還會再回來的吧?”

這次,我沒有收到感嘆號。

這下我有信心說那句話了。

2020年,一切都會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