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歡哪位名人筆下的春天?

大嘴巴媽媽


古人描寫春天的詩數不勝數,但我最喜歡的是韓愈的《初春小雨》和孟浩然的《春曉》。

初春小雨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這首七絕詩請新動人,筆法細膩,耐人尋味。首句一"潤"字,非常恰當地形容了春雨下得可貴及時,對滋長萬物起催化作用。句末一"酥"字,更加形象地反映了春雨帶來的生機,令人耳目一新。二句用"遙看"、"近看"的對比手法,捕捉住青草剛剛萌發時的特徵,把初春草綠的情景鮮明地表達出來了。三句用"最是"兩字,引出"一年春好處"。四句以"絕勝"兩字,結出"煙柳滿皇都",十分細緻而又誰確地描寫了長安在初春季節所呈現出最美好的景色。

春 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這首詩語言明白淺近,無一難句難字,如話家常。但仔細品味,詩意卻很深遠,耐人尋味,詩境如畫,讀來感到親切生動。詩中通過聽覺、感受、設問、想象等手法,寫真景,抒真情,把室外的鳥語花香和室內的探春惜春心情巧妙地融為一體。


手機用戶墨海聽濤


名人筆下的春天,迷了眼,醉了心,淨了神,更是帶來了希望。我是沙灘陽光飛,很高興能夠回答你的這個問題。

我最喜歡的是朱自清的《春》: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小草偷偷地從土地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裡,田野裡,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俏俏的,草軟綿綿的…………

朱老的《春》每讀一次都有不一樣的收穫,輕鬆明媚的句子帶著大自然的氣息撲面而來,給人以鼓舞,給人以精神,給人以啟迪。

《春》是朱老的散文名篇,發表於1933年7月,並且納入了中學語文教材,整篇都是春的讚歌,貯滿了濃濃的詩情畫意,一個蓬蓬勃勃、生機盎然的春天呈現在我們面前,對大自然春天的謳歌,何嘗不是對社會春天的期盼呢!

拳拳赤子心,濃濃愛國意!一切都在此文中。


沙灘陽光飛


01

今天早晨,我又走過校園。這時候,晨光初露,曉風未起。濃綠的松柏,淡綠的楊柳,大葉的楊樹,小葉的槐樹,成行並列,相映成趣。

未名湖綠水滿盈,不見一條皺紋,宛如一面明鏡......

我彷彿看到春天又回到園中:繁花滿枝,一片錦繡。不但已經開過花的桃樹和杏樹又開出了粉紅色的花朵,連根本不開花的榆樹和楊柳也滿樹紅花。未名湖中長出了車輪般的蓮花。正在開花的藤蘿顏色顯得格外鮮豔。丁香也是精神抖擻,一點也不顯得疲憊。總之是萬紫千紅,春色滿園。

—選自季羨林《春滿燕園》

02

兩人一路笑著,走下那個斜坡,就到了花園。天氣已經將近四月了,一堆接連而來的晴天,中間隔著幾次小雨,把園中各樣樹木皆重新裝扮過了。各樣花草都彷彿正努力從地下拔起,在溫暖日頭下,守著本分,靜靜的立著,盡那隻誰也看不見的手來鋪排,按照秩序發葉開花。開過了花還有責任的,皆各在葉底花蒂處,綴著小小的一粒果子。這時傍到那一列長長的圍牆,成排栽植的碧桃花,正同火那麼熱鬧的開放。還有連翅,黃得同金子一樣,木筆皆把花尖向上矗著。

沿了一片草地,兩行枝幹兒瘦瘦的海棠,銀色的枝子上,綴滿了小小的花苞,嬌怯怯的好象在那裡等候著天的吩咐,顏色似乎是從無數女孩子的臉上嘴上割下的顏色。天空的白雲,在微風中緩緩的移動,推著,擠著,搬出的空處,顯得深藍如海,卻從無一種海會那麼深又那麼平。把雲挪移的小風,同時還輕輕的搖動到一切較高較柔弱的樹枝。這風吹到人身上時,便使人感到一種清快,一份微倦,一點惆悵,彷彿是一隻祖母的手,或母親的手,溫柔的摩著臉龐,撫著頭髮,拉著衣角。還溫柔的送來各樣花朵的香味,草木葉子的香味,以及新鮮泥土的香味。

—選自沈從文《春》

03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裡,田野裡,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裡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裡,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裡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溼的空氣裡醞釀。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與輕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著。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兒卻綠得發亮,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在鄉下,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地裡還有工作的農民,披著蓑戴著笠。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裡靜默著。

天上風箏漸漸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裡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

—選自朱自清《春》


希倫寶貝


在所有描寫春天的句子裡,我最喜歡的是秦觀的這首詞:

《行春子·樹繞村莊》

樹繞村莊,水滿陂塘。倚東風、豪興徜徉。小園幾許,收盡春光。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

遠遠圍牆,隱隱茅堂。颺青旗、流水橋旁。偶然乘興、步過東崗。正鶯兒啼,燕兒舞,蝶兒忙。

綠樹環繞著村莊,春水滿池塘,迎著暖暖春風,安閒自在地來回漫步著。小小的院子卻收盡春光,桃花正紅,李花雪白,菜花金黃。

越過圍牆遠望,隱約可見幾間茅草房。溪水的小橋旁,青色的酒幌子在風中飛揚。偶然乘著遊興,走過東面的山岡。只見鶯兒鳴啼,燕兒飛舞,蝶兒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秦觀是北宋文學家,“蘇門四學士之一”。大部分人對他的印象可能是來自那首《鵲橋仙·纖雲弄巧》“兩情若在久長時,又豈在朝潮暮暮”。而寫春天,這位婉約派大詞人一點也不遜色,這首《行春子》以村莊裡的景色為中心描寫春天,樹繞村莊,春水滿池塘,人兒悠閒踱步,桃花李花油菜花紛紛綻放。小橋溪水,草長鶯飛,蝴蝶飛舞。大好春光美不勝收。詞人描寫的清新自然,形象生動。讓人有一種沉浸春色,身心愉悅的輕鬆感。這樣生機勃勃,萬物競發的季節,這樣的美景,怎能不讓人沉醉其中呢?


宮商角徵羽哆瑞咪發嗦


我最喜歡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所描繪的春天。

《春》描寫了生機勃勃、充滿希望的春天景象。作者寫對春天的盼望,接著從山、水、太陽著筆,勾畫出春景的大輪廓,然後細緻地寫春草、春花、春風、春雨,用這四幅畫面從各個角度寫出春天的特色。接著,從大自然景色的描繪進而寫出春天裡人的活動,表現人們歡快的心情。最後,又回到春天的總寫,讚頌春天。從盼春,繪春到頌春,處處流露出作者對春天到來的喜悅,對光明未來的往,從而更好地探索到了春天的脈搏,揭示出春天的意蘊。

從春草的角度繪春。一開始就寫出它旺盛的生命力。說春草“偷偷地”“鑽出來”,是形容它在人們不知不覺間就長了出來。初春季節,寒意尚在時,小草已在地下萌發,當天氣稍轉暖和,人們還不在意時,小草已破土而出,用“偷偷地”形容最好。“鑽”寫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頑強生命力,且與“偷偷”相應,比“長”更貼切精當。“嫩嫩的”,寫春草的質地,幼小植物的質地。“綠綠的”,寫春草的顏色。“嫩嫩的,綠綠的”本該放在“小草”之前作定語,現在特意挪到主語“小草”的後邊,單獨成句,分別重疊成“嫩嫩”和“綠綠”,語氣舒緩,而感情色彩上則更見強調了,即嫩的非常嫩,綠的非常綠。“嫩”在前,“綠”在後,也反映了春草生長過程。春草不僅鑽出土以後往高里長得快,而且也蔓延得快,故說“園子裡”,“田野裡”,“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這個“滿”字用得好,寫出了春草範圍之廣,到處是綠。寫了春草的長勢以後,作者借孩子們愛在草地上玩,來間接寫出春草的可愛,在草地上“坐著”、躺著”、“踢球”、“賽跑”、“捉迷藏”,一連串動詞,表示休息也好,遊戲也好,都適宜,充滿了孩童情趣。“兩個”、“幾腳”、“幾趟”、“幾回”,這些數量詞都是不定量的,表明孩子們可以在這天然的運動場上隨意玩去,什麼都試試,盡情而止。這些描寫都是以人襯草。下面,“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寫了春草的姿態。沒有“輕悄悄”的風,也無從表現“軟綿綿”的草,這是借風襯草。“輕悄悄”是形容春風的柔和,“軟綿綿”是形容春草的柔嫩。寫出了春風春草的特點,也把孩子們在草地上玩耍的舒服勁兒表現出來了。

從春花的角度繪春。作者有意不說春天時候各種樹都開花了,爭妍鬥豔,而說“你不讓我,我不讓你”;不說這些花爭先恐後地迎春開放湊熱鬧,而說“都開滿了花趕趟兒”;不說在想象中覺得這些花已經結出了甜美的果實,而說“閉上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不說野花是各式各樣的,而說“雜樣兒”。更為有趣的是,作者不直接說桃樹、杏樹、梨樹都及時地一齊開了花,而說成“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一個“讓”字,再一個“趕趟兒”,真是一派“紅杏枝頭春意鬧”的“熱鬧”景象。桃樹、杏樹、梨樹是靜態的植物,當然不會爭搶,不會“趕趟兒”,但是作者卻可把它們寫“活”,讓靜的景物動起來,讓自然界的對象如人們一樣熱烈地去迎接春天的到來。這裡文句也都很簡短,長話短說,象人們平常說話那樣,活潑明快,很好地表現了作者讚美春花的愉悅心情。

從春風的角度繪春。作者對於散文寫作,一貫提倡“寫真”,對生活精細的觀察體驗。他說自己“於一言一動之微,一沙一石之細,都不輕輕放過”。寫景,筆到之處,無論山水風雨,花卉草木都能顯出它的特徵,自然逼真。在這裡寫春風,作者調動了各方面的感覺。從觸覺方面寫,春風“就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溫暖、親切。從嗅覺方面寫,春風裡有“”新翻的泥土的氣息”、“青草味兒”、當然還有各種的“”花香”。從聽覺方面寫,鳥鳴聲、流水聲、牧笛聲,並混和著土、草、花等各種氣味,多角度、全方位顯示出春風清新、溫和、溼潤的特點。

從春雨的角度繪春。春天是多雨的季節,所以說是“最尋常的”。經常下雨,一下就是三兩天,自然叫人煩悶。“可別惱”,三字筆鋒一轉,把人們從厭煩的心境帶到欣賞優美的雨景中去。先寫白天的雨景,連用“牛毛”、“花針”、“細絲”三種東西作比喻。“象牛毛”是說春雨細、多、密;“象花針”是說春雨細,而且微微閃光;“象細絲”是說春雨細而且連綿不斷。“象牛毛”,“象花針”,“象細絲”都是囗語,比喻得很樸素,它們不僅把春雨的各種特點,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來了,而且把“密密”“織著”具體化了。說“斜”織著,把雨絲下落時被鴦風吹斜的景象寫得維妙維肖。這是自上而下寫春雨線條,是近看,細看。春天氣壓低,而且雨又迷迷濛濛的很細,所以雨霧壓在屋頂,看去象“籠”著一層薄薄的煙。“籠”是名詞作動詞用,寫出了春雨象薄薄的煙霧籠罩大地的畫面,是遠看,粗看。還說雨中的樹葉和小草“綠得發亮”,“青得逼眼”,從人的視覺寫出了樹葉“綠”和小草“青”的程度,其中“逼眼”的“逼”字,用在這裡非常傳神。接著寫夜晚的雨景。夜晚,雨太細,看不清,於是借“光”來寫雨。“燈光”是“一點點”的,可見是散落在遠處;是“黃暈的”,不明亮,可見正下著連綿細雨,是透過雨幕看到的。燈光本是明亮耀眼的,但在煙雨和暮色中,給人的感覺就柔和了,故說是“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夜晚下著雨,還是“一片安靜而和平”,可見下的是無聲細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並不聒耳惱人。“在鄉下”,點明是寫農村雨景。過路行人“撐起傘慢慢走”,可見泥濘路滑,並且下的是細雨,可以不忙於躲避。這麼晚了,地裡“還有披著蓑戴著笠的農民”在勞動,可見這是一場知時節的好雨,農民們都趁著這場春雨搶耕、搶種。春雨既然給農民帶來了希望,因而也就不會惱人了。人們都在田裡、路上忙碌,所以,只有房屋“在雨裡靜默著”。“靜默”是擬人手法,用以烘托雨細無聲。“稀稀疏疏”表明房舍不多,散在田野上,照應了燈光的“一點點”。

《春》的語言文字非常簡潔樸素,象孩子在說話,充滿了孩童情趣。《春》是小草尖上的晶瑩露珠,是花朵上的一抹暖陽,是閱兵方陣的整齊步伐,清新、溫和而又充滿力量,讓人讀即成誦,讀後難忘。


踏浪抓魚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麗的季節,古往今來人們幾乎用盡了所有美好的詞語、詩句來形容、讚美春天。春天帶給人生命力,帶給人希望。下面就和無憂考網一起來欣賞下描寫春天的古詩詞,歡迎閱讀!

描寫春天的古詩詞篇一

  《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賞析:

  這詩是長慶三或四年春(823-824)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所作。

  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提起西湖,人們就會聯想到蘇軾詩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飲湖上初晴後雨》)讀了白居易這詩,彷彿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更加感到東坡這比喻的確切。

  樂天在杭州時,有關湖光山色的題詠很多。這詩處處扣緊環境和季節的特徵,把剛剛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繪得生意盎然,恰到好處。

  “孤山寺北賈亭西”。孤山在後湖與外湖之間,峰巒聳立,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覽勝地,也是全湖一個特出的標誌。賈亭在當時也是西湖名勝。有了第一句的敘述,這第二句的“水面”,自然指的是西湖湖面了。秋冬水落,春水新漲,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太空裡舒捲起重重疊疊的白雲,和湖面上盪漾的波瀾連成了一片,故曰“雲腳低”。“水面初平雲腳低”一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輪廓。接下兩句,從鶯鶯燕燕的動態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從秋冬沉睡中甦醒過來的春意生動地描繪了出來。鶯是歌手,它歌唱著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鳥,春天又從北國飛來。它們富於季節的敏感,成為春天的象徵。在這裡,詩人對周遭事物的選擇是典型的;而他的用筆,則是細緻入微的。說“幾處”,可見不是“處處”;說“誰家”,可見不是“家家”。因為這還是初春季節。這樣,“早鶯”的“早”和“新燕”的“新”就在意義上互相生髮,把兩者聯成一幅完整的畫面。因為是“早鶯”,所以搶著向陽的暖樹,來試它滴溜的歌喉;因為是“新燕”,所以當它啄泥銜草,營建新巢的時候,就會引起人們一種乍見的喜悅。謝靈運“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二句之所以妙絕古今,為人傳誦,正由於他寫出了季節更換時這種乍見的喜悅。這詩在意境上頗與之相類似。

  詩的前四句寫湖上春光,範圍上寬廣的,它從“孤山”一句生髮出來;後四句專寫“湖東”景色,歸結到“白沙堤”。前面先點明環境,然後寫景;後面先寫景,然後點明環境。詩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終,從點到面,又由面回到點,中間的轉換,不見痕跡。結構之妙,誠如薛雪所指出:樂天詩“章法變化,條理井然”(《一瓢詩話》)。這種“章法”上的“變化”,往往寓諸渾成的筆意之中;倘不細心體察,是難以看出它的“條理”的。

  “亂花”“淺草”一聯,寫的雖也是一般春景,然而它和“白沙堤”卻有緊密的聯繫:春天,西湖哪兒都是綠毯般的嫩草;可是這平坦修長的白沙堤,遊人來往最為頻繁。唐時,西湖上騎馬遊春的風俗極盛,連歌姬舞妓也都喜愛騎馬。詩用“沒馬蹄”來形容這嫩綠的淺草,正是眼前現成景色。

  “初平”、“幾處”、“誰家”、“漸欲”、“才能”這些詞語的運用,在全詩寫景句中貫串成一條線索,把早春的西湖點染成半面輕勻的錢塘蘇小小。可是這蓬蓬勃勃的春意,正在急劇發展之中。從“亂花漸欲迷人眼”這一聯裡,透露出另一個消息:很快地就會奼紫嫣紅開遍,湖上鏡臺裡即將出現濃妝豔抹的西施。

描寫春天的古詩詞篇二

  《春夜》

  金爐香盡漏聲殘,剪剪輕風陣陣寒。

  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杆。

  賞析:

  (一)整體評說。

  這是春夜懷人之作。詩人沒有正面寫對人的懷念,而是通過香盡漏殘、月移風寒,寫出時光的推移,從而表明詩人徘徊之久和懷想之深。表面上是這庭院夜色攪亂了詩人的清夢,實際上是由於對遠方的人強烈的思憶,使詩人感到眼前的春色倍加惱人,感情表達得含蓄、曲折而深沉。

  這首詩的好處是處處緊扣著深夜,卻又沒有一句直接說到夜已如何,而只寫夜深時的種種景象。

  其實不看作者的寫詩背景,單獨看詩,是看不出這是懷念親人的。但從詩詞中可以感覺出,作者因為心裡惦念著某事或某人,顯得睡臥不安。

  (二)寫作手法。

  這首詩主要特點是委婉含蓄。作者寫夜,通篇是利用了各種物景的變化來替代的,沒有直言,這體現了中國詩詞一貫含蓄的作風。作者寫心情,用的是“託詞”,口裡說是惱春色,實際是另有所想,都是委婉含蓄的表達方式。此詩還使用了借代等手法。

  (三)解說詩句。

  第一句“金爐香盡漏聲殘”,單看這句,是看不出在寫春夜的,夏夜,秋夜,冬夜都可以用。詩句比較普通。“金爐香盡”和“漏聲殘”都是形容夜已很深。古人用漏壺測算時間,一個漏壺的水快滴盡了,表示時間已經過去很多了。蘇軾《卜算子》用過“漏斷人初靜”,也是用“漏”寫夜,基本上詩詞裡寫“漏壺”都是在寫夜。

  第二句“翦翦輕風陣陣寒”,“翦”,原意是指整齊的羽毛,這裡是用來形容寒風料峭。這句描寫風的“輕”“寒”。從這句才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寫“春”。因為夏風涼習,秋風蕭殺,冬風凜冽,只有春風才“輕”且“寒”。詩的前兩句合起來,是先“夜”再“春”,不是先“春”再“夜”,顯得比較庸俗和普通。

  第三句“春色惱人眠不得”。這句非常不錯,可以說是比較出彩的。因為詩詞裡寫春色,一般是兩種態度為主流。一是讚賞喜愛和眷戀的,一是哀嘆惋惜和感慨的,其實也是愛春色,但就是提前擔心它流走。王安石在這裡別出心裁,表示“春色惱人”。為什麼惱人呢,背後肯定有玄機。至於什麼玄機,作者在詩裡未點明。讀者可以根據這句來推斷,肯定是有樣東西,讓作者覺得比欣賞大好春色更值得用心思記掛的。那就是——親人。

  第四句“月移花影上欄干”。雖說“月移花影”屬於“俗詞俗句”,但寫景不錯,有月有花,影動花凝。這句詩間接表明,作者是一直沒睡,看著花影從庭院移到欄杆。夜更深沉,人卻始終難眠。究其原因,是思念太深的緣故。

  總的說來,這首詩最出彩的句子是“春色惱人眠不得”,餘者相對來說都是比較普通的詩句。

描寫春天的古詩詞篇三

  《代春怨》

  朝日殘鶯伴妾啼,開簾只見草萋萋。

  庭前時有東風入,楊柳千條盡向西。

  賞析:

  這是一首代言體的詩,要“言”的是“春怨”。詩中無一“春”字,但從寫景可見;至於“怨”字,則只能從字裡行間細加品味,仔細琢磨了。

  “朝日”,猶日日,時俗口語;春暮鶯稀,故謂“殘鶯”。時至暮春,獨守空閨,自然怨憂滿懷,偏偏幾隻殘鶯似乎也察知閨中思婦的孤寂,天天來陪伴著她叫個不停,更令人愁腸百結。愁之無奈,只好拉開窗簾,目之所見,芳草萋萋,碧色天涯。這無邊的春色,既能勾起往日“草色青青送馬蹄”的回憶,也可以引起草綠有期,徵人難待的悲恨,是前者,是後者,抑或兩者皆有,總不免“萋萋芳草憶王孫,柳外樓高空斷魂”(李重元《憶王孫》)。眼前所見,心中所思,景、事相連,更惹動無限傷懷。她只得再次將視線移開“庭前時有東風入,楊柳千條盡向西”。

  這兩句別具匠心。“時有東風入”為“千條盡向西”之因,在東風的吹拂下,楊柳千條向西搖擺,既寫出了眼前景又傳遞出心中情。因為唐時征戍多在西陲,徵人所在,妾之所向,“楊柳千條盡向西”,正形象概括了那離魂倩女,玉立亭亭,憂思萬縷,終日西望的情景。如此終篇,收到了情深意摯,含而不露,扣人心絃,餘味不盡的藝術效果。

  “詩中須有人在”。這首詩句句寫景,卻句句“有人在”,人與自然獲得了奇妙的對應。“人”之所見所聞,既是情的觸媒,又是意的流向,“人”之情動心馳,與物之聲色勢態融為一體,是情化的自然,是自然的情化,兩者渾然無跡,達到了“超妙”的藝術境界。


漁人財富爆


我最喜歡朱自清的《春》,春暖花開,鳥語花香,呈現了生命中最美好的季節。讓人如痴如醉,流連忘返……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裡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裡,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陳豔讀書說畫


我喜歡朱自清的《春》

“春”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

本文開頭寫出作者盼望春天的急切心情。東風是春天的信息,東風來了就說“春天的腳步進了,這段是全文的開端,用擬人手法為全文創造了活躍的氣氛。

在寫作方法上寫景由遠及近、從日到夜、從天到地、從景到人,層次#然脈絡分明,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方法。

下面將第二部分的分析圖表發給大家欣賞請提出不同看法

第二部分是描繪萬物復甦百花盛開春天的景象

“一切都象剛睡醒的樣子”寫於物.甦醒的情景是總寫: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臉紅起束了。抓住春山、春水、春日給春景勾畫出一個輪廊。

草一一嫰嫩的綠綠的、

花一一紅的、粉的、白的寫出了顏色;

風一一吹面不寒楊柳風,青草白味、泥土氣息、寫出了味道;

鳥兒宛轉的曲子、牧童短笛嗦亮響著,寫出美妙的聲音。

雨一一細雨像牛毛花針細絲、屋頂籠罩薄煙、樹葉發亮、路上有撐傘的人傍晚黃暈,寫形態。

人一一孩子放風箏、老人舒活筋骨抖摟精神。寫人的行動。

《春》是由遠及近描繪春天自然中的景物說明春天萬物復甦生機勃勃的春天。





陳相因631


唐代作者:韓愈原文: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等你說IIIO


最喜歡唐朝詩人張若虛筆下的春天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