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李廣難封看現代人的職場艱辛

一代飛將軍李廣,祖為秦代名將。李廣於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從軍,歷經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三朝皇帝,不但沒有實現封候的願望,最後是在漠北決戰中,因所部迷途遲返獲罪自殺,令人噓唏不已。


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幾位有著雄才大略的一代明君,李廣生逢其時,憑著一身綽絕不凡的本領,為什麼就沒能封候呢?難道說漢武帝不是伯樂?抑或李廣不是千里馬?


王侯享有封國或食邑,置官屬,爵位世襲,衣食租稅,具備崇高的政治地位。漢初定製,非劉勿王、非功不侯,王的封授對象是皇子,列侯主要封授異姓功臣,那李廣就應該可以以異姓功臣封侯的啊。是封候的條件很苛刻嗎?也不是。《史記》的記述是樣的:


當初,李廣的堂弟李蔡和李廣一起侍奉文帝。到景帝時,李蔡累積功勞已得到年俸二千石的官位。武帝時,做到代國的國相。元朔五年(前124)被任為輕車將軍,跟隨大將軍衛青攻打匈奴右賢王有功,達到斬殺敵人首級的規定,被封為樂安侯。元狩二年(前121)間,代公孫弘任丞相。


李蔡的才幹在下等之中,聲名比李廣差得很遠,然而李廣得不到封爵和封地,官位沒超過九卿,可是李蔡卻被封為列侯,官位達到三公。李廣屬下的軍官和士兵們,也有人得到了侯爵之封。


李廣曾和星象家王朔私下閒談說:“自從漢朝攻打匈奴以來,我沒有一次不參加。可是各部隊校尉以下的軍官,才能還不如中等人,然而由於攻打匈奴有軍功被封侯的有幾十人。我李廣不算比別人差,但是沒有一點功勞用來得到封地,這是什麼原因呢?難道是我的骨相就不該封侯嗎?還是本來就命該如此呢?”


分析李廣難封現象,可以看出人力資源績效考核的一些特徵。


現代人力資源理論認為:績效是基於技能、激勵、機會、環境四變量的函數。用模型公式表示則為P=F(SMOE)。其中S(技能)、M(激勵)是主觀因素,O(機會)、E(環境)是客觀因素。根據這個公式,我們對李廣作一次解讀。


S(技能)★★★★★


李廣智勇雙全、神射冠絕,讀過小學的人都學過唐朝詩人盧綸的《塞下曲》,其中有“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其實關於李廣的神勇事蹟,在《史記·李將軍列傳》裡作者是不惜筆墨,濃墨重彩。這一點除了太史公對李廣的欽佩同情外,也的確緣於李廣“天下無雙”的才氣。


M(激勵)★★★★★


李廣出生于軍人世家,其先祖為秦時名將李信,曾隨秦王追殺燕太子丹。李廣十多歲從軍,就一直渴望建功立業,拜爵封候。應該說這種來自個人的願望萬分強烈,也激勵著他在四十多年的戎馬生涯中,生死度外盡忠報國。


O(機會)★★☆☆☆


談到機會,老天似乎總在和李廣開玩笑。可以說終其一生,從封候的角度看,從沒有過一次機會。漢景帝平定吳楚七國之亂時,李廣當時還是太尉周亞夫的部將。是他第一個衝鋒陷陣,奪得叛軍軍旗。如此赫赫戰功,卻因為和梁孝王劉武私交,和封候失之交臂(以梁王授廣將軍印,還,賞不行)。梁孝王劉武是漢文帝的兒子、漢景帝的弟弟,一直覬覦儲君之位,景帝當然對此事心存芥蒂。在漠北決戰中,李廣好不容易從漢武帝那裡爭得前將軍的任務,本可以對陣單于,力顯神威,卻被大將軍衛青中途強行調往右將軍趙食其部,部隊因迷路根本就沒能投入到戰鬥中去。


E(環境)★★☆☆☆


李廣一生可謂生不逢時。早年高祖打天下時,李廣還沒有出生,不然封候何難。正如漢文帝所言:“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候豈足道哉!”漢文帝漢景帝時期,正是歷史上的“文景之治”,注重與民休養,對匈奴也採取了懷柔和親政策,偶有戰事也完全是一種消極的防禦作戰。及至漢武帝親政後大力開疆劈土,一改消極防禦為主動進攻,而此時李廣已經是五六十歲的老將軍了,暮氣有餘銳氣不足,很難適應長途奔襲運動殲敵的新戰法了。再者衛青霍去病的崛起也使漢武帝完全不再倚重這位戎馬一生的老將軍了。


在李廣績效考核的公式中,儘管技能和激勵都可以是5星,但由於機會環境只是2星,20星的總成績李廣只有14星(當然這裡只作簡單累加、不涉及模型公式),相當於考了個70分,算及格但絕對算不上優秀。因此李廣的績效成績就理所當然的不理想了,所以漢武帝沒把他考核為優秀。由此可見績效考核具有複雜的多因性、多維性。


你抱怨的懷才不遇,卻是別人的平步青雲

漢將軍李廣墓

現代人如果在職場中沒能意識到這點,不能從多個維度來審視自己的職業生涯,那麼你的懷才不遇,很可能就是別人的平步青雲,比你平庸的遠遠甩你幾條街。縱使是李廣式的人物也敗給才幹遠差自己的李蔡,難逃被歷史埋沒的命運,最終只留給後人“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悲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